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未有花时已是春》琦君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琦君(1917-2006)
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师承“一代词宗”夏承焘,文学造诣颇高。著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四十余本。作品经常被选入中学课本,并被译为英、日、朝鲜文,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著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等散文作品,晚年创作的小说《橘子红了》被改编为电视剧,由周迅、黄磊主演,一时掀起收视狂潮。《未有花时已是春》收录了台湾散文大家琦君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其中饱含了琦君对人生百态的感悟,富含哲理和情趣。琦君笔致细腻柔婉,善于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从而见出人性的深度。
《未有花时已是春》从琦君《桂花雨》《青灯有味似儿时》等畅销作品中选编了62个经久流传的篇目,囊括琦君不同时期的佳作,是*能代表琦君作品风格的散文精选文集。
“禅机拈出凭君会,未有花时已是春。”世界虽无常,人心原多变,但总要以积极乐观之心期待。生命应当永远美好,充满希望。
★“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周迅、黄磊主演电视剧《橘子红了》原作者琦君散文选集。
★琦君作品曾创下57版印刷记录,数十篇文章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
★《中国时报》曾做过一次调查排名,琦君和林清玄分别是作品在海内外畅销的男女作家。其中琦君名列十大女作家之首,其次为席慕容、林海音、张爱玲、三毛等。
★琦君的名字就是散文的代称,她以精简、优美的文字,表达真挚、深沉的感受,幽默隽永、深入心田。伴随无数读者成长。
★本书从琦君《桂花雨》《青灯有味似儿时》等畅销作品中选编了62个经久流传的篇目,有千里怀人的《母亲》《父亲》;修心养性的《未有花时已是春》《但愿虔修来世闲》;还有读书治学的《长风不断任吹衣》《读书锁忆》等。
未有花时已是春生活在紧张匆忙的今日,赶上班、赶上学、赶赴约、赶办事,在闹区的人行道上,摩肩擦背而过。上公车、电梯,都挤得跟火柴盒似的。不小心踩人一脚,或被踩一脚,彼此相对一瞪眼,连个“对不起”都不说,不是不想说,而是来不及说,现代人的时间太宝贵了。时间一急促,就很难保持一片冲和气象。现代人的空间距离又太少了,形体上的距离愈近,精神上的距离反而愈远。你看公寓住宅,每家的“门前雪”都不必自己扫(因为大楼管理人员代为服务),更无论疾病相扶持了。前不久,我家对面四楼一位老太太心脏病突发逝世,我竟全然不知。还是次晨洗衣服的阿巴桑告诉我的。当时只听得一阵霹雳拍拉的鞭炮声,还以为是哪家迎亲嫁女,连阳台也懒得跨出去一看。住公寓房子以来,我最不喜欢站在阳台上东张西望,因为放眼没有青山绿水,见到的面孔都木木然悻悻然,“似曾相识”却又像“素昧平生”。我只觉得局天蹐地,那有什么胸中丘壑呢?回想当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农村社会,无论春夏秋冬,忙完了一天的工作,男人们晚间提着一盏红灯笼,走一两里路到邻家沏一大碗清茶,一把带壳的炒花生,聊上个把时辰,再提着灯笼回家睡觉。他们所谓的邻居,住得并不一定很近,可是他们的心却靠得很近。真个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境界。我想起前年访美刚,在爱荷华一个静谧的农庄作客。晚上临睡时,主人掀开窗帘,指着远处几点闪耀的微光说:“那就是我们最近的邻居了,你如贪看夜景,尽可以拉开窗户帘,不必担心穿睡衣服装不整。”他们白天驱车外出,绝不必关门闭户,车子在碧绿的斜坡上奔驰,一路和迎面而来的车中人摆手打招呼,因为他们都是街坊,都是朋友。可是到了纽约就完全不同了,我寄住友人家,外出时门上层层加锁,回来后里面层层加锁。两百多户的一幢大公寓,应该是自成村落,却真个是老死不相往来。中国人有睦邻的好特性,所以我的朋友出远门时,还可以拜托对面邻居代为照顾屋内花草。上下电梯,总和人微笑点头。这种态度,也许感染了大楼管理人员,所以他们对他都格外和气。我在波士顿的旅社里,看到一个双目失明的老太太,腿又是瘸的,她扶着拐杖艰难地走进自助餐厅,开门时竟没有一个人伸手助她一臂之力,我忍不住站起来帮她拉住门,她脸上那分意外和感激令我久久难忘。
人类原应当相关怀,相互助,为什么愈是挤在一起,愈是彼此漠不关心了呢?不但不关心,有时竟恶言相向,令人气结。上个月我去公保看病,因脚伤不能爬楼梯,只得挤电梯,偏偏我又心不在焉,把三楼当做四楼,跨出一看不对赶紧又缩回去,小姐不耐烦了,她说:“你也不抬头看看号码,跑进跑出的真可笑。”脸上的表情当然是“冰冻三尺”,我也不由得冷冷地说:“可惜我不认得阿拉伯字呀。”她的声音更高了:“不认得字还当公务员。四楼到了,快出去吧!”我气得结结巴巴地说:“谢谢你这位小姐,你的服务态度真好!”坐在候诊室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仔细想想,其实并不足怪。你想省钱看公保,就得准备受气,“财”和“气”总得选择一样。固然公保也有态度好的医师和护士小姐,可是工作人员的气焰,有的真叫你有“在人屋檐下,哪得不低头”之感。在他们心目中,这一群遑遑然的投保人品,就像是倚门托钵的苦行僧,应当有受气的心理准备。他们哪想到他们的薪水里,也包含了我们每月所缴纳的公保费呢?依中山先生的说法,他们是司机,我们才是车主,可是司机不高兴替你这样的穷车主开车又当怎样呢?只有自己放明白点,这年头,有小病能挺就挺下去,挺不过去,拖成了大病,宁可借债看私人诊所,包你大夫护士都是满面春风,即使不能药到病除,也落得个心平气和,少死细胞。
看完病,走出大门,一直耿耿于怀。因为行走不便,想招计程车,又怕再受一场气。可是一辆车已经在我们前面停下来,就身不由己地上了车。司机看我举步困难,就伸手扶着车门,连声说:“小心点,太太,别碰着了,慢慢儿上。”那一团和气,使我满腔怨气全消。不由得意外地说:“你真和气。”他说:“为顾客服务,应该的嘛。”他和善的态度,立刻使我想到自己满脸的乌烟瘴气,心中感到十分惭愧,想想刚才在公保处对待那位电梯小姐的脸色一定非常难看。一切反应,原是相互的。我当时如能稍稍容忍,报之以轻松的一笑,她下面那句更刺人的话就不会出口了。古人说:“但忍须臾,前境便同嚼蜡。”可是忍又是谈何容易,人与人之间,如何避免戾气,制造祥和,确实得有一分沉潜的功夫。记得在上海求学时,每天挤电车上学,常常被卖票最辱骂为猪猡,我们好生气。可是老师笑嘻嘻地启迪我们说:“你要设身处地为他们想想,他的工作是无休止的开门、关门、卖票、数钱,多么辛苦,多么单调,哪像你们很快可下车,各有不同的目标呢?”如果人人都能有如此胸怀,这个世界岂不是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呢。可是世界为什么到处充满怨毒、纷争。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为什么总是剑拔弩张的,不能和平相处呢?时至今日,古中国那套待人处世的儒家哲学,是不是已经行不通了呢,我自己的答案还是不尽然,世界大局,国家大事,非区区个人之力所能为,但就每个单元的生活范围来说,还是应当一本儒家的恕道,设身处地,尽其在我,则不但纷争可以减少,内心还可以感到一分平静和安详,就像那位电梯小姐,我如能有丝一毫体谅她工作的枯燥单调,退回电梯时和颜兑色地说一声“对不起”,自己就不会受那场闲气了。可见得祥和与戾气,也只在个人的一念之间,凡事反求诸己,不要苛责于人。
记得大学毕业时,老师曾赠绝句一首:“奠学深颦与浅颦,风光一日一回新。禅机拈出凭君会,未有花时已是春。”世界虽无常,人心原多变但总要以乐观之心期待。若能自觉此心春长在,也就算会得那一点禅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