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林清玄禅心四书:心是温柔的起点+人生看得几清明+苍凉深处等春来+不信青春唤不回》林清玄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林清玄,中国台湾高雄人,当代知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全球华人的心灵治愈师。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其文章简约明快,清新自然,又极富哲理,曾多次入选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小学语文教材及大学国文选,还曾被收入大陆高考语文试卷,伴随一代华人成长,是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此四本书是林清玄首次以“禅心”为主题的散文系列。在书中,林清玄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围绕丰富的人生经历,倾其温暖的笔触,抒发了对生命的理解及对生活的感悟,从而唤起我们心底的力量、奋进的勇气,处变不惊,宠辱偕忘,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以一颗从容的、有情的心,活在当下。《心是温柔的起点》立足于“柔软心”,当我们心怀柔软的那一刻,才能斩断过去的忧愁和未来的恐惧,得到真正的自由。作者借此告诉我们,在这坚硬的世界里,我们太需要一颗柔软心的存在。《人生看得几清明》,作者阐释了对人生的一种释然的情怀。一个人以清为欢的时候,才能体会到人生清明的滋味,才能通向心灵的澄澈之境。《苍凉深处等春来》,作者描述了人人都会遇到的困境,但此时要坚信,春天不远了,我们都不要失去发芽的心情,要用顶风迎雨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不信青春唤不回》,作者在部分篇中回忆自己的青春往事,无限感怀,如今依然不改初心。人生历尽苍凉后,感觉少年时沸腾的热血,仍在心口。
★此四部作品(《心是温柔的起点》《人生看得几清明》《苍凉深处等春来》《不信青春唤不回》)是林清玄首次以“禅心”为主题的散文系列,篇篇经典,语言清新淡雅,简约明快,意蕴深长,字字柔软,又饱含力量。★林清玄亲笔作长序——《色与空的追寻》,表达自己对文学始终如一的追寻,在繁华世界里保有一颗赤子之心。★内文全四色印刷,特邀国内知名插画师绘制上百幅禅意唯美彩插,与作品相得益彰,更增趣味,引人无限遐思。★随书附赠林清玄亲笔题字书签,可以一瞻文学大家的书法风采。
色与空的追寻
在衣柜里找到一件蓝衫子,被那亮眼的蓝闪了眼睛。这件久远之前的蓝衫,因为放在柜子的底层,竟然被我遗忘了二十年。二十年过去,它的蓝非但丝毫没有退失,仿佛比新购的还要蓝,蓝之又蓝。岁月已经轮转又轮转,人生也一变再变,那蓝衫因为被遗忘,躺在风月不到之处,仍然维持了*初的样子。那是在美浓的“锦兴蓝衫”购得的。二十年前,我和妻子淳珍返乡,带着刚出生的小儿子亮语。听乡人说美浓锦兴蓝衫的老师傅已经七十几岁了,不知道还能做多少件蓝衫!我和淳珍随即开车到美浓,找到那已经开了半世纪的老店,找到白发苍苍的老师傅。量了身、打了版,我订了一件,淳珍订了三件蓝衫。当时的蓝衫已迹近失传,几乎无人订做,一星期就做好了。试穿的时候,令我们惊喜不已,老师傅的手艺非凡,还是立体剪裁,不只合身,穿起来非常优雅,仿佛走入时光隧道。那时淳珍青春正盛,气韵动人,在蓝衫的衬托下,更显典雅端丽。使我想起记忆中一些美丽的风情。
是天空的,也是海洋的
我童年的时候,高雄屏东一带的六堆地区,住的多是客家人。当地的女子不知道为什么都穿蓝衫,配上黑色的裤子。客家妇女特别勤快,不只要照顾家里,还要下田耕作。田中的蓝衫,成为美丽的印记。有时候,我徒步漫行过客家庄,看到许多身着蓝衫的女子,正在绿色水田里耕作。静谧的蓝天下,微风波动的绿色稻苗,在墨绿的月光山衬托下,又安静,又神秘,真是美极了。蓝衫的蓝,不只是天空的,也是海洋的,在静极之处,有一种汹涌,在贫瘠之地,如海浪一波一波地追逐生活更好的可能。全部都穿蓝衫的客家妇女,不需要生命更多的华彩,因为她们已拥有大地与天空。
蓝蝶飞空,白鹭立雪
我对蓝衫的喜爱不只来自田间。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女老师来自南京,喜欢穿阴丹士林的蓝旗袍。夏天的时候,她穿着半袖的蓝旗袍。冬天的时候,她的旗袍外罩了一件大褂,是深蓝色的,还围着一条红色的围巾。女老师对我来说,不只是气质的化身,更启动了美的开关,在贫穷偏乡的小学生,因此而有了天空的广大向往。蒂芬尼的蓝、威治伍德的蓝、保时捷的蓝,后来都令我感动,但*使我感动的,是来自老师那*初的蓝。有如一群蓝蝴蝶飞向天空,与整个天空融在一起。“蓝蝶飞空”与“白鹭立雪”一样,蓝是无边的,雪也是无边的。我虽不能拥有天空,但我要飞向天空。
粪帚皆可衣,草木皆可食
童年时代,蓝色引爆了我对蓝的感动,也启蒙了我对美的向往。我不只喜欢蓝色,我也爱褐色与灰色。褐色与灰色是出家人的颜色。我的故乡旗山,离大树乡的佛光山很近。我一有空,就往寺院里跑。很小的时候,自然皈依了佛教。出家人上早晚课时,总穿着褐色的袍子。出坡作务则穿着灰色的唐装。不论褐色或灰色,总让我感觉到谦卑、内敛、含蓄、单纯、简朴……后来,才知道,褐色与灰色叫“粪帚衣”,是佛陀时代希望弟子能舍弃欲望的追求,“粪帚皆可衣,草木皆可食”留下的传统。纵使衣着如粪如帚,也能无愧于心,努力修行。我喜欢褐与灰,虽然无缘出家,却心向往之。知道从*简朴到*境界,是可以直达的路。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
我还喜欢白色。相传佛有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比丘与比丘尼当然是着“粪帚衣”,优婆塞是男居士,优婆夷是女居士,居士无分男女,均着白衣。在佛陀时代,身穿白衣是不容易的,白衣有尊贵的意思,因为要维持全身白衣,生活必须要有余裕、有空间、有从容的态度。我曾在山上闭关好几年,每天都穿白衣,有人以为我天天穿同一套衣服,其实是,我订做了六套一样的白衣,每天穿一套,一周才洗一次。白使我感觉纯净、平和、从容,“身着白衣,心有锦缎”,白也使我淡然、无求,生命若能纯白无瑕,又有什么过不去的呢?正如佛经里的故事,一个穿白衣的修行人,常在莲花池畔静坐,有一天黄昏,他结束静坐,看见一朵白莲花,非常非常美,他忍不住采了一朵,想带回家欣赏。这时,莲花池神突然现身,斥责他:“你是修行的人,怎么可以随便偷折莲花呢?”他感到很诧异,说:“昨天一个商人,把池中大部分莲花折取一空,把莲花池弄得乱七八糟,你并没有现身斥责他,我是因为美才采了一朵莲花,你却严厉指责我,不是很不公平吗?”莲花池神说:“他是不修行的人,就像全身穿着黑衣,再怎么污染也看不出;你是修行者,犹如白衣,只要一点小污点,就很明显,并且难以清洗了!”是呀!身着白衣,使我们的行为举止小心翼翼,甚至常让我们内观自己的心,要不负那种纯净!
空中自有无限的层次
我偏爱蓝、褐、灰、白,常感觉这里面有神秘的因缘。因缘不只表现在颜色的追寻,更是表现在一切的形与象。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心经》上这样说,所有的色相、感受、念想、行为、见解,都是因缘所聚合的,因缘生、住、异、灭,*终归于空无,因此,人间万相,不可住留,也无法掌握,更无需留恋呀!“空”并不是“无”,也不是“没有”,若以天空作比,空中自有无限的层次,有白云、乌云,有晨曦、晚霞,有彩虹、夜雾,有日有月……每天的天空都不同,但每天的天空都将恢复为空,生活亦复如是!若对生活无感,则日复一日,年华终将老去;若能深深地感知,在色与空的追寻之间,就能生起智慧。前人留下的艺术,音乐、绘画、文学、戏剧,乃至一切的创作,不都是这样吗?
万里江山酒一杯
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低徊海上成功宴,万里江山酒一杯。
我喜欢于右任的这首小诗,虽然不信不容,但是,青春,终究是唤不回了;青史,*后也成灰了,在漂流的生命之海,回头一望,万里江山只剩下一杯酒,化成点点的相思泪。色与空的追寻,正是文学的追寻,因缘的聚散,人生的离合,回头观之,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岁月已随风而逝,创作的心,依然迎风而立,振衣于千仞之岗,长啸于万海之滨,我仿佛还是那身穿蓝衫的*初的少年。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林清玄禅心四书:心是温柔的起点+人生看得几清明+苍凉深处等春来+不信青春唤不回》林清玄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