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道北京》刘一达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道北京》刘一达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刘一达,北京文联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老舍文学基金会副理事长等。他创作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京味儿风格,深受读者喜爱。曾出版的《北京老规矩》《北京话》《胡同范儿》等图书。

李滨声,著名漫画家,是中国漫画*奖项“金猴奖”得主,被誉为“讽刺漫画”的开先河者。

【编辑推荐】

【名人的书评】

京味儿,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认识京味儿,才能传承京味儿。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北京》无疑是值得阅读和收藏的京味儿读本。也许看了《道北京》,您才会知道自己到没到过北京。

【道北京的书摘】

赏月中秋节

老北京人在中秋节的时候,不说中秋节,而直接说“八月十五”,或者说“八月节”。考证起来,这并没什么讲儿,只是一种习惯说法,如同把过春节叫过年一样。

中秋节是北京民间“三节两寿”中的“三节”之一(另两节是春节、端午节),是老北京人比较重视的节日。

当然,不只是北京人,哪儿的人都把中秋节,当重要的传统节日来过的。查史料,“中秋”一词*早见于《周礼·春宫》,远在周朝,就出现了每年中秋夜击鼓赋诗以“迎寒”的活动。

“八月十五月儿圆”。现在是这样,古代的八月十五月亮也是圆的。秋风送爽,皓月当空。这种夜色妙不可言,很容易让人产生诗意。人们仰望夜幕中的那轮明月,自然会生出无限遐想,于是古人把月亮想象为月宫,有月宫便有月神,月神跟太阳神一起由此诞生。一个象征着阳,一个象征着阴,阴与阳构成了太极形象。那位可爱的,也是浪漫的周天子便在中秋时由文武百官相随,面向浩瀚的苍穹,来“夕月”。所谓“夕月”,也就是拜月。

那是何等壮观的场面!帝王在中秋这天晚上,穿着白衣骑着白马,前往国都镐京城西的月坛祭月。此时此刻,万民也随着周天子一起仰望皓月,顶礼膜拜,乞求月神能恩惠于民,让月光下的安适恬静的美色,永驻人间。

这些充满诗意的祭祀活动,跟后来民间中秋赏月、祭月、吃月饼等习俗有很大区别。

如果说上古时代,人们祭月、赏月、拜月,带有对自然现象的崇拜,也带有浪漫诗意的话,那么后来的人们祭月、赏月、拜月带有一些功利色彩了。晋代已经有中秋赏月的记载,但当时尚未形成风俗,直至唐代,中秋赏月等活动,才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带有普及性的风俗。

由皇帝下令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是在宋代的太宗年间。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中描写南宋的都城临安,中秋之夜,无论是穷人还是富家大户,家家都要聚在一起,吃上一顿晚宴,一同饮酒赏月,街市玩月赏景的游人如织,“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到了明代,才有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清代,中秋节的规模和内容更加丰富,北京城到处充满喜庆欢乐的气氛。家家户户赏月拜月。民间出现了家里摆放兔儿爷和烙团圆饼的风俗。这一天,不管平时人们多忙,也要回到家里,与父母一起吃顿团圆饭。

中秋之夜的团圆饭,与大年三十晚上的团圆饭,有着不同的意义。中国长期以来是农耕社会,秋天是农田收获的季节。这个季节高粱熟了,玉米熟了,谷子也黄了,苹果、梨、葡萄、枣儿也上市了,到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所以八月十五的团圆饭,有合家欢庆和共享丰收的寓意。

一轮明月当空照,满院花香,一家人坐在葡萄架下,吃着饭菜,饮着菊花美酒,吃着月饼,听着秋虫儿的鸣叫,多么富于诗意!所以,中秋赏月赋诗,成了当时八月十五的一个主题。

当然,赋诗是文人墨客的雅兴,一般人有诗意,不见得能吟诗。他们也有自己的乐子,比如上街赏灯,饮酒行令等等。女人们还要在家里摆放月亮码儿(月神像),焚香拜后,拿到院中焚烧。

老北京人认为月属阴,所以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风俗。这种习俗一直保留到今天。虽然祭月的风俗已经没有了,但中秋节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饮酒、赏月、赋诗、吃月饼的习俗始终没变。

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从周朝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秋赏月,享受团圆,渴望团圆的主题始终没变,并且在内容上逐步地扩大发展。尤其是在晋代,中秋节作为重要民俗,受到格外重视。宋代则把八月十五作为国家颁布的法令节日被固定下来。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晋代,国家一直战乱频仍,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人们看到天上的明月,想到战争给家庭带来的灾难,非常渴望团圆,所以把祭月作为重要内容。

宋代,尤其是南宋,南北战争不断,国土四分五裂,人民渴望社会安定、家庭团圆的心情非常迫切。通过中秋这一节日,来抒发盼望国家安定、家庭幸福团圆的情怀和“花好月圆人长寿”的美好向往。

人们仰望皓月当空,浮想联翩,把古代嫦娥奔月的故事更加拟人化了。吴刚、玉兔、蟾蜍等神话故事中的形象,也被民间艺人用丰富的想象力,制造出各种工艺品,变得更加真实生动了。

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的主题,在今天更有现实意义。当我们在合家欢度中秋,饮酒赋诗、吃月饼、赏月、玩月的同时,也应该想到只有在和平时期,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下,我们才有可能享受到家庭团圆、幸福、安康的生活。

当我们“举头望明月”,渴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意境时,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国家安定团结的局面,珍惜我们的家庭,热爱和享受美好的人生。

另外,从中秋节这传统节日的发展过程来看,我们也会得到一些有益启示:任何民间传统节日,主题一旦确定下来,内容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扩展的。比如中秋节在元代以前,没有吃月饼的习俗,到明代,则成为普遍接受的民俗。

因为月饼跟八月十五这天夜幕上的月亮一样,都是圆的,而且里面的馅儿可以自行调配,但团圆的主题没变,非常符合人们向往“花好月圆人长寿”的愿望,富有想象力。

再比如,北京人发明的兔儿爷,也是很有想象力的。这些都丰富了中秋赏月盼团圆的主题。

现代人过中秋,也应赋予它更新的内容。古代人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编出了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等。现代人已使这个神话变为现实,我们国家正在实施登月计划。

围绕着现代的高科技,能不能发挥人们的想象力,在中秋节编排一些新的民俗活动,让这一传统节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富有诗意呢?这倒是需要我们认真琢磨的事儿。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道北京》刘一达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