精选《平平仄仄平平仄》王力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平平仄仄平平仄》王力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王力(1900-1986)语言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字了一。广西博白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师从民国清华四大导师的三位——王国维、赵元任、梁启超。后赴法国,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他是著名翻译家,曾经将《恶之花》翻译为古体诗。他的散文精悍幽默,与钱锺书、梁实秋并列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他主持了汉语拼音方案,为14亿中国人能轻松在电脑和手机中输入汉字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随着全民文化素质的提升,王力先生的音韵著作成为诗词爱好者必读经典。他的语言著作是中文系必读书目。凡学汉语,必读王力。

【编辑推荐】

本书从王力先生百万文字中精选出极具代表性的诗词常识、散文、语言课。首度独家推出“诗词常识”,从尧舜古歌谣到洒脱的古体诗、典雅的近体诗、婉约的宋词,麻辣的元曲,作者精心挑选篇目,深入浅出地揭示诗词的奥秘,带你领略汉语之美。王力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他的《龙虫并雕斋琐语》针砭时事,于幽默中见深刻,于谈笑中看人性,本书重新发掘这一经典,根据权威版本重新校订。王力作为现代语言奠基人和教育家,写了很多普及性的文章,包括如何读书,如何写信,如何写文章,如何研究学问,这些深入浅出的文章是提升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从诗词格律到说文解字,在平平仄仄中跟着大师品读人生,领略汉语之美。读王力,这一本就够了。

【名人的书评】

◆语言大师王力给初读者的语言必修课。一本书读懂唐诗、宋词、元曲、散文,读书、写作之道。◆特别推出“诗词常识”,收入《诗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中缺失的元曲部分。全面了解唐诗、宋词、元曲的奥秘,读懂平平仄仄,发现汉语之美。◆王力与梁实秋、林语堂并列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其散文集《龙虫并雕斋琐语》媲美鲁迅杂文,抗战后埋尘数十年,本版重新发掘经典,领略民国文人嬉笑怒骂的风骨。◆王力不仅是学者,也是人生导师,从怎样读书,怎样写作,怎样说话,到怎样过好的人生,他的作品在寻常交谈读书中,领略人生趣味和做人之道。好的人生,就是合辙押韵的人生。◆收入王力先生晚年访谈录,叙述从小学毕业生到一代大师的成长之路。◆特邀知名设计师精心打磨,呈现极简装帧理念,阅读、收藏、送人都相宜。◆采用北欧芬兰进口环保纸,绿色环保油墨印刷,健康无异味。◆内文版面按视觉特点精心排列,阅读不累眼,采用超级轻盈纸张,翻看不累手。◆工笔画大师于非闇先生精致配图。◆随书附赠专属藏书票一张,印有王力先生书法和印章,极具收藏价值。

【平平仄仄平平仄的书摘】

诗词常识\韵语的起源及其流变诗歌起源之早,是出于一般人想象之外的。有些人以为先有散文,后有韵文。这是*靠不住的说法。因为人类创造了文字之后,文化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当然韵文和散文可以同时产生。韵文以韵语为基础,而韵语的产生远在文字的产生之前,这是毫无疑义的。相传尧帝的时候有一首《康衢歌》: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列子·仲尼篇》)又有一首《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帝王世纪》)我们当然不相信这两首诗是尧时的民歌。前者是凑合《诗经·周颂·思文》的两句和《大雅·皇矣》的两句而成的,且不要管它。后者的风格似乎也在战国以后;不过,它也不会太晚,因为它用的韵是古韵之部字,以“息、食、哉”为韵,这种古韵决不是汉以后的人所能伪造的。依我们的猜想,它也许是战国极乱的时代,仰慕唐虞盛世的人所假托的。同样假托的诗还有一首《南风歌》,相传为帝舜所作: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圣证论》引《尸子》,又《家语》)我们不必因为它的出典不古,就怀疑到它的本身不古;这种诗歌很可能是口口相传下来的。试看它以“时、财”为韵,这种古韵也决不是汉以后的人所能伪造的。(伪造古韵*难,因为直至明末陈第以前,并没有人意识到古今音韵的不同。)总之,尧舜时代虽不一定能有这种风格的诗,却一定已经有了诗歌的存在,假使这尧舜时代本身存在的话。至于韵语,它在上古时代的发达,更是后代所不及的。这里所谓韵语,除了诗歌之外,还包括格言、俗谚,及一切有韵的文章。譬如后代的汤头歌诀和六言告示,它们是韵语,却不是诗歌。古人著理论的书,有全部用韵语的,例如《老子》。有部分用韵语的,如《荀子》《庄子》《列子》《文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法言》等。文告和卜易铭刻等,也掺杂着韵语,例如《尚书》《易经》和周代的金石文字。许多“嘉言”,是借着有韵而留传下来的,例如《孟子·滕文公上》所引放勋(尧)的话: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来、直、翼、得、德”是押韵的。至于格言、俗谚之类,就更以有韵为常了,例如: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左传·文公十七年》)又如: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孟子·公孙丑上》)兵法如《三略》《六韬》,医书如《灵枢》《素问》,都有大部分的韵语。这些书虽不是先秦的书,至少是模仿先秦的风格而作的,于此可见韵语在上古是怎样的占优势了。诗歌及其他韵文的用韵标准,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如下:唐以前为*期。在此时期中,完全依照口语而押韵。唐以后,至五四运动以前为第二期。在此时期中,除了词曲及俗文学之外,韵文的押韵,必须依照韵书,不能专以口语为标准。五四运动以后为第三期。在此时期中,除了旧体诗之外,又回到*期的风气,完全以口语为标准。现在先说*期。所谓完全依照口语来押韵,自然是以当时的口语为标准。古今语音的不同,是清代以后的音韵学家所公认的。所以咱们读上古的诗歌的时候,必须先假定每字的古音是什么,然后念起来才觉得韵脚的谐和。例如: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秦风》)龙虫并雕\请客中国人是*喜欢请客的一个民族。从抢付车费、抢会钞,以至于大宴客,没有一件事不足以表示中国是一个礼让之邦。我的钱就是你的钱,你的钱也就是我的钱,大家不分彼此;你可以吃我的,用我的,因为咱们是一家人。这种情形,西洋人觉得很奇怪。请恕我浅陋,我没有见过西洋人抢付过车费,或抢会过钞。我们在欧洲做学生的时代,因为穷,大家也主张西化,饭馆里吃饭,各自付各自的钱,相约不抢着会钞。西洋人宴客是有的,但是极不轻易有一次,*普通的只是来一个茶会,并不像中国人这样常常请朋友吃饭。这些事情,都显得中国人比西洋人更慷慨更会应酬。其实,中国人这种应酬是利用人们喜欢占便宜的心理。不花钱可以白坐车、白吃饭、白看戏,等等,受惠的人应该是高兴的。一高兴,再高兴,三高兴,高兴的次数越多,被请的人对于请客的人就越有好印象。如果被请的人比我的地位高,他可以有求必应,助我升官发财;如果被请的人比我的地位低,他也可以到处吹嘘,逢人说项a,增加我的声誉,间接地于我有益。中国人向来主张受人钱财,与人消灾的,不花钱而可以白坐车、白吃饭、白看戏,也就等于受人钱财,若不与人消灾,就该为人造福。由此看来,请客乃是一种小往大来的政策,请客的钱不是白花的。知道了这一个道理,我们就明白为什么对于亲弟兄计较锱铢,甚至对于结发夫妻不肯共产的人,为请客而挥霍千金,毫无吝色;又明白为什么家无儋石、对泣牛衣的人偏有请客的闲钱。原来大多数人的请客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慷慨,而是权谋!青蚨在荷包里飞出去是令人心痛的,而小往大来的远景却是诱惑人的,在这*矛盾的心情之下,可就苦了那些一毛不拔的悭吝者。当在抢付车费、抢会钞或抢买戏票的时候,为了面子关系,不好意思不抢,为了荷包关系,却又不敢坚持要抢,结果是得收手时且收手,面子顾全了,荷包仍旧不空。*糟糕的是遇着了同道的人,你一抢他就放松,结果虽是“求仁得仁”,却变了哑子吃黄连,心里有说不出的苦。不过,悭吝的人也未尝不请客;有时候,他们请客的次数要比普通人更多,因为吝者心贪,贪者毕竟抵不住那小往大来的远景的诱惑。于是他们想拿*的代价去博取*的利益:每次请客吃饭,东西拣*便宜的吃,分量越少越好,*好是使客人容易饱,容易腻,而主人所费又不多。甚至连请几天,昨晚剩的菜今天还可以吃,虽然让客人吃别人的余唾颇为不恭,然而请客毕竟是请客,余唾吃了之后,仍旧不怕他不说一声“谢谢”。这是手段之中有手段,权谋之外有权谋!话又说回来了,请客真的是一种好风气吗?真的能联络感情吗?我曾经亲耳听见抢会了钞的人背面骂那让步不坚持要抢的人,说他小气,说他卑鄙。我又曾经亲耳听见吃了人家的酒饭的人一出大门就批评主人:五溜鱼只有半边,清炖鸡只有半只,烟臭如莸,酒淡如水,厨子烹调无术,主人招待不周!可见中国既有了抢付钱的习俗,不抢付钱竟像是私德有亏,友谊有损;又有了滥请客的风尚,不请客的固然被认为不善交际,请客如果请得不痛快,那钱也只等于白花。勿谓郇厨既扰,即尽衔恩;须防金碗虽倾,终难饱德。老饕未餍,微禄半消!小往大来的请客哲学真是害人不浅!被请的人有时候也很苦:明知受人钱财就得与人消灾,但是又没有拒绝的勇气,于是计划还席或回客。受了人家的好处,再奉还若干好处给人家,这样就算两相抵消,不再负报答的责任。其实这样设想是自寻烦恼。*干脆的办法是既不请人,也不怕被人请。如果有人抢着代我付车费或会钞,我就一声不响地让我的青蚨“回龙”。如果有人请我吃大菜我就两肩承一口,去吃了就走,不耐烦道一声谢,更不理会什么是一饭之恩。假使人人如此,中国可以归真返璞,社会上可以少了许多虚伪的行为,而政府也不再需要提倡俭约和禁止宴会了。1943年10月3日《生活导报》第四十三期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平平仄仄平平仄》王力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