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百年周家》周骥良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周骥良,1921年生于天津,祖籍安徽东至。六岁随父母移居北京,先在家塾读书,后入辅仁大学附属中学,再入辅仁大学历史系。1942年,作为赤色群众参加党的地下工作。1945年,地下入党。1949年后,入天津文艺界,先后在创作组、报刊、电影、协会、学会等部门担任领导工作。1987年离休。著有长篇小说《我们在地下作战》《吉鸿昌》《女间谍覆没记》《杨虎城》;长篇连载《李鸿章与慈禧》《游击英雄包森》;少年读物《勿忘国耻》与《三条石》。
本书为影响天津乃至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东至周家的近二百年家族史。从*代周馥写到第二代周学熙、周学煇,到第三代的周叔弢、周志俊、周仲铮,到第四代的良字辈,浩浩荡荡历经近二百年的历史,作者整理了很多一手资料,有些是作者亲历的。所以,本书从资料性方面看,弥足珍贵。
百年周家,不仅深刻影响了天津,也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代周馥先生对于天津来说,贡献巨大。从开挖解除天津水患的独流减河,到天津小站的稻米,到天津河东的东局子,基本上都是周馥先生创始的,功莫大焉。第二代周学熙、周学辉先生,更是在实业上为国家做出太多的贡献,中国的邮政、银行、矿业、铁路,都与二位先生有关。第三代周叔弢、周志俊先生,则是继承了家族的实业,并且开始转向学问、学术,从实业转到读书。其实,读书一直都是周家的家族传统。到第四代良字辈,更是百花齐放,有学理的,有学文的,在各个领域为国家做出了莫大的贡献。
本书作者因为亲历或听老人说,所以对周家的故事特别清楚,本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曾祖周馥
周姓是古族,始于封建诸侯,也是大族,《百家姓》名列第五,*的姓氏调查位居第十,*早也*多在江苏、浙江、安徽一带生活。从根源上讲,古代名将周瑜、近代文豪鲁迅都能与我们联系在一起。
我们这支始于唐代周访,周访大大有名,既是诗人,也是官员。历任荆州刺史与徽州刺史,因反对武则天称帝被缉拿,逃到现在的东至县,两移住地,*终落户纸坑山,地名不雅,但山峦环抱,竹林满山,自是诗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从此,代代相传。此后周家也还出过诗人,但多数人只粗通文字,不能作诗了,但还能吟诗,这就传承了文风。曾祖在还不识字时,就已经能背诵多首唐诗了。村里人都很喜欢他,说你将来也写诗吧。
勤奋好学
曾祖也能像始祖周访那样,既能作诗,又能做官吗?高祖对他的长子不敢这样想,只是希望他能读书还能教书,能代写家书还能评理的乡村塾师,做位村里*受尊敬的人,高祖好管村里争争吵吵的事,但他不是塾师,说话分量不重,于是决心培养曾祖成为塾师,烦人向著名塾师王介如游说,收曾祖入学。学费很高,他付不出,还要东贷西借呢。
曾祖从村塾进入王介如学堂,已是十岁的少年了,天天都是后半夜即起,走起起伏伏的山路,到王家学习。同学约有八九人之多。很快,他就以字写得好出名,稍后,又以诗文写得好出众,成了王介如的得意弟子。介如先生知他家境贫寒,于是学费减半,遇到雨天还留他吃住。从十六岁起,他就代王介如应接外活,代写家书,代写祭文,代写诉状。王介如有时略加修改,有时居然不动。作为一名文人,他已经成才了。
逃到安庆
说不清楚稍后哪一年了,他拜别王介如师,去应童子试。应该说,这是十拿九稳的考试,万没想到,正在考试中,忽然有人跑来大喊大叫,长毛来了,快逃命啊!长毛指的什么人?指的是以洪秀全为首,鼓动下的对社会不公充满仇恨,对清王朝的镇压蓄意报复的农民,建立了太平国,组成了太平军,他们见不顺眼的人就杀,对梳着长辫、穿着长袍、准备考秀才的学子,*不会手软,吓得考官和考生四散奔逃。
曾祖逃回家乡,家乡也乱哄哄的。清军来了必抓壮丁,太平军来了必杀斯文的年轻人。还是到城市避难吧。高祖临时为他更名周复,不再用原名周玉山,以示他将来还能平平安安回到故乡,还能平平安安办个村塾,还能平平安安做个老百姓,这已是*的盼望了。
曾祖逃到异乡,做过课童的村塾,做过营官的文书。*后落脚安庆,在衙门口摆了个写字摊,代写家书,代写楹联,代写祭文,还代写诉状。他年纪轻轻的也能代人家打官司吗?还真有人信得过他。这天,来了一位老妇人,是房产纠纷。曾祖问了问情况,就把状纸写好。据说,状纸也就几行字,特别简练。当时坐镇安庆的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他看了状纸一怔,急问老妇人,你不识字,这个状纸是谁写的?官司不用问,你已经胜诉了。老妇人说,就是那个在衙门口摆写字摊的小后生。曾国荃派人召曾祖进来,问了他的家世,问了他的学习过程,觉着他是个人才,思路敏捷,对答如流呢,决定推荐到曾国藩那里,做幕府备用人才。
多亏了伙食清单
曾国藩的成功,网罗人才是重要的一着。他的幕府人才济济,什么能人都有,小后生到了那里,可就不显山不显水了。无事可做,只是一天三顿饭吃得好好的。这天,一位厨师找到他,请他代写一份伙食清单,这份清单是写给谁的,厨师没有说,曾祖也没有问,只是厨师怎么说,他就怎么写,写得认真。
伙食清单是写给李鸿章的。李鸿章当时已很显赫,是以翰林身份,从京宫来到曾国藩幕府,协助平定太平天国的。“一心觅封侯”的这位人物,自然早有网罗人才的想法。面对伙食清单,两眼大睁,这字体工整而又敦厚,不是一般人写得出的,急问厨师这份伙食清单是谁代写的。厨师说是新来的小后生写的。李鸿章就让他把这小后生赶快找来。
曾祖见到李鸿章自然是毕恭毕敬。李鸿章在以字相人的基础上又看了曾祖的面相,格外满意,这是他用得着的老实人。于是亲亲切切地照直说来,你这人实在,你这人认真,代厨师写一张伙食清单都不马虎,难得难得。这是曾祖一生中听到的*声评语,这个评语影响了他的一生,铸成了他为人处世的特点。
从此,曾祖就留在了李鸿章身边,为这位京城来的人物帮办文书。能帮办文书,对曾祖来说,已是喜出望外了。但急于组织自己团队的李鸿章却另有打算,他要有比实在和认真更高一层的有思路有谋略的助手,曾祖够不够这种资格?闲下来的时候,有次他问曾祖,你读过《易经》吗?曾祖说读过。李鸿章又问,你是怎么读的,占卜算卦吗?曾祖兴奋地侃侃而谈了,说《易经》的真谛是哲学,不是江湖术士用来占卜算卦的依据,主要是三易:一曰周易,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二曰简易,所有事物的变化都是可以分析的,可以掌握的;三曰不易,也就是万事万物的变化定义是不会变的。六十四卦就是六十四变,变化实在太多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解难分了。李鸿章又一次两眼大睁。这个小后生可不是只会抄抄写写的人物,他有应变的识见!年纪轻轻,难得的人才。曾祖对《易经》的识见来自恩师王介如。王介如一生不搞占卜算卦,曾祖也一生不搞占卜算卦,只研究六十四卦。
在封建王朝年代,治国理政的大人物必须掌握两个基本观点:一是*忠君,皇权至高无上;二是善用《易经》的思维。把“易经”和变化一同思维的人并不多,这就形成了顽固不化和保守落后。李鸿章面对封建王朝迎来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他掌握了这个“变”字,因此在清王朝依靠曾、左、李三大汉臣中应变的年代,李鸿章变夷务运动为洋务运动,不仅造枪造炮,还涉及其他方面,向现代化进步*。这是他应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思维基础。曾祖和他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这就成了他从自立门户起始终离不开的左右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