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经学与建国》干春松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干春松,1965年生,浙江绍兴人,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华孔子学会秘书长。研究领域:儒家思想和近现代思想文化。主要代表作品有:《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制度儒学》、《儒学概论》、《重回王道:儒家与世界秩序》等。陈壁生,1979年生,广东潮阳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着有《经学、制度与生活》、《经学的瓦解》等。
本辑主题“经学与建国”,旨在回顾一个问题:晚清民初,面对中国从帝国转向民族国家的局面,康有为、章太炎等人如何凭借经义,提出他们的建国理念。重温晚清民初经师大儒的建国理念,并非认为他们提供了现成的答案与灵验的药方,而是因为他们开启了一系列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在百年后的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意义。
如何建構“民族國家”’的分歧一一再論《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干春松章太炎在1903年5月致陶亞魂、柳亞子的信中說,他自己與陶、柳一樣,“曾以紀孔、保皇為職志”,逐漸走上反滿革命的道路。章說:“鄙人自十四五時,覽蔣氏《束華錄》,已有逐滿之志。丁酉(1897)人時務報館,聞孫逸仙亦倡是說,竊幸吾道不孤,而尚不能不迷於對山之妄語.”①也就是說,在1897年前後,章太炎雖然已經具有反滿意識,但是,在策略上依然是接受康有為的改良政治策略。然而,戊戌變法的失敗,以及由隨之而來的軍事失敗所導致的喪權辱國的《辛丑条約》等一係列事件,使清政府的合法性資源遭受到嚴重的銷蝕,章太炎的主張逐漸由“革政”轉向“革命”。1900年6月,他因義和團庚子事變,上書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希望他與清政府决裂而建立新的南方政府,以保全南中國。②同年7月26曰。在上海召開的“國會”活動上,章太炎因為不滿傾向於康有為的唐才常所隄出的政治主張③,憤然“斷髮”,並撰寫了《解辫髮》,並在修訂《馗書》時,對原先比較具有改良性質的《客帝》和《分鎮》分别撰寫了“匡繆”,徹底放棄了於清政府和滿族統治者的最後幻想,從而也明確了他借助種族主義①的方式提倡革命的路徑。1900年之後,中國思想界對於中國前途的思考更為多元化。即使在變革陣營中也開始有了變法和革命的區别。即在革命黨看來,無論是帝黨,還是后黨,均屬於應該被推翻的清王朝,他們所追求的是一個由漢族人領導的新的國家。孫寶碹對於1900年前後中國主張變革的政治勢力,有這樣的描述:“今日海内,黨派有四,日變法黨,曰革命黨,日保皇黨,曰逐滿黨。變法黨者,專與阻變法者為仇,無帝后滿漢之見也。保皇黨者,愛其能變法之君,捨君而外,皆其仇敵也。革命黨者,惡其不能變法之政府,欲破壞之,别立政府也。三黨所持,皆有理。惟逐滿党專與滿人為仇,雖以變法為名,宗旨不在變法也,故極無理,而品最下。”②這樣的區别對於我們瞭解1900年前後中國政治思想的複雜性有很大的幫助。不過,這個區分不甚嚴密,也反映出許多人思想之間的重合性。比如革命黨和逐滿黨之間、變法黨與保皇黨之間顯然具有較多的重疊共識。儘管這四個選項之間可以產生多種組合,但綜而言之,四派的核心爭議集中於一個關鍵目標:即是通過逐滿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國;還是主張滿漠合體,在光緒的象徵性權威之下,建立君主立憲的政府。隨後,革命派以一種更為激烈的立場力圖與維新派的君主立憲策略决裂,這樣的態度一方面體現為革命派傾向於以武力鬥爭的方式來推翻清政府;另一方面則體現為章太炎和劉師培等越來越激烈的排滿主張。這樣,無論是革命目標還是革命手段等方面,章太炎與康有為等人的主張的分歧益發明顯,他們之間的正面理論衝突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