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故都的秋(郁达夫专集)/笔尖上的中国》郁达夫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故都的秋(郁达夫专集)/笔尖上的中国》郁达夫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郁达夫,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1年出版个人首部短篇小说集《沉沦》,一时震惊国内文坛。他与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一同在 五四 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现代文学和出版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散文集《屐痕处处》、《达夫游记》等。

【编辑推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密勒士评选》曾评出当时中国文坛知名度的五位作家,郁达夫位列其中。他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出版家,并且与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一同在 五四 新文学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现代文学和出版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 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因此在小说和散文中毫不掩饰的勾勒出个人生活的轨迹,也深深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

这本《故都的秋(郁达夫专集)》收录了由其创作的散文小说作品。

【名人的书评】

【故都的秋(郁达夫专集)/笔尖上的中国的书摘】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小说家、诗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在东京参与成立新文学团体——创造社。1922年回国后从事编辑、大学教师等工作,并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等进步组织。1938年,前往新加坡从事抗日宣传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在苏门答腊的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 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 。

著名新闻出版者胡愈之曾这样评价郁达夫: 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

郁达夫在《五四文学运动之历史的意义》一文中认为: 五四运动,在文学上促生的新意义,是自我的发见。 个人意识的觉醒,促使郁达夫创作了诸多带有浪漫主义的伤感颓废色彩的文学作品,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

无论在小说还是在散文中,郁达夫都擅长制造忧郁的情绪,通过坦率直白的心理暴露,使读者跟随着自己的忧郁,一起表达自我的要求,一起发出对黑暗社会的诅咒。

郁达夫的作品是忧郁的,然而在这忧郁背后,则是其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在他的成名作《沉沦》中,他便发出了期望祖国强大的呼唤。即便在他移居杭州期间所作的寄情山水的游记作品中,如《钓台的春昼》《过富春江》等,也时时流露出一位知识分子对祖国命运的关注。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 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因此,其文学创作与个人生活是高度统一的。本文所选作品按照时间排序,便是期望通过文章还原郁达夫精彩的一生。因此,在阅读时,我们应打破体裁的界限,以时间为序,慢慢地发现作为文人的郁达夫的忧郁,作为爱国斗土的郁达夫的坚韧。

北国的寒宵,实在是沉闷得很,尤其是像我这样的不眠症者,更觉得春夜之长。似水的流年,过去真快,自从海船上别后,匆匆又换了年头。以岁月计算,虽则不过隔了五个足月,然而回想起来,我同你们在上海的历史,好像是隔世的生涯,去今已有几百年的样子。河畔冰开,江南草长,虫鱼鸟兽,各有阳春发动之心,而自称为动物中之灵长,自信为人类中的有思想者的我,依旧是奄奄待毙,没有方法消度今天,更没有雄心欢迎来日。几日前头,有一位日本的新闻记者,来访我的贫居。他问我: 为什么要消沉到这个地步? 我问他: 你何以不消沉,要从东城跑许多路特来访我? 他说: 是为了职务。 我又问他: 你的职务,是对谁的? 他说: 我的职务,是对国家,对社会的。 我说: 那么你就应该知道我的消沉也是对国家,对社会的。现在世上的国家是什么?社会是什么?尤其是我们中国? 他的来访的目的,本来是为问我对于日本对华文化事业的意见如何,中国将来的教育方针如何的,——他之所以来访者,一则因为我在某校里教书,二则因为我在日本住过十多年,或者对于某种事项,略有心得的缘故——后来听了我这一段诡辩,他也把职务丢开,谈了许多无关紧要的闲话走了。他走之后,我一个人衔了纸烟想想,觉得人类社会,毕竟是庸人的自扰。什么国富兵强,什么和平共荣,都是一班野兽,于饱食之余,在暖梦里织出来的回文锦字。像我这样的生性,在我这样的境遇下的闲人,更有什么可想,什么可做呢?写到这里我又想起T君批评我的话来了,他说: 某书的作者,嘲世骂俗,却落得一个牢骚派的美名。 实在我想T君的话,一点儿也不错。人若把我们的那些浅薄无聊的 徒然草 ,合在一处,加上一个牢骚派的名目,思欲抹杀而厌鄙之,倒反便宜了我们。因为我们的那些东西,本来是同身上的积垢,口中的吐气一样,不期然而然的发生表现出来的,那里配称作牢骚,更那里配称作派呢?我读到《岐路》,沫若,觉得你对于自家的艺术的虚视——这虚视两字,我也不知道妥当不妥当!或者用怀疑两字比较确切吧——也和我一样。不错不错,我这封信,是从友人宴会席上回来,读了《岐路》之后,拿起笔来写的。我写这一封信的动机,原是想和你们谈谈我对于《岐路》的感想的呀!

沫若!我觉得人生一切都是虚幻,真真实在的,只有你说的 凄切的孤单 ,倒是我们人类从生到死味觉得到的唯一的一道实味。就是京沪报章上,为了金钱或者想建筑自家的名誉的缘故,在那里含了敌意,做文章攻击你的人,我仔细替他们一想,觉得他们也在感着这凄切的孤独。唯其感到孤独,所以他们只好做些文章来卖一点金钱,或者竞牺牲了你来博一点小小的名誉,毕竟他们还是人,还是我们的同类,这 孤单 的感觉,终究是逃不了的,所以他们的文章里最含恶意,攻击你最甚的处所,便是他们的孤独感表现最切的地方。名利的争夺,欲牺牲他人而建立自己的恶心,——简单点说,就说生存竞争吧——依我看来,都是由这 孤单 的感觉催发出来的。人生的实际,既不外乎这 孤单 的感觉,那么表现人生的艺术,当然也不外乎此,因此我近来对于艺术的意见和评价,都和从前不同了。我觉得艺术并没有十分可以推崇的地方,她和人生的一切,也没有什么特异有区别的地方。努力于艺术,献身于艺术,也不须有特别的表现。牢牢捉住了这 孤单 的感觉,细细地玩味,由他写成诗歌小说也好,制成音乐美术品也好,或者竟不写在纸上,不画在布上壁上,不雕在白石上,不奏在乐器上,什么也不表现出来,只教他能够细细的玩味这 孤单 的感觉,便是绝好的 创造 。

仿吾!这一段无聊的废话,你看对不对?我在写这封信之先,刚从一位朋友处的招宴会回来,席上遇见了许多在日本和你同科的自然科学家。他们都已经成了富者,现在是资本家了。我夹在这些衣狐裘者的老同学中间,当然觉得十分的孤独;然而看看他们挟了皮箧,奔走不宁的行动,好像他们也有些在觉得人生的孤寂的样子。我前边不是说过了么?唯其感到孤寂,所以要席不遑暖的去追求名利。然而究竟我不是他们,所以我这主观的推测,也许是错了的。P2-4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故都的秋(郁达夫专集)/笔尖上的中国》郁达夫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