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史对照本)》邓宏顺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4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邓宏顺主编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上下文史对照本)/三国演义文史对照系列》除了逐一列出所有与小说描述有关的史书文字外,还对某些文史对照问题插入了按语,对小说与史书的差异做了简单说明。主要是考虑只列出史书的记述,读者可能还不清楚小说和史实之间在差异。对《三国演义小说和历史的差异,即《三国演义》的 虚实 问题,很早就有人开始研究,以至成为《三国演义》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相关的著作、论文很多。本书的说明曾参考很多前人的研究,限于篇幅,这类说明尽量简略,只说明小说和史书的差异,不加任何分析和判断。

【名人的书评】

【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史对照本)的书摘】

《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历史演义小说是以历史为底本,加以各种传说、故事,演义为小说。《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而不是史书,清代学者章学诚先生称之 七实三虚 。《三国演义》中许多人物和事件属于作者虚构,许多人物和事件与史籍有矛盾。

一般认为,《三国演义》是根据陈寿的《三国志》编写的,其正式书名《三国志演义》可以认为是对《三国志》的 演义 。但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三国演义》的依据除《三国志》外,还有《后汉书》和《资治通鉴》。这可以从目前存世最早的版本之一的叶逢春本的书名中清楚看出。该书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书名。目录前的书名最长、最完整,其全文为《新刊按鉴汉谱三国志传绘像足本大全》。书名中的 按鉴 就是 按照《资治通鉴》’的意思, 汉谱 是指《后汉书》,而《三国志》就是指史书《三国志》。这清楚地说明了《三国演义》的三个史书来源。

《三国演义》与三国历史之间虚虚实实,错综复杂,作者如何根据历史演义为小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何演化,都很值得研究。自从《三国演义》诞生以来,就有许多人详细地比较对照小说和历史。

《三国演义》文史对照就是将小说中的事件、人物,与历史上实际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对照。自从《三国演义》诞生以来,就有许多人详细地比较对照《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1935年上海大众书局出版了《古本考证三国志演义》,收入了王大错先生比较《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后写出的考证文字,将其插入《三国演义》相应的段落之后。2000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三国演义)文史对照插图本》,张国光先生将王大错的考证从文本中移至每回前,重新排版,并写了长篇前言予以说明。1995年盛巽昌先生针对《三国演义》中所叙述的事件的虚实,进行了全面的补正,由上海画报出版社出版了《(二三国演义)补正本》。近年来随着三国热的升温,2007年盛巽昌先生又做了新的修订,改名《三国演义补证本》。2002年本人和许盘清合作,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三国演义)(三国志)对照本》,但史书只限于《三国志》。

《三国演义》有诸多版本,一般分为 通俗演义 系列、 三国志传 系列和毛本系列。要仔细研究《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等史书的关系,应该选取不同时期的版本进行全面的对照。包括 通俗演义 系列明嘉靖元年(1522)刻印的嘉靖元年本, 三国志传 系列的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刻印的叶逢春本等,以及清康熙年间刊刻的毛宗岗评本。

嘉靖元年本是目前已知刊行年代中最早的版本,叶逢春本是 三国志传 系列最早的版本,有学者认为它比嘉靖元年本更接近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原本。根据嘉靖元年本、叶逢春本和三部史书之间的对照,可以看出《三国演义》成书初期的文本和史书之间的差异。毛宗岗本是一个经过多处加工、修改后,到目前为止最流行的版本,根据毛宗岗本和三部史书之间的对照,可以看出毛宗岗本根据史书又作了哪些进一步的修订。

为此,我们计划编辑出版《三国演义》文史对照系列丛书,分别选取嘉靖元年本、毛宗岗本和叶逢春本与史书进行对照。考虑整理工作量较大,暂先整理出版嘉靖元年本和毛宗岗本的文史对照本,叶逢春本的文史对照本将在以后推出。

文史对照的排版方式有两种:

l、段落对照:按照 段落 进行对照,《三国志》中原文和裴注对照就采用 段落对照 方式。

2、句对照:逐 句 进行对照。

这两种对照方式,以嘉靖元年本开始部分举例如下。

1.段落对照:文字连贯,排版方便,但比对不太清楚。

后汉桓帝崩,灵帝即位,时年十二岁。朝廷有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司徒胡广共相辅佐。至秋九月,中涓曹节、王甫弄权,窦武、陈蕃预谋诛之,机谋不密,反被曹节、王甫所害。中涓自此得权。

据《资治通鉴》卷五十六:宏者,河间孝王之曾孙也,……时年十二。建宁元年春正月壬午,以城门校尉窦武为大将军。前太尉陈蕃为太傅,与武及司徒胡广参录尚书事。……庚子,即皇帝位,改元。

据《后汉书-灵帝纪》:孝灵皇帝讳宏,肃宗玄孙也。……桓帝崩,无子,皇太后与父城门校尉窦武定策禁中,使守光禄大夫刘僚持节,将左右羽林至河间奉迎。建宁元年春正月壬午,城门校尉窦武为大将军。……庚子,即皇帝位,年十二。改元建宁。以前太尉陈蕃为太傅,与窦武及司徒胡广参录尚书事。

据《后汉书·灵帝纪》:(建宁元年秋)九月辛亥,中常侍曹节矫诏诛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尚书令尹勋、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皆夷其族。

2.句对照:文字不太连贯,但比对清楚,排版也方便。

后汉桓帝崩,灵帝即位,时年十二岁。朝廷有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司徒胡广共相辅佐。

据《资治通鉴》卷五十六:宏者,河间孝王之曾孙也,……时年十二。建宁元年春正月壬午,以城门校尉窦武为大将军。前太尉陈蕃为太傅,与武及司徒胡广参录尚书事。……庚子,即皇帝位,改元。

据《后汉书·灵帝纪》:孝灵皇帝讳宏,肃宗玄孙也。……桓帝崩,无子,皇太后与父城门校尉窦武定策禁中,使守光禄大夫刘僚持节,将左右羽林至河间奉迎.建宁元年春正月壬午,城门校尉窦武为大将军。……庚子,即皇帝位,年十二。改元建宁。以前太尉陈蕃为太傅,与窦武及司徒胡广参录尚书事。

至秋九月,中涓曹节、王甫弄权,窦武、陈蕃预谋诛之,机谋不密,反被曹节、王甫所害。

据《后汉书·灵帝纪》:(建宁元年秋)九月辛亥,中常侍曹节矫诏诛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尚书令尹勋、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皆夷其族。中涓自此得权。

我们采用 段落对照 和 句对照 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文史对照。

段落对照 方式,类似于裴松之注《三国志》所采用的方式,即在需要对照的小说的一段文字之后,列出史书文字。

句对照 方式,即逐 句 进行对照。这种对照方式的主要优点是比对清楚。

两种对照方式的选择,我们遵循以下原则:凡能使用句对照方式的地方,我们尽量采用句对照方式,以求比对清楚。当小说文字和史书记事不一致而无法采用句对照方式时,或采用句对照方式反而会割裂史书文字,损害语意完整性的地方,我们就采用段落对照方式。

本书除逐一列出所有与小说描述有关的史书文字外,还对某些文史对照问题插人了按语,对小说与史书的差异做了简单说明。主要是考虑只列出史书的记述,读者可能还不清楚小说和史实之间的差异。

对《三国演义》小说和历史的差异,即《三国演义》的 虚实 问题,很早就有人开始研究,以至成为《三国演义》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相关的著作、论文很多。本书的说明曾参考很多前人的研究,限于篇幅,这类说明尽量简略,只说明小说和史书的差异,不加任何分析和判断。

《资治通鉴》和《后汉书》对三国史的记述,与《三国志》和裴松之注大体是重复的;而《三国志》所包括的《魏书》、《蜀书》和《吴书》三个部分,对同一件史实往往也有相近的表述。对史书中这些重复的记述,我们一般仅从这三部史书中选取表述最完整的一段文字与《三国演义》对照,同时,将载有与这段文字雷同的其他史书的卷次或传目,注于所选取的史书文字之后。

《三国演义》文史对照工作由周文业、邓宏顺合作完成,周文业负责整体策划,邓宏顺负责史书文字的采集、整理和按语编写。

本书是将《三国演义》与史书全面对照的首次尝试,一定会存在许多错误与不足之处,我们诚恳地期待着专家、读者的批评指正。

周文业电子邮箱:zhouwvl945@126.com

邓宏顺电子邮箱:denghsl234@163.com

周文业2013年6月于北京

版权页:

第一则祭天地桃园结义

后汉桓帝崩,灵帝即位,时年十二岁。朝廷有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司徒胡广共相辅佐。

据《资治通鉴》卷五十六:宏者,河间孝王之曾孙也,……时年十二。建宁元年春正月壬午,以城门校尉窦武为大将军。前太尉陈蕃为太傅,与武及司徒胡广参录尚书事。……庚子,即皇帝位,改元。(参见《后汉书·灵帝纪》)

至秋九月,中涓曹节、王甫弄权,窦武、陈蕃预谋诛之,机谋不密,反被曹节、王甫所害。据《后汉书·灵帝纪》:(建宁元年秋)九月辛亥,中常侍曹节矫诏诛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尚书令尹勋、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皆夷其族。

中涓自此得权。

建宁二年四月十五日,帝会群臣于温德殿中。方欲升座,殿角狂风大作,见一条青蛇,从梁上飞下来,约二十余丈长,蟠于椅上。灵帝惊倒,武士急慌救出,文武互相推拥,倒于丹墀者无数,须臾不见。片时大雷大雨,降以冰雹,到半夜方住。东都城中,坏却房屋数千余间。

据《资治通鉴》卷五十六:(建宁二年)夏四月壬辰,有青蛇见于御坐上。癸巳,大风,雨雹,霹雳,拔大木百余。(参见《后汉书·灵帝纪》)

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省垣皆倒,海水泛溢,登、莱、沂、密,尽被大浪卷扫居民人海,遂改年熹平。

据《后汉书·灵帝纪》:(建宁四年)二月癸卯,地震,海水溢,河水清。(参见《资治通鉴》卷五十六)

自此边界时有反者。熹平五年,改为光和,雌鸡化雄。

据《后汉书·灵帝纪》、《资治通鉴》卷五十七:(光和元年)夏四月丙辰,地震。

侍中寺雌鸡化为雄。

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人温德殿中。秋七月,有虹见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于是灵帝忧惧,遂下诏,召光禄大夫杨赐等诣金商门,问以灾异之由及消复之术。赐对曰:

臣闻《春秋谶》日: 天投霓,天下怨,海内乱。 加四百之期,亦复垂及。今妾媵奄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又鸿都门下,招会群小,造作赋税,见宠于时。更相荐说,旬月之间,并各拔擢:乐松处常伯,任芝居纳言,邰俭、梁鹄各受丰爵不次之宠,而令缙绅之徒委伏畎晦,口诵尧舜之言,身蹈绝俗之行,弃捐沟壑,不见逮及。冠履倒易,陵谷代处。幸赖皇天垂象谴告。《周书》日: 天子见怪则修德,诸侯见怪则修政,卿大夫见怪则修职,士庶人见怪则修身。 唯陛下斥远佞巧之臣,速征鹤鸣之士,断绝尺一,抑止槃游。冀上天还威,众变可弭。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史对照本)》邓宏顺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