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半生书缘》李黎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半生书缘》李黎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李黎,本名鲍利黎,是出生在大陆﹑成长在台湾﹑旅居美国的小说﹑散文﹑剧本及专栏作家。祖籍安徽﹐194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9年到台湾﹐毕业于高雄女中﹑台湾大学历史学系﹐70年代赴美﹐就读普渡大学(PurdueUniversity)政治学研究所。曾任编辑及教职,现居美国加州斯坦福,专事写作。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三地出版小说﹑散文﹑翻译﹑电影剧本等逾三十部;获有多项小说奖﹑电影剧本奖(并摄成影片)。作品多次被选入台湾年度小说选﹑散文选;代表作被收入《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小说卷及散文卷、《廿世纪台湾文学金典》小说卷;并列为“台湾小说二十家”(1978-1998)之一。

著有小说《*后夜车》、《天堂鸟花》、《倾城》、《浮世》、《袋鼠男人》、《浮世书简》、《乐园不下雨》等;散文《别后》、《天地一游人》、《世界的回声》、《晴天笔记》、《寻找红气球》等;译作有《美丽新世界》;回忆录《昨日之河》。

【编辑推荐】

作为20世纪80年代*批到大陆走访的旅美作家,作者李黎女士和老一辈作家、学者的交往结缘的机会,乃是他人企望不及的。当年她在范用先生的引导下,一一拜访茅盾、丁玲、巴金、沈从文、黄永玉、艾青、钱锺书、杨绛、李子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正处于“夕照余晖”,但都没有拒人千里,而是用相当坦诚、率真的态度直面作者,所谈所论,都极具*后的风采。而与作者“一同度过悲欣交集的80年代、变化巨大的90年代”者,则用他们的热情与温润,给作者留下美好的记忆。宝岛台湾上的殷海光、陈映真,又是作者的文学启蒙者和故友,“那些温煦的记忆”伴随作者“从青年岁月至今”。因此,《半生书缘》以这十二位人物为中心,用题记和图片结构各个时期记述他们的文字。作者整理成书,发现“倏忽已过半生”、“人书俱将老去”,但犹盼这些关于人与书、情与缘的篇章,能够成为“一个文学和文化的历史见证,一个20世纪民族书写的侧影素描”,而使“文字长存,记忆之河长流”。

【名人的书评】

作为20世纪80年代*批到大陆走访的旅美作家,作者李黎女士和老一辈作家、学者的交往结缘的机会,乃是他人企望不及的。当年她在范用先生的引导下,一一拜访的人物,都处在“夕照余晖”的人生阶段,非但没有老生颓唐,反而极具*后的风采。

这本书是关于人与书、情与缘的。

【半生书缘的书摘】

“我们仨”终于又团聚了

1998年底,钱锺书先生去世,我寄给杨绛先生一张印着白莲花的卡片,里面写了一段很简短的话:“这样的时刻,连文字也无力了。但能安慰我们的是一个信念:会有那么一天,我们和*亲爱的人,将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里永远相聚……”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在这一天到来之前,这位坚强睿智的老人家,独自度过十七八年自言是“打扫现场”的岁月,整理钱先生浩瀚无边的手稿笔记,共计出版了三册《容安馆札记》、二十册《中文笔记》和四十八册《外文笔记》。这还不够,她自己还翻译了柏拉图对话录《斐多》,协助出版了女儿钱瑗的纪念集,创作出版了散文集、回忆录、小说(一百〇二岁时写成的《洗澡》续集)……这样的工作量和成果,令青壮年人惭愧,却也是银发族稀有的好榜样。而她还是那般优雅从容、云淡风轻,好像一点也没费力气似的。

其实她的身体并不是很好的,多年前就跟我提到过有轻微的脑血栓,医生给了“黄牌警告”;钱先生去世后她回我的唁问信中,也淡淡写道“我经常生点儿病,……不过总算还能支持”,既不抱怨也不逞强,就是她的风格。

在这纷纷扰扰的世间,多少人在为财产、子女、功名、禄位烦恼不堪;杨绛先生几十年来却始终住在北京三里河南沙沟,那栋没有电梯的三楼公寓三房一厅的小单元里,将她和钱先生的稿费版税收入悉数捐赠清华大学“好读书”奖学金,至今累积总数已超过两千万元。两千万,是两人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是世间*干净的两千万。她给得郑重慷慨又温柔,像大自然给予人间的阳光和春风。

在她晚年思索死生大事的文集《走到人生边上》里,有一篇“胡思乱想之二”,一开头就说:“假如我要上天堂,穿什么‘衣服’呢?”衣服两字打了引号,表示另有所指,是超越了肉体的灵魂形象。她*后的结论是:“甩掉了肉体,灵魂彼此间都是认识的,而且是熟识的,永远不变的,就像梦里相见时一样。”她早已经将那*终极的重逢相聚想得透彻了。

想象她面带那一贯优雅的微笑,怀中揣着这样一份“成绩单”,去到那美好的世界,交给等候她已多时的丈夫和爱女……那样的情景,谁还会畏惧死亡?

杨先生爱猫,我寄给她的贺年卡都挑可爱的猫咪;也送过整本猫的画册,她像选美般逐一点评,结论是:“猫儿要圆脸的好看。”不忘加一句:“花花儿就是圆脸。”她真专情,大半辈子也忘不了花花儿。我送她的一张三只猫抱在一起的卡片(我暗自称之为“我们仨猫”)她*喜欢。三年前去北京时正逢她为私函被拍卖的事心情不佳,我没敢打扰她,托董秀玉大姐带给她三只小玩具“派对猫”,希望博她一粲。去年也是这个时候去北京,满心以为一定见得上面了,特地在美国挑了一只相貌和触感都几可乱真的小猫带去,准备给她一个惊喜。没想到她那几天住院检查身体,我等不及她出院就要离开了,只好把猫咪托给快递。那快递员看到袋子里露出的猫脸吓了一跳,以为是真的。也不知道她后来收到没有。但我相信:“我们仨”团聚时,花花儿也会在场不缺席的。

杨绛先生是一名没有世俗的头衔或光环的女性,她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作者,全是我可以认同的角色,却是我*尊敬的女子。长久以来,我当她是我心目中一个*完美的形象,一个我难以企及、但时时用以自我激励的楷模。她生于辛亥革命那年,她的诞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她的离去也标志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今天再也不会有像杨绛这样的女子了。

她离开了,从此我再也不需要寄猫咪卡片给她了,也再不能抱只猫咪去给她惊喜了。但我真是为她高兴,“我们仨”加上花花儿,她在那个无与伦比的美好世界里会多么快乐啊!

(2016年5月25日夜,美国加州斯坦福)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半生书缘》李黎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