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人民日报70年报告文学选》人民日报社文艺部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人民日报文艺部,系人民日报主管文艺、发表散文、诗歌、文学评论、文艺动态的部门。文艺部副刊发表的经典报告文学作品,集结成书,以飨读者。
本书是人民日报副刊报告文学作品精选集。书稿遴选了人民日报社成立70年以来的优秀报告文学名篇,按发表时间顺序编排成册,以飨读者。这其中,不乏大家名家的经典报告文学作品,也有文坛新秀的成名作。这些报告文学在展示人民日报副刊70年历史的同时,也折射出社会时代发展的人文社会变迁风貌。
本书精选了人民日报成立70年来副刊上发表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其中不少大家的经典作品曾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如魏巍的《谁是*可爱的人》,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穆青、陆拂为、廖由滨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理由的《扬眉剑出鞘》等;有的发表后,在全国读者中间引起巨大反响,如陶斯亮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给我的爸爸陶铸》等。这些作品,已被写入新中国文学史与新闻史之中。阅读这本人民日报70年报告文学精选集,不仅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有用,对普通读者的写作也很有帮助。
总序
人民日报社社长李宝善
“人民日报70年作品精选”和读者见面了。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人民日报70年来的作品,记录的是我们国家和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历程。诞生于战争烽烟中的人民日报,始终以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呈现社会的变化、报道中国正在发生的变革为己任。这套作品精选集,就是从《人民日报》创刊以来的无数优秀作品中遴选出来的代表作。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70年来,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一代代人民日报人担当使命、秉笔直书,为党的新闻工作奉献了青春和热血;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精品力作,见证了我们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捧读这套精选集,就是在回顾我们党和国家走过的复兴之路。在这条艰辛而光荣的道路上,每一个重大节点,都能听到人民日报的声音。这其中,有要论、理论、评论文章的黄钟大吕,有消息、通讯等作品的时代足音,有散文、报告文学等文章的清雅之声。这些作品汇集起来,共同组成了70年国史报史的恢宏交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人民日报,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2016年2月19日,*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并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一要求,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日报各类作品的创作方向。
近年来,人民日报进一步优化整体布局、集中优势资源,更好履行政治家办报的时代使命。面对新时代的要求,人民日报努力提升观点生产能力、议题设置能力、集成报道能力、话语创新能力,力争做到报道流程平台化、报道内容定制化、报道方式故事化、报道数据可视化;着力在思想内涵上做加法、在文章篇幅上做减法、在传播效果上做乘法、在思维定式上做除法,使新闻报道快起来、活起来、亮起来,让评论理论新起来、精起来、实起来。
翻开今天的《人民日报》,从评论到理论,从通讯到消息,从散文到报告文学,编辑记者们努力转作风改文风,采写编辑了大量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大家于微末中寻真章、在朴素处见真情,贴近广阔的社会生活,让改变悄然发生,使温暖自然传递。而现实生活所发生的积极变化,正是对这个职业*崇高的奖赏。
70年风雷激荡一纸书,人民日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70年来的每一寸光阴,都被记录在每天出版的报纸中,体现在每一篇新闻作品里。从河北平山县里庄村简陋的印刷排字架,到现代化的电子阅报栏,再到移动终端上收放自如的*应用软件,时代在变,技术在变,传播形态也在不断改变,不变的是在党言党、为党立言的历史使命,是围绕大局、服务人民的党报精神。这一精神和追求,已经并将继续通过题材各异的优秀作品呈现给广大读者。
前言真情书写波澜壮阔的时代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王一彪
为纪念《人民日报》创刊七十周年,人民日报社文艺部选编了这部《人民日报70年报告文学选》。
报告文学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是从新闻天地走到文学殿堂的,它兼有新闻性与文学性。回溯《人民日报》七十年历程,报告文学这一体裁备受瞩目。《人民日报》有刊发报告文学的传统。七十年里,《人民日报》上刊发了大量报告文学作品。其中,以短篇报告文学为主。据不完全统计,在报告文学刊发频率*密集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民日报》共刊发一百六十多篇报告文学,平均每个月至少刊发一篇,有时甚至每周有一篇。作为文学战线上的“轻骑兵”,七十年来,在我们报告文学的园地里,已呈现出绚丽的色彩,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们有的在当时产生巨大社会影响,有的在全国性评选中获奖,有的今天仍被视为经典之作。有的作品敢于触及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充满忧思;有的作品刻画人物个性鲜明,运用文学手法别具一格;有的作品朴实平易,清新自然;有的作品诗意浓郁,委婉深情。报告文学的千枝竞秀,映现出国家发展、社会变迁、时代脉搏。这些作品,已被写入新中国文学史与新闻史之中。
成功的报告文学作品,固然要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正确深刻的思想内涵,但确凿无误的事实是其不可撼动的基石。约翰·里德是这样写《震撼世界的十天》的:“在本书的取材方面,我必然限定自己只使用那些我所亲身观察到和经历过的历史事件的实录,以及那些有可靠的证据足以证明其为真实的记载。”正由于他对烈火狂飙的十月革命*初的日子“作了真实的、异常生动的描述”,因而能够“对于理解什么是无产阶级革命,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列宁语),提供了翔实可信的历史注脚和生动真切的文学样本。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对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转折之初的艰苦环境中所作的卓绝奋斗,作了“正确的记录和解释”,作了客观公正的报道,“精确地展示了中国革命运动的正当性”,使世界人民“对于中国的性格有一个全新的概念”。尽管作者在1938年版的序言中申明,“这一本书*不能算作正式的或正统的文献”,这是由于当时采写的条件限制,有些材料是辗转传闻,难免有个别失实之处,可是,正如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六十年代所作的评述,“作为历史的记录”,“这部书是经受了时间的考验”。
报告文学的思想力量及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正在于人们相信作品所颂扬或鞭挞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完全真实,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而不是虚构的。这种艺术力量,为小说等其他文学体裁所不能替代。目前的某些报告文学作品确有文学性不足的情形,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这种文学样式所应具有的新闻性认识和把握不足。报告文学是文学的一种样式,并非是文学性的新闻;可是,既然作品讲述的是真人真事,作品就要受到新闻真实性的约束。这就是报告文学这种文学样式的“独特”之处。小说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可以艺术加工、可以虚构处理,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只要这样的虚构是合情合理的,是生活中可能有的。小说的作者与读者之间,互相达成了这样一种默契。报告文学的作者与读者之间,达成的是另一种默契,那就是作者在这一文体中已“申明”他的作品描写的一切都是货真价实的。
七十年,时代风云变幻,世界和中国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在今天看来依然独具魅力,它们不仅生动真实地记录了时代,也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何慧娴、李仁臣的《三连冠》发表于中国女排在1984年奥运会决赛中战胜美国队,赢得“三连冠”(连获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奥运会的世界冠军)之际。作品通过生动感人的细节描述,带领读者沿着袁伟民和女排姑娘走向胜利的足迹,去寻找她们洒落在“三连冠”之路上的汗水和泪珠,苦恼和喜悦,曲折和奋进……展现了中国女排“胜不骄、败不馁”和勇于拼搏的传统精神。奥运会冠军的大门,终于被她们敲开!不平静的1984年8月8日中午,从此成为一座永久的纪念碑,载入中国女排的奋斗史。中国女排发愤图强的历程,不正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写照吗?!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写陈景润这个人物,观察细密,文笔细腻。写科学家陈景润的坎坷之途和步入新的生活之境的精神变化,表现得真切、感人,可见作者描写人物的精湛笔力。此篇报告文学开风气之先,以后接踵而至的佳篇络绎不绝:《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穆青、陆拂为、廖由滨)描述植棉能手吴吉昌的人生际遇,《祖国高于一切》(陈祖芬)反映内燃机工程师王运丰不平凡的生活旅程,《扬眉剑出鞘》(理由)展现了击剑选手栾菊杰的英姿和气概。这个为国争光的女运动员走下击剑台时,“已受伤了两小时”,“鲜血浸透着雪白的征衫”。青年一代正在用自己奋斗的青春,描绘着时代斑斓动人的画卷,这种拼搏精神,这种人生追求,今天依然没有过时,读来依然激动人心。
但是,“我总觉得目前的报告文学作者,似乎多数对写人物有兴趣,总是在通过种种渠道,千方百计地寻觅一个理想的对象。报纸刊物编辑部也在这方面动脑筋。在当前举国上下为建设四化、振兴中华而群策群力的历史新时期,各条战线英雄辈出,给报告文学开辟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这自然是过去所未有的。但我更以为,报告文学作者既应该去写事件,写那些为千百万人关心注目,又代表着历史进程的新的事件,新的事物,新的社会风气,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要忘记去写那些长期存在而又严重束缚着我们的旧势力、旧习惯、旧风气……报告文学并不仅仅着眼于某一个先进人物或先进单位,而要高瞻远瞩,在更广阔的背景前面,向事物的纵深开拓,去掌握、去反映生活进程中本质的东西……”夏衍1982年关于报告文学的这封信中谈到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依然存在。“反映生活进程中本质的东西”,仍然是报告文学的使命担当。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美好蓝图化为生动现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给报告文学作者提供更为丰富的创作资源、更为广阔的创作天地,也必将给读者奉献更为丰赡的报告文学精神食粮!
“伟大的事业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种事业是正义的、宏大的,而且因为这种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词典里,从来没有“容易”一词。正因如此,*总书记指出,奋斗是幸福的,奋斗也是艰辛的、长期的、曲折的,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而奋斗精神之所以可贵,就在于越是面对困难和矛盾,越能激发出非凡的力量。这样的力量需要被记录,需要被书写,需要被礼赞。而这,正是报告文学作者肩负的神圣职责。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涓滴之水都在向着大海奔流。我们期待在报告文学的园地里,焕发出新的时代之光!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人民日报70年报告文学选》人民日报社文艺部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