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白话明史—明史》蔡东藩 攻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本书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约600万字。*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也曾致电李克农:“请购整个《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两部。”足见本系列书具有极强的史学价值、文化价值、珍藏价值、馈赠价值。
知名学者、作家对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评论:顾颉刚(著名历史学家):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裴效维(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副会长):其规模之宏伟,卷帙之浩繁,内容之丰富,不仅在我国历史演义中****,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找不到先例。……它所起的作用,是官修的“二十四史”或任何中国通史都无法代替的。逢先知(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在延安时期,读书的条件好一些。他(*——引注)托人买了两套中国历史通俗演义(蔡东藩著),除自己阅读,还向别人推荐。杨天石《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为何喜爱蔡著?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蔡著成功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趣味性的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李志庭(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蔡东藩的通俗史学工作是非常成功的。……是近代演义史书当中出版发行历时*长、数量**的一种。二月河(著名历史小说家):它既不是“纯文学”,也不是“雅文掌”;它不是纯历史,又没有虚造历史……—部好的历史实录,何尝不可当作一部小说和文学作品看?当前**的白话版、小说版的“中国通史”。一部受到*、顾颉刚、二月河等人推崇的历史读物,前后印刷多达数百万册。著名历史学家、小说家的传世之作,11位名校博士的精心翻译,造就当前**的白话版、小说版的“中国通史”。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作序推荐。
破庙里出来的穷和尚:明代开国,与元代有很大不同,但后来由兴而衰,由盛而亡,却重蹈元朝五大覆辙。哪五大覆辙呢?第一是骨肉相残,第二是宦官争权,第三是奸臣横行,第四是内戚恃宠,第五是流寇殃民。这五大弊端循环不息,足以损伤国家元气、倾覆国家命运,再加上内有党争、外有强敌,整个国家愈发混乱不堪,勉强支撑了两百多年,最终一败涂地,把一片锦绣江山拱手让给了满族。明太祖崛起的时候,正是元朝末年。当时盗贼四起。叛乱不断,黄岩人方国珍起兵台温,颍州人刘福通和栾城人韩山童起兵汝、颍,罗田人徐寿辉起兵蕲黄,定远人郭子兴起兵濠梁,泰州人张士诚起兵高邮,还有李二、彭大、赵均用等一帮草寇攻占了徐州。元朝官府调兵遣将,连年征战,只抓住了韩山童,赶跑了李二。其他的叛贼不但毫发无损,而且越来越猖獗。那时元顺帝昏庸得很。整日耽于淫乐,把军国大事都撇在脑后。贤相脱脱出征有功。反而被革职充军,死得不明不白;佞臣哈麻兄弟和秃鲁铁木儿犯上作乱,元顺帝反而言听计从,恩宠有加。也许是冥冥中激怒了上苍,山崩、地震、干旱、水灾接连不断,甚至血雨、陨石、陨火等怪象也时有发生。可元顺帝却不害怕,仍然荒淫昏庸。于是群雄逐鹿,人人都想当皇帝。刘福通捧出韩山童的儿子来做皇帝,国号宋;徐寿辉自称皇帝,国号天完;张士诚也自号诚王,国号周。就在这个时候,濠州出了一位奇人,姿貌奇杰,气度恢弘,颇有帝王气象,此人就是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字国瑞,父亲叫朱世珍,从泗州迁居到濠州的钟离县,相传汉钟离就是在这里得道成仙的。朱世珍生有四个儿子,最小的就是元璋。元璋的母亲陈氏在刚怀孕的时候,梦见神仙给了她一颗药丸,放在手心光芒四射,她按照神仙的吩咐吞入口中,甘香异常。醒来之后,嘴里仍有余香。到了将要分娩的时候,天上忽然红光闪闪,邻居们以为是着火了,都呼喊着跑去救火。到了他家门外,却看不到什么火光,再到远处回望,仍旧是熊熊大火,一直不灭。大家莫名其妙,惊讶不已。后来听说朱世珍家生了一个小孩,越发传为奇谈,都说这个婴儿不是寻常人物,将来一定能成大器。这年是元文宗戊辰年,这婴儿诞生的时日是九月丁丑日未时。后人推测命理,说他是辰戌丑未,四库俱全,所以贵为天子。朱世珍给儿子取名元璋。这孩子相貌魁梧,奇骨贯顶,很受父母宠爱。偏偏他不分白天黑夜总是哇哇大哭,声音异常洪亮,不单让做爹娘的日夜惊心,就连邻居也被他吵得无法入睡。朱世珍无计可施,只好到附近的皇觉寺向神明祈祷。说也奇怪,从此以后,小孩子便安安稳稳,不像从前那样怪哭了。朱世珍觉得神佛有灵,很是感激,等到元璋周岁的时候,便和陈氏抱着孩子到寺里去还愿,并且给元璋取了一个禅名叫做元龙。所以俗称明太祖为朱元龙。光阴易过,岁月如流。朱元璋渐渐长大,身体一天比一天魁梧。朱世珍家里人口越来越多,费用也越来越大,又碰上荒年,入不敷出,单靠朱世珍一人。哪里养活得了呢?今天吃两顿,明天吃一顿,全家人忍饥挨饿,勉强度日。无奈之下,朱世珍让三个比较大的儿子出去做佣工,只留元璋在家。元璋无所事事,经常到皇觉寺玩耍。寺内的长老喜欢他聪明伶俐,就随意教给他一些文字,他竟然过目不忘,入耳即熟,到了十岁左右,居然将古今文字通晓了一大半。朱世珍觉得元璋已经长大,就要他自谋生计。起初元璋不太愿意,经朱世珍再三训导,才到本村刘大秀家放牛。那些牛经过元璋的喂养,越来越肥壮,很得主人欢心。但是元璋天性好动,每与村童游戏,一定要自己当首领,孩子里有不服气的。往往被他拳打脚踢。刘大秀怕他惹祸,就让他回家了。转眼间已经是元顺帝至正四年,濠泗地区先是大闹饥荒,接着又发生了瘟疫。朱世珍夫妇相继逝世,后来元璋的长兄朱镇也得瘟疫死了,家里一贫如洗,没钱买棺材,只好用草席卷着,由元璋与二哥朱镗抬到野外安葬。刚走到半路上,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光闪闪,雷声隆隆,接着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仿佛银河倒泻,澎湃直下。兄弟二人全身都被淋湿了,没办法只好把尸体放在野地上,到村里去避雨。没想到雨却下个没完,过了好长时间才渐渐停止。雨停后,元璋和二哥急忙去察看,只见尸体已经没人土中,两边的浮土被雨水冲积成厚厚的土包。二人觉得非常奇怪,向村里人一打听,才知那埋尸的地方是同村刘继祖的祖产。当下就和刘继祖商议,刘继祖也觉得很惊讶,心想老天爷这样作怪,是不是有些什么来历?不如顺天行事,做个大大的人情,于是就将这块葬地慷慨地赠送了朱元璋兄弟。兄弟二人当然十分感谢。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不久二哥和三哥又相继染上瘟疫一同去世,只剩了嫂子和孩子几个人,孤苦伶仃,终日以泪洗面。这时朱元璋已经十七岁了,看到这种状况很沮丧,觉得还不如到皇觉寺去当和尚,免得吃苦受累。想好以后,他就悄悄来到皇觉寺,拜长老为师,当起了和尚。不久长老去世了,寺里的和尚瞧不起他,经常欺负他,有时饭吃完了才敲饭钟,甚至有时夜里不给元璋留门。可怜少年朱元璋昼不得食,夜不得眠,险些做了孤魂野鬼。朱元璋实在熬不住,心想:“再待下去,多半得死在这里。”便忍着气。带上被子和钵盂,云游四方,到处化缘,吃了不少苦。到了合肥地界的时候,他觉得身上忽冷忽热,四肢疼痛,动弹不得,只好找了一座凉亭,将就休息一下。迷糊之中,觉得有两个紫衣人陪在他的左右照顾他,口渴时身旁有新鲜的梨,肚子饿时枕边有蒸饼。那个时候他也没心思去查问怎么回事,抓起就吃,吃完就睡,迷迷糊糊地过了好几天,病竟然好了。他抬起头来,四处寻找紫衣人,却连个影子也没有。他也不再多想,站起身,收拾行李,继续云游化斋。朱元璋一路经过光、固、汝、颍各州府,虽然遇到不少施主,毕竟是靠讨饭过日子。吃了上顿没下顿。勉强熬了三年多,朱元璋仍旧是一个穷和尚。于是从小路返回皇觉寺,没想到这里已经面目全非,到处都是蜘蛛网,佛殿也残破不堪了。他找了一块儿空地把行李放下,出门去拜访邻居。“这些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没有余力供养寺庙里的和尚,和尚们就都散了。”邻居们说的这几句话,让朱元璋心里十分感慨。后来邻居们商议,这寺庙反正没有人了,就留他暂时当住持。朱元璋也得过且过,又寄居了三四年。至正十二年春,定远人郭子兴和党羽孙德崖等人起兵濠州,元朝大将撤里不花奉命讨伐,却不敢攻打叛军,反而每日里四处捉拿百姓,报功邀赏。于是人们四散逃亡,一座座村落变为废墟。皇觉寺虽然僻静,但也免不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朱元璋见邻近村民多半逃亡,自己也觉得慌张,捏了一把冷汗。想要留下来,怕世道太乱,找不到吃的,即使不被杀死,也要饿死;想要离开,又无处可去,况且自己是一个和尚,更没有栖身之所。左思右想,进退两难,于是走进伽蓝殿中,焚香卜卦。先问远行,不吉;再问留住,又不吉。朱元璋不由得大惊道:“离开不行,留下来也不行,到底怎么办?”忽然想起当年在路上生病时,好像身边有紫衣人护卫,朱元璋不免心中一动,于是又虔诚地问卦道:“去和留都不吉,莫非是让我造反不成?”随手卜卦,竟然得了一个大吉。当时他就跳起来:“神明已经指示我的去路,我还守这僧钵做什么!”于是将钵盂丢到一旁,带着一条破旧不堪的薄被,大踏步走出寺门,直奔濠州方向去了。糟糠之妻:朱元璋离开皇觉寺直奔濠州,远远看到城头上兵戈森立、旗帜飘扬,城外还扎有大营,营门口有几名雄赳赳的士兵把守。朱元璋也顾不了那么多,径直朝里闯,把门的士兵赶忙上来阻拦,只听他大声嚷道:“我要见你们元帅!”声音惊动了大营里的其他士兵,大伙走出来,看到一个光头和尚在营门外叫嚷,都很惊异,就问他叫什么名字,是谁介绍来的。朱元璋不肯细说,只说要见元帅。大伙怀疑他是奸细,索性把他捆起来,押到郭子兴元帅的大帐前。朱元璋见到元帅,毫不畏惧,说道:“您不想成就大事吗?为什么让帐下的士兵捆绑前来投奔的壮士呢?”元帅见他长相特别,身形高大,说话时声如洪钟,不禁惊喜交集:“看你的气概,应该不是一般人,你愿意到我军中效力吗?”朱元璋回答说愿意。元帅马上命令手下士兵给他松绑,并询问他的籍贯,朱元璋大致叙说后就被收编在帐下,当了一名亲兵。郭子兴元帅自从得了朱元璋,每逢征战都要他跟随。朱元璋对此非常感激,立志效力,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强敌,总是奋不顾身地冲锋陷阵。敌人怕他像怕老虎一样,见到朱元璋便望风而逃。郭子兴赏识他的忠勇,对他更加信任。一天,郭子兴和妻子张氏闲谈,讲到最近战事很顺利,又提到朱元璋的战功。张氏说道:“我看这朱元璋不是一般人,他的谋略如何我不知道,但只看他与众不同的外表就知道将来必有一番建树。应该对他施以厚恩,让他感激你,这样他才会真正出力。”郭子兴回答,“我已经提拔他当队长了。”张氏说:“这只是普通的奖励,我觉得还不够。听说他已经二十五六了还没有家室,我们把义女马氏嫁给他怎么样7这样既可以使他忠心效力,又让义女有了着落,一举两得啊!”郭子兴说:“你说得对,我会告诉他的。”第二天升帐时,郭子兴把朱元璋叫到身边,说明婚嫁的意思,朱元璋当然乐意,立即拜谢。郭子兴就让两名部将做媒人,选择良辰准备行礼。结婚庆典快到时,郭子兴在城里设了一处馆驿,让朱元璋在那里待婚。随后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热闹了两三天。到了良辰吉日,两位新人拜天地、入洞房,一宵恩爱,自不用细说。从此以后,郭子兴和朱元璋就以翁婿相称,其他人自然对朱元璋另眼看待,改称他为朱公子。只有郭子兴的两个儿子向来浅薄,觉得朱元璋出身微贱,平白当了女婿,和自己兄弟相称,难免心怀不平。朱元璋心无城府,对他们哪有什么顾忌。这两兄弟却总找机会在郭子兴面前说朱元璋的坏话,说他怎么骄傲无理,怎么独断专行,甚至说他想要造反,要防着他兵变。郭子兴对朱元璋本来很信任,但两个儿子一唱一和,令郭子兴逐渐有些猜疑。朱元璋不知道这种情况,在议事时还像以前一样侃侃而谈。一天,他们在军事问题上产生了激烈的争辩,朱元璋惹怒了郭子兴,郭子兴一怒之下就把朱元璋关了起来。他的两个儿子想借机除掉朱元璋,暗中吩咐厨师不要给朱元璋送吃的。马氏知道后,偷偷拿了蒸饼,准备给朱元璋送去。刚出厨房,正巧与张氏撞个满怀,马氏怕被瞧见,就把蒸饼放进了怀里。张氏看她慌慌张张的,觉得不对劲,就故意和她说长论短。马氏勉强应答,但是说话支支吾吾。后来马氏眉头紧皱,眼泪直流,连话都说不完整了。张氏随即把她领进屋。支开丫鬟仔细盘问,马氏这才伏地大哭起来,说明了原委。张氏急忙让她解开衣服,把饼拿出来。那饼热气腾腾地粘在马氏胸脯上,好不容易才取下来,胸脯几乎烫烂了。张氏不禁流下了眼泪,一边给她敷药,一边命令厨子赶快去给朱元璋送饭。当天晚上,张氏劝说郭子兴不要听信儿子的话,郭子兴听完妻子的话,觉得朱元璋是被冤枉的,就下令把他放了。张氏又把两个儿子叫进来,训斥了一顿。二人自觉心虚,不能强辩,只好老老实实地挨训。这件事情之后,两人稍稍有些收敛,不敢再放肆了。几天后郭子兴接到军报,说徐州被元军收复,李二兵败逃走。又过了几天,守卒进来报告,说彭大和赵均用率领手下前来投奔,想要拜见元帅。郭子兴听后,马上传令打开城门迎接来客。进城后双方宾主相见,彼此寒暄,谈得颇为融洽。正饮酒谈心,突然探马飞驰而入,说贾鲁统帅的元军快打到城下了。郭子兴不禁皱起眉头说:“元军来了,我们怎样应对?”旁边一个人站起来说:“元军乘胜而来,势不可当,我们不如坚壁清野、固守不战,等敌军锐气渐衰之后,我们再以逸待劳、出奇制胜!”彭大和赵均用问郭子兴:“这说话的是你什么人?”郭子兴回答说是女婿。彭大说:“你女婿说得有些道理。但听说您自从徐州起义以来战无不胜,现在何不出城与元军交战,给他一个下马威,也免得被人小看。我虽然是败军之将,但也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以泄前恨。”郭子兴很高兴地答应下来,匆匆喝完酒,撤了宴席,准备与元军厮杀。这彭大、赵均用是有名的强盗头子,和李二本是一伙,李二兵败逃窜,他二人被元军杀得无处立足,才来投奔濠州。郭子兴听过二人的名号,以为他们能给自己帮上忙,所以对他们很欢迎。朱元璋不便多说什么,勉强跟随郭子兴出城迎敌。彭、赵二人也随后率部出战。刚刚列成阵势,元军就大刀阔斧地冲杀上来,兵卒个个向前,将领人人勇猛,郭子兴的部队不管怎样抵抗还是挡不住。郭子兴正慌忙应战,忽然后面的部队纷纷移动退入城中,霎时间牵动全军,阵脚大乱。郭子兴拨马往回逃,元军乘势攻上来准备夺城,幸亏朱元璋带领手下拼死抵抗,才把元军击退,收兵入城。之后元军反复猛攻,朱元璋领兵昼夜守城,总算保住了城池。郭子兴回到城中。彭大和他密谈,把后队退兵的原因都推到赵均用身上。郭子兴信以为真,开始优待彭大。冷淡赵均用。赵均用因此心生怨意。正巧郭子兴的党羽孙德崖领兵支援濠州,突围人城后和郭子兴商议战事。孙德崖主战,郭子兴主和,二人意见不一,争执不下。赵均用趁此机会勾结孙德崖,准备除掉郭子兴,改拥孙德崖当元帅。郭子兴此刻尚被蒙在鼓中,朱元璋只一心留意防守城池,也没有察觉到二人的密谋。一天傍晚,朱元璋正在巡逻,忽然接到张氏的密诏,命令他马上进见。朱元璋应召前去,只见张氏坐在那里,已经哭成泪人,爱妻马氏也在旁边啜泣。朱元璋不禁惊诧,急忙询问原因。张氏呜呜咽咽,连话都说不清楚了,还是马氏在旁边说:“我义父被孙德崖骗去了。生死未卜,你快去救他吧!”听到这话,朱元璋来不及问明详情。三步并作两步跑出屋外,召集亲兵赶往孙家。同时派人火速报知彭大,让他快到孙家搭救郭子兴。说时迟,那时快,朱元璋刚闯进孙家大门,就被门卫拦住,元璋对亲兵们说:“咱们深受郭元帅的恩德,难道能眼看元帅被害,而不进去相救吗?兄弟们,和我一起出力,打退那些家伙!”亲兵个个挥动拳头,一下子将门卫赶散。朱元璋一马当先冲了进去,大步跨进客厅。孙德崖和赵均用正在密谋,看到朱元璋进来,料想是来救郭子兴的,故意问道:“朱公子来这里干什么?”朱元璋厉声责问:“大敌当前,二位为什么不去杀敌,却要谋害我们元帅?”孙德崖说:“我们邀请元帅商议军机大事,不用你管!守城要紧,你不要玩忽职守!”朱元璋又问:“元帅在哪?”孙德崖蹬着眼睛:“元帅在哪与你无关!”朱元璋大怒,正要动手,忽然外面有人闯进来说:“赵均用你这小人,为什么谋害郭元帅?我彭大跟你没完。”朱元璋听到这话更觉底气十足,雄赳赳地要和孙德崖搏斗。孙德崖见二人带着许多士兵,不由得有些害怕,于是谎称郭元帅已经走了,不在他家。朱元璋愤愤地说:“让我搜查一下,可以吗?”孙德崖还没答话,彭大插嘴道:“有什么不行的?快进去搜!快进去!”于是朱元璋领兵进去搜查。但四处都找不到元帅的踪迹。忽然,听到厅后传来一阵呻吟,顺着声音找去,看到一间门窗都被密封的矮房子。朱元璋破门而人,看见屋子里有一个人,被铁链捆绑着,正在墙脚哭泣。仔细一看,正是郭子兴。朱元璋也顾不得安慰,赶忙砸断锁链,让亲兵将他背走。孙德崖和赵均用眼见郭子兴被救走,却毫无办法。朱元璋和彭大一起往外走去,临行前又回头对孙德崖说道:“你和元帅一同起义,称得上是莫逆之交,为何要听信谗言,自相残杀呢?”又对赵均用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你既然投奔到这里,就应当同心协力,共图大事。这样才能有所成就,望你好自为之。”说完拱手告别。弄得二人羞愧难当,彼此埋怨一番。朱元璋救出郭子兴后。继续守城。这时元军统帅贾鲁患病,而且病情日益加重,所以元军的进攻稍有松懈。第二年,贾鲁病死,元军撤退。从濠州被围到解围历时三四个月,守城兵士多半受伤。朱元璋请郭子兴招募新兵,充实队伍,郭子兴应允并委派他办理这件事。朱元璋马上回到家乡,募集了七百名士卒,其中有二十四人能文能武,他们分别是:徐达、汤和、吴良、吴桢、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炳文、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铨、周德兴。朱元璋招募到这么多人才,和他们谈论时事非常投机。招募后,他率领着七百名士卒回到濠州。禀告郭子兴。郭子兴点名之后,委派朱元璋为镇抚官,统帅所招募的七百人。朱元璋施礼拜谢。一天,朱元璋正在处理公文,徐达来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