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子虚记(第1册-第5册)》汪藕裳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4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作者简介】

作者:(清代)汪藕裳

【编辑推荐】

《子虚记(第1册-第5册)(套装共5册)》由中华书局出版。

【名人的书评】

【子虚记(第1册-第5册)的书摘】

弹词是自明代以来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一种说唱艺术,其文本属于叙事为主韵散结合的小说体。如今流传下来的弹词作品达五百余部,其中传播最广最为著名的当数陶贞怀的《天雨花》、陈端生的《再生缘》、邱心如的《笔生花》。上世纪八十年代,汪藕裳的弹词巨着《子虚记》被学界发现,不少学者惊叹说这部作品是完全可以与弹词三大名着相媲美的杰作,可惜因为全书一直没能公开出版,不为广大读者所了解,长期湮没无闻。

汪藕裳生活在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晚清时期,有着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她年轻守寡,漂泊他乡,寄人篱下,唯一的女儿又英年早逝,在极端困苦的处境中致力于弹词创作,以二十多年时光创作了《子虚记》,在此后的二十年中又不断对它进行修改、润色,可以说这部作品凝聚了她大半生的心血。《子虚记》诞生后,就以钞本的形式流传开来,而其手稿则随其后裔度过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动荡的岁月。一个多世纪以来,兵荒马乱血雨腥风的岁月让这部手稿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围绕这部手稿,几代人殚精竭虑,演绎了一则则曲折动人的传奇故事。

汪藕裳《一八三二——一九○三》,名蕖,字藕裳,清代安徽泗州直隶州盱眙县《今属江苏》人。因盱眙别称都梁,自称都梁女史。她出生于盱眙县城一个官宦之家。祖父汪云任,进士出身,曾任苏州知府、陕西按察使及布政使等职;父亲汪根敬在河南许昌、开封等地任知县、知府;叔父汪根恕担任过苏州织造兼浒墅阅监督,兄弟及侄儿辈从政为官的有好多位。汪藕裳自幼天资聪颖,博闻强志,父亲视为掌上明珠,最为疼爱。她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于经史子集无不广泛阅读,文史功底极为深厚。作为大家闺秀,她早年生活安定、富足,无忧无虑。可是,就在她十七岁待字闺中时,父亲在彰德《今安阳》知府任上突然病逝,年仅四十一岁。家中的顶梁柱轰然倒塌,全家陷入困顿之中,被迫返乡,汪藕裳随即出嫁。咸丰三年(一八五三),太平军攻占桐城,她同丈夫到盱眙避难,依靠娘家生活。六年后,捻军又攻占盱眙县城,她家园被摧毁,同家人一起逃难到苏州,投靠担任知县的堂兄汪祖绶。惊魂未定,次年四月,苏州就被太平军攻克,秋天丈夫病死,遭国破家亡双重打击的她悲痛万分地离开了苏州,在兵荒马乱中又仓皇逃到宝应,投奔大哥汪祖茂。她育有一女,丈夫死后倍感孤独,在颠沛流离中长期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心情十分压抑。她在小说中记下了自己的遭遇:二自故园兵乱后,流离无所叹涂穷。钗分镜破深秋裹,托足安宜(今宝应)类转蓬。二《子虚记》卷:可见处境十分艰难。

……

实际上火子虚记》一书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引起了国家的重视。一九八二年八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出台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一九八二——一九九○),其中列入的包括《天雨花》、《笔生花》火珍珠塔》等名着及《子虚记》在内的弹词着作共十一部,实际出版了十部,至今只有《子虚记》尚未出版。一九八五年,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灵年和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顾复生,曾根据南师大图书馆所藏钞本着手点校《子虚记》。李灵年、陈敏杰还发表了相关论文,这是《子虚记》诞生百年来首批发表的介绍作者及作品的文章。可惜,李、顾二位先生的整理工作因多种原因半涂而废。笔者自九十年代初在《盱眙县志》及《盱眙报》上看到介绍《子虚记》及其作者的文章,就怦然心动,十分神往,二十多年来一直为不能见到作品而苦恼。二○○九年与汪藕裳第五代外孙女肖熔璋结识後,蒙其慨然惠示其家五代人接力相传的家藏稿本,得以一睹为快,多年的心愿得以满足。笔者又拜访了汪藕裳侄重孙汪毓葆先生,在其家中见到了躲过一文革」劫难的十分珍贵的《盱眙汪氏家谱》钞本,获悉了汪藕裳家世的第一手资料。二○一一年五月份,我以《弹词巨着《子虚记》稿本整理》为名,向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递交了项目申请,有幸获准立项,即着手以《子虚记》稿本为底本的整理工作。本次整理,尽量保持稿本原貌,除将异体字、俗体字、简化字统一为通行繁体字外,原稿中一些习惯用字,如男女第三人称一律用。[他],感叹词一律用[阿],[理]常作[礼],[赔]多作[陪],[谐]多作[偕],[采]多作[彩],[襟]多作[衿],[弊]或作[蔽]等等,均不作改动。原稿的明显错讹,依文意改正,卷末出校;疑误处不作改动,只在卷末出校说明。残缺、遗漏的文字主要参阅南京图书馆「清宁泉馆」藏本(简称南图本》、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钞本(简称南师大本》补足。此外,原稿不分段,行文中韵文前标有小字[唱]散文前标有小字[白],现将韵文和散文以大小字分段另排以示区别,[唱]、[白]字样不再保留。笔者还查阅了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及南开大学图书馆中的钞本,发现它们与稿本内容相同,只是在传钞过程中文字稍有改动和增删。

在整理过程中,我得到了汪藕裳後裔及亲友的鼎力支持,没有他们无私的帮助,我不可能完成这项工作。除前面提及的肖熔璋夫妇、汪毓葆先生等人外,我还要特别提出的是现旅居加拿大的汪藕裳第六代外孙女施宁女士及其丈夫王志勇先生、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李跃乾博士、南京大学博士生王泽京、南京师大博士生王爱军等人为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责编刘彦捷女士精心审读,指讹纠谬,润色良多。俞国林主任十分关心本书的出版。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版权页:

说完回看同胞妹,但见他,斜背明窗手弄书。玉面红霞犹末退,娇嗔不语蹙双蛾,萧君见了频频笑,欲引娇嗔故意呼。贤妹若然还不信,我当去请彼题图‘带回吾妹须亲临,始见兄言不是讹。若得永平书法诀,须当用意好临摹。

呀,贤妹,你为何不睬愚兄?

小姐含嗔立起来,不禁红遍海棠腮。说声兄长真无礼,你不要,乱语胡言假作呆。奴去桌知慈母晓,问一问,兄言如此可应该。两行粉泪盈盈下,拂袖回身出小斋。羞怒交加莲步急,不提防,帘钩抓落凤头钗。急行不肯回头顾,一任金钗落在埃。侍女拾钗随了去,书厅大笑两英才。坐谈半晌梁公转,蕴玉相辞出外来。入内恐遭慈母责,陪奉着,严亲闲话外书斋。

萧侯向蕴玉说道,文太亲翁既有小恙,汝可明日前往问疾。蕴玉方起身答应,适值文按察差人来请明日会筵,萧侯便令家丁出问大人小恙若何,少刻回说现已痊愈。萧侯始命传话来人,说我父子明日自当过去请安 来人复命而去。到了次日,父子同去会亲。

今朝文府广铺陈,结彩悬灯色色新。相请大媒人四位,华堂此日会新亲。满朝文武皆来贺,更及营中众俊英。按察殷情留客饮,玉粦随父共陪宾。一天热闹开筵席,弦管笙箫响遏云。饮至日斜宾客散,轩车去后乐声停。书中按下文家事,单说牛封闷在心。日睹文家多富贵,私怀深嫉大功臣。暗中探听营中事,略有差迟便奏君。曹胜本为刘逆将,牛封的,往来书信尽知情。明知必有相关意,欲恳牛封害玉粦。私自常来刑部府,些些小事报之闻。前参携带佳人事,亦是闻听曹胜云。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子虚记(第1册-第5册)》汪藕裳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