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简阅读:回忆藏在家乡的味道里》沈从文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简阅读:回忆藏在家乡的味道里》沈从文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沈从文

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主要作品:《长河》《边城》。

毕飞宇

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作协副主席。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中篇小说《青衣》《玉米》,长篇小说《平原》《推拿》。

曾获*届和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英仕曼亚洲文学奖,法国《世界报》文学奖。

林海音

曾在“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

著有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中篇小说集《烛心》《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等。

萧红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富才华和盛名的女作家,被鲁迅称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代表作有小说《马伯乐》《生死场》《呼兰河传》,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

【编辑推荐】

《回忆藏在家乡的味道里》精选16位大家的经典散文,向读者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从容愉快的人生态度。这些名家执笔记录对故乡和往事的追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他们善于发现生活的爱与美,也给读者带来轻松豁达的处世态度,愿读者在读完一篇篇精美的小文后,得到温情的抚慰,继续在生活中坚定理想的信念。

短短几篇小文,寥寥数行文字,给读者带来轻松愉悦的读书体验,读书,本该就是这个样子。

用更少的时间读更经典的文字,用更少的时间读更优美的文字,用更少的时间过更从容的生活。

【名人的书评】

☆名家经典,范围广。此系列共选文150篇文章,涉及50余位现当代文学名家,横跨两岸三地。

☆轻便简洁,便携带。采用190*130小开本,携带方便,随处可读。内文选取80克进口本白胶版纸,不刺眼、易翻阅、字迹清、图画还原度高。

☆彩色美图,可观赏。国内著名青年插画师、山东美术家协会石家小鬼特别绘制百余幅精美插图。画风简约、细腻,生动如生活,灵动如目中。

☆六册全套,观生活。全套六册,涉及每个人生活的六个重要情感侧面。每本书都是你向往的生活。

☆装帧精美,可收藏。封面设计明快、柔软,极富“简单”生活感。

【简阅读:回忆藏在家乡的味道里的书摘】

[内文试读]

大地

毕飞宇

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这是横平竖直的平原,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那只能说,你的肉眼到了极限。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极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圆,地方。

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在苍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我们在喝茶、吸烟、闲聊,其乐融融。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我想了很长时间,*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我经常犯这样的错。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他老人家经常做噩梦,他在梦里大声地呼叫。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他老人家叫醒,赶紧的。我相信,每一次醒来他都如释重负。他老人家一定很享受大梦初醒的轻松和快慰。

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我为什么要说新秧苗的鹅黄是“*壮观”的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在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

还有气味。作为乡下人,我喜欢乡下人莫言。他的鼻子是一个天才。我喜欢莫言所有的关于气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气味描写,我就知道了,我的鼻子是空的,有两个洞,从我的书房一直闻到莫言的书房,从我的故乡一直闻到莫言的故乡。

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简阅读:回忆藏在家乡的味道里》沈从文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