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午后的岁月》叶兆言,余斌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午后的岁月》叶兆言,余斌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叶兆言,1957年出生,南京人。197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八卷本《叶兆言中篇小说系列》,三卷本《叶兆言短篇小说编年》,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多么顽固》《很久以来》《刻骨铭心》,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陈年旧事》,最新代表作为长篇历史散文《南京传》。 余斌,1960年生于南京。1978—1989年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著有《张爱玲传》《周作人》《提前怀旧》。

【编辑推荐】

1.“写作就像是下蛋,下蛋得有个窝”,诚笃朴质的创作课堂,直抵灵魂的深入对谈 写小说与写随笔有何不同?写到兴会淋漓处,为何要戛然而止?作品“触电”为何会不欢而散?为什么叶兆言说自己“对写作*有把握的就是字数”?于闲聊中,叶兆言轻松卸下作家的严肃面具,揭开写作的神秘面纱,写作于他,是一件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很长时间内,我就像只要下蛋的母鸡,急着找个地方把蛋下下来。写作就像是下蛋,下蛋得有个窝。”“别人若不把我当人,我就不把自己当人。”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用朴质无华甚至有些轻捷的言语,将创作拉下神坛。 2.八十年代文坛回忆录,披沥一代学人文学与思想启蒙史 八十年代,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高光时刻,海明威、莫泊桑、托尔斯泰、萨特……这些早已进入世界经典文学之林作家的作品,亦是青年读者叶兆言和余斌书架上勤翻常谈的书。“我想我的世界观,我的文学标准和尺度,都是外国文学作品给的”,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八十年代外国文学的积淀,成为一代学者的文学与思想启蒙。作为从七十年代文学荒漠走来的一代,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探索的精神去拥抱多元开放、学术思潮此起彼伏、文学力作层出不穷的八十年代,以此汲取力量,获得文学养分的丰厚馈赠。 3.七年同窗、至交契友,关于阅读写作与成长人生的零距离分享,个人经验与时代流变的互动撞击 叶兆言与余斌,他们是大学同窗,也是至交契友,数十年的深厚友谊,早已熟悉摸透了对方的脾性和软肋,深知对方的为人与为文,对谈才能“一剑封喉”,聊天才能深入灵魂。从恣肆的大学时光,骑行远游秉烛夜谈,到平淡如水的繁杂中年,没有了朝夕盘桓,有的却是平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尽显的是温柔敦厚的君子之风。“我和余斌从踏进大学校门,就成为*好的朋友,二十多年来,在一起说过的废话,成千上万。”

【名人的书评】

叶兆言的性格为人*是儒家的,他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满腹经纶,优雅随和,身上散发出某种旧文人的气息。——苏童 在我的诸多访谈中,只有这一本是*特别,因为友人中,只有余斌*了解我,七年同窗,“诗成有共赋,酒熟无孤斟”。这本书将永远纪念我们之间的友谊。——叶兆言

【午后的岁月的书摘】

世纪之初午后的时光,一对至交契友,十数次直抵灵魂的对谈,饱含温情,从野蛮生长的少年,到蓬勃恣肆的青年,再到平淡如水的中年,言说一代人的青春往事与文化情怀。

他们从古典谈到现代,从外国文学谈到诺贝尔奖,从骑行远游千岛湖,到埋首史料做研究,时而凌空高蹈,时而回望俗世。这是对友谊的纪念,也是对岁月的重温,更是对逝去的青年精神的追忆。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午后的岁月》叶兆言,余斌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