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单身这点英勇》薇薇恩小姐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薇薇恩小姐,单身。前媒体人,现品牌公关。
闲时专门写一个人的种种,有很多心路历程期待与你共鸣。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争取和掌控,只有健康和爱情不可以,而各方面都独立的人,对爱情的要求也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高。因为,大不了可以一个人过。
那么,一个人孤单吗?未必。一个人惬意吗?也难讲。
单身到底是一种什么感受?30还没嫁出去的单身女青年相亲场面有多壮烈?一个人去餐厅等位吃饭要被翻多少个白眼?一个人需要严肃面对哪些困难?作为单身人士,到底要如何与这个世俗世界和平共处?……《单身这点英勇》是微信号人气作者薇薇恩小姐的首部作品集,27篇文章淋漓抒发了关于单身的种种小情绪,慌张又嚣张,漂泊又璀璨,既懂得享受一个人看世界的自由自在,也明白独自生活所要严肃面对的困难。单身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都被她一一戳破,但她并不想给自己或任何人喂鸡汤,她想告诉你的只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过自己想过的人生,哪怕是一个人。
1、35岁以下女性有一半没结婚,十个有趣的姑娘九个都单身。婚姻这件事,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变得越来越成“谜”。有人内心期盼的是一种生活状态,只要状态达到,至于那个人是谁并不那么重要,但也有人期盼的是一个具体的人,一个可以完美match自己的人,否则宁可一个人过。《单身这点英勇》这本书既是一个30单身未婚女青年的真实心声,也是对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剩女”问题的犀利回应。
2、本着“就算一个人过也不能将就”的人生态度,《单身这点英勇》在整体内文排版和封面设计上都埋藏了很多巧思,还融入了时下流行的“弹幕”元素等,精选书纸图文彩印,玲珑且富有质感。
3、一本送给单身朋友的*好礼物。
一个人,漂泊又璀璨by黄佟佟
认识薇薇恩小姐,也有好几年了吧。
一直听温柔的上海女友朱慧念叨她,说薇薇恩如何聪明,如何好玩,于是在一个冬天的饭局约上,那一次,有四个人,她话不多,有一种冷冷的审视在里面。
大部分人都不喜欢这种冷冷的审视,但我很喜欢。
做惯采访的人,都是这样的,冷冷的审视比热情地扑上去要专业得多,其实我暗地里对*次见面的人也有冷冷的审视,只不过,我胆小,不敢表现出来,呆傻和略带茫然的微笑是我从私人表情库里拽出来的万用面具,因为如此比较省时省力,不用多解释——这当然说明我比薇薇恩小姐世故,她比我勇敢,比我真,更比我更敢不鸟这个世界。
这也我为什么喜欢看她写“一个人”系列的原因,刚开公号时我就追着看,虽然她在文章里中讽刺我爱挣钱买房,可是我爱挣钱爱买房毕竟也是真的啊,只要是真的人,真的事,我都喜欢——薇薇恩的真,是一种特别的真,有一点怂,又有一点嚣张,她的真是敢于揭露这个世界的真,是敢于面对自己的真,她一点也不打算和这个世界耍花枪,也并不打算讲和,所有的思考都直指真相,让你看到胆颤心惊:
“财富与性是单身的准行证”
“女孩从狭小的原生家庭走出来,去看更大的世界,往往是通过一些人(比如学校的老师),通过一份工作,通过她们的同学、朋友,还有通过她们爱上的人。在很年轻的时候,那些野心勃勃的女孩常常会爱上那些看起来非常优质的男人,但本质上,吸引她们的其实不是那个男人,而是那个男人所代表的那个陌生世界……男权的世界,男人掌握了很多资源和主动权在此搏杀,年轻漂亮的女人好像有一些便利,但也需要十万小心,容易的事情通常都不会太好。”
“真爱某种程度上是物质的。当你爱上一个人,会给他不停买东西,看到好看的东西就会想着他用这个一定好。想给他世界上的好东西,想让他变得赏心悦目。这真是长了一颗土豪心。但,真爱就是想要不计代价的付出,就是想不惜一切让对方变得更好。”
……
除了对于世界的坦诚,薇薇恩小姐还有对自己的坦诚,和大部分的女人不一样,她也一点也不想给自己喂鸡汤,更不想给别人喂,任何粉红的幻想在她这里都是要被一一戳破的,我个人以为这正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所有的清醒不为过,所有的真实都富有价值的,她笔下一个人面对生活的慌张与狼狈,常常让我看得咬着后槽牙冷笑起来,嗯,那些尴尬我都经历过,那些细小的刺痛的东西,某种程度上我会选择迅速的忘却,但薇薇恩把它们拎了出来——她一点儿也不打算回避这些让人不快的东西,更没有任何给你打鸡血的欲望,她就是真实地写出来,真实的痛,真实的哭,真实的孤独,“单身并不那么酷,有时也挺惨的;有时会需要鸡血,有时的确很开心;有时需要另一个人的关心,有时很想有一个人爱你,有时会爱错人,有时会尴尬;单身不免忧虑,但大多数时候都不会麻烦到别人;单身会觉得对不起父母,但他们的话基本也失去了影响力;单身只是一种现实,合理存在。”
是啊,单身就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你得承认单身是不容易的,在一个拥有强悍的小农家庭伦理观念,繁殖信念无比强大,社会保障并不健全,男性占据*优势的传统社会里,女性的单身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没有什么,因为你必须先去认识,先去接受,只有这样,才是改变的开始。
单身是我们的错么?
当然不是错,它只是一个时代潮流,再过十来年,上海四十岁以上的女性单身率会达到百分之三十,而八零后女性只不过刚好站在的潮头。
单身是可值得一过的生活么?当然不是。它有很多委屈,有很多孤独,有很多压力,但同样也有很多的轻松,很多的欢乐,一旦你不允许那些潜伏于黑暗里的莫须有痛苦侵袭你,你能得到*程序的自由,*程度的自由是什么?我能想象的*好画面就是薇薇恩小姐的家,房子不大,布置得很亦舒,白色的沙窗,白色的床单,有书,有香槟,有音乐,有朋友,薇薇恩小姐亲自下厨做着面,那是一碗惊为天人的面,我们甚至完全来不及谈论单身的悲欢,而是热烈地讨论起如何可以在广州市中心开一家一人食的面馆……真的,同为单身者,我知道一旦我们走过那些纠结,让内心拥有力量,我们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幸福,就像薇薇恩小姐采访过的“一人食”的Samuele,“早上四五点多起床,给自己倒上一杯啤酒,然后花一两个小时用心做一顿早饭,早起做饭、吃饭的时间也是他难得的独处时间,世界还未醒来,天地之间只自己一人,还有炉灶的声音、食物的香气,啤酒在口腔间的滋味。”
是啊,一个人是不容易的,特别在现在,认怂是必须的,可是话有说加来,有谁的人生是完美的呢?看着薇微恩小姐在书里无意中提到那些东西,纽约的酒馆,比利时的薯条,布鲁日的运河,波特兰周末市集那家帕尼尼……你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更接近璀璨的生活,虽然生活都是挣扎,但相比沉沦在烂泥里无望的挣扎,我更向往这种挣扎,当你可以独自起床,清晨轻轻咽下一口清凉的啤酒,那舒爽抵达胃部之际,一句豆瓣名言突然升起“漂泊又璀璨的生活,不需要一丝怜悯。”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过自己想过的人生,哪怕是一个人。
时代的风打在脸上,有点冷,但能站在前面,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祝单身快乐。
1.单身未必成狗
连父母对你都开始不耐烦,是的,人人都可以结婚,那些成绩比你差的,工作没你好的,都结婚了,而且小孩都会打酱油了。为什么,为什么唯独你没有结婚,甚至身边连一个靠谱的结婚对象都没有?你突然发现,终于有一天,在世俗标准中,你失去了“比较”优势。你终于成为一个对照组,用来证明七大姑八大姨的真理:女孩子必须要结婚,否则就太可怜了。
你的大学室友,一个大龄女青年终于通过相亲将自己嫁了出去。作为一个已婚人士,她充满优越感地劝告你,结婚也没那么难,就是过日子呗,还满怀好意地建议,换一份轻松点的工作,找个可靠的老公比什么都强。你虽然在内心嘲笑她那个三十岁就谢了顶的丈夫,无法接受那些装模作样的婚纱照,还有那个用滤镜美化过还显得很恶俗的家,对那个看起来面目不清的婴儿也不以为然,但是,*次,你有点担心这是不是一种“人有我无”造成的心理失衡。
你自己也开始有危机感。曾经的婴儿肥在消失,脸小了,这也意味着脸上的胶原蛋白正在流失,脸正在塌陷。你终于知道年轻是什么了!年轻就是那张胖嘟嘟的大脸啊!你上网查了一下冰冻卵子,一个女人一辈子*多只能排出400—500个成熟的卵子,卵巢从三十岁之后就开始衰老—当然你现在或许并不需要一个小孩来给人生增光添彩,但是,你不知道十年、二十年之后,当你想要一个孩子时,你是否还能够顺利怀孕。
周围的社交活跃人群普遍比你年轻五岁以上,他们是看《宠物小精灵》长大的一代,对于《恐龙特急克塞号》实在无感。新进员工比你年轻十岁,开玩笑地喊你“阿姨”。
每周一聚的单身闺蜜局有越来越多养生、健身话题,你们开始交流如何治疗腰肌劳损,哪个中医师靠谱,哪种姿势的俯卧撑*有效……话题一旦转入男人,无非就是各种狗血八卦以及男人丑态。是的,男人已经日渐异化,他们要么很屌丝,要么很现实;要么很花心,要么既现实又花心,还是个纯屌丝。*近讨论的话题是:你能接受比你小几岁的男人?
但是,除了那个“你应该如何如何了”的世俗标准,单身总体上还是愉快的,至少对我来说。经济独立,身体健康,工作努力,有自己的空间与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事实上,除了父母在电话中的絮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来干涉你,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把自己的想法理顺:你究竟有多需要另外一个人。因为说到底,另外一个人的出现,往往取决于你的妥协程度。
我希望*程度地保有自我,所以,暂时就这么一个人好好过吧。
有朋友让我在七夕这天给月老点蜡烛烧个香,求他帮我系根红头绳之类的。我想了一下,家里只有熏香和大白蜡烛,月老应该不会喜欢。对一个死宅来说,在节日出门买蜡烛和香火又是不可能的任务—何况我还是一个无神论者。于是,只得作罢,开始写《单身这点英勇》的*篇:单身未必成狗。写于七夕当日。
2.一个人如何与父母相处
每周大约有一两天会接到我爸在早上十点左右打来的电话。我们像英国人一样,每次都是以聊天气开始。
冬天会问冷吗?夏天会问热不热?接着问忙不忙,*后,定要嘱咐一番,不能晚睡,记得按时吃饭。我总是飞快地作答,既有不耐烦,又害怕中间出现冷场彼此会尴尬。
照理我与父母的关系在同辈人中算是亲密的,只是父亲的表达能力差一点,而且彼此的世界越来越疏离,他已经学会对我的生活不置可否,但胸中常常意难平,忍不住会向我妈吐槽,然后由我妈转达给我。
而在我心中,父亲也不再是那个我出门要牵着手的男人,也不再把所有难题都扔给他,我甚至很少跟他交流我的困扰。另外,我也很难认同他对于养生的热衷。*近几年,似乎他所有的细致和心思都用在实践伟大的中医养生理论上,像是煮八宝粥一定要数清花生米的粒数,或者动辄就跟人讲痰气、血淤。
好在我跟我妈个性相近,永远有说不完的话。不过,作为一个表达能力很强的女人,她是家里的一个旗手,旗帜鲜明地反对我一个人的状态。另外,她也不能认同我穿各种黑色,对我家里全白的装修槽点满满。
有时父母在我们眼中几乎是奇葩一样的存在。曾经有一个信奉自由主义的朋友十分郑重地说:你们知道吗?我爹是个老干部。他当然不会跟他爹决裂,过年回家还得硬着头皮听几天他爹侃侃而谈各种理论。老爹生日,他还送了装满革命歌曲的放歌机,他爹自然很高兴,只是他把淘宝上那单交易删除了,因为每次看到,他都会觉得很尴尬。
我们在父母眼中应该也都不省心吧。要么不结婚,要么结了婚不要小孩。结婚生小孩是他们那一辈人的信仰,这两个愿望不被满足,他们的人生就会不完满——是的,我们不结婚或者不生小孩会妨碍我们父母的人生满意度。我们总是把时间和钱花在一些不上进的事情上,比如,“乱”买东西,有一些不着调的兴趣,或者人生态度就有问题—整个就是不上进,他们心中一直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好在我们中的大多数都逃离了父母,我们工作在大城市,把父母留在了老家。代际冲突*厉害的时刻也就发生在一周的春节假期中,时间不长,我们还能彼此忍受一下。过年的氛围似乎也不至于清算两代人之间的问题,只是偶尔饭桌上酒后吐真言那个环节会令人十分尴尬。
是的,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尴尬成了一个重要的基调。照理是*亲密的人,却无法确知对方是怎么想的,他(她)为什么那么想。彼此都粗暴地坚信对方错了,却又懒得去了解错误的源头在哪里。
但我们彼此还是爱着对方吧,所以又常常不忍。
我妈十分担忧我一个人的状态。她无力改变,却又难以接受。我理解她的煎熬。我爸大概是比较努力地在维护我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才隔三差五地打寒暄电话。相信他不会感受不到我的漫不经心。我有以上认知,但依旧我行我素,我得感谢父母对我任性的纵容,大概这个世界也只有他们会如此纵容我。
*近几年,大概是因为年龄的关系,周围不靠谱的朋友在父母这个问题上,都逐渐变得靠谱起来。他们开始带父母出去旅行,虽然一路槽点满满,但回来之后还是暗暗下决心,明年要再带他们出去。一些热衷买买买的朋友,在看到好东西时也开始想着:这个我妈没准喜欢,要带给她尝尝,或者我爸穿这个应该会很帅。
在世界观上,我们与父母或许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但是,我们彼此还爱着对方,这种爱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因此能够在所有的坏状况之下达成谅解。
3.财富与性是单身的准行证
在奥斯汀时代,嫁个有产业有年金的单身汉是王道,借此女性可以获得合法的性和财富。那么,在大龄女青年时代呢?一个经济独立的女孩,想要在婚恋气氛浓郁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也有赖于两点:足够的钱以及丰富的性。美剧《欲望都市》为什么好看?如果拿掉那么多露水情缘以及JimmyChoo、Prada、Dior—还有什么看头呢?看四个女人在一间破公寓吃着中国快餐,唉声叹气没有男人吗?编剧应该会去自杀吧,都编不下去了。
一个现实的例子。我有一个小学同学,未婚,今年领养了一个孩子。她与我同龄,她的单身史充满了挣扎,几乎以壮烈的方式与环境达成了和解。
她是一个文艺女青年,当年小学午睡课上,我们不睡觉,天天讨论TVB剧中的男女主角(我不确定小学生讨论TVB算不算文艺)。记得当时她跟我讲,你很像《京华春梦》里的女主角啊。作为小学生的我感到很高兴,觉得她会识人,这深深满足了当时的我的虚荣……后来分班、上中学,没在一起相处了,也就逐渐疏远了。但一直有听说她作为文艺青年以及好学生的各种传闻。
后来听说她高考失利,上了个一般的大专,在亲戚的工厂当会计。有一次,我回家过年无奈听一个亲戚教导,人生*重要的事情就是结个婚、生个娃,顺便就拿她做了反面例子。你知道吗?那位姑娘,既不结婚也不相亲,闭门不出,现在得了忧郁症在家里待着,连工作都丢了。
我都可以想象她的种种压力。一份乏善可陈的工作,一个“你要结婚”而且“你不能太挑”的环境。假如混沌一点,说不定也能“平平淡淡才是真”,特别是有了小孩之后,母性本能可以将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孩子身上,生活的不易,丈夫的猥琐,一切都变得可以忍受,连那个之前不悦纳的世俗自我都可以被坦然接受。
一个孩子的诞生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所以,大山里光棍买了媳妇之后就是不断强奸这个女孩,直到她怀孕,一旦怀了孩子,就可以拴住她的心。听起来好残酷,但这大概就是古老的解决问题之道。
我这个文艺的小学同学显然没能混沌到找人嫁掉、信奉平淡是福的程度。于是就出问题了:她无法出门,无法工作。后来,她的父母也不敢再催她结婚,就怕她自杀。外界对她的评价就是—神经出了问题。
我在想,假设她有一份收入丰厚一点的工作,不需要寄人篱下的工作,她是不是可以豁免一些外界的恶评与要求呢?通常,女人在相亲时,说到自己看不上某男,听到*赤裸的反馈就是:你以为你长得像天仙吗?你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在
婚姻市场上,假设只是赤裸到交换资源这个层面,其实男女都是一样的评判标准:你的外貌优势,还有你的财富。所以,这位小学同学,假设有些资产,在江南这个小业主社会,大家会闭嘴;或者,对她评价时也会有所忌惮,这可以让她作为单身大龄女青年在一个熟人社会中生存得容易一些。不要说我势利,根据我的现实感受,财富是豁免世俗评价的一个重要砝码。
今年,听说她领养了一个小孩,生活也逐渐上了正轨——所谓的正轨意思是,开始工作了。听说她立志将孩子抚养长大。母爱解决了一些问题,另外一些问题比如小孩的户口,她的父母在想办法解决。事情说到这里,我不知道她是选了一条更加简单还是更加困难的道路,或者也不是她选的,一切都只是在慌乱中被推着走。这是一个小城单身大龄女青年的故事。
逃离熟人社会,来到陌生大城市,单身这件隐形衣可以穿得更加自在一些。但是那些浓浓的恶意,有时是避免不了的。除了财富市场之外,性也是女性角力的一个重要场所,而在一些人眼中,单身有时也是性魅力缺失的一个记号。
曾经看到一个漂亮姑娘,被另外一个姑娘冲撞了,看她心中窝了一团火,*后扭着美丽的脸骂对方:“又老又丑,没有性生活!”嗯,火力挺强的。
作为单身姑娘,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没有魅力而单身,有时候,得显示自己的生活很丰富,不时在朋友圈PO点纸醉金迷的图,唇印、酒杯,还有男人的裸背就更好了—而且一定要是健身房搏杀过的精壮汉子才有面子。如果是一具松松垮垮的肉体,别人可能会以为你跟贪官睡了。或者在周日清晨PO一张揉皱床单的图,枕头上务必是两个脑袋的痕迹,证明你不是孤枕独眠。
在这个时代,你穿着维多利亚式睡衣(不是维密),在夜间读一本书,人们可能会在心中嘲讽一下你,别把自己当简·爱了,没有罗切斯特来救你。或者揶揄:睡衣不错,能看脸么?吓,不会是张老处女脸吧,满脸褶子吓死了。
你感受到浓浓的恶意没?
还有一些自以为是更让人气不打一处来的,比如,以为你单身就可以随便来一发……
在性的问题上,单身大龄女青年有着更多的暧昧与困境。屌丝可以自嘲天天自撸,可是你说每个周末陪伴你的都是vibrator,哪怕是得了红点奖的那款LELO——然而除非你定位是肉食强悍型的,否则还是觉得没必要晒朋友圈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