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浮世清欢,岁月安好:李清照传》慕容素衣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浮世清欢,岁月安好:李清照传》慕容素衣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慕容素衣,性情湘女,文字中人。古代文学硕士,“ONE·一个”、豆瓣等平台人气作家,理想是写性情的文字,过肆意的生活,交有趣的朋友。已出版畅销书代表作《时光深处的优雅》等。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宋代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诗词传记。

李清照被世人称为“千古才女”,更有“婉约之宗”的评价。她出生书香门第,却生于乱世,命运多舛。她曾拥有美好的爱情,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琴瑟和鸣,这段时期她写下许多清丽缠绵的佳作。可她的后半生历经波折,国破家亡,人生坎坷起落铸就她千回百转的词心,后期作品多情调感伤,隽永典雅。

她是女子,却率真不矫饰;她爱花爱美,更爱诗酒;她坠入红尘几经飘零,却始终坚韧,守住内心的那份自在。

本书既是对李清照一生的回顾和其词作的赏析,也会介绍到与她交好的词人墨客,以及从侧面了解到宋代文人生活的精致和浪漫。

【名人的书评】

1.畅销书《时光深处的优雅》作者慕容素衣温婉新作,用清丽细腻的笔触书写“婉约词宗”李清照的坎坷传奇人生;书中还提及与李清照关系交好的词人墨客,在品读诗词中向我们展示宋代文人生活的精致与浪漫。

2.李清照被世人称为“千古才女”,与苏轼、辛弃疾、柳永并称为“宋词四大家”,在文学史上更与屈原、李白等诗人被人们高度评价。李清照出生书香门第却生于乱世,命运多舛,早期作品清丽缠绵,后期多情调感伤。她的才华无不令人惊叹,她的人生又无不令人惋惜,书中细细品读了她经典诗词中的美丽与哀愁,也淡然述说了她坎坷跌宕的人生遭遇。带你走进一个更真切的李清照,也更懂得她婉转的内心。

3.李清照是古今女子的典范,她是女子,却率真不矫饰;她爱花爱美,更爱诗酒;她坠入红尘几经飘零,却始终坚韧,守住内心的那份自在。她拥有过美好的爱情,也经历了曲折的人生,促使她的成长,不再局限于小情小爱,而在诗词中注入热爱家国的气度,彰显女词人的大气风范。

4.查阅严谨查阅详尽的史料,拟有李清照的详实年谱表,摘选经典诗词解析,配以精美插图,随书赠精美《漱玉词》诗集手札,古香古韵的书签,悦享品质,值得珍藏。

精彩推荐:

《人生所有的机遇,都在你全力以赴的路上》:新锐畅销书作家韦娜重磅新作,李尚龙、杨熹文等诚挚推荐,人民日报、十点读书、意林等转载推荐。一本写给所有迎风奔跑的追梦人的激励之书。

《因为是你,爱慕未停》:超人气神秘佛系邻家小哥哥组合“热水袋与冰西瓜”超甜情感作品集,书写少女心对爱情的奇思妙想,承蒙你的出现,够我喜欢好多年。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李清照传的书摘】

序一半婉约,一半豪放

说到对女子的品鉴,《世说新语·贤媛》中提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谢道韫出身于世家,幼时即以“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被称为“咏絮才女”,谢家风范在她身上表露无遗,长大后嫁给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当时能够与谢道韫相提并论的只有同郡的张彤云,张彤云是张玄的妹妹,论家世自然不及谢家,论才情却差堪比拟,张彤云嫁到顾家。朱、张、顾、陆是江南的四大世家,张玄也常常夸赞自己的妹妹比得上谢道韫。

有一个叫济尼的人,常常出入王、顾两家,有人问济尼,谢道韫与张彤云谁更好一些,济尼说道:“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从那以后,人们便常常用“林下之风”和“闺房之秀”来形容女子不同的风韵气度,有“林下之风”的女子,就如谢道韫一样,神情散朗,大有魏晋名士的气派,而被称为“闺房之秀”的女子,则温婉娴雅如张彤云。任何一个女子,只要拥有这两种特质中的任意一种,都可以称得上是女子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了。

令人惊叹的是,数百年后,有一个生于宋朝的女子,竟然出乎意料地将这两种特质集于一身。同时代的人,盛赞她是“闺阁中之苏(苏东坡)辛(辛弃疾)”,后来者,则称她“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古今词统》中说她的词“亦是林下风,亦是闺中秀”,这句话用来评价她本人也十分贴切,她的性格,正是柔情中有清狂,婉约中见豪放。

她,就是凭一部《漱玉词》惊艳了整个词坛的李清照。

关于李清照,人们浮现在脑海中的*个词,可能就是“婉约”。千百年来,她一直被奉为“婉约词宗”,身为一位闺中之秀,婉约的确是她性格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

清照首先是一名女子,女子的心思,本就较一般男子要细腻得多,也婉转得多。所以缪钺称她是“纯粹之词人”,词之一体,要眇宜修,妍媚生姿,是极具阴柔之美的文体,清照身为女子,天性就适合填词。她的词*能表现出女性独有的美,其柔媚清丽婉转,机杼天成,不是那些男性词人所代写的“闺情词”可比。

《漱玉词》的女性特质十分鲜明,清照以一颗千回百转、玲珑剔透的词心,开辟了一个男性词人很难抵达的“微观世界”。词有学人之词、诗人之词、词人之词,而清照的词,则是典型纯正的词人之词。她坚持“词别是一家”,她那些名动千古的佳作,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等,确实都是缠绵悱恻、一唱三叹之作,深具闺中情调、女儿情怀。

女子爱美的天性,更是被清照发挥到了极致。她爱花、爱酒、爱装扮、爱华衣美服、爱青春年华、爱俗世间的繁华热闹,她从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花,不是插起来做清供,而是“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非要和花争俏不可;元宵佳节,去赏灯游玩之前,她也不忘梳妆打扮,“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一定要装扮得靓丽整齐,非压倒女伴不可。

如此爱美,难怪有人竟用“乱世中的美神”来形容她。清照至今*流传下来的一张《荼蘼春去》小像,也被画得柔弱娇怯,画中人瘦伶伶、怯生生的,手持一枝*,眉间似含有无限凄怨。这画像据考证是伪作,可画中人的形象,却恰好符合大多数人对清照的观感。

实际上,清照绝不是一味温柔和顺、婉约缠绵的女子,而是柔中带刚、秀中有骨。她生于山东,长于汴梁,后来又流落到江南,身上既有南方女子的温婉,也有北地胭脂的爽朗,她的英气和豪气连一般男子都无法比拟。

清照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小受父亲李格非影响,又常与晁补之、张耒等当世名流交往,因此深受魏晋风度的浸染。她崇拜的偶像,是陶渊明那样的隐士和项羽那样的英雄,她自号“易安居士”,就是出于对陶渊明的不慕荣利、平淡自适的倾慕。

她有着寻常女子难以理解的志趣,并乐于投入一生去追求。金石和诗酒,是她一辈子都没有放弃的东西。在婚姻中,她不是丈夫明诚的附属品,而是他的知音、良伴兼助手;在词坛上,她不是男性词人们的唱和者,而是以一己之力,去发出女性独有的声音。

在恪守传统的闺秀中,清照无疑是另类的,这种另类表现在她的大胆与叛逆上。她敢于自我标举,号称“自是花中*流”;敢于写闺房间的隐事,“笑语檀郎,今夜纱橱枕簟凉”;敢于作《词论》尖锐地批评词坛的前辈们;敢于说自己酷爱博弈,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敢于讽刺苟安的南宋君臣们“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敢于在再婚不到一百天时就决然状告亲夫,对簿公堂……

在旁人看来,这些行为在当时无异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可在清照眼里,她这样只不过是率性而为。她自有一种坦率的情操,所作所为从不矫饰,而是听凭天性,这份坚持,成就了她的真性情。

很显然,“婉约”二字概括不了清照的全部。她是丰富的,也是矛盾的,正是这些丰富和矛盾,成就了她独一无二的魅力。婉约和豪放,脆弱和坚强,名士风度和闺秀气质,男子豪气和女儿柔情,都神奇地在她身上得到了统一。

如果要我为清照画一幅像,我不会将她画成那种愁眉紧锁的模样,而是要画成一个女子站在盛开的*丛中,手持酒杯,留醉花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才是那个一半是豪杰、一半是闺秀的李清照。

慕容素衣

2018年8月

如梦令-溪亭沉醉

李家有女初长成,这一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年方及笄,已经出落为一名亭亭玉立的大家闺秀。开明宽厚的家庭从未压抑过她的天性,她无拘无束地长大了,长成了一个身心舒展的美少女,可以想象,她的父母一定非常宠爱她,因为只有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女孩子,才会这么飞扬洒脱,这么活泼开朗。

很多人爱把她想象成林黛玉那样的泪美人,多愁善感,整日里以泪洗面,实际上,少女清照固然有黛玉敏感多思的一面,却更像史湘云。她们身世类似,湘云是“襁褓之间父母违”,清照也尚在婴孩时就失去了生母。不过,这并没有剥夺她们感受快乐的能力,清照就像湘云一样,“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大观园众姐妹中,黛玉太娇弱,宝钗太保守,妙玉又嫌矫情,我总觉得,像清照这样的女孩儿,才是湘云的隔世知己。这两个女孩儿,都是闺中英豪,在她们身上,都能够看到魏晋风度的流风遗韵。倘若能够生于同一时代,她们一定能够成为闺中密友吧。

若清照生在大观园中,她一定会兴致勃勃地和湘云一起结社、联诗、行酒令,去雪地里烤鹿肉吃,喝得醉醺醺地卧倒在青石板上,任海棠花落了一身。而湘云若生在宋朝,一定会随清照去踏青、赏花、弈棋、打马、划着小船儿荡舟湖上。

我们可以想象,也许和清照一起泛舟溪亭的女伴中,就有一位湘云这样的明朗少女。在一个初夏荷花盛开的傍晚,她们结伴来到溪亭游玩,迎着湖面吹来的清风,喝着从家里带来的佳酿,不知不觉间,已经喝得醉了,转头一看,天色已黄昏。于是就急急忙忙地划着小船往家里赶,谁知一不小心迷了路,误打误撞地闯入了藕花深处。她们争先恐后地将船儿划出花丛,却惊起了停在水面的一群水鸟。

尽兴而归的李清照对此次游玩念念不忘,于是提起笔来,写下了这样一首小令: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里的溪亭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一说溪亭是济南七十二明泉之一,在大明湖畔;一说泛指溪边亭阁;一说是在章丘明水一带;还有一说确指一处叫“溪亭”的地名。之所以有这么多争论,是因为这首词在当时就很有名气。

都说王维是“诗中有画”,其实李清照也是“词中有画”,如果把王维的诗比作一幅静态的画,那么清照的小令就是一幅流动的画,不过短短几句话,却跌宕起伏,犹如一部出色的独幕剧,有前奏,有高潮,也有余味,正是前人所说的“短幅中有千里之势”。

李清照的词中不仅有画意,而且有音乐。以这首《如梦令》为例,细味全词,只觉得眼前浮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耳畔则响起少女们欢快的笑声,犹如一串串银铃洒落在水面。

藕花深处,鸥鹭惊起,多么美丽的一幅荡舟晚游图!而这样动人的画面,其实是来自一次迷路,这简直是有史以来*美的一次迷路了。

我们仿佛看见,一位笑语盈盈、潇洒俊迈的少女正从藕花深处飘然走来。这个少女和以前诗词中出现的采莲女形象是如此不同,她是如此豪迈,不仅要喝酒,还要喝得沉醉,又是如此争强好胜,划个小舟也要和女伴们争渡一番。她的身上,既有少女的娇憨,又有名士的风度。读此词,可以想见少女清照的风采,近代词学名家龙榆生不禁赞叹说:“矫拔空灵,极见襟度之开阔。”是说词,也是说人。

一次晚游,一首小令,让李清照被济南人尊为了“藕花神”,并在大明湖畔为她修建了藕神祠,从清代起,济南人就将她奉为藕神以祭祀。清照本人,着实深具荷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神韵,除了她,也没有别的女子更适合担任藕花神了。

词为心声。这首小令只有寥寥三十三个字,从中却至少可以了解到李清照的两大爱好:

她爱喝酒。清照是出了名的好酒,有人统计过,她总共不到六十首词(包括存疑的),其中就有二十九首提到了酒。这点她颇有太白遗风,李白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清照也一样,读她的词你会发现,她似乎总是处于微醺的状态,酒意诗情,在她的笔下如水乳般交融一体,倾慕她的学者杨雨干脆亲昵地称她为“酒仙”。这位酒中仙的酒量看上去并不好,几乎每饮必醉,可她依旧照饮不误。良友相聚时,要开怀畅饮,“座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姐妹离别时,要借酒浇愁,以至于忘了喝了几杯酒,“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良辰美景时,要喝酒,“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苦闷无聊时,更要喝酒,“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

尽管喜欢喝酒,她毕竟不是那些只知道牛饮的俗人,而是将饮酒当成了一种生活美学,酒既能助兴,又能浇愁,让快乐和痛苦都在或浓或淡的醉意中得以升华。男人们喝酒,喝的是“醉卧沙场君莫笑”的豪情壮志,她喝酒,却喝出了“捧觞别有娉婷”的动人姿态,她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她“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样子,把酒赏菊的她是那样清丽无俦。

她爱出游。人们总是认为古时闺秀一般是待在家中的阁楼上,事实上明清或许如此,唐宋风气却相对开明。尤其像清照这样天性活泼的少女,生活是十分丰富多彩的,读她的词就会发现,她热爱每一个春秋佳日,元宵时要观灯,春来踏青芳郊,夏日荡舟湖上,重阳持蟹赏菊,大雪纷飞的冬天也要戴着斗笠去雪中觅诗,总是那样兴致勃勃,趣味盎然,不放过每一次出游的机会。

她*爱的,就是徜徉在湖光山色里,与山水鱼鸟相亲相近。下面这首词,和上面的《如梦令》一样,同样是描写她年少时外出游湖的场景:

忆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这次描绘的仍然是湖上风光,只是季节已从初夏荷花开时流转至暮秋莲子老去。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在众多文人墨客笔下都是一个感伤的季节,同样的秋天,在柳永笔下是“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到了少女李清照的笔端,这满湖秋色却“说不尽、无穷好”。

从古至今,为秋日唱赞歌的诗人并不多,刘禹锡是一个,他高歌过“我言秋日胜春朝”,李白也是一个,放言过“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如今又出了个李清照,在这首写于秋日的小令里,看不到一丝一毫的颓废与伤感,有的只是逸兴遄飞,壮采凌云。

尽管已经是“秋已暮”“荷叶老”“红稀香少”,可在游兴未已的清照眼中,这秋色竟无一处不好。一切景语皆情语,在眷恋湖光秋景的她看来,这水光山色、眠沙鸥鹭都像是有情又有意,舍不得她归去。

词人都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投射在山水万物上,辛弃疾词中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在清照看来也是

如此,眼前的一切都是这样温柔美好,山也含情,水也含笑,

花汀草被清露洗得如此明净,令人平生出难以言说的欢喜。

清照的少女时代,真是有着无穷无尽的欢喜啊,一场宴饮、一次郊游,甚至一只惊起的水鸟都能让她快乐不已。随着她年岁的增长,这样的欢乐时光越来越少,忧虑日多,而喜悦日少。

但我们仍然要感谢这些欢乐时光,是它们筑成了清照生命的底色,让她日后有勇气去面对将要到来的风刀霜剑。

这个秋日是如此明媚,她把它珍藏了起来,珍藏在她的心上和她的词里,当我们读这首词时,就像揭开了她的心之一角,仍然可以触摸到千年前那个秋天阳光的温度。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浮世清欢,岁月安好:李清照传》慕容素衣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