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每一个日子都温暖如春》许辉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每一个日子都温暖如春》许辉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许辉,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散文委员会委员,茅盾文学奖评委,作品获多种文学大奖,小说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教材,小说《碑》是全国高考大试题、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大试题,作品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内文插图:赵向前,实力派画家,自由艺术家,想象书店经营者。曾创办主编杂志《艺术品位》《艺向》,出版个人画册多种。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一本散文随笔集,又是一本诗词解读集。春天、生活、温暖等主题,在一篇篇优雅的文字中融进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当日常的生活成为一成不变的疲惫,这本书以真挚的情感表达,让读者体会到,只要有一颗纯真之心,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是温暖的春日。从中,我们读出当今都市中人对自然的渴望,对纯粹精神生活的向往。同时每篇文章中都有与主题相应的诗词,在对诗词的解读中,又体味出中国传统文字之美。热爱。当日常的生活成为一成不变的疲惫,这本书以真挚的情感表达,让读者体会到,只要有一颗纯真之心,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是温暖的春日。老树画画封面插画赵向前内文插画,四色印刷,清新淡雅的水墨风格带给读者舒畅的阅读体验。

【名人的书评】

·许辉,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南边文化艺术馆文学顾问、国文社文学顾问、茅盾文学奖评委,作品曾获国内多个奖项。笔下内容富有哲理又不失幽默,抒情中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

作者以春天、生活、温暖等主题,在一篇篇优雅的文字中融进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当日常的生活成为一成不变的疲惫,这本书以真挚的情感表达,让读者体会到,只要有一颗纯真之心,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是温暖的春日。

老树画画封面插画赵向前内文插画,四色印刷,清新淡雅的水墨风格带给读者舒畅的阅读体验。

【每一个日子都温暖如春的书摘】

这一年的春节和立春挨得较近。立春是民间普遍认同的春天的始点,春节就成为接近这一年春天的*后一场狂欢、*后一场聚会、*后一次大型亲友团聚,或春天以后的*场狂欢、*场聚会、*次大型亲友团聚的舞台了。

春节前的那些好日子都被婚礼的喜庆占为己有了。这样的所谓好日子,不外乎就是农历宜婚嫁又逢八见六,阳历逢八见六,又是双休或节假的日子。

婚礼定在当晚的六点十八分。为何要定在晚上而不是中午?据说定在晚上有如下依据:《诗经》里有“昏以为期,明星煌煌”等描写青年男女相约黄昏时的场景,因而后人将诗意演化为民俗,“婚”即黄昏之“昏”,古人“娶妻以昏时”就是指的黄昏;“姻”表示一种亲或爱的关系;因而婚姻的意思就是在黄昏那个时段结成亲爱的关系。也正是北宋欧阳修的词意: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黄淮地区的婚礼原来都定在中午,而江淮地区都定在晚上。按理说黄淮地区是华夏文明规则的定制地区,古风应该更多保留才对,这里或许还有许多不为我知的风俗演化内容。

亲朋陆续到达,送上红包和祝福,尔后与新人合影留念。婚礼一定不会在六点十八分开始,往往会延迟到六点五十八或七点十八。婚礼结束后婚宴开始,城市的婚宴总是有些草率,酒店菜上得快,客人喝了喜酒、拿了喜糖,很快就散了。农村婚宴的时间长,人们平时分散生活在各个村庄里,许多亲戚还来自邻县、邻省,见一面聚一次不那么容易,因此婚宴的时间就拖得长。农村以前还有流水席,考虑到人们路程远近不同,难得同时到达,农村的时间观念也不强,没法等人到齐,于是就开流水席,谁到谁上桌,谁吃好谁先走,菜流水一样地上,人流水一样地来来去去,从上午开到午夜,也算是因地制宜了。

婚宴散了后我连夜赶往乡下去。到了湖边我走不动了,因为有一轮月亮挂在半空,这是城中难得一见的风景。一方面城中的月亮常为雾霾隔挡,另一方面城里人已经失去“举头望明月”的兴致和习惯了,没有那个心境,也没有那个雅趣了。我靠近湖边下了车,静听湖水对砂石岸滩的拍打,默认寒风在我脸上的吹拂。正如英国诗人雪莱的诗意: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现在我说,婚礼已经举办了,更多的喜事还会远吗?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天亮的时刻还会远吗?我的心已经平静下来了,我的状态还会差吗?湖水已经现出波光了,湖里的鱼儿还能不快活吗?车票已经剪过了,开车的时刻还会远吗?地基已经打好了,大楼盖起来还不快吗?油已经下锅了,美食还不上桌吗?时光已经流逝了,智慧还能不积累吗?

但我*想说的那句话是:春节就要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我这本《每一个日子都温暖如春》一书的*主题,我是认准了在盼望着春天的呀!小镇上的北方大馍

小镇上有一家卖大馍的,号称北方老面大馍。每天傍晚4点左右,就会有一前一后两个卖大馍的,相隔大约一个小时,小喇叭叫着,一路从镇里的方向吆喝过来,绕着湖畔的村庄吆喝一圈,再慢慢消失在远处。两个卖大馍的吆喝得不一样,一个吆喝“卖大馍喽,卖大馍喽”,声音较短促,声调较低,估计是当地人;另一个吆喝“北方大馍,北方大馍”,招牌亮得清清楚楚,言明自己是北方的大馍,声音高亢、响亮、悠长,很有穿透力。我听到他们一前一后的吆喝声,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这俩卖大馍的,他们一定是竞争关系,因为这地方不太大,有两个大馍铺子,自然会有竞争。

大馍是江淮之间一些地区的叫法,黄河以北叫馒头,淮河流域的许多地方叫馍。北京二十年前的馒头比面包都好吃,九十年代初有一段时间,我住在北京石油研究院的大院里,大院食堂里的馒头是我的*爱,买回来一顿吃不完没关系,放放更好吃。凉馒头吃起来,根本不用找菜下饭,比面包都好吃。但十年以后,我在北京就再没吃过那么好吃的馒头了,可能是外地人去多了,蒸馒头的厨师也多改为外地人了,原有的那种手艺改变了,馒头就不是老式的味道了。

从此雪消风自软

今年正月初七是阳历的二月三日,这一天竟是立春日。这个立春日来得似乎有点出乎我的意料。虽然我天天盼春,却没想到立春这一天来得这么快。初五去朋友家小聚怡情,初六又去朋友家小赌养性,不觉间立春日就到了。按照民间习俗,初七一定要吃面条,如此才能拴牢腿脚,一年都乱不了脚步。立春日更有许多讲究:北方吃春饼,南方食春卷,又要吃饺子,还要吃萝卜,意为吃春或啃春,以此迎接春天的到来。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南宋王镃《立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得意境,*为传神。鞭打草泥做成的假牛,打得越散越好,劝勤促耕,表示春耕春作的时光到了,人勤春早,又一个忙碌的季节就要开始了。挑拣生鲜蔬菜,做成春盘,以示迎春;生菜以壮阳植物韭菜为多,又有芹菜,还有辛辣蔬菜葱、萝卜、蒿子等等,都是有特殊气味的蔬菜,因此春盘也叫辛盘。生食均十分有利于人体养生与健康。

在寒冬阴晦的日子读读书

现在,我周围的景物彻底更换一新了。我看见我座椅旁边摆放着那些久已不见的农具和工具。我左手边放着木工用的刨子和锯子;右手边放着犁、耙;面前放着耩子和赶牛用的大粗鞭;墙上挂着篾箩;电视柜旁边斜倚着几袋大豆种和麻籽;一株酒瓶兰附近放着一副剃头挑子,挑子里竹篾外壳的暖水瓶还冒着袅袅的热气;餐桌旁边停着一辆笨重的牛车,牛车上残存着几根干黄的麦秆和豆叶;门外一个男人打着号子喝着牛下地了,听声音他和牛正在慢慢地走远、走远;麦秸垛是堆在阳台靠里的部位的,那里风雨较少,麦秸不会因下雨而霉烂;我突然看见孩子们常玩的琉璃蛋躺在一个椅子腿的暗影里,怪不得孩子们总也找不着;墙上的画框里一棵大柳树的树叶在迎风摆动,割草的小芹靠在大柳树上,拿白汗巾擦着红扑扑的脸上冒出来的细密的香汗;房梁上用一根苘绳吊着一个大竹篮(那是防止猫和小孩子偷吃才如此这般的),竹篮里一定放着喷香的死面饼和中午吃剩下的茄子丝,茄子丝猪油放得很多,一家人吃撑了还想吃。恍然而醒,一个短暂而又香甜的休憩之后,农具们又开始劳作起来。犁大致沿着一条直线耕翻了土地;耙一起一伏地耕翻过来的土地耙平;耩子把豆种耩入地下;一个敞开小袄前怀的男人,一手扶耩子,一手攥着夹了茄子丝的死面饼香喷喷地吃,一面赤着双脚跟着耩子往前走去。我闻得到土地耕翻过来后的那股泥香气,闻得到一股桑叶嫩发的稚青气,闻得到雨过天晴的清新气味,闻得到路边蒿艾正在挥发着别致的体香,闻得到莎草拔杆的那种撩拨味儿,闻得到暖春万物混合成的一股带微腥气的催情气味,我的身体不由就舒展开来,这真是一种心灵按摩的快乐的状态。

可是我不小心碰落了茶几上的图书,苏轼轻轻地掉落在铺着拉花地毯的地上,我睁开惺忪的睡眼,眼看着苏轼走进书页之中。书页慢慢地合上了。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每一个日子都温暖如春》许辉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