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警世通言(古典名著)》[明]冯梦龙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编撰甚丰,涉及小说、戏曲、民间文学诸领域,其中著名者小说有“三言”、《新列国志》《平妖传》,笔记有《笑府》《古今谭概》,戏曲有《双雄记》《墨憨斋定本传奇》,散曲有《太霞新奏》,民歌有《挂枝儿》,可谓通俗文学一大家。
《警世通言》是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的第二部,刊刻于明天启四年(1624),“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取世俗之事,借世俗之语,警世俗之人,疗世俗之病。书分四十卷四十篇,为人熟知的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赞朋友之谊,《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讥文士之狂,《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莫贪美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叹欢情之薄等。
选取市井故事,改编文人逸事,用俗语俚语,蕴平常事理。
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警世通言》为底本,足本收录,校订讹误,编校精良,值得珍藏。
全新手绘精美全彩插图,忠实还原故事情节,更具古典韵味。
封面精选橙色雅格纹特种艺术纸,典雅大方;内页采用特制米黄双胶纸,不伤眼睛。
精装典藏,锁线工艺。每一页均可平摊,更便于阅读。
设计精心。装帧素雅古朴,版式疏朗大方,阅读、收藏、馈赠皆宜。
《警世通言》出版说明
《警世通言》为明末冯梦龙编撰的“三言”系列之第二部,刊刻于天启四年(1624),与前一部《喻世明言》体例一致,含白话短篇小说四十篇。“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取世俗之事,警世俗之人,《警世通言》所载之事可当其名。观其所警所告,或为不可自满,如《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意在言“为人*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或为莫贪美色,如《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主旨是“但看许宣因爱色,带累官司惹是非”;或为益修善行,如《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为证明“世间惟有天工巧,善恶分明不可欺”。
“适俗”是《警世通言》故事的选取及处理标准,本来就属于市井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自不必说,一些文人逸事也被加工以适俗情。如《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王安石方得了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咏菊》诗被苏轼看见,苏轼便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续诗讥其不知菊花不落,由此得罪王安石而被贬黄州。且不说这贬谪因由属于演义,《咏菊》诗之辩本为王安石与欧阳修的逸事,这在《西塘集耆旧续闻》《类说·西清诗话》中皆有记载,而这篇小说却张冠李戴,直使苏轼的恃才轻狂、王安石的私仇公报形象活灵活现。之后,苏轼见到黄州之菊,果然秋风一过,满地金黄,方知过错。其后苏轼再见王安石,安石首先以托苏轼所带的三峡“巫峡”之水辨发难,而这则辨水故事早见于《太平广记·陆鸿渐》与《中朝故事·李赞皇逸事》,是权相李德裕与茶圣陆羽的逸事,此处又挪用以显王安石之博学。而后,又言苏轼随意翻书提问,安石对答,所问所答的故事为姊妹狐精诱人欢爱之事,言意颇鄙俗,苏、王二人的文人形象顿时沾满了市井烟火气,恰恰贴合了市民审美趣味。
除了对人物、情节更接地气地处理,本书的语言也极其口语化地呈现“适俗”倾向。比如书中穿插着大量的俗语、俚语,或出自人物之口以作语言描写,或来自旁白以作劝世之言。《玉堂春落难逢故夫》中“人无千日好,花有几日红”“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一般院子里,苦乐不相同”“周郎妙计高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等连用不迭;玉姐街间大骂老鸨“奉承尽是天罗网,说话皆是陷人坑。只图你家长兴旺,那管他人贫不贫”,更宛见市井之情态。其他如“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有财有势是英雄,命若无时枉用功”“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平生不作亏心事,世上应无切齿人”等,既蕴含着一般事理,又使得小说如话家常,在说理时又生动、又有趣、又通俗,恰体现出是书的语言风格。
罗宗强先生在《明代文学思想史》中根据《喻世明言》与《警世通言》的序言概括道:“(冯梦龙)编著“三言”的目的是适俗疗俗,因其通俗,谐于里耳,所以适俗;因其具六经之教化作用,可以疗俗。”适俗,疗俗,一为方式,一为目的,读者在阅读具体篇章时,可以此二绳准之。
本书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警世通言》为底本,多方校勘,加以句读,力图呈现*面貌,以飨读者。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警世通言(古典名著)》[明]冯梦龙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