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鲁迅与茅盾》李继凯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书摘
当鲁迅步人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时,他就以思想家的姿态写出了现代白话小说和随感录,并且很快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说鲁迅在五四时期以创作在文学界文化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说法。但说鲁迅的《狂人日记》一经发表就像春雷一样引起轰动云云,大概只是一种后入主观的诗化表达而已。茅盾曾经谈到《狂人日记》发表后的情形,认为这篇小说在当时的文坛上并不曾掀起多么大的风波, 未曾邀国粹家之一斥 ,因为它夹在 无句不狂,有字皆怪 的《新青年》中,便也不显得怎样 怪 了。①但在比较的意义上看鲁迅的实际影响,应该说鲁迅成名是在茅盾之前,而且也得益于《新青年》团体的整体的巨大影响,显示了在文化界 文学交际 的重要性。相比较,茅盾当时却还是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多在 助手 的角色下从事一些翻译、编辑方面的工作,即使写出像上述的论文性质的东西,也发表在面向中学生的《学生杂志》这样比较一般的刊物上,内容也较简单肤浅。而他所翻译、编译或写作的内容也比较驳杂。仍以1917年至1918年间的茅盾为例,此间他在《学生杂志》上发表的译作有《三百年后孵化之卵》、《二十世纪后之南极》、《履人传、《两月中之建筑谭》(合译)、《理工学生在校记》(合译),编辑了《中国寓言初编》(合编),并助编《学生杂志》,编译或编写了数量相当可观的童话、故事,写作了《学生与社会》、《1918年之学生》、《<缝工传>自信》、《求幸福》等。这些都表明茅盾在主编《小说月报》和参与发起 文学研究会 之前,基本上没有明确的主要进取方向。这与鲁迅很不一样。鲁迅在加盟《新青年》之后,就以久蓄必发之势,投入到文学创作之中,写出了一系列杰出的并被后来的历史所证明了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鲁迅与茅盾在五四前夕的起点是很不相同的。不过想到他们在当时的年龄上的差异(相差15岁)及基础的不同,倒也是不奇怪的。
可是,茅盾很快便在 青年文化 氛围日益浓厚的新文化运动中找到了感觉,也获得了历史提供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发挥了自己作为青年人的优势。他所在的商务印书馆也给他提供了便于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当人们越来越多地了解了 媒介 的重要性的时候,也就更能够理解《小说月报》改由茅盾编辑意味着什么,甚至也理解了这个刊物对 文学研究会 意味着什么。几乎可以说,就是这个刊物,使茅盾如免得水,并很快在整个文化界文学界脱颖而出。而且在文学编辑、文学评论等方面迅速取得了丰硕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茅盾 开始叩文学之门 的早期,适逢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酝酿、发展、高潮及退潮时期。同时他也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参与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全过程。当然,他并不是像胡适、陈独秀那样的发难者,也不是像鲁迅或冰心那样引入注目的作家。但他在自己所处的特殊的编辑与评论的位置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包括纯粹理沦方面的思考),并在文学组织方面也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因而在这种意义上,说茅盾也是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自然也是成立的。
在茅盾于五四时期的所有重要的建树中,在我看来,要数主编《小说月报》和撰写评论这两件事最值得称道了。
但编《小说月报》可是不容易。仅就工作量来说也是超负荷运转,何况实际还有种种干扰,尤其是商务印书馆当局中守旧派的压迫,使茅盾并不能充分自由地按自己意愿去办刊物,所以也就两年多的时间,茅盾就在压力下被迫辞职了。他有这样的回忆:
……故就第一期的三篇论文而言,步调并不相同。也就是说,改组后的《小说月报》一开始就自己说明它并非同人杂志。它只是出版商的刊物。我任主编也是在演 独脚戏 ,稿件去取,只我一人负责。事实上,所谓 小说月报社 只是我和一个校对(兼管稿件登记)而已,这位校对是 小说月报社 的旧人,年龄比我大,人倒老实,可是能力有限,他校过的东西,我必须再校对一遍,因此,我也就够难。
《小说月报》自从我任主编后,稿件大部分为文学研究会会员所撰译,因而外间遂称《小说月报》为文学研究会的代用机关刊物。事实上,它始终是商务印书馆的刊物;如果《小说月报》的言论为商务印书馆董事会中的守旧派所不能容忍时,商务当局就要横加干涉。我编了两年《小说月报》后,即因商务当局违背了上述我所提出的 不干涉我的编辑方针 而辞职。同时接编《妇女杂志》之章锡琛编了三四年后,也因商务当局干涉其编务而辞职。①然而愈是困难,则愈是显出办好《小说月报》对于新文学运动的重大意义。从实际的情形看,这个刊物自相当彻底的变革之后,就再难变成鸳鸯蝴蝶派所把持的刊物了,所发表的作品和评论等,其作者也不限于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一时间声势浩大,竞让稍后发起成立的创造社感到文学研究会在 把持 文坛。其实,不过是由于有像茅盾这样全力以赴的甘愿做嫁衣的编辑,能够以高度敬业的精神办好刊物,从而切实促进新文学的繁荣罢了。所以当年的一位了解内情的老编辑曾回忆说: 商务印书馆作为现代中国的一家严谨认真的出版社,为曾经拥有茅盾这样一个——以全副精力‘为人作嫁’的高标准编辑……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①像茅盾这样贡献卓著的编辑,自然是大编辑了,而这种编辑角色可以说也是他终生的一种人生选择。这点与鲁迅亦颇相似(鲁迅从参编《新青年》开始,一生中也编了许多有影响的刊物),有赖于此,他们培养了文学,尤其是文学新人,而且也培养了他们自己,使他们成为人们诚心诚意尊敬的人。
鲁迅与茅盾在五四时期都有一些很有影响的评论文章,尤其是茅盾,相当专注地投入到批评活动中去。在这种情况下,从事包括文学评论在内的思想文化评论,便成了投身时代变革大潮的一种主要方式。鲁迅早年就写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等重要的评论文章,及至五四时期,他的思想更趋活跃,这不仅表现在他的小说创作中,而且表现在他同时期写的评论性文章中。他的大量的 随感录 便生动地展现了一个继续成长的思想家的风范。比如他当时与《新青年》同人一起向守旧势力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的攻击。在鲁迅看来,所谓 国粹 是守旧派之所以 守旧 的主要根据,但这种 一国独有,别国所无的事物 就一定是好东西吗?就一定要保存吗?就一定构成排斥向外国文化学习的理由吗?而在守旧派看来,即使是无名肿毒,只要生在中国人身上,也便 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 ①。显然,鲁迅的讽刺和批判是有力的。他的一系列文章,如《娜拉走后怎样》、《我们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生命的路》等等,真正是光芒四射的思想文化评论,在
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茅盾在五四初期,如上所说,还没有显山露水,所写的文章也没有特别为文化界所重视,但到了1921年前后,茅盾的各种评论文章便显示出较重的分量。自然最为人们所看重的,还是他的文学批评方面的史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