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去卫河看鸟》卢凤霞 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卢凤霞,河南省内黄县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1989年开始写作,喜欢诗歌散文。出版有散文集《给我一扇窗》,诗集《擦肩而过》《梦见月光》。
去卫河看鸟,去小镇,做一次骑行客,去读书,在书中发现那些微细的爱,去看老照片,回忆自己的童年,回忆着那声呼唤着“我”回家的乳名和家中的每一个生灵,回忆“我”在岛上游历的一点一滴,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把生活过成诗。
时光如一把细沙,在我们的指缝中慢慢滑落,无法回头。可总会有一些细小而又晶莹的沙砾残留在我们的手上。这些残留的沙砾就如同残留的记忆,在生命线中散落着,提醒着我们曾经走过的路,曾经遇到的人,曾经见过的景。这都是我们生命中无法忘怀的美好与爱。
文学作为最重要的文艺形式,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揭示生活本质、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创作和阅读文学作品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掌握社会发展规律、提升精神境界、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
“文艺是一个时代的镜子、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向标。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作用不可替代。”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时代的精神高标,在充盈人们精神世界的同时,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着正能量。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高度重视文学创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加强职工文学创作队伍建设,深化职工文化活动,拓展职工文学作品传播渠道,大力繁荣电网文学创作和职工文化生活,把职工文学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公司系统的作家坚持“为职工书写,为电网放歌”,电力作家以丰富多彩的作品,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这支老中青梯队的作家队伍,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扎根沃土,深入生活,长年孜孜以求,笔耕不辍,甘于寂寞,潜心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创作出的作品在读者中引起了良好反响。这套丛书的10位作家是公司系统作家的优秀代表,他们以旺盛的创作力和精进的探索,在各自的创作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其影响已经从系统走向社会,是目前文坛上的生力军。丛书兼顾了小说、散文、诗歌等主要文学形式,门类齐全,各放异彩,整体上代表了公司系统文学创作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准。
每一个时代都有各自专属的文学,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特色,文学要发挥“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作用,通过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来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我们对文学的期盼。在实现国家电网战略目标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文学创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作家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对作家思想观念、审美情操、创作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家在创作中要真正解决作品与生活、作品与读者的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处理好作品的精神价值和物质利益的关系,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作家还要切实提高美学判断的品位,没有美学的高标杆、高品位、高趣味、高追求,就没有作品的高境界。
希望作家们在今后的创作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创作出更好的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王刚(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工会主席)
《去卫河看鸟》:患腰椎病三个多月了。虽不是什么能要了命的大病,但也影响到生活。按摩了两个多月,不见好转,反觉加重。当腿走不成,腰弯不下来,头不能扭动,连穿衣吃饭都困难时,想哭。对家中仅有的几岁小儿哭?哭也没用,只有不哭,咬牙坚持。生日,稍觉轻松,恰好是周日,给父母送过早饭后,将小儿反锁在家里,嘱咐好别出家门,把一切日常俗事大把大把地抛开,背上相机,挣扎着,来到早已想一个人走一趟的河边儿。这成了生日里的最大愿望,给中年的自己一点儿可怜的时间,一个人待一会儿。河是卫河,贯穿整个县境南北。最早是两年前,受朋友之邀,以徒步的方式接触到她。我们分三段走完了她在内黄境内的所有河段,精华段——马固桥到王庄桥十二公里,反复走了不下十回。首先惊异于经过治理的河水,竟然清澈如鉴,有成群的野鸭在游动。有水,一个地方就有了灵动;有鸟,一条河流就有了飞翔的灵魂。就这样喜欢上了这条河流。及至一个晴暖的冬日,几个人拍过雾凇后,喝了点儿小酒儿,又一次踏上了卫水河畔。还没下车,透过车窗便见到河上竟有凌空翻飞的雄鹰,成群的大雁,不仅脱口喊出:一河好鸟!哄然大笑后,成了我的“名人名言”,被朋友们笑谈至今。走的次数多了,苍鹭、野鸡等不常见的鸟映入视野,喜鹊与水鸭等更是家鸟,你在河岸上不紧不慢地走,见喜鹊朝圣般衔着等身长的树枝从河上慢慢飞过,或站在枝头朝你喳喳喊两声,懒得飞走。只有水中当地人叫作“水鸡儿”的小野鸭,一路跟着,或扑扑啦啦慌慌张张,脚蹼划过一溜水花,样子笨笨丑丑地飞走,或灵巧地钻进水里扎着猛子,忽儿又从不远处冒出来,跟你捉着迷藏。一年四季,时不时地走上一回卫河,有时是几十个人,有时是三两个人。见过卫河春天的黄花满堤,桃花朵朵,将卫河装扮得清淳美丽。见过她林木茂盛,芳草萋萋的夏季,一片勃勃生机。见过两岸麦风涌动,玉米金黄,红火的辣椒棵靠着岸上的杨树晒暖。也见过银装素裹,静若处子的河流,河边雪地上大鸟起飞时,留下拍雪而起的翅痕,而雪泥鸿爪,在融雪的河岸随处可见。沿着她流经的村落,我们还是二十多年前的少年时,曾从老渡口拉着纤绳过卫河,去岳飞童年与少年成长的石盘屯乡麒麟村寻访岳飞庙;曾在细雨蒙蒙中举伞步行到卫河的大转湾魏湾儿村,去看清末民初的老房子,寻访与河流有关的“三托生”碑的故事;曾去韩铺的河边儿,听七十多岁的老船工,余韵悠长地喊卫河船工拉纤的号子;也曾去破釜沉舟之地的楚旺镇,寻找打铁这门古老的手艺……每走一次卫河,便感觉亲近了一次,百看不厌,越来越感觉她的迷人。想知道她的由来、她的身世,这个谜的封口一旦被揭开一角,结果让我目瞪口呆。历史上卫河曾是华北平原上沟通南北的重要水道,隋、唐、北宋时期是朝廷向北部边防运输军队及军需物资的主要干流,是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北部边防的一条军事要道。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发动数百万人开挖大运河,至公元610年完成,全长近2000公里,这就是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其中隋炀帝四年(公元608年)兴修隋唐大运河四段之一的永济渠,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引沁水东流入清河(卫河),经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河南、河北、山东到今天津附近,经沽水(白河)和桑干河(永定河)到涿郡。而卫河在内黄这一全段,就是永济渠的一部分。那么大运河,就从南到北贯穿了整个内黄县,大运河,她就一直在这片黄土地上,经久不息地流淌了一千四百多年……一直以来,生于乡间少见世面的我,还傻傻地在想,古老的大运河在现在的国土上还存在吗?她现在在哪里?无知从来都在和我开着玩笑!这次却开大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如此孤陋寡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醒来,她原来就在身边静静流淌,已等了上千年。她原本就是冥冥中一直在思念的大运河,这一发现,在我的内心掀起滔天巨浪。这条古老的卫运河,她的身份原来如此高贵!她是《诗经》“邶”“鄘”“王”“卫”四风中歌咏着的卫地,“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便出自卫河流域的“邶”(今汤阴东南),《诗经》“风”160篇中至少有49篇吟唱卫河流域风光,她包揽了十五国风中三分之一的篇章,说她是流淌的诗河,毫不为过。她容纳了北中原的文化精髓,不是吗?她发源于山西太行山脉,流经河南、河北、山东、天津四省一市,沿途注入卫河的有淇河、洹河、汤河、漳河等。且不说卫河作为大运河存在于这片土地上,单就这些支流,哪一条没有独特的历史和地理文化,哪一条没有流传千年的故事?卫河将她们一并收纳。她容纳过隋炀帝时期开挖时,沿岸被强征暴敛的难民血泪;她容纳了猎猎战火时期,匆匆过往军队及满河粮草从她心上辗压的重力;她经历过唐风宋雨,经历过清时的攻城略地,1938年,日军侵占卫地后,卫河航运基本处于停运状态。这些我不知道的,那些在河流里生息的大小鸟儿知道。那些智慧的鸟,“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一路从诗三百里走来,它们在这一条远古河流的怀抱中,为她鸣唱、歌吟,从古到今。而今的卫河,不再用于军事与交通,她是以一条自然河流的状态存在着,返璞归真。情急之下,中岳“毫不犹豫”地拿起烧红的易拉罐往隔壁院子扔,企图以邻为壑,逃避责任。结果只听“啊”的一声惨叫,中岳的右手掌瞬间起来一片大泡,他号啕大哭,烧红带火的易拉罐掉在地上,燃着的松明碎片和冒着热气的蚕豆掉了一地,我在一旁完全吓呆了。中岳的爸爸进门看到号啕大哭的中岳和一地火星,急忙跑过来踩灭松明,拉着中岳的手用冷水一直冲,等中岳哭停了,他爸爸问了句:“少疼点了吧!”中岳刚一点头,他爸爸神情骤变,对着他的屁股狠狠一脚踢去,中岳飞出一米多远,整个人都懵了,好半天才缓过神来,又“哇哇”地哭起来,他爸爸怒气冲冲地骂道:“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玩火,听不懂啊!”委屈的中岳哭了很长时间,我只能在一旁傻傻地看着,不好意思溜之大吉,被他爸妈留下来一起吃晚饭,吃得紧张兮兮的,生怕正吃着他爸爸又来一个飞脚,中岳连人带饭飞出去,幸好没有发生。那天之后,中岳的右手就留下烫伤的疤痕,一直没有完全消退,后来他常说这是我们童年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