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与狂风一起旅行》薛忆沩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与狂风一起旅行》薛忆沩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薛忆沩,近年来影响力迅速上胜的知识分子气质作家一位注定属于“经典”的作家1991年荣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2014年荣获第二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第三届“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2014—2016年,连续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提名作品多次入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南方都市报》“年度十大中文小说”,“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奖”“两性关系”也是我通过文学作品执着地探讨的一个重要主题。它出现在我最早的作品中,也出现在我最近的作品中;它出现在我最长的作品中,也出现在我最短的作品中。我一直相信,探讨“两性关系”的奥秘是文学的天赋和使命。——薛忆沩所有的激情都具有同一种颜色,这种颜色就叫做“青春”。——薛忆沩

【编辑推荐】

本书是薛忆沩以“两性关系”为主题的自选小说集,这本书写出了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情感困境,敏感、多思,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这在他的虚构文学中体现尤其强烈。这九篇小说题材、内容各异,但都是围绕爱情和性爱问题展开。在作者的笔下,两性关系是一个私密、严肃、充满悲剧性的话题。它维系着对爱、欲望、信仰、归属和认同、对历史的参与感、生和死的意义等一系列人生的终极追问。《与狂风一起旅行》从“两性关系”的角度切入薛忆沩的文学作品,60后的薛忆沩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城里人”,他出身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上层社会”,他最重要的生命体验和写作资源,来自社会转型过程中,弥漫在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孤独、焦灼,和归属的渴望和危机。《与狂风一起旅行》故事性很强,叙事方式也非常讲究,但终其实质,并不是一般的恋爱小说,而是探究“人”的生存意义。尤其是中篇小说《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这是薛忆沩写于上世纪90年代的成名作,爱情和信仰交织在一起,很克制,很纯净的悲剧,读过这篇小说的人,很多都会被戳中泪点。在一个信仰缺失、情感淡漠的时代,他对生活的理解和叙述,建立在一个内向而理想主义的维度上。用比较小资一点的说法,薛忆沩是一个“浓情又清醒”的人。中国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人们越来越需要把握和认同城市本身的价值,并保持批判和警醒,对自身处境的理解更敏感、更精确、更主动,才能在“城市”里,获得一个人所应获得的真正幸福——这也是薛忆沩对今天的读者和文学界的意义。

【名人的书评】

连续入围华语传媒大奖“年度致敬小说家”薛忆沩以小说的方式,写出我们这个时代的“后青春期”症状愿更多的读者,与薛忆沩金子般的文字共鸣。——刘再复美丽,干净,温暖,是文学的祖国,也是思想的家园。——何怀宏他不属于文学界,他属于文学。薛忆沩就是这样的经典作家。——周国平他是“作家中的作家”。——哈金

【与狂风一起旅行的书摘】

自?序就像“父子关系”一样,“两性关系”也是我在文学作品中执着地探讨的一个重要主题。它出现在我最早的作品中,也出现在我最近的作品中;它出现在我最长的作品中,也出现在我最短的作品中。我一直相信,探讨“两性关系”的奥秘是文学的天赋和使命。以“两性关系”为线索,从我的全部小说作品中精选出一部小说集,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一方面,入选的作品都是我的代表作,它们足以呈现我写作的基本美学特征;另一方面,所有这些作品又都涉及一个共同的主题,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的共同主题,这有利于读者去体会文学认知的丰富性和可能性。神童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没有参加那次庆功会的真实原因。那是市教委为我和我的老师举行的庆功会。那是为我获得了全国业余钢琴大奖赛少年组二等奖而举行的庆功会。会议组织者将会议的安排通知我父母的时候说,那一天全市所有的媒体都会派记者到场,而主管文教的副市长还将在庆功会上致辞并亲自为我和我的老师颁发奖金和奖状。但是在开会之前二十分钟,会议组织者突然接到了我父母的电话。他们说我因为高烧一直不退,肯定不能在庆功会上露面了。他们说我是两天前开始发烧的。他们说医生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我的病情却还是不见好转。他们向会议组织者表示非常抱歉。他们说他们自己仍会按计划出席庆功会,为我代领奖金和奖状。不过,他们将肯定没有时间和心情接受媒体的采访。他们希望会议组织者能够体谅他们的处境。实际的情况是,我父母那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我的去向。天刚蒙蒙亮,他们就已经发现了我没有在自己的房间里。他们四处寻找,找了将近八个小时,还是没有任何结果。他们不得不打那个电话。他们不得不那样撒谎。他们以为我第二次离家出走了。我的第一次离家出走发生在他们拒绝我更换钢琴老师的请求之后。他们最后是接到广州火车站铁路公安办公室打来的电话才知道了我的下落。这一次,他们却完全“以为”错了:我根本就没有离家出走。我就躲在我们楼下的配电间里。天还没有亮,我就躲进去了。我决定一直躲到庆功会开始之后再出来。我父母参加完庆功会匆匆赶回家的时候,我已经坐在自己的房间里了。他们如释重负。他们没有问我任何问题。他们应该知道,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又一次断然拒绝了我的请求,我不会采取如此激烈的行动。我是两天前向他们提出不去参加庆功会的请求的。如果他们稍微耐心一点,让我有时间把话说完(也就是让我说出早已经编好的理由),事情肯定不会发展到这种地步。但是,他们不由分说地拒绝了我的要求。他们甚至说,我即使是发高烧发到了走不动的程度,他们也会要将我架到庆功会的会场上去。我父母一起走到了我的床边。他们没有责备我,也没有问我任何问题。他们只是说我没有去参加庆功会非常可惜。他们说副市长在会上的致辞令人振奋。他们说我的老师关于我这一两年琴艺飞速长进的介绍更是引起了到会的所有家长和琴童们的兴趣,将庆功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我一直低着头。我耐心地等待着我父母把所有的话都说完。在他们最后准备将奖状打开给我看的时候,我突然抬起头来,向他们宣布了我如果去参加庆功会的话就会在那里当众宣布的决定。“我再也不会碰琴键了。”我坚定地说,“你们打死我,我也不会再碰了,一辈子都不会再碰了。”……十三年过去了,这一切都还历历在目。那时候我只有现在一半的年纪。那时候我是这座城市里引人注目的“神童”。那时候我受家人的宠爱,受社会的关注,受媒体的追捧。那时候我是所有孩子的榜样,更是所有家长用来评估自己孩子的坐标。所有人都知道我十三岁生日那天上午市长亲自打来了祝贺的电话。所有人都知道我在那次生日之前不久举行的全省初中生数学和作文比赛中都得了一等奖。所有人都知道我正在用原文阅读《哈利.波特》。所有人都知道我的国际象棋在我们这座城市里已经没有二十岁以下的对手……大家甚至记得我十二岁那年不仅已经熟知梁山泊全部好汉的姓名、绰号和座次,还读完了《战争与和平》和《西线无战事》。大家甚至还记得我十一岁那年就已经能够背出《滕王阁序》和《过秦论》。大家甚至还记得我十岁那年发现了高考语文试卷上的一个错误。大家甚至还记得我九岁那年就能够随口说出耶路撒冷的面积和塞拉利昂的人口……关于我的钢琴,大家知道的当然就更多了:我几岁开始学琴,几岁开始得奖,几岁考过了几级等等等等都是报纸上重复过多次的内容。所有强迫孩子学琴的家长都用我的进度来测量和要求自己的孩子。我是这座城市里引人注目的“神童”。而根据一位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我最“神”的地方还在于我没有其他的“神童”都有的那些怪癖,比如偏执、比如忧郁、比如孤僻。所有人都知道我的心智十分健全。我一直都在担任班级和学校的干部,我经常去书城和图书馆做义工,我对邻居们很有礼貌,我在同学们面前非常谦恭……一句话,我是全面的“神童”,我是健康的“神童”,我是快乐的“神童”。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包括我父母在内的这“所有人”对我是多么的无知。他们看不到也不可能看到我耀眼的生活后面的黑暗。他们尤其不可能知道我在十三岁生日前后那半年多时间里的特殊遭遇。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与狂风一起旅行》薛忆沩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