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莱山之夜》张炜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莱山之夜》张炜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为一个专注严谨的作家,张炜的创作因为承担了记录和思辨时代的责任,是无法被忽略的。相对小说,散文这种体例,更能反映出作家写作当下的思索和情绪,对于理解作家的创作有着更好的启示作用。莱山之夜的作品最初写于1995年,本部作品由张炜在2012年重新挑选、勘定,是作家在创作成熟期后对自己过往的梳理以及钦点的全新集结。张炜,现任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主要作品有《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10部)《融入野地》《夜思》《芳心似火》等。其中,长篇小说《古船》被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和“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短篇小说《东莱五记》获第七届人民文学奖;《丑行或浪漫》获“中国畅销书奖”、“中国最美的书奖”。2011年8月,长篇小说《你在高原》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编辑推荐】

本书包括《莱山之夜》(上、下篇)及《莱山之夜?续》(上、下篇)四个篇章构成。作者在幽深的莱山夜色的注视下,一次次打开笔记,将山雾笼罩的动荡奔波、疲惫不堪无法入眠的所见所闻所思,随着阵阵林涛和一荡一荡的鸟儿鸣叫记录下来。把这片偏远的土地的隐秘以及不同的年代和世纪里曾经有过的悲欢离合、生存和死亡倾心昭示和讲叙。

【名人的书评】

为一个专注严谨的作家,张炜的创作因为承担了记录和思辨时代的责任,是无法被忽略的。相对小说,散文这种体例,更能反映出作家写作当下的思索和情绪,对于理解作家的创作有着更好的启示作用。莱山之夜的作品*初写于1995年,本部作品由张炜在2012年重新挑选、勘定,是作家在创作成熟期后对自己过往的梳理以及钦点的全新集结。莱山之夜山雾笼罩有种子在萌发用笔记去讲述这是一场无始无终的奔波……才情毕露的**散文精品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如果你也在夜里倾听

【莱山之夜的书摘】

第一卷《失去的朋友》,1982-1986。本卷辑录散文70余篇,分为五辑,有对于创作的初衷和创作本体的思考,也有对其他作品、作者的评论和叙述,还有对作家职业的理想以及文学主题的认知,体现出作家在创作初期的热情及对文学的挚爱。第二卷《葡萄园畅谈录》,1987-1992。这是一部文学讲稿,为上下两篇。作者曾在胶东半岛生活了八年的时间。在美丽而巨大的葡萄园里,他与挚友们在斗室在海边畅谈倾诉,将回忆、向往、拒绝和期盼撒播在了葡萄园中。而这片盈绿的葡萄园,也在多年后作为一段往昔的痕迹,反哺着疲惫的心灵。第三卷《去看阿尔卑斯山》,1987-1991。这一卷记录了作者访德时期的一些散记,并由此提到了作者的创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的部分——大自然。在张炜看来,创作要走出书屋,走进原野,挣脱已有的生活,才能留下没有遗憾的甜美果实,写出有力量的作品。第四卷《心事浩茫》,1992-1993。在这一卷中,张炜写到:“我一生的最高期望是:成为一个作家。”作者看重精神的成长,认为人需要一个像渺渺星斗般的愿为它节衣缩食、收心敛性的目标。这是身为一个作家的自觉,是让他能于劳作的艰辛和时光的消磨中沉静和坚定的修行。第五卷《爱的浪迹》,1993-1994。在这一卷中,作家将目光投注到域外作家的创作之上。他首先追随诸如里尔克、黑塞、托尔斯泰等人的目光,寻找苍茫而纯粹的世界尽头的意义。又翻阅古今中外文豪的文字,去探求那些给人带来真正的痛苦与真正的快乐的源泉。第六卷《无可隐匿的心史》,1993-1995。本卷共分七辑。既有作者持续的对于创作、创作的氛围、读者、文本的分析和评论,也有名为“望海手记”的上下两篇的散文选,还有一些文学阅读笔记的辑选。进一步阐释了作者对于文学创作的执着之心。第七卷《莱山之夜》,1995。本卷共五辑,包括名为“莱山之夜”和“荒漠之爱”的两个上下篇。其中“荒漠之爱”是张炜对鲁迅先生作品再次阅读后的札记。第八卷《梭罗木屋》,1997-1998,共六辑。“八位作家呆过的地方”记录了张炜对于他入迷喜爱的八位作家故居和生活痕迹的流连。名为“凝望”的一辑,收存了关于47幅图片的故事。图片与文字的组合,记录了一种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生命的流动。第九卷《昨日里程》,1997-2000。这一卷的散文大多写于《九月寓言》出版之后。此时的作家对于散文、对于写作这件事,以及中国当代的文学开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第十卷《楚辞笔记》,1999。《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与《诗经》并称,是后世诗赋的主要源头。作者以田园般恬静的文笔,透过孤身的山林跋涉,追寻二千三百多年前怀悲苍茫的屈原,将单篇单部的楚辞感受化成了浑然一体的生命理解。第十一卷《村路今生漫长》,2001-2007,共四辑。传统和现代刺激了作家不同的表达方式。而那些穿越了时空的大师的艺术,却总能让观者在凝眸的一瞬间被一种神秘的惊诧击中。在如何面对经典已经成了当代人的一个难题时,张炜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理解大师之作的新方式。第十二卷《奔跑女神的由来》,2002-2004。这卷集结了张炜在海洋大学、烟台大学等地的演讲稿,主题依旧是面向广义的文学与创作。同时还包括“冬夜笔记”、“它们”两个上下篇。第十三卷《品咂时光的声音》,2004-2007。“品咂时光的声音”是张炜品读日本散文的小记。“作家的不同房间”等几篇是关于如何走上作家之路的访谈集。“山水情结”一辑是对过去的回忆,此外还收有各种演讲。第十四卷《芳心似火》,2008。全书从生命欲望、男女情事谈起,辨析究竟什么才是“芳心”。进而讨论人对物质世界的痴迷、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发现人的一生是一次长恋,就在这一次次的长恋中,人类演绎的惊心动魄,原来都源自那颗“芳心”。第十五卷《纵情言说的野心》,2008-2010。齐鲁大地是作家的生源之地。在这一卷中,张炜倾谈“齐文化”与“鲁文化”的不同,讲地域文化的兴衰。另有《你在高原》的创作谈等访谈文集。第十六卷《小说坊八讲》,2010。2010年3月-6月,张炜受邀香港浸会大学的“小说坊”主持讲授小说写作。这一卷中,收集了张炜在五堂主讲及三次班访中的内容。这是张炜第一次系统地论述自己的写作理念,不仅是对文学写作,而且也是对当代写作教学的一次反思和总结。第十七卷《小说与动物》,2010。本卷分三辑。在此,作家站在“思索人类在自然界里生存的伦理坐标”上,开怀探讨小说与动物的关系。此外,另有在北京大学、鲁迅文学院等地对文学创作和作家社会责任的演讲等。第十八卷《求学今昔谈》,2011-2012。本卷辑录了作者的众多访谈录和演讲集,内涵丰富。综合了写作学、文学赏读和文学批评,并对现行的写作概论进行了剖析和论述,文风饱蓄幽默与睿智,令人读来兴味盎然。第十九卷《安静的故事》,2011。本卷收录了张炜2011年期间,在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以及湖南*文学院的演讲、座谈,以及莱山之夜(续)的两篇。在这一卷中,张炜继续谈文学、谈作品,谈他人之作、谈自己的创作。在一个需要安静的时代里,继续平心讲述遥远的心灵的感悟。第二十卷《诉说往事》,2012。本书是“张炜散文自编精选系列”的第二十卷。这是一部作家在万松浦书院春季讲坛的授课记录。作为写作历史近四十年、出版著作千万言的当代最活跃的作家之一,本书可以视为其重要的开拓性新著。书中话题极为广泛,语锋犀利且自由活泼,既十分朴素又妙趣横生,言他人所不能言,囊括并接通了写作学、艺术批评、文本分析、阅读欣赏等多个领域,表现出深沉悠远的个人思悟和强烈的人文情怀,视野特异而开阔,处处别有东西。

……

第一卷《失去的朋友》,1982-1986。本卷辑录散文70余篇,分为五辑,有对于创作的初衷和创作本体的思考,也有对其他作品、作者的评论和叙述,还有对作家职业的理想以及文学主题的认知,体现出作家在创作初期的热情及对文学的挚爱。第二卷《葡萄园畅谈录》,1987-1992。这是一部文学讲稿,为上下两篇。作者曾在胶东半岛生活了八年的时间。在美丽而巨大的葡萄园里,他与挚友们在斗室在海边畅谈倾诉,将回忆、向往、拒绝和期盼撒播在了葡萄园中。而这片盈绿的葡萄园,也在多年后作为一段往昔的痕迹,反哺着疲惫的心灵。第三卷《去看阿尔卑斯山》,1987-1991。这一卷记录了作者访德时期的一些散记,并由此提到了作者的创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的部分——大自然。在张炜看来,创作要走出书屋,走进原野,挣脱已有的生活,才能留下没有遗憾的甜美果实,写出有力量的作品。第四卷《心事浩茫》,1992-1993。在这一卷中,张炜写到:“我一生的最高期望是:成为一个作家。”作者看重精神的成长,认为人需要一个像渺渺星斗般的愿为它节衣缩食、收心敛性的目标。这是身为一个作家的自觉,是让他能于劳作的艰辛和时光的消磨中沉静和坚定的修行。第五卷《爱的浪迹》,1993-1994。在这一卷中,作家将目光投注到域外作家的创作之上。他首先追随诸如里尔克、黑塞、托尔斯泰等人的目光,寻找苍茫而纯粹的世界尽头的意义。又翻阅古今中外文豪的文字,去探求那些给人带来真正的痛苦与真正的快乐的源泉。第六卷《无可隐匿的心史》,1993-1995。本卷共分七辑。既有作者持续的对于创作、创作的氛围、读者、文本的分析和评论,也有名为“望海手记”的上下两篇的散文选,还有一些文学阅读笔记的辑选。进一步阐释了作者对于文学创作的执着之心。第七卷《莱山之夜》,1995。本卷共五辑,包括名为“莱山之夜”和“荒漠之爱”的两个上下篇。其中“荒漠之爱”是张炜对鲁迅先生作品再次阅读后的札记。第八卷《梭罗木屋》,1997-1998,共六辑。“八位作家呆过的地方”记录了张炜对于他入迷喜爱的八位作家故居和生活痕迹的流连。名为“凝望”的一辑,收存了关于47幅图片的故事。图片与文字的组合,记录了一种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生命的流动。第九卷《昨日里程》,1997-2000。这一卷的散文大多写于《九月寓言》出版之后。此时的作家对于散文、对于写作这件事,以及中国当代的文学开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第十卷《楚辞笔记》,1999。《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与《诗经》并称,是后世诗赋的主要源头。作者以田园般恬静的文笔,透过孤身的山林跋涉,追寻二千三百多年前怀悲苍茫的屈原,将单篇单部的楚辞感受化成了浑然一体的生命理解。第十一卷《村路今生漫长》,2001-2007,共四辑。传统和现代刺激了作家不同的表达方式。而那些穿越了时空的大师的艺术,却总能让观者在凝眸的一瞬间被一种神秘的惊诧击中。在如何面对经典已经成了当代人的一个难题时,张炜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理解大师之作的新方式。第十二卷《奔跑女神的由来》,2002-2004。这卷集结了张炜在海洋大学、烟台大学等地的演讲稿,主题依旧是面向广义的文学与创作。同时还包括“冬夜笔记”、“它们”两个上下篇。第十三卷《品咂时光的声音》,2004-2007。“品咂时光的声音”是张炜品读日本散文的小记。“作家的不同房间”等几篇是关于如何走上作家之路的访谈集。“山水情结”一辑是对过去的回忆,此外还收有各种演讲。第十四卷《芳心似火》,2008。全书从生命欲望、男女情事谈起,辨析究竟什么才是“芳心”。进而讨论人对物质世界的痴迷、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发现人的一生是一次长恋,就在这一次次的长恋中,人类演绎的惊心动魄,原来都源自那颗“芳心”。第十五卷《纵情言说的野心》,2008-2010。齐鲁大地是作家的生源之地。在这一卷中,张炜倾谈“齐文化”与“鲁文化”的不同,讲地域文化的兴衰。另有《你在高原》的创作谈等访谈文集。第十六卷《小说坊八讲》,2010。2010年3月-6月,张炜受邀香港浸会大学的“小说坊”主持讲授小说写作。这一卷中,收集了张炜在五堂主讲及三次班访中的内容。这是张炜第一次系统地论述自己的写作理念,不仅是对文学写作,而且也是对当代写作教学的一次反思和总结。第十七卷《小说与动物》,2010。本卷分三辑。在此,作家站在“思索人类在自然界里生存的伦理坐标”上,开怀探讨小说与动物的关系。此外,另有在北京大学、鲁迅文学院等地对文学创作和作家社会责任的演讲等。第十八卷《求学今昔谈》,2011-2012。本卷辑录了作者的众多访谈录和演讲集,内涵丰富。综合了写作学、文学赏读和文学批评,并对现行的写作概论进行了剖析和论述,文风饱蓄幽默与睿智,令人读来兴味盎然。第十九卷《安静的故事》,2011。本卷收录了张炜2011年期间,在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以及湖南毛泽东文学院的演讲、座谈,以及莱山之夜(续)的两篇。在这一卷中,张炜继续谈文学、谈作品,谈他人之作、谈自己的创作。在一个需要安静的时代里,继续平心讲述遥远的心灵的感悟。第二十卷《诉说往事》,2012。本书是“张炜散文自编精选系列”的第二十卷。这是一部作家在万松浦书院春季讲坛的授课记录。作为写作历史近四十年、出版著作千万言的当代最活跃的作家之一,本书可以视为其重要的开拓性新著。书中话题极为广泛,语锋犀利且自由活泼,既十分朴素又妙趣横生,言他人所不能言,囊括并接通了写作学、艺术批评、文本分析、阅读欣赏等多个领域,表现出深沉悠远的个人思悟和强烈的人文情怀,视野特异而开阔,处处别有东西。

……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莱山之夜》张炜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