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苏东坡全集》苏轼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4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作者简介】

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有《东坡集》、《后集》、《续集》。他一向被推为宋代最伟大的文人,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他批评吴道子的画,曾经说过: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从分散在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这两句话也许可以现成地应用在他自己身上,概括他在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后面一句说 豪放 要耐人寻味,并非发酒疯似的胡闹乱嚷。前面一句算得 豪放 的定义,用苏轼所能了解的话来说,就是: 从心所欲不逾矩 ;用近代术语来说,就是:自由是以规律性的认识为基础,在艺术规律的容许之下,创造力有充分的自由活动空间。这正是苏轼所一再声明的,作文该像 行云流水 或 泉源涌地 那样地自在活泼,但同时又要 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李白以后,古代大约没有人赶得上苏轼这种 豪放 。

【编辑推荐】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这在苏诗中有充分的体现。以 元祐 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就风格个性的突出、鲜明而言,王、黄、陈三家也许比苏轼诗更引人注目。然而论创作成就,则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上 大家。在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和情思内蕴的深厚这几个维度上,苏诗都是出类拔萃的。更重要的是,苏轼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这样,苏轼虽然在创造宋诗生新面貌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诗尖新生硬和枯躁乏味这两个主要缺点。所以苏轼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成为最受后代广大读者欢迎的宋代诗人。

【名人的书评】

【苏东坡全集的书摘】

古今体诗四十首

(诰案)起仁宗嘉祐占四年己亥十月,公还朝,侍宫师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查慎行注)《南行集叙》云: 己亥之岁,侍行适楚。舟中无事,几与耳目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盖家君之作,与弟辙之文皆在,凡一百篇,谓之《南行集》。十二月十八日,江陵驿书。 按子由《辛丑除日寄》诗云: 初来寄荆渚,鱼雁贱宜客。楚人重岁时,爆竹声磔磔。新春始涉五。田冻未生麦。相携历唐、许,花柳渐芽坼。 盖己亥十月,先生自眉州人嘉陵江,经戎、沪、渝、涪、忠、夔诸州,下峡,抵荆州度岁。明年庚子正月,自荆门出陆,由襄、邓、唐、许至开封,道里岁月,历历可考。故《栾城前集》以《郭纶》一首压卷,《初发嘉州》以下诸诗次之。明万历朝焦弱侯叙《东坡外集》,自言得秘阁善本,其编次一如《栾城集》,今从之。施氏原本以《辛丑十一月初赴凤翔》诗为冠,己亥、庚子所作弗录。(冯应榴合注)子由所撰先生《墓志铭》云:有《东坡前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明成化间,海虞程氏得宋时曹训所刻旧本及仁庙所刻未完新本,重加校阅,仍依旧本卷帙。旧本无而新本有者,则为《续集》,并刻之,见于李绍《序》中。即今所称《东坡七集》也。其《前集》卷首以《辛丑十一月初赴凤翔》诗为冠;而《南行集》中诗,皆在《续集》内。则《前、后二集》之诗必系先生及子由所编定;其《续集》诸诗,皆经删削。是以宋刊施、顾注本,亦照《前、后集》次序,而《续集》所载,除《遗诗》一卷外,皆不采也。今仍从查氏。

(诰案)赵次公注 江上同舟诗满箧 句云: 即今所谓《南行集》。 次公及见此集,可见《南行集》当日自为一集,不在正集之内。此即起《辛丑十一月初赴凤翔》之证。合注专苛查注,而首立驳案,引前明作据,知其无能为矣。其《前、后集》名之可考者:停杭为《钱塘集》,见《乌台诗案》;守密为《超然集》,守徐为《黄楼集》,见本集《与陈师仲书》;归常为《毗陵集》,入翰林为《兰台集》,见傅□《纪年录》;谪儋耳为《海外集》,北宋士大夫编次者,见惠洪题跋。今行世者,乃琼、儋人传本,诰有数册,皆彼中守牧所遗也。以上诸集诗,分见王、施本中,而其《续集》诗之有无得失,不可知矣。《墓志》所载《前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惟奏议、内制、外制、和陶集不在内,余如策论、叙传、碑、铭、词赋,并在其中,而其诗之分合,今本多不同。查注谓施编起辛丑赴凤翔,开卷便错,固非;合注举七集本之《前、后集》,指为即《墓志》《前、后集》之所自,以公与子由编定驳之,亦误。公固自言世之蓄轼诗文者率真伪相半,傅□亦言全集诗文颠倒错乱,不可胜计。盖公盛时,其流传本已淆矣。注则赵次公编年,赵夔分类,至王本始汇为集注。施本虽与王异,其排纂实类次公,均有参错。今施本误编实繁,查注以《客位假寐》诗讹陈公弼为陈襄,指为施编口舌,此其误之小者,何足自矜。若《神宗挽词》,乃公迫切呼号之甚者,而夹杂起知文登诗后,以是知此集必非公与子由编定者也。然编年本流传已久,其诸注於题不了了者,诰以本集所见事实正之,往往与施编符合。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苏东坡全集》苏轼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