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京华忆前尘》陆昕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陆昕,1953年生于北京。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著有《月落集》《乌啼集》《霜天集》《祖父陆宗达及其师友》《民国名人传记丛书——黄侃》《诗书继世——启功》《闲话藏书》《藏书小识》等;校注《花溪集》《来鹤亭集》《玉斗山人集》《刑幕要略》《办案要略》;主编《中外法律比较编年》;合校《大清律例通考》《清史稿•刑法志》《盟水斋判牍》等。
本书收录了陆昕先生的散文共一百四十八篇,其中大部分属于“春明梦影”版块,回忆六七十年代的老北京。另有“心底之光”版块中的文章属于即景抒情,比较偏向风花雪月的情调;“重温和醒悟”版块为一些语言犀利、思想正派的杂文;“谈诗论文”版块中则收录了作者作为中国文学研究大家,对一些文学作品的研究心得。
*真实还原一代人青春记忆中的北京。
人们追忆往昔,其实就是对自己生命产生的怜惜。对我个人来说,我更钟情于自己的儿童与少年时代,那是一个不带任何戒心,不带任何偏见,不带任何功利感受生活的时代。那是一个即便哇哇大哭,眼泪也如凝结在花草之上的露珠般美丽的时代。(陆昕)首先,是对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中国老一代学者的敬仰以及对他们特立独行的个性的崇拜。张先生文中记述了数十位北大老学长的音容笑貌,生动异常,活泼有趣,可谓栩栩如生,读后常使人忍俊不禁又敬佩不已。然而这也让我想到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近几十年就很少出现这样极具个性极有个人魅力的学者教授?我所供职的大学的领导就曾认为,教授必须具有个性和个人魅力,然而纵目四望,却未见有何魅力者。北京的风水未变,土壤未变,为何那引领风骚的人们却未能重振前辈风采?当然,板子不能全打在今人身上,可前人的文采风流俱往矣,确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只有在张先生的宏文中,才能一睹前辈学者清迈高绝的身影,聆听振聋发聩的议论。其次,由名山胜水引起的对历史的沉思。北京似乎处处是名胜,每一处名胜都可让人神思飞驰。张先生在文中对昔日所游览的地方做描绘时,看似运笔很轻,而其中的意很重。北京作为几代帝都,历史的飓风总先从这里刮起,*后席卷天下。然而,风平浪息之后,朝廷换了,帝王换了,王侯将相焕然一新,唯有山河不变。正如孟浩然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北京的每一处名胜,都可以使人触摸到沧桑,感受到风云,进入无限而又永恒的历史时空,这就是北京的魅力所在。再次,由闾里街巷引发的市井风情。自古生活分两种,一是富民,一是平民。富民虽然阔绰,却相对封闭;平民虽俭朴,却*众。北京的平民生活,*的特点就是节奏舒缓步履悠闲知足常乐安土重迁。所以,在北京人的眼里,悠悠的蓝天,漫漫的大地,长长的岁月,昭示北京人就该这样不紧不忙细水长流地度过悠闲的日子。尤其那含意深远的四合院,聚拢着一家又一家一代又一代子子孙孙;那院中的花草树木,接着地气通着天气的房舍楼台,昭示着人和自然相处得那么和谐。张先生的笔下,市井像一个飘忽的梦,一片冲淡的云,带给人无限惆怅无比甜美的回忆。*后,是北京平民的个性。北京*的特点就是好凑个热闹爱发个议论关心国家大事也好管个闲事。这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北京人越来越受到批评,南方人评价北京人只用一个字“懒”。天子脚下的北京人当“爷”当惯了,一时适应不了快速多变的生活节奏,将自己放到了有些尴尬的位置。但北京人有个*突出*传统的美德,人们却不曾注意,这就是古道热肠。用什么具体的事或人来形容古道热肠?我来引一段张先生的记述,他在《洪洞会馆》中记下了一位他的乡亲,世五大哥。这位世五大哥是个极平凡的人,靠卖早点为生,文化不高一生潦倒,然而豪爽、正直、爱谈。他过世后,张先生还没理由地来到那人去房空的院落看看。为什么呢?张先生于文中说:“同院人看见我,更亲热,我知道,这定是推想我必感到失落了什么,很悲痛。失落了什么呢?朋友?不够。老弟兄?还不够。应该说,到我已经走上某一条路的时候,还把我看作少不更事时时需要他照护的人。”这就是北京人遗存的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