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顾倾城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顾倾城,青年作家,媒体人,凤凰网专栏作者,现居西藏拉萨,文章散见《青年文学》、《意林》、《西藏文学》、《西藏旅游》等,著有西藏文化随笔《只为途中与你相见》等。
该书是旅居西藏的青年作家顾倾城的*本藏地文化风情读本,浓缩了作者在西藏三年的文化风俗见闻和思考,全书分为拉萨印象、山南行迹、文化拾遗、路上风情、人物手记等五个部分。既有作者对伽蓝圣地楚布寺的虔诚礼佛之心,亦有对绵延数百年守墓人角色的揭秘与探索,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文化与思考贯穿始末。“灵性的笔触,幽古的情思,这个荆山楚水孕育的青年人跋山涉水,将身体灵魂交付西藏,沐浴阳光,用心修行”,这是作家野夫对作者的评价,也是作者在西藏数千个日子的真实写照。
她是一座桥,这头是现实的生活,那头是幻想的天堂。《只为途中与你相遇》带你走进西藏,迎接自然的洗礼,放飞身心,荡涤灵魂。人,总得相信点什么,物质,或是精神!
遇见即是恩泽多年的创作生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终于要诞生了,平静如水。记得歌德的一句名言: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不论是四年前走出“象牙塔”远赴北京,还是两年前离开北京投身西藏,都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释放。只要心安。从2012年到2014,在西藏竟已跨越三个年头。人生是一个异乡者的旅行,转瞬即逝,但这终究不能改变我们证明自己来过的信念,行走不一定能让人生变得多伟大,但却能让人变得更清醒。时光将让心灵世界的枝丫开始逐渐被修理干净,也让生活愈加简单而阳光。逝去的时光恍如隔世,像极了马尔克斯笔下梅尔德斯留下的羊皮手卷,仿佛历经的一切都是一个局,抑或冥冥之中的巧合安排,但不到最后,难见分晓。这只是白驹过隙的一瞬,却是无法跳跃和遗忘的一程。西藏,是地理海拔的制高点,也是精神高度的塔尖。这片土地囊括了世上最为奢华的自然风光与最为神秘的异域文化。在悠久的历史文明长河中,这里有过吐蕃时代的昌盛,有过古格王朝的辉煌,有松赞干布饮马三江的壮阔雄风,亦有莲花生大士跋山涉水舍身求法的奉献精神。将身心置放于“离天堂最近”的雪域高原之上,触摸万年的风石,聆听远古的残声,万物不说话,它自有解答。西藏,它是一片海,包罗万象,浩瀚无垠。计划中,西藏是一个来了便不想走的地方。也还好,恍惚间,转眼第三个年头。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在西藏,重逢的美丽邂逅,往日的少年情怀,一切在未至极境之前,鲜有所得。反而在这里,可隔山而望。曾经北漂的日子苦中作乐,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也有可以一起吃喝玩乐、交心互助的小伙伴们。亦有过短暂的感情,最终成了分开旅行、两两相忘。而后远足,独自行走是解开人生疑惑的最好的办法。于是越走越远,越远越好,彼时的自己能够达到的最远地方,扫遍地图,只有西藏。是故乡门前318国道的终点,也是如今理想与梦境的延伸。在西藏上千个独处的日子倒也还好,谈不上多么的自由欢喜,也不似人们笔下的凄清悲情。人是需要掌握独处这种本事的,恍若隔世,仍旧自若安详。这种强大的心灵武器可以让人在繁华如水中静若深流,也能在荒野丛生之中明心见性,坚持恪守。有人曾说,“少”才是真正的丰饶、富足之境地,人事淡然也好,繁芜丛生也罢,西藏的生活是真正可以称得上充盈饱满的,它是一种自然呈现的状态,并非牵强而生的复制品。喜欢随性而来,随性而走。自己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这种生活不会受太多时空的干扰,在一定的范畴之内,比常人更能够深入到现实西藏和精神西藏之中,人们都说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西藏梦,而梦的状态便是近在咫尺却又难以参透。好似理想人生,海市蜃楼林立,可道路却崎岖漫长,而自己面对西藏的解读,亦是如此。时光转瞬即逝,曾经孩童时代梦寐以求的天高海阔,如今真正意义上开始了,而自由却从来不是单纯而美好地存在着,更多时候它意味着责任和使命,所以在路上的人并非都能抛却一切轻松上阵。对于自己,对于生命,在西藏,在路上,该遇见什么?我想,许多灿若朝霞的生命和永不磨灭的精神,也许更有意义。“生活在别处”这句话在法国诗人兰波的笔下,是一句跃纸欲出的响亮口号。“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会发生的事,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而已经结束的,就已经结束了”,相传这是印度最有智慧的四句话,对于每一位渴望上路和正在路上的人而言,遇见即是恩泽。《春光乍泄》里梁朝伟看到镜框上张震站在世界尽头时说:“我终于明白他可以开开心心在外边走来走去的原因,因为他知道自己有处地方会让他回去。真正不羁的灵魂不会去计较这些,因为他们内心深处里有国王般的骄傲。”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或通过创造和工作,或体验某种事物或爱某一个人,而在的情况下,当一切欢愉都被剥夺,无法避免的苦难本身正是生命的意义。而忙碌于路上的人,何尝不是在寻求这种意义,途中的风景已不再是重点,遇见光明,遇见自己,遇见这种生命光芒初绽的瞬间,大抵如此。如今,当你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你我便完成了第一次最美好的相遇。希望它能给你带来阅读的快乐,再奢求一点,希望你懂它。最后,感激生命里的每一场遇见。朝圣心中的伽蓝地1.清晨五点的拉萨,正是大地酣睡、万籁俱寂之时。为赶上清晨六点钟停靠在宇拓路上的楚布寺班车,自己便早早地起床梳洗后出门了。到达宇拓路的时候,三三两两朝佛的信众已经早早候在那里,一下车便有藏族大妈和年轻的小伙子上前兜售供养物品。由于友人与班车还未到达,自己便一个人开始在附近的八廓街漫步,脚之所至、目之所及,皆宁静而祥和,亲密而神圣。此刻的大昭寺广场,已经有虔诚的信徒开始了一生之中、一日之内,最伟大而神圣的朝圣之旅。当我久久伫立在这空旷而悠远的苍茫大地之上时,历史沉淀的岁月点滴和现实世界的强烈表达,开始占据了我的整个身体。曾经,我也站在这里,面对着这些虔诚的人们,内心止不住地激动和欢喜,就连平日里不曾落下的红尘清泪,也跟着这条朝圣路上的滚滚人潮,经久不息、难以自抑。静谧时空中的这条道路,见证了千百年来无数善良的人们,他们追寻幸福和极乐的朝圣之旅。整条宽阔而平整的马路,在沿途新立的街灯下,延伸远方。此刻,我的思绪也在这苍茫夜色之中,跟着内心升腾的欢喜一路朝西,奔赴期待已久的伽蓝圣地。对于楚布寺,自身并不陌生,也并不是头一次前往。在自己进藏不久,楚布寺填补了自己的精神空白,而后,在无形的学习和成长之中,倒也慢慢开始渐入初境。去年冬天的朝佛和参观法会,是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进入寺庙,却也因此而与这殊胜之地结下不解之缘。我想,我能够从身体到灵魂由衷地亲近和走向这里,便是足下的这片土地对自身的莫大恩泽与欢宠。而这一切,似乎早在多年以前的母亲身上,已得到了冥冥之中的契合与引领。母亲信仰佛教,每至各佛陀菩萨诞辰忌辰和得道之日,母亲总免不了会去家乡附近的寺庙烧香祈福,祈福的内容莫过于祈求神灵护佑家庭祥和、亲人平安、风调雨顺、子女顺达之类的。有时候,母亲或家里的其他亲人,遇到一些特殊事情和不解征兆的时候,母亲也会前往寺庙求签占卜。那时候年纪小,觉得这些事情蛮有趣,也吵着闹着要大人带着自己一同前往,后来,母亲执拗不过,便让一位占卜的师傅为我算了一卦,结果,那位占卜师告诉母亲,在我未成年之前,不宜进寺庙。于是,从此之后自己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乃至成年之后、到达藏地之前,自己对儿时的那份执着便逐渐淡去,以至抛到九霄云外。但是,跟随自己初次进藏的脚步一同而来的,在内心深处,一朵初绽的莲花,也跟着生命的极致同步绽放,缓缓盛开。2.一路从八廓街缓缓挪动着步子开始返回,从起点到终点,从这头到那头,人们更多的都在极致的凝视与张望之中,面容安详,内心沉静。他们等待的,不仅仅是日月旋转的几个时辰,或者一辆再也普通不过的车子,更多的,也许是一次觐见佛陀、根除孽障、加持修身的殊途之旅。我们,都在身体力行着各自的朝圣路。六点过几分的时候,车子在一片昏黄的灯光照耀之中缓缓而来。不一会儿车子便满员了,于是,伴随着浓浓的夜色,我们的身体真正开始了一路向西的朝佛时间。命途多舛而又极尽尊荣的楚布寺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在西藏的主寺,坐落于拉萨城西60公里之外的堆龙德庆县内,这座诞生于楚布河谷的寺庙已有800多年的悠久历史,由一世法王杜松虔巴修建。每年楚布寺的各种法会和法事活动,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众前来一睹风采。人们敬仰的,或许不单单是至尊者,也许,他们更多的,是信仰着这种生命里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和归属感。在这里,他们不断地被加持和赐福,也在不断地通往精神世界的极乐之地。此刻,我们也在各自通往心灵深处的极乐胜地。拉萨往楚布寺的道路并不十分平坦,大巴车在蜿蜒绵亘的群山怀抱之中一路而上。此刻,周围的乘客皆各自昏睡着,虽然自己三更睡、五更起,却怎么都难以安睡。望着窗外逐渐明亮而光辉耀眼的日光,内心也明亮如镜、温暖如春。在西藏,越是风景极致的地方,越是难行。高山河谷和丛林草地,安静地环卧在楚布寺的周围,在楚布河奔腾不息的流水之中,这座800多年古寺的悠久历史和沧桑往事,一一浮现在脑海之中,倍感时空变幻之莫测和天地万物变幻之无常。内心也无意探究有测与有常。任何改变法则的作为都是无知和徒劳的,此刻,就这样静守着这片土地和日月山川观云看海,倒也是一种恩泽与享受。3.到达楚布寺已经是早晨八点钟了,下车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前往楚布寺大殿旁边的殊利寺,殊利寺也叫楚布殊利寺,是历代殊利仁波切的道场和主寺,第一世殊利仁波切是第十世大宝法王的弟子。由于自己和这里的各位僧人喇嘛比较熟悉,所以来楚布寺必先来这里。到达殊利寺之后,殊利寺的小管家赶紧为我们倒上热腾腾的酥油茶。在4000多米的山路几经颠簸之后,同行三人早已疲惫不堪、饥肠辘辘。喝上几碗香浓的酥油茶,配上一些寺庙里的藏族传统食物,倒也勉强填饱了肚子。期间,一位素未谋面的年轻僧人来到了我们中间,顺着我们的聊天,开始用流利的汉语与我们攀谈起来。他是那曲尼玛县人,今年15岁,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自己今年才初三毕业,这个月才来楚布寺剃度出家。按照藏族人家的传统,如果家中子女甚多,必定会挑一位年长的或聪明伶俐有慧根的孩子,送去寺庙出家。在藏族人家眼里,家中有僧人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情。在古代,西藏作为一个全民信教的地方,僧人受到尊崇。而且,每座寺庙都有自己的学校、医院、手工作坊等,一旦进入寺庙,就必须要研习各类佛学典藏和学习各类手工艺术。往往天资聪明、慧根深厚的僧人喇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顿悟,都会成为大修行者和受世人敬仰的上师尊者。当问到他为什么会选择出家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小僧人微笑着一时语塞,然后摇摇头说不知道。此刻,从这位年轻修行者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万物众生的影子。天地万物皆有自然法则,存在即合理。如同我们常人不会轻易选择出家一样,他们也不会轻易选择还俗。世界的道理分为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而我们常人的世间法以名利为极致,修行者的出世间法以成就无上智慧和彻底解开宇宙一切迷惑为至高。这是上天诸神恩赐于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贵非凡的殊荣和最庄严神圣的使命。轮回的道路太过渺茫而漫长,非至善至诚之忍者所不能到达。这种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断轮回,深深根植于藏传佛教和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从他们的先辈一直传承至今,他们用各自身体和生命践行着轮回的天职,也向世人彰显和昭示着他们无尽的修行和向心礼佛的虔诚之心。4.在殊利寺稍坐片刻,便迫不及待前往楚布寺大殿开始供养三宝。楚布寺大殿作为整座寺庙的核心,一直是各类法会和重要法事的活动场地。在大殿外的正前方,竖立着一座石碑:江浦寺建寺碑,楚布寺便是9世纪的时候在江浦神殿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作为楚布寺稀世文物之一,该碑刻上有古藏文,是吐蕃时期政治、经济及宗教文化的一面镜子,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在石碑的广场左侧,经幡旗杆高高地矗立在广场之上,据说,这是由历代噶玛巴用力量和咒语加持之后自动矗立起来的,殊胜至极!而石碑的正前方,便是大殿,法王的法座位于大殿之内的正前方,高高在上的法座向来往四方的人们展现着法王的无上威严和尊贵。但如今,这里空空如也,只有信众依旧络绎不绝,信众所期待的,游客所尊崇的,或许只有历史和时间才能给予答案。但是,每个人的心中皆有答案。沿着大殿外侧的铁木楼梯拾级而上,直到三楼,便是法王曾经生活起居和学习阅读之所,法王在这里度过了8年的童年时光。平时法王都在这里接受不同老师的教诲和研习功课,如今依旧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旧时模样。其间有法王用过的法器和日常生活器具,还有他儿时阅读的中外书籍也原封不动地静静安放着。听身边的友人介绍,法王儿时非常喜欢拍照,在这里,法王的床上安放着他14岁时候的照片,听负责打扫寝宫的僧人喇嘛介绍,这张照片是法王临走之时曾经亲自放上去的。寝宫的法座上,还有法王离开时换下的法衣,法座旁边的书架上,摆放着他曾经阅读过的书籍。在我们踏进这间面积不算很大的寝宫之时,排队的信众和游客从寝宫里面一直排到外面楼梯和空地上,人们用最虔诚的心和礼节来表达对法王的尊敬和敬仰之情。站在这一方空间之内,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可以想象,法王在寺时楚布的喧嚣与热闹,教徒成群结队络绎来此,求活佛用手在头顶轻轻抚摸,获得领悟、进界和幸福。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遵循着他们心中对尊者的至高礼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前来朝佛和供养这里的一切。他们心中,住着一尊佛。5.楚布寺另一重要宝物是镇寺之宝—殊胜空住佛圣像,圣像是第八世大宝法王噶玛巴米确多接为了感念上师—大修行者桑杰年巴仁波切的教诲而亲手塑造的上师桑杰年巴仁波切银像。据说,塑成之后,银像竟然自动悬浮于空中达七天七夜之久,故有“空住佛”之说,从此“空住佛”被历代僧人喇嘛和信众视为楚布寺灵魂之所在,千百年来受到人们高度的敬仰和尊奉。之前,十七世大宝法王还曾在圣像背面亲自按下手印,加持赐赠于楚布寺中。这里也成为每一位信众和游客祈祷赐福和顶礼的必到之处!可能在常人眼中,空住佛的传说仅仅只是僧人喇嘛和信众们对于尊者和上师的一种无限敬仰之情。现实之中,可能并不存在这样的殊胜场景。但是,传说的真假并不重要,朝圣和修行的路上,内心的修为和坚韧才是获取福慧、通达万物根本的不二法门。在这之外,一切皆虚妄而幻觉的东西,又有什么值得在意和深究的呢?楚布寺内的十四世大宝法王德丘多杰的脚印、楚布寺附近的神山甘露、十七世大宝法王亲绘唐卡、十七世法王小时候留在大殿砖头上的手印、著名的“楚布拉千”等一系列殊胜尊贵的法宝使这里成为八方信徒和游客们的心灵归属和精神寄托。归途经过圣泉的时候,香客们仍不忘拿着水壶和瓶子,打上一壶圣水,或捧上一捧圣水灌顶祈福。自己也跟着行人的步伐,享受一番至尊法王的万世恩泽。下午时分,伴随供养加持而来的佛珠,我的心也紧紧地连接足下的这片精神高地,跟楚布河沿岸的经幡哈达一起,飘扬在楚布寺的上空,飘向西藏的远方,飘落在更高更远处的未知地。那里,是楚布寺人和四方信众的精神家园,亦是自己探寻楚布、朝佛向西的伽蓝圣地!散落尘世的袅袅梵音在西藏,风雪并不稀罕,也并非难得一见。整个青藏高原,放眼望去,随处可见的皑皑雪山和巍峨冰川,便静静地耸立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之上,让人望而生畏,想接近却又感觉遥不可及。西藏众多地区积雪终年不化,日积月累,许多高地便形成了厚厚的冰川。所以,除却南北极外,西藏也是地球上一个拥有冰川的地方,而这一切,与大雪、高山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就连藏族人的日常生活也与这里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雪,直接影响和决定了这一切。拉萨的第一场雪,来得有些意外和偏早。这是连续第二年看到拉萨降雪了,似乎也意味着寒冬的到来,即将到来的寒衣节似乎更加应景了,而西藏,一切都早早的来临了。如同节气雨水,如同雪花飘落,如同神灵庇佑和信仰追求。一切,在这里,似乎都会比其他地方来得更早,也接纳和亲近得更为直接与彻底。得知下雪的消息是来自微信圈里的朋友,十点左右的时候,拉萨的朋友便开始齐刷刷的晒起了雪景。这时候,自己还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也忍不住激动和兴奋之情,爬起来拉开窗帘打开窗户,嗬!好轻柔曼妙的雪花哇,纷纷扬扬的小雪落满了整片天地,今年第一次见到拉萨城的雪花飘飘洒洒,这些飘洒在天地之间的自然精灵们,从处降落凡尘,联系和沟通着整个自然万物,传递着自然与人类之间最神秘和高洁的自由通话。相对于寒冬而言,第一场雪似乎比较小,轻盈,澄澈,纯粹,雪落无声。在这样银白的世界里,心也在静谧中空灵起来。赶紧拍几张照片分享给朋友们。从窗子里望去,首先是白茫茫一片的雪花漫天飞舞,远处的街市依稀在轻巧细密的雪花之中若隐若现,马路上因为有车马行人的缘故,倒没有多少积雪,此时青黑色的柏油路便是整片雪域之中最耀眼和泾渭分明的标志物了。更远处,之前雪山上的积雪还没有来得及融化,如今又披上了一层崭新发亮的银装。耸立在莽莽高原之上的雪山,有的地方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雪花还未到达,这时候,一层层雪白,一层层乌黑的,这些清晰明亮、硬朗直接的自然线条,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用之下,仿佛是一副巨大的水墨画,这片饱蘸了自然油彩和映像的巨大画幅,隐现着神秘而又难以捉摸的自然力量。在这样纯白无色的自然世界里,放下身段,放慢脚步和姿态,自由静听,用一些简明的词语默默承载心绪:雪山、草原、青藏、溪流、稻田、牛羊、炊烟、亲人、知己、温存、梦想……还有温暖的祝福与直接来自这片土地的眷顾与感动一并袭来。从北京到西藏,从西藏到武汉,再到远方,所有的心思足迹都开始静默而淡定,舒缓而自然。出门的时候,这吹打了千年西域的寒风迎面而来。遥想古代,这些吹打过边关将士们的寒风,这些从西伯利亚乃至更遥远的北极而来的风,让这片土地的自然万物与神灵,风吹千年不倒,霜雪万年而傲立。它们与这里的土地和人民一样,成为整座高原的记忆与标签,让除此之外的人们心驰神往又心存畏惧尊崇。而此刻,漫天飞舞的雪花仍纷纷扬扬,小区门口的台阶和柱子周围虽已堆积了一层薄薄的小雪,透过雪花仍旧可以看见敦实墨黑的石头。小区过道两旁的花丛和绿化带上的积雪稍微的厚一点点,一些枯败而暂未消退的各色秋叶在雪地里尤为显眼。一些松树柏树上层次分明、堆积而上的雪花把它们装扮得如同乡下的稻草人,可爱地矗立在风雪之中,又像是圣诞节里装扮一新的圣诞树,在各色白和各种灰暗之中透露出一点喜庆和希望。忽然,自己就想这么的站立在人潮涌动的雪街看雪,看雪飘落,看人远走。或者一直跟随前方那个陌生女子走过的道路,踩着脚印一直重复地走下去……起风的时候,聆听那些从苇草丛林飘过来风雪的声音,时而如细雨飘洒一般的轻柔,时而像狂风咆哮般的猛烈,跌宕起伏,直击人心。其实,对于一个生长在南方的人来说,一场雪或许算不得什么,假以时日,老家也会下雪,每年下雪的时候,也是漫天雪白的场景,看了十多年了,也没有特别出奇的地方,但是明显感觉到雪一年比一年要少而薄了。在西藏一年多的时间里,看雪的机会很多,即使拉萨城不下雪,西藏的许多地方,在一年当中的任何时候,只要你想,你都可以见到雪花纷扬的场景。雪花飘落大地,岁月走过沧桑和历史,雪山皑皑、青山隐隐之处,洁白的雪花,覆盖了寸寸旧时光,于是,在心底,在此时,我把它郑重地放在心底,深藏,发酵。对于年轻人来说,下雪时比下雨时的心情要好很多,印象中听雨比较适合中老年人,“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而看雪赏景或者游玩才是小孩和年轻人的世界。总在雨天会想起一些尘事,也容易重新酝酿发酵成一些感情。而在雪天,也会想起雨中。于是人们都在不断地追求和放弃,患得与患失,俯视和仰望。记得上次深有感触的雪景还是2009年在武汉的时候。那时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离开亲人朋友,怀着艺考和大学梦在另一个陌生的城市,与一群同样陌生的同学一起生活和学习。11月刚刚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漫天飞雪从天而降,人们纷纷从凉鞋、短袖、裙子直接过度到了棉鞋、棉袄、羽绒服。那时候正是艺考培训的最后一个月的关键时期,十二月初很多学校便有了单招的考试安排。于是,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雪花漫天,全班同学都像往常一样清晨六点多起床,便拿着教材兴致盎然地从被窝里爬起来,在寒风凛冽的冬日里开始练习发音练声。我们就这样一直身体笔直的“挺拔”在风雪之中。不知饥寒地对着空旷的运动场大声诵读着、练习着。那时候,仿佛今天就是最后时刻了,也仿佛年轻的单纯的梦想就要实现了,于是我们忘乎所以了,也不计较那些环境及所谓的得失。而今,伫立在空旷的原野,在拉萨城东车马人稀的街头,凝视着这银白的世界,它不染一丝尘埃,空气纯净,烦闷的心绪被荡涤得烟消云散,只留下期待的阳光和未来的灵魂独自起舞。越过城东,没有选择乘车,也没有撑起雨伞和戴帽子,就这样一个人安静地走着。感受着轻盈隽秀的雪花撒落在街头,飘落在身上,往事如坐上了时光隧道般在脑海里不断穿梭。道路两旁的各色人群车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生活,而自己,倒乐得清闲自在。街道两旁一些高大宏伟的现代建筑与年代久远的藏式建筑,仿佛印证着两个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生活选择,也许,正如同自己对于过去和现在的选择一样吧。伸出手,把过往细细抚摸,在这些历经沧海的建筑石刻之上,似乎可以触碰它昔日精雕细琢的辉煌,精巧美丽的图案依然存留着往日的繁华,而那些凝露经霜的漆色却渐渐剥落在岁月凋零的墙角,飞檐翘壁尘封着古老而悠远的记忆。路上三两行人裹着厚厚的黑色长大衣或者羽绒服,头戴花帽、围上围巾和口罩,纷纷武装出门走上街道,早起的朝圣者没有因为下雪的缘故而放弃出门朝拜,他们仍旧面色安详地带着微笑,手持转经筒,走在雪花飘落的街头,走在心灵朝圣的路上。雪中的布达拉此刻更为庄严神圣。在天地浑然一体的白色之中,红宫之上的色彩尤为引人注目。高高耸立的布达拉,直接连着天地,传递着上天最为神圣而秘密的语言,它们随着从天而降的雪花,将诸神的智慧与慈悲降临在这群虔诚而善良的朝圣者身上。和着街道上不断行走和朝拜的人群,布达拉给予人们最深沉的祝福,这些祝福,伴随瑞雪,传颂和播撒着永不磨灭的梵音。漫步在城中的街道,身体和灵魂直接接纳这片地理海拔与精神高地赐予的每一种神情姿态,在不断行走和领悟之中,懂得感激与感恩,懂得惜缘与惜福。何谓惜缘惜福?是尘世里俯首间舀起最深的一瓢安静之水,似禅语,在生生安好中赐予不息的恩慈和眷顾。于是,在一声声经久不息的诵经声中,在一阵阵风雪扑面而来的时候,心情也顿时空灵、飘逸起来。拉萨河谷拉萨河的静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