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西汉列车》郑健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郑健,1979年出生于江苏盐城。著有长篇军旅小说《野战连》,短篇小说《云帆》《大漠冰点》《抢滩登陆》等。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及其子秦二世急政暴虐,穷奢极欲,凭借封建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大兴徭役,全国常年有70万人修造陵墓、宫室,40万人北筑长城,50万人南戍五岭;重收赋税,滥施刑罚,以致天下人心怨恨,社会状况恶化。大批农民逃亡,结伙为盗,失去权势的六国旧贵族也伺机复仇,秦朝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从阳城(今山西晋城市下辖县)出发的900余人,日夜兼程,匆匆北行,赶往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戍边,偏偏天公不作美,队伍到达蕲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东南)一带,遭遇连天暴雨,阻住队伍行进。几日后,雨渐小了,队伍准备饱餐一顿继续赶路,于是便有士卒去集市买鱼,接着便发生了开头的怪事。士卒们马上去报告屯长陈胜,陈胜却喝道:“鱼腹中怎会有书,你们敢来乱说,可知朝廷大法吗?”士卒不敢多言,只得退下,但私下却在议论猜测。
异事接连发生。夜里,大家都已睡着,朦胧间听得远方传来狐嗥,一声接着一声,时断时续,似乎还参杂着人语,士卒们都醒了,侧耳细听,模糊辩得狐嗥声中反反复复“大楚兴”“陈胜王”几个字。一些好奇心强的士卒,起身出去想看个明白,营外都是荒野,四周大树浓荫,那声音是从西北角几间古祠里发出的,那里还有几团火光四处飘忽,兵士们竟皆骇然。几个胆大的想去探查,但夜半天色阴黑,雨后路滑泥烂,再加营中有令,不准夜间私出,惊恐疑虑半响,那狐嗥声和火光也消失了,大家只好作罢,回去再睡。
其实这一切都是队伍里两位屯长作怪,自己人吓唬自己。这两位屯长一个叫陈胜,阳城人,一个叫吴广,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都是来征役的贫苦农民,两人之前并不相识,因为高大精干,被选为屯长(相当于现在的班长),叫他们协助带队的将尉管理其他人。行军途中两人义气相投,感情日好,经常互相袒露心迹。
陈胜、吴广骨子里毕竟不同于普通农夫,不像其他人走一步算一步,听天由命,还是有些见识的。从前陈胜给人当耕佣时,就是个有志青年。一天耕田回来,他放下犁耙,坐在田埂上看着天空发出吁叹,同伴们看他一副怅然若失的样子,便问其故。
陈胜说:“别问了,要是我富贵了,一定不会忘了你们。”
同伴们听了嘲笑他:“你和我一样都是耕佣,还想什么富贵啊?”
陈胜听了叹道:“唉,燕雀怎知鸿鹄之志?”
在大泽乡驻扎的日子,陈吴两人便私下密议:“这里距渔阳还有数千里地,等到了早过限期,按秦法当斩,难道我们就这样甘心受死吗?”
吴广说:“不如我们逃走吧?”
陈胜摇头说:“逃不是上策,一旦被抓住就要处斩。走是死,不走也是死,不如另图大事,或许还能死中求生。”
吴广忙问就凭两人怎么能举大事?陈胜分析道:“天下人都吃够了大秦的苦头,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少子,例不当立,公子扶苏是长子,又很贤仁,只是触怒了始皇,把他调去监领北边的军队。二世篡立杀兄,很多人还不知道,还有楚将项燕,立有战功,爱护士卒,楚人都很挂念他,现在也不知生死,我们就借扶苏和项燕的名义起事,号召天下。这里是楚国地域,人心深恨秦国,一定会闻风响应,我们大事可成了。”吴广听了陈胜的话,很是赞成。
为让众人拥护,陈胜和吴广利用人们迷信鬼神的心理,设计行事,分头行动。不两日,满营都在窃窃私语,争传异事,谈神说鬼。陈胜吴广相视而笑,暗幸计谋得逞。
两人知道,光靠这骗人的小伎俩还不足以成事,还要采取进一步行动。只有两个随军监督的将尉蒙在鼓里,这也尽在陈胜吴广计划,一面把两人伺候的很好,每日奉上好酒,两人举觞对饮,不亦乐乎。一面把队伍管理的很好,少叫两人操心,同时趁机笼络人心,和部卒吃住相同,毫不克扣,让部卒心悦诚服。
前面的事需要一步一步慢慢做,不能有丝毫急躁;而这一切做好之后,便要果断出手,刻不容缓。这日,两名将尉饮酒至半醉时分,陈吴两人闯入营帐。吴广朗声道:“天天下雨,看来不能去渔阳了,与其逾期处死,不如先期远走,我特来禀报,今天就准备走了。”
两名将尉没想到两人径自闯入,更没想到吴广说出这样无理的话,怒道:“你敢违法?要走就斩!”
吴广本是要激怒二人,因此并不惊慌,更添一把火道:“你二人负责路上监督,责任很大,一旦误期,你俩还想活吗?不如让大家都散伙吧?”
其中一个将尉听了这话大怒,要拿军棍责打吴广,另一个将尉索性拔出佩剑,吓唬吴广。吴广早就做好准备,一脚将剑踢起,抢过宝剑,顺势一剑斫去,鲜血飞溅,那将尉已经倒地。
另一个军官酒已吓醒,拔出剑向吴广刺去,吴广举剑格挡,两人一来一往斗了几个回合,忽然一缕鲜血从他盔甲上滴下,接着一口鲜血喷出,便倒地而亡,原来陈胜在身后赏他一刀。
两人把士卒召集起来,和大家分析面临的形势:去渔阳必定死路一条,即使不死,北方天寒地冻,也禁受不起,何况还有匈奴寇虐。一席话说的人人自危,哀叹不绝。
陈胜见时机已熟,便用竹竿悬着二将尉首级示众,他朗声说道:“大丈夫不死便罢,死也要死得有名望。现在我们不如冒死举事,也算不虚此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一番话慷慨激昂,说的士卒们看到了生机,大众不觉热血沸腾。其实大家都对暴秦统治不满,但苦于没人挑头起事,现在一经陈胜提议,自然齐声应和,俯首听命。大伙在营外空地搭起高坛,竖起写着“楚”字的大旗,用二将尉头颅做祭,公推陈胜、吴广为首领。陈胜便自称将军,吴广为都尉,定国号为“大楚”。
军中即刻发出檄文,诈称公子扶苏及楚将项燕担任主帅。九百士卒士气高涨,很快把大泽乡占领,作为起事地。楚军把居民家中的锄头铁耙拿到军中,充作兵器,附近许多贫苦农民听到消息,纷纷加入队伍,兵卒越来越多,苦于器械不足,于是到山林中截木为棍,削杆为旗,组成了史上第一支“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历史是一列呼啸向前的列车,不可回头。本书讲述自陈胜吴广起义到刘秀兄弟舂陵乡起兵231年间的故事,以轻快通俗的方式串起别样的西汉历史。在酣畅痛快的阅读中,将你所知道的和不知道的西汉故事一网打尽。
秦末烟云,楚汉争霸,汉武大帝……
你所熟知的西汉故事,你没读过的酣畅痛快
按照哲学说法:国家是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而这件工具在时间中运用和发展,就成了历史;我认为:历史就是一列呼啸奔驰的列车,只是它一路开去,不可回头。很多人都想坐进头等舱驾驭历史列车,但历史列车前进的方向却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你是天下至尊的帝王,还是万人仰慕的英雄,历史列车行驶有它自己的规律。本书历史列车的行驶时间是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到公元22年刘縯(音引)、刘秀兄弟在舂陵乡起兵,主要讲述了12个皇帝共231年间的事,共分13部分49章。
选择写西汉这段历史,源于我对华夏文化的深厚感情。尤其是西汉,武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西汉还是中国历史上诗歌、绘画、音乐、哲学、文学和撰史方面空前繁荣的时期。华夏的王道文化和天下观在西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天下形成了对中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精髓,毋庸置疑是在西汉孕育出来的,可以说它影响了此后中国两千年的全部历史。
我在十几载军旅生涯中,利用点滴时间读史,因此本书吸收了《史记》《汉书》等书的精华,并用现代人的理念来解读,用立体的文字来讲述,让枯燥纷乱、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变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需要特别声明的是:由于我才识有限,仅一介草根,看史书也很囫囵肤浅,因此对其中的历史问题,不作貌似玄乎的考证,也不作竭斯底里的争论,只是摆出自己的一家之言。千百年来,中国总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万马齐喑,文化专制”的闹剧总在上演,我在无锡军营写好这本书后,想到了曾发生在这片温柔水乡的“掌掴著史者事件”,作者不禁胆颤,想着如果有机会去卖书,一定要随身配个头盔及一盒红花油。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作者并不认为专家学者、泰斗权威们的考证就是绝对的历史真相。即使司马迁也不敢保证《史记》中记载的全部都是真相,《汉书》中就同一历史事件也常有与《史记》中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因此建议读者还是要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对与本书不一样的见解,不必纠结,也无需动怒。两千年前的事,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好,本书不作沉重的历史研究,只想在快节奏、高强度的现代社会,给读者带来一次心灵放松和愉悦的快乐旅程。
我写此书之时,正是人生彷徨之际。本书不求阳春白雪高大上,只欲下里巴人能糊墙。一杯浊酒,消尽万古愁;一本史书,尝遍世间味;一趟列车,看过万般景。这也算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罢。
身处逆境,读史可以让人不会沉沦;走错了路,读史可以让人找到方向;心情不好,读史可以让人变得阳光。
以史为方,可以疗伤。史为解药良方,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