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作者:(明)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子犹,号墨憨斋主人,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冯梦龙用毕生的精力搜集、整理和创作民间文学,在通俗文学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巨大。他编订了《挂枝儿》《山歌》等被誉为 明代一绝 的民歌集,增补改编了长篇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其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当属 三言 。
《东周列国志(古典文学名著全本典藏)(精)》是一部章回体的长篇历史小说,共108回,比较全面地演绎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斗的故事。
本书前半部反映了春秋时期以 春秋五霸 为主的诸侯争斗,众多大小不一的诸侯国经过战争和兼并,演变成秦、楚、齐、燕、韩、赵、魏 七国 ,历史上称为 战国七雄 ,后半部反映了这七个国家之间的兼并战争,最后六国并于秦,中国复归一统。作者冯梦龙按照时间顺序,把一个个曲折动人的历史事件串连起来,进行了颇具匠心的创造与加工,讲述了许多可歌可泣、悲壮感人的历史故事。
如果没有历史做基础,人类根本无从谈起文明。我们至今所看、所想、所念的一切,都是依托于时间和祖先们的生活所沉淀出的世纪产物。一代又一代的古人以自己的人生际遇演绎着如今我们历代传颂的故事,让后人体味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见证着他们的荣辱得失。所谓 读史令人明智 ,也正是在强调历史对于我们的不可忽略的影响力。记录历史,就是迎接未来。
对于这一点,古人也深有体会。明朝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编撰了一部《列国志传》,8卷226则,约28万字。全书始于武王伐纣,终于秦并六国。这部《列国志传》自称 编年取法麟经,记事一据实录 ,但其中仍有许多民间传说故事。明朝末年,冯梦龙在《列国志传》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写成了《新列国志》一书,共108回,增至70余万字。冯梦龙依据《左传》《史记》等书,删除了旧本《列国志传》中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故事传说,同时增添了不少重要内容。在改编中,他还删去了武王伐纣到西周衰亡这部分内容,集中写春秋、战国,即东周的历史。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对《新列国志》略加修订润色,并加上序、读法,大量的评语及一些夹注,易名为《东周列国志》,共27卷108回。
《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也是古今中外时间跨越最长,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说,内容相当丰富。全书以古代著名史籍《左传》《国语》《战国策》和《史记》作为基本叙写依据,把曲折动人而又纷繁复杂的东周历史很有条理地贯穿起来,在语言上也比其他史籍原著更为流畅明快。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作者以西周由盛而衰的大背景为引子,以 春秋五霸 为主线,构成了全书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以 战国七雄 为主线,叙写到六国归于秦,天下统一。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春秋战国许多寓意深刻、可歌可泣、生动有趣的历史事件,如 齐桓公春秋始霸 伍子胥险过昭关 、 刺秦王图穷而匕首见 等,都写得颇为精彩;另外,对一些疑难的历史问题,作者也写出了自己的看法。
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学术最活跃的时期,艰难困苦、出人头地、或迫使人苦思苦索、或激励人勤勉追求,衍生出许多道理来,诸子百家即产生于此时。《东周列国志》虽没有记述儒、墨、道、法、兵、农、学、医等各流派的生成与内容,但却从另一角度揭示了许多自然、社会和人生之理,使三千年前的辩证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于民间。哲人志士,高论频出;巧计妙行,纷然呈现,智慧之光,穿越千古。
西周王朝的最后一个君王是周幽王,他为人暴虐,生性残忍,还沉迷于女色。西周末期,由于社会矛盾的加剧,王室内部的矛盾也扩大了,褒姒乱政,使得周幽王终于被申侯和犬戎的联合军队攻入王宫后杀死,周王朝鼎盛时代就此结束。
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称做东周的开始。周王朝的统治日渐衰落,各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东周社会进入了一个大动荡的时期,中国先秦时代诸侯争霸的 春秋 时期自此开始。这是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也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大发展的时期。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诸侯国大国争霸的局面,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的 春秋五霸 。在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像管仲、子产、曹刿、孙武这样著名的历史人物,发生了 城濮之战 这样以弱胜强著名的古代战例,也出现了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 发奋图强的诸侯国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也是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大变革时代产生的。
秦汉前的一些史家为了某种原则立场,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有时会隐而不言,把意思深藏在记述的文字中,并不点明。这就苦了作者和读书的人两个群体。因为如果是没有一定历史和文学修养的人,是读不透文字之下那隐含的意思的,反而是觉得作者糊涂,文风偏激。作者也是有苦说不出,下笔之时,谨慎推敲,只希望能有慧眼之才领略书中真正的风景。
而《东周列国志》就没有了这层隐患。这部书的通俗之处,正是将那暗礁一样的文字弄得水落石出,大家一看便心知眼明,种种是非善恶、忠奸智愚,毕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是作者编写此书的用意,也是他们对后人的贡献。
第二回 褒人赎罪献美女 幽王烽火戏诸侯
话说宣王自东郊游猎,遇了杜伯、左儒阴魂索命,得疾回宫,合眼便见杜伯、左儒,自知不起,不肯服药。三日之后,病势愈甚。其时周公久已告老,仲山甫已卒。乃召老臣尹吉甫、召虎托孤。二臣直至榻前,稽首问安。宣王命内侍扶起。靠于绣褥之上,谓二臣曰: 朕赖诸卿之力,在位四十六年,南征北伐,四海安宁。不料一病不起!太子宫涅,年虽已长,性颇暗昧,卿等竭力辅佐,勿替世业! 二臣稽首受命。方出宫门,遇太史伯阳父。召虎私谓伯阳父曰: 前童谣之语,吾曾说过恐有弓矢之变。今王亲见厉鬼操朱弓赤矢射之,以致病笃。其兆已应,王必不起。 伯阳父曰: 吾夜观乾象,妖星隐伏于紫微之垣,国家更有他变,王身未足以当之。 尹吉甫曰: ‘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诸君但言天道而废人事,置三公六卿于何地乎? 言罢各散。不隔一时,各官复集宫门候问,闻御体沉重,不敢回家了。是夜王崩。姜后懿旨,召顾命老臣尹吉甫、召虎,率领百官,扶太子宫涅行举哀礼,即位于柩前,是为幽王。诏以明年为元年,立申伯之女为王后,子宜臼为太子,进后父申伯为申侯。史臣有诗赞宣王中兴之美云:
于赫宣王,令德茂世。威震穷荒,变消鼎雉。外仲内姜,
克襄隆治。斡父之蛊,中兴立帜。
却说姜后因悲恸太过,未几亦薨。幽王为人,暴戾寡恩,动静无常。方谅阴之时,狎昵群小,饮酒食肉,全无哀戚之心。自姜后去世,益无忌惮,耽于声色,不理朝政。申侯屡谏不听,退归申国去了。也是西周气数将尽,尹吉甫、召虎一班老臣,相继而亡。幽王另用虢公、祭公与尹吉甫之子尹球,并列三公。三人皆谗谄面谀之人,贪位慕禄之辈,惟王所欲,逢迎不暇。其时只有司徒郑伯友,是个正人,幽王不加信用。一日幽王视朝,岐山守臣申奏: 泾、河、洛三川,同日地震。 幽王笑曰: 山崩地震,此乃常事,何必告朕。 遂退朝还宫。太史伯阳父执大夫赵叔带手叹曰: 三川发原于岐山,胡可震也!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三川皆震,川源将塞,川既塞竭,其山必崩。夫岐山乃太王发迹之地,此山一崩,西周能无恙乎? 赵叔带曰: 若国家有变,当在何时? 伯阳父屈指曰: 不出十年之内。 叔带曰: 何以知之? 伯阳父曰: 善盈而后福,恶盈而后祸。十者,数之盈也。 叔带曰: 天子不恤国政,任用佞臣,我职居言路,必尽臣节以谏之。 伯阳父曰: 但恐言而无益。 二人私语多时,早有人报知虢公石父。石父恐叔带进谏,说破他奸佞,直入深宫,都将伯阳父与赵叔带私相议论之语,述与幽王,说他谤毁朝廷,妖言惑众。幽王曰: 愚人妄说国政,如野田泄气,何足听哉!
却说赵叔带怀着一股忠义之心,屡欲进谏,未得其便。过了数日,岐山守臣又有表章申奏说: 三川俱竭,岐山复崩,压坏民居无数。 幽王全不畏惧,方命左右访求美色,以充后宫。赵叔带乃上表谏曰: 山崩川竭,其象为脂血俱枯,高危下坠,乃国家不祥之兆。况岐山王业所基,一旦崩颓,事非小故。及今勤政恤民,求贤辅政,尚可望消弭天变。奈何不访贤才而访美女乎? 虢石父奏曰: 国朝定都丰镐,千秋万岁!那岐山如已弃之屣,有何关系?叔带久有慢君之心,借端谤讪,望吾王详察。 幽王曰: 石父之言是也。 遂将叔带免官,逐归田野。叔带叹曰: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吾不忍坐见西周有‘麦秀’之歌! 于是携家竟往晋国。——是为晋国大夫赵氏之祖,赵衰、赵盾即其后裔也。后来赵氏与韩氏三分晋国,列为诸侯。此是后话。后人有诗叹曰:
忠臣避乱先归北,世运凌夷渐欲东。
自古老臣当爱惜,仁贤一去国虚空。
却说大夫褒垧,自褒城来,闻赵叔带被逐,急忙入朝进谏: 吾王不畏天变,黜逐贤臣,恐国家空虚,社稷不保。 幽王大怒,命囚垧于狱中。自此谏诤路绝,贤豪解体。
话分两头。却说卖桑木弓箕草袋的男子,怀抱妖女,逃奔褒地,欲行抚养,因乏乳食,恰好有个姒大的妻子,生女不育,就送些布匹之类,转乞此女过门。抚养成人,取名褒姒。论年纪虽则一十四岁,身材长成,倒像十六七岁及笄的模样。更兼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一来姒大住居乡僻,二来褒姒年纪幼小,所以虽有绝色,无人聘定。
却说褒垧之子洪德,偶因收敛,来到乡间。凑巧褒姒门外汲水,虽然村妆野束,不掩国色天姿。洪德大惊: 如此穷乡,乃有此等丽色! 因私计: 父亲囚于镐京狱中,三年尚未释放。若得此女贡献天子,可以赎父罪矣。 遂于邻舍访问姓名的实,归家告母曰: 吾父以直谏忤主,非犯不赦之辟。今天子荒淫无道,购四方美色,以充后宫。有姒大之女,非常绝色。若多将金帛买来献上,求宽父狱,此散宜生救文王出狱之计也。 其母曰: 此计如果可行,何惜财帛?汝当速往。 洪德遂亲至姒家,与姒大讲就布帛三百匹,买得褒姒回家。香汤沐浴,食以膏粱之味,饰以文绣之衣,教以礼数,携至镐京。先用金银打通虢公关节,求其转奏。言: 臣垧自知罪当万死。垧子洪德,痛父死者不可复生,特访求美人,名日褒姒,进上以赎父罪,万望吾王赦宥! 幽王闻奏,即宣褒姒上殿,拜舞已毕。幽王抬头观看,姿容态度,目所未睹,流盼之际,光艳照人。龙颜大喜。四方虽贡献有人,不及褒姒万分之一。遂不通申后得知,留褒姒于别宫,降旨赦褒垧出狱,复其官爵。是夜幽王与褒姒同寝,鱼水之乐,所不必言。自此坐则叠股,立则并肩,饮则交杯,食则同器,一连十日不朝。群臣伺候朝门者,皆不得望见颜色,莫不叹息而去。此乃幽王四年之事。有诗为证: 折得名花字国香,布荆一旦荐匡床。
风流天子浑闲事,不道龙蒙已伏殃。
幽王自从得了褒姒,迷恋其色,居之琼台,约有三月,更不进申后之宫。早有人报知申后,如此如此。申后不胜其愤,忽一日引着宫娥,径到琼台。正遇幽王与褒姒联膝而坐,并不起身迎接。申后忍气不过,便骂: 何方贱婢,到此浊乱宫闱! 幽王恐申后动手,将身蔽于褒姒之前,代答曰: 此朕新取美人,未定位次,所以未曾朝见。不必发怒。 申后骂了一场。恨恨而去。褒姒问曰: 适来者何人? 幽王曰: 此王后也。汝明日可往谒之。 褒姒嘿然无言。至明日,仍不往朝正宫。
P6-8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东周列国志(古典文学名著全本典藏) 》冯梦龙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