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学者文库:周作人论》袁良骏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袁良骏,字万里,笔名胡陵生、独行斋,1936年9月12日生于山东鱼台(古胡陵),l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3年调入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先后任鲁迅研究室主任、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学术论著有《鲁迅思想的发展道路》(1980)、《鲁迅研究史》(上、下卷)(1986、1991)、丁玲研究50年(1990)、《白先勇论》(1990)、《现代散文的劲旅》(1996)、《香港小说史》(一、二卷)(1999。2008)、《武侠小说指掌图》(2003)、《袁良骏学术论争集》(2005)等。散文、随笔集有《独行斋独语》、《冷板凳集》、《八方风雨》、《准 五讲三嘘 集》、《坐井观天录》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学者文库:周作人论》既广泛吸收了改革开放以来周作人研究的丰硕成果,也针对上述 汉奸有理论 、 侵略有理论 提出了自己的一孔之见,它将努力扮演一个承前启后的角色。
版权页:
周作人拒绝随校南迁的另一张王牌是所谓家累太重无法脱身。他一再说:
舍间人多,又实无地可避,故只苦住……
寒家系累甚重,交通又不便,只好暂苦住于此,绍兴亦无老屋可居,故无从作归计也。
其实愚夫妇及小儿本来共只三人,而舍弟在沪,妻儿四人不能不由此间代管,日用已经加倍,若迁移亦非同行不可,则有七人矣,且家母亦仍居平,鲁迅夫人(并非上海的那位)亦在,此二老人亦须有人就近照料,如上述七人有法子可以南行此事亦有问题也。小女已出嫁,现其婿往西安北平大学教书,亦寄寓舍间。鄙人一人即使可以走出,而徒耗旅费,无法筹家用,反不如不动稍可省钱。
并非说周作人没有实际困难,一个十口之家大迁徙谈何容易?然而,在南迁教授中,像他这样的困难户并非个别,所谓南迁,也绝非让七八十岁老太太也跟着跋涉。周作人的问题是:他根本连走的意思也没有,他根本不考虑离开苦雨斋。因此当学生章廷谦(川岛)去劝周一起南行时,羽太信子将他大骂一顿,而周作人则一声不吭。事实上,羽太信子不过是代他骂川岛而已。有 中国必亡论 和 屈膝求和论 垫底,周作人怎么可能为 跑日本 而千里跋涉?
我们当然不好说执意不走的周作人已经做好了降日的准备,他自己也要别人把他看成苏武而不要看成李陵。但他内心深处怎么想的?联系到他后来的实际表现,人们也不难猜出一二吧?
为了不南迁,周作人也拉了些客观原因。比如绍兴亦无老屋可居之类。二校南迁乃抗日爱国大迁徙,谁要你回绍兴老屋?再比如强调家庭人口众多,家累太重,也不能成立。他的姨妹(周建人前妻)羽太芳子和三个孩子,皆由周建人从上海商务印书馆寄钱养活,他们的母亲鲁老太太及鲁迅原配朱安更历来不由他赡养,而是由鲁迅、许广平寄钱养活,周作人充的哪家的孝子?他如带妻儿南下,这六口人的生计皆无问题。即使后来许广平被捕,一时断了鲁老太太及朱安的补给,文艺界广大朋友也迅速采取了措施。实际上周作人不仅不赡养老母和寡嫂,当寡嫂要出售鲁迅藏书时,周作人还想从中扣(买?)下若干。这个细节很可看出周作人的 孝心 。尤为恶毒的是,周作人竞反咬一口。说什么 鲁迅党徒 会对他有不利行为,故他不敢南行。在烽火连天的困难年代,周作人这样托词也不嫌人笑话,他老人家真是太乏绅士风度了。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学者文库:周作人论》袁良骏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