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走进帕米尔高原》刘先平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刘先平——
·他被誉为我国当代大自然文学之父。
·他曾经两次横穿中国,从南北两线走进帕米尔高原。
·他曾经三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他曾经四次探险怒江大峡谷。
·他曾经六上青藏高原。
·他多年跋涉在横断山脉。
·他曾经两赴西沙群岛探险。
·他在大自然中凿空探险近四十年。
·他的作品包括四部描写在野生动物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和几十部大自然探险奇遇故事。
·他的作品共九次荣获*奖项,其中包括三届“五个一工程”奖、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010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建立并授牌“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工作室”。
·他2010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他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被列为林格伦纪念文学奖候选人。
·他是位魁伟的大汉,常扛着骑在脖子上的孙儿、孙女在大街上漫步。
·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
刘先平40年大自然考察、探险主要经历
1974年:参加野生动物科学考察队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考察,主要区域在皖南的黄山和皖西的大别山。1980年以前这里一直是刘先平的生活基地,至今每年至少考察两三次。
1981年:4月,云南西双版纳考察热带雨林。5月,四川平武——黄龙——九寨沟——红原——卧龙等地探险,参加考察*。之后,在四川参加保护*、*考察,前后历时六年。
1982年:浙江舟山群岛考察生态和小叶鹅耳枥。
1983年:10月,大连考察鸟类迁徙路线。11月,广东万山群岛考察猕猴——海南岛热带雨林、珊瑚。
1985年:辽宁丹东——黑龙江小兴安岭,考察森林生态。
1986年:8月,新疆吐鲁番——乌苏——喀什等地探险及考察生态。
1988年:甘肃酒泉、敦煌等地考察生态。
1991年:应邀赴法国、英国访问、讲学,同时考察生态。
1992年:8月,黑龙江大兴安岭——内蒙呼伦贝尔草原考察生态。
1993年:8月,应邀访问澳大利亚、讲学,同时考察生态。。
1995年:9月,黑龙江考察东北虎。
1996年:12月,考察鄱阳湖、长江中游湿地、候鸟越冬地。
1997年:11月,应邀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赴泰国访问、考察*。12月,海南岛考察五指山——霸王岭黑冠*。
1998年:7月,云南考察澄江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化石群——腾冲:原计划去高黎贡山寻找大树杜鹃王,因雨季受阻——西双版纳探险野象谷。8月:新疆考察*——喀纳斯湖——巴音布鲁克天鹅故乡——第一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1999年:4月,福建考察武夷山等自然保护区,寻找华南虎虎踪。7月,应邀赴加拿大、美国访问、交流。8月,一上青藏高原,主要考察青海湖。9月,贵州探险麻阳河黑*——梵净山黔*。
2000年:1月,深圳仙湖植物园。5月,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7月,二上青藏高原。探险黄河源、长江源、澜沧江源,由青海囊谦澜沧江大峡谷至西藏类乌齐;到云南德钦。沿三江并流地区寻找滇*。10月,广西考察白头*。11月,海南,再次考察大田*、红树林生态变化。
2001年:8月,应邀赴南非访问、讲学,考察野生动植物。
2002年:3月,砀山。4月,高黎贡山寻找大树杜鹃,一探怒江大峡谷,但因大雪封山,未能到达独龙江。6月,湖北石首,考察麋鹿。7月,再去江苏大丰考察鹿麋。8月,三上青藏高原,探险林芝*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
2003年:4月,四川北川考察川*、*、牛羚。8月,应邀访问英国、挪威、丹麦、瑞典。由挪威进入北极圈。
2004年8月:横穿中国由南线走进帕米尔高原,考察山之源生
态、风土人情。路线是青海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可可西里——雅丹地貌——花土沟油田——翻越阿尔金山到新疆若羌——再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帕米尔高原。10月,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南非、毛里求斯、新加坡。
2005年:7月,横穿中国,由北线走进帕米尔高原,寻找雪豹、大角羊、*。路线是甘肃河西走廊——罗布泊边缘——再次从北线穿越柴达木盆地到花土沟油田——原计划进入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未成——回敦煌——库尔勒——第三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托木尔峰——伽师——帕米尔高原——红旗拉甫。10月,重庆金佛山寻找黑*——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再探黑*。
2006年:4月,二探怒江大峡谷。但又因大雪封山未能进入独龙江,转至瑞丽。6月,黑龙江佳木斯考察三江平原湿地。10月,第三次探险怒江大峡谷,终于到达独龙江。
2007年:7月,山东等地考察候鸟迁徙路线。9月,四川马尔康——若尔盖湿地——贡嘎山等地寻访麝等。
2008年:7月,考察东北火山群,黑龙江五大连池——吉林长白山——辽宁朝阳古化石群。9月,应邀访问英国、丹麦。
2009年:6月,考察陕西秦岭南北气候分界线、*、羚牛。
2010年:9月,应邀出席在西班牙举行的国际安徒生奖颁奖典礼,考察瑞士高山湖泊、德国黑森林的保护。
2011年:6月、9月、10月,海南、西沙群岛探险。
2012年:7月,探险神龙架自然保护区。8月,六上青藏高原,青海湖——花土沟油田——前后历时八年,历经三次,终于进入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西藏拉萨。
2013年:7月,考察湘西和张家界的生态。8月,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考察。9月,在南麂列岛考察。
2014年:3月,云南、贵州考察喀斯特地貌和杜鹃花。
2015年:3月,南海考察珊瑚。
2015年:8月,宁夏考察贺兰山、沙坡头、白芨滩、哈巴湖自然保护区。
守望*
一块鱼肚白在东天弥漫,逐渐隐去了星星。草尖上的露珠晶莹。天色亮堂起来了,雪山闪光,远处的沙地一抹细浪。高原的初晨如西部少女一般妩媚??
有异样声,我立即收回了思绪。却是一只斑头雁模样的水鸟正扇动着翅膀,从湖湾中飞起。不是*,却是个信号:动物们已开始了新的一天。
君早碰了碰我的手臂,一扬下巴。是的,沙地的深处确有动静,但只一会儿又悄无声息。
“别是沙的滑动声?”
沙对气温敏感,高原昼夜温差大,容易产生“鸣沙”。
“食草动物警惕性高,可能正在驻足观察,注意!”
雪山披起彩霞了,红艳飞溢。高原大地弥漫起胭脂雾??隐约之中看见羊群飘飘忽忽??
我使劲揉了揉眼,排除那是海市蜃楼的幻影。可它们确确实实在迈动长腿,金色的身驱,修长的身材,公羊头上的双角、黑黑的环节、优美的弧线??都在说明它们的真实,世界的真实!
是的,肯定是那些可爱的精灵。
“那只小的,看!”
一点儿不错,它落后了,急切地叫了一声。有只母羊跑了回去,用嘴在它头上亲吻了一下,又用舌头舐了舐它的额头,它才欢快地提起小步跑了起来!五六月是*的生育期。它来这个世界不久,完全有理由在妈妈跟前撒娇。
一共有七只,它们迅速地进入草地,迫不及待地采食。它们喜爱爽口的沙生植物。我虽然听从了小任的告诫,不敢潜越一步,只在远距离观察,但仍能不时看到它们卷草的舌头,听到咀嚼的声音,如一曲无比美妙的晨曲。
雄羊犄角上那对优美的曲线,是角在向上向后延伸、角尖略扩后又转而向内弯曲流畅地形成的。
那只羔羊,一刻也不安分,时时蹿到这头母羊那头公羊的身边,用湿漉漉的嘴蹭着。早晨的和平是短暂的,原羚们要抓紧时间进餐。在草原上,它们是弱小的动物,生态的恶化、生存的威胁,使它们只能在清晨由隐藏地到草地猛吃一顿,再迅速撤回沙地隐藏,用保护色与沙地混淆。这顿早餐要维持漫长的一天,直到傍晚时它们才能再到草地上进食。
即使如此,它们也并不完全沉浸在享受中,而是时时抬起头来四处张望。特别是那头公羊,更是挺起两把短剑,威严地扫视着世界??*是营群性动物,过去常能见到上百只的群体,但现在多为小群。它们还像候鸟一样喜欢迁徙,每年冬天跑上几百千米到南边过冬。到了春末夏初,又浩浩荡荡地返回北面生儿育女、度夏。*也有这样的习性,不过,它们的迁徙很特殊。
“看那边,沙包旁的草丛。”君早说。
我顺着君早的手势看去,心也提了起来——草丛中露出两只黄褐色的耳尖。是只动物潜伏在那里。
高原早晨的地气重。我试了试风向,不好,那家伙隐藏在下风??绝不是原羚,也不是旱獭。在野生动物世界,只有心怀叵测者才这样鬼鬼祟祟。
耳尖消失了,草丛中有了波动,潜行的方向直指*。我基本上判别出那家伙是谁了。它们之间还有一段浅草区。
“别轻举妄动!”我告诫君早。
一般说来,狼是营群性的。它的同伙在哪里?
我们只有父子二人,又未带任何武器。君早是第一次到高原,这次和他同行,是因为他的母亲李老师被孙女缠住,家庭会议决定,都说我已66岁,只有带着小儿子,才能出行。
君早30多岁,又高又胖。我非常担心他能否适应高山反应,幸好这几天还未听到他说头疼之类。
我的视线正在分区搜索狼群中充当包抄或埋伏的同伙,正当我怀疑一个沙堆的后面时,突然看到那家伙走出深草区,弓起身躯,弹开四蹄,箭般向金羊射去。
“狼?”君早惊呼,脸色煞白。
他听的狼外婆的故事,以及关于狼的种种邪恶、狡猾,听得太多了!说来令人难以相信,去年我带他和孙子去动物园时,即使是他这样的大汉,一到狼笼前,他还是不自觉地往我身后一闪,但这偏偏被他儿子看到了,竟然在脸上刮羞。他也只是赧然地笑笑,就是不往前走。
我也曾为他太善良、胆太小忧虑过。虽然他没在野外见过狼,但狼穷凶极恶的作为还是让他在第一时间就做出了这样的反应。
“狼也怕人!”在这时,我已不可能长篇大论做思想工作,只能是鼓励。
公羊尖声惊叫,羊群立即启动。
它们善于奔跑,四条长腿、修长的身材,是生存竞争赋予它们的财富。
我们无心欣赏它们在飞跃时异常优美的身姿,那个追击它们的黄褐色的家伙更加矫健??
我更紧张地注视着狼的左右前后。按它们常用的伎俩,负责包抄的狼应该出现了。可是没有踪影。难道是在前面设伏,等待羊群钻进口袋?
在这场力量和速度的比拼中,它们之间的距离并未骤时缩小。*是赛跑中的强手,如果不出意外,这*是难得一睹的精彩较量??
“只有在大漠,才能看到在奥运会上也见不到的这种较量。生存竞争的搏斗,最能展现生命的壮美!”
我感到了君早起伏的胸膛传来的急速节律。
我并未放松对包抄或埋伏的狼群的警惕。
可怕的情况出现了。聪明的狼已选准了小羊。
小羊落后了。
它的妈妈扭头回来了??
我还未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君早已像出膛的炮弹,从地下一跃而起,挥舞着照相机的三角架,声嘶力竭地喊叫:“啊!啊!啊!”向狼飞奔过去。
狼打了个愣怔。
我惊奇、愣怔,但只一会儿,顾不得狼群的狡猾,也高呼着纵身跑起。
羊妈妈带着孩子扭头向君早跑来。
瞬息,君早和我与狼直面。
我们没有发现阻击、包抄的狼。
眼看羊妈妈已带着孩子跑到我们身后。
狼放慢了脚步,最后停了下来,血红的怒目圆睁,恶狠狠地盯着君早。
我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十来米。
君早挥舞着三角架示威!
我们相持了漫长的三四分钟后,狼才异常沮丧地扭转身子,悻悻而去。没有低头呼唤狼群的嗥叫,没有昂首欲出的激愤,它走了三四步,还回头盯了小羊一眼??
羊妈妈和它的孩子没有走,在我们身后七八十米处伫立着。那充满了情感的黑眼睛在人的身上抚摩。
整个羊群都没走。它们在更远的地方注视着它们的姐妹和下一代,注视着君早。
君早优雅地挥挥手:“去吧!赶快回家去!”
羊全都叫了一声,声音嘹亮悠长。
羊群慢慢地消失在沙丘中??
君早瘫倒在地,平平地躺着,粗重地喘气。
我想,他再也不会怕狼了。
??
一带壮丽的山河:蓝天、白云和高山,一种神秘的生活:珍奇的动植物、神秘的宗教和天堂与人间的轮回,一对父子带你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物产的丰饶以及人与自然的融合。
——责任编辑
作者四十年来跋涉在大自然中,五上青藏高原,多年跋涉于横断山脉,连续两年横穿中国,从南北两线走进帕米尔高原。本文记叙的是作者从南线到达帕米尔高原,穿越柴达木盆地的历程。
在作品中,作者和儿子君早在地貌多样的高原盆地中经历了一系列惊险刺激的探险活动,讲述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父子二人守望*突遇孤狼偷袭,*父母看着两个孩子手足相残却视而不见,雄麝在被猎人追逐的过程中自毁香囊跳崖自尽;*带着孩子进行生育大迁徙……从而引出主题:呼唤生态道德,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
作者刘先平四十年来跋涉在大自然中,连续两年横穿中国,从南北两线走进帕米尔高原。本书记叙的是作者从南线到达帕米尔高原,穿越柴达木盆地的历程。
在作品中,作者和儿子君早在地貌多样的高原盆地中经历了一系列惊险刺激的探险奇遇,讲述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父子二人守望*突遇孤狼偷袭,*父母看着两个孩子手足相残却视而不见,雄麝在被猎人追逐的过程中自毁香囊跳崖自尽,*带着孩子进行生育大迁徙从而引出主题:呼唤生态道德,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
封底:
我希望用大自然探险奇遇,还给人们一个真实的大自然世界,激活人类曾有的记忆,接通人类与大自然相连的血脉,让人们接受生态道德的洗礼、启蒙,同时启迪人们对人类自身的未来予以思考。请千万不要忘记,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大自然也是知识之源,人类正是在不断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才使得科学技术发展到辉煌灿烂。即使到今天,生命的起源仍是*难解的命题。
卷首语
我在大自然中跋涉四十年,写了几十部作品,其实只是在做一件事:呼唤生态道德——在这个面临生态危机的世界,充分展现大自然和生命的壮美——因为只有生态道德才是维系人与自然血脉相连的纽带。我坚信,只有人们以生态道德修身济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花才会遍地开放。
呼唤生态道德(前言)
——刘先平
生态道德的缺失,是造成生存环境危机的肇因之一。
感谢大自然!在四十年的山野跋涉中,大自然给予了我最生动最深刻的生态道德教育。因而无论是我创作的描写在大熊猫世界、相思鸟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还是我描写的在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的奇遇,我都在努力宣扬生态道德,呼唤生态道德在人们的心间生根、发芽。
环境危机重压着这个世界,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人们纷纷追究其原因,并寻找济世的良方。实际上,环境危机就是生态危机。
建设生态文明可以让中国为世界树立榜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必然呼唤着生态法律的完善、生态道德的树立,以从根本上消解环境危机,保护、营造良好的生态。
法律和道德是一切文明的两大支柱,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几千年来,我们已拥有处理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法律及道德规范,却缺少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辞海》对“道德”的释义是:“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论和调节人的行为的规范手段和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社会价值形态。”这足以说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根本未纳入“道德”的范畴,生态道德缺位;抑或可以说,生态道德根本没有进入我们的观念。这是认识的失误。
“生态”一词的出现,至今不过二百来年的历史,而对生态与人、与生存环境的紧密关联的讨论,在时间上则是更近的事情。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人与自然、认识人与环境方面的重大失误,更加说明了树立生态道德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果不能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生态道德的观念,就无法建设生态文明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正是生态道德的缺失带来了环境危机。长期以来,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根本没有建立系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法律也严重滞后。因而,人们对大自然进行无情的掠夺,无视其他生命的权利,任意倾泻垃圾;没有预后评估、监测的科技滥用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让生态失去了平衡。这些行为招来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直到危及人类本身的生存时,人类才迫不得已地去重新审视其与自然的关系,规范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和生态道德的重要性才得以凸显。生态道德与其他道德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它强调、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亟须建立人类针对自然的行为规范,以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消解环境危机,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大命题之一。
相比较而言,树立生态道德比制定、完善生态法律,有其更为艰巨的一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则”,而道德则是公民应具有的修养和品质,是自觉的自我约束。当然,对法律的遵守,也是完善修养和道德的表现。法律可以明令从哪一天开始执行或终止,但同样的方法并不适用于道德。例如,有的行为违背了道德,却并不违背法律。这大概也就是媒体纷纷设立“道德法庭”的原因。生态道德在全社会的树立,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任务,需要经历启蒙和培养的过程,对一个人来说,甚至可能是终生的。它需要全体公民的参与和努力。
四十年来在大自然的考察,六十多年的人生经历,让我逐渐深刻地认识到树立生态道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四十年前我所描写的青山绿水,现在已有不少变得面目全非:大片原始森林被砍伐了,很多小溪小河都已退化或干涸,有些物种消亡了??
记得1981年我第一次到西部去,云南的滇池,四川的岷江、大渡河、若尔盖湿地所具有的美丽而壮阔的景象,让我心潮澎湃。现在,滇池早已被污染,变臭。2007年10月,我再去川西,走过岷江、大渡河流域,看到到处在建水电站,层层拦江垒坝。在一个山村水电站工地,村民忧心忡忡地诉说:“大坝建成后,村前的小河就会干涸,到哪里去找吃的水啊?”这种只顾眼前的利益,无序、愚蠢地“改造自然”的行为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早有显现。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若尔盖,泥炭层最深达9米,它在雨季吸水,枯季溢水,1000克干泥炭可吸蓄8千克至12千克的水。它是黄河上游的蓄水库,蓄水量相当于三个葛洲坝。枯水季节,黄河水的30%(一说40%)由这里补给。但在20世纪人类曾挖沟沥水采掘泥炭,现在湿地已大面积退化为草原,沙化、鼠害严重。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有摄制组在这里拍摄红军战士过草地的场景时,竟然无法找到可以让演员深陷其中的沼泽,只好人工制造。如此,黄河屡屡断流,当然不足为怪了!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污染给整个生物链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让人类的健康、生命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中国五大淡水湖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群的代表,是人口最为密集地区的生命线,号称“鱼米之乡”。但只经历了短短的二十多年,其中的太湖、巢湖已是一湖臭水,根本无法饮用。其他的也都面临着湖面缩小、水质被污染等生态恶化问题。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水污染更是触目惊心。
大自然养育了人类,可我们缺失了感恩之心,缺失了对其他生命的尊重,妄自尊大,胡作非为。当人类对自然缺失了道德,自然也会还之以十倍的惩罚!
我曾立志要为祖国秀丽的山河谱写壮美的诗篇,但只是短短的二三十年,我所描写的山川河流不少都已成为“历史”和“老照片”。
我曾冒着种种的危险和艰难,在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无论是描写滇金丝猴、梅花鹿、黑叶猴,还是红树林、大树杜鹃,都是为了歌颂生命的美丽,但总是见证着生命的悲壮——它们在人类的猎杀和砍伐下苦苦挣扎。就连每年要进行一次宏伟生育大迁徙的藏羚羊,或是给人类带来福祉的麝,或是山野中呼唤爱的黑麂,都无可避免地遭受着厄运。它们生存的空间正被人类蚕食、掠夺。
这使我产生了无限的忧伤和愤怒,也促使我更加努力地呼唤生态道德的树立,也更寄希望于孩子——他们是人类的未来。
正是大自然的生存状态,激起我决心在一些作品之后写下后记,为过去,为未来,立此存照。
四十年来,大自然以真挚、淳朴和无比的热情,接纳了我这个跋涉者,倾听我的诉说,抚慰我的心灵,与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无论是山川湖泽,还是野生动植物世界的生灵,都是我的朋友。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环境,是生态道德最基本的范畴。
我们来自于自然,与自然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早期的人类对自然是顶礼膜拜的。很多的部落,将动物的形象作为图腾。我们的祖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曾有过很多智慧的表述,如“天人合一”、盘古开天地的创世传说等,至今仍是经典。
从世界教育史考察,对自然的认识,一直是教育的最基本、最经典的内容,它为我们讲述天体、气象、山川、森林、环境和资源等。我们的祖先曾以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作为人生的启蒙,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培植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恩。但这种优良的传统,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淡化或消失。城市钢筋水泥的建筑,活生生地切断了人们与自然的联系。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人们不知稻、麦为何物已不是怪事。缺失生态道德的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自然失去了“自然”,更为可怕的是使人类失去了自然。
我希望用大自然探险奇遇,还给人们一个真实的大自然世界,激活人类曾有的记忆,接通人类与大自然相连的血脉,让人们接受生态道德的洗礼、启蒙,同时启迪人们对人类自身的未来予以思考。请千万不要忘记,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大自然也是知识之源,人类正是在不断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才使得科学技术发展到辉煌灿烂。即使到今天,生命的起源仍是最难解的命题。
道德是一个人的品质、修养、不朽的精神;道德力量的伟大,犹如日月星辰。我一直坚信,只有人们以生态道德修身济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花才会遍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