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独立文丛-写作的叛徒》孙郁 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孙郁,本名孙毅,做过知青、文化馆馆员、记者等,曾任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20世纪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80年代起转入文学批评和研究,长期从事鲁迅和现当代文学研究。主要著作有《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鲁迅与陈独秀》、《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张中行传》等;主编《倒向鲁迅的天平》、《被亵渎的鲁迅》、《苦境:中国近代文化怪杰心录》等。
《写作的叛徒》收录了研究鲁迅的著名学者孙郁的25篇散文随笔,散文多是作者对现当代作家的感悟,这些作家有鲁迅、孙犁、路遥、萧红,也有外国的作家丸尾常喜、坂东玉三郎和卡夫卡。作者用文字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将他们内心的欢乐、激情、苦闷、忧郁展现给读者。此外,还有作家到世界各地旅游的所感所得,颇似文化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浓厚的文化色彩。
《写作的叛徒》是海豚出版社重点丛书“独立文丛”之一,作者是研究鲁迅的著名学者孙郁。孙郁不仅是名学者,还是大学的教师,他的文章思路严谨而不拘束,真正地体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行云流水中体会到现当代大家的写作、生活和命运。在本书中,读者既能够感受到作者学术的认真和专注,也能感悟到作者散文家的温情和细腻,还能体悟到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作者的宽厚胸怀和独立的精神品质。
年轻的时候对周海婴有种神秘感,鲁迅之子,会是什么样子呢?在没有见到他之前,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都有点消极。比如其学习平平,缺乏才气,曾受到学校老师的批评等等。那些传说都有点惋惜的口吻,言外鲁迅的后代已不复周家当年的气象了。
其实我们用打量鲁迅的眼光来看他的后人,可能有点问题。孔子的后人能有大才者亦不多,苏轼家族后代,还有谁能泼墨为文,世人大概也不知道的。思想和艺术很难遗传,这个现象不知道医学怎样解释。周海婴自应有他的路,逃不出父亲的光环,有时不是他的问题,而是我们舆论的问题。
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认识周海婴先生。第一次见面是一个下午,他开着一辆很小的轿车到鲁迅博物馆来。门卫的老大爷不认识他,将其拦住。海婴很生气,说这是我的家,怎么不让进呢。我便前去解释,彼此方得以释然。看到他高高的个子,一身笔挺的西装,觉得有点港台人的气质。那时候大陆人的着装很土,而鲁迅之子的悠然、贵族气,显然呈现着他和常人的距离。
后来总是在会议上见面。他与李何林、唐弢、王瑶常常坐在主席台上。但那些关于鲁迅的会议,他从不发言。自己手里带着相机,不时在会场走动,倒仿佛是个专业的摄影师。他游离于学界和文坛,反显得轻松、自如。筹备鲁迅的会议,人们首先想起的是请他出席,这是基于对鲁迅血脉的尊重,也有对气场的期待。有海婴在,似乎有着历史现场感的。
我真正与他有了接触,是做了鲁迅博物馆馆长之后。上任不久,第一个要拜见的,首先是他们一家。周先生住在木樨地,家里的摆设很文气,书房里多是与鲁迅相关的书籍。各类木雕、铜像,还有书法作品,显得古雅。他对鲁迅博物馆的现状很关心,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在我的印象里,他似乎把博物馆当成了自己的家。慢慢地,我和他们一家人也渐渐亲近起来。
他在谈天的时候,偶尔说些笑话,幽默的语句不时出来。他说话把别人逗笑了,自己并不笑。据前人回忆鲁迅,也有类似的感受,那么这是父亲的遗传也说不定。他是很直截了当的人,快言快语。也常得罪人,说话偶尔带刺。有时候与人不高兴了,马上红脸,愤愤的样子。许多年间,他为了维护鲁迅的版权和多家出版社发生纠纷,官司不断。我总觉得出版社和他沟通不够,有着隔阂在。有人因此说海婴看重金钱,批评也偶尔出现过。但他认准了,就坚持,有时甚至写文论争。这种韧性,似乎也有鲁老夫子的痕迹,在坚守自己立场的方面,他许多时候让我想起鲁迅的性格来。
——《海婴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