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家小书门外文谈》鲁迅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大家小书门外文谈》鲁迅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坐着第壹把交椅,其《野草》也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代表了中国新诗的成就。而本书所要彰显的是作为一代学问大家的鲁迅。与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诸国学大师不同的是:鲁迅专门领域的著作不够多,而是兴之所至,创造了大量介于文学创作和思想随笔之间的长长短短的文字。本书着重从鲁迅演讲和篇秩繁富的杂文中遴选那些凸显其中国文化观的文字。

【编辑推荐】

《门外文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名人的书评】

【大家小书门外文谈的书摘】

向鲁迅学,学鲁迅问,学问自有大学问

蒙木

鲁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坐着第一把交椅,这接近于公论;其实,那不过因为薄薄的三个小册子:《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他的《野草》也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代表了中国新诗的最高成就,加之,鲁迅旧诗也自有其独特的品格,鲁迅作为伟大的小说家和杰出的诗人都当之无愧。而本书所要彰显的是作为一代学问大家的鲁迅。

谈鲁迅的学问自然让人想起《中国小说史略》,胡适《白话文学史》誉之为 一部开山的创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断制也甚谨严 ;郭沫若将此书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并誉为 中国文艺史研究上的双璧 。当然还有《汉文学史纲要》,它虽然是半成品,鲁迅本人也不甚满意,但其光辉仍然是掩不住的,文学史家郑振铎评之为 杰出的 划时代 的著作。《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史略》两书均有一定厚度,书店上各有众多的单行本,得来全不费工夫,所以本书不予收录;还有一些学人推崇的《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等鲁迅早年论文,尽管盛义迭出,但因为采用的是古语文,普通读者读来费力,本书因偏于普及所以一并割舍。本书着重从鲁迅演讲和篇轶繁富的杂文中遴选那些凸显鲁迅关于中国文化观的文字;大约分为传统文化、中国文学、古典小说三个部分。

今天大念 国学 经者日多,所谓国学大师频频现诸媒体,更有的开始大骂五四断了所谓的中国传统,鲁迅作为五四精神的标志性人物,躺着中箭自然而然。还有人把民族虚无主义、文化激进主义等莫须有的一撂大帽子扣到鲁迅头上。鲁迅在论陶渊明时说: 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很遗憾,不少人仅仅依靠中学教材的有限篇目来管窥和臆谈鲁迅,没有 顾及全篇 来理解鲁迅杂文,没有 顾及全人 来品味鲁迅作品,更没有从 他所处的社会状态 来把握鲁迅思想。还是套用鲁迅评价陶渊明的话:说 怒向刀丛觅小诗 和 回眸时看小於兔 的是一个人,人尚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再离真实。向有鲁迅精神传承人的钱理群教授多次强调读鲁迅不宜读语录,鲁迅文章分为 为己的 和 为人的 两种,所以接受难度不小,我们需要整体地同情地来再认识鲁迅这个 全人 。

本书希望给予读者三个向度:

一、向鲁迅学。如何读书,鲁迅自己说是 随便翻翻 ,我们还可以移用深受其影响的周作人《我的杂学》的话: 我的读书是非正统的。因此常为世人所嫌憎,但是自己相信其所以有意义处亦在于此。 蔡元培于1938年作的《《鲁迅全集》序》指出:

鲁迅先生本受清代学者的濡染,所以他杂集会稽郡故书,校《嵇康集》,辑谢承《后汉书》,编汉碑贴、六朝墓志目录、六朝造象目录等,完全用清儒家法。惟彼又深研科学,酷爱美术,故不为清儒所囿,而又有他方面的发展,例如科学小说的翻译,《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等,已打破清儒轻视小说之习惯;又金石学为自宋以来较发展之学,而未有注意于汉碑之图案者,鲁迅先生独注意于此项材料之搜罗;推而至于《引玉集》、《木刻纪程》、《北平笺谱》等等,均为旧时代的考据家赏鉴家所未曾著手。

……

无疑地,他是中国文坛最有希望的领袖之一。……鲁迅在三方面的贡献:第一,他在小说史方面的工作是应当有专家来纪念他的(此时尚未见有)。我觉得他的《中国小说史略》和《小说旧闻钞》,不但在当时是开导的著作,而且截至今日大概还是我们最好的参考书。……第二,我想大家都会想到的便是鲁迅的小说。……最后,我很羡慕鲁迅的文字能力。

没有蹈空的学问,即便是清代的考据也有非常现实的一面;后来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陈垣诸人的学问均寄予着其经世致用的目的;即便欧阳竟无、太虚大师、弘一法师的学问也有着强烈的现实指向。鲁迅与诸国学大师不同的是:他专门领域的著作不够多,而是兴之所至,创造了大量介于文学创作和思想随笔之间的长长短短的文字,收获了更多的共鸣,也遭遇到了强烈的反对和诬蔑。这也正如叶公超所说: 骂他的人和被他骂的人实在没有一个在任何方面是与他同等的。

我们向鲁迅的学,学鲁迅问,就是学习鲁迅如何用深厚的学问来穿透现实的。鲁迅被误读,正是因为他的这种穿透性,总是被片面理解为批判性,而忘却了鲁迅的正面主张: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呐喊·自序》)不要以为奥运会多拿金牌就意味着健康;民族主义情绪就意味着不是看客。我们的精神究竟比五四那个时代进步了多少?

五四,并不是全盘西化的,它并没有真的隔断传统,笔者曾经写过《五四风云》努力还原那个众声喧哗的时代,这里不再赘述。爱之深,责之切。鲁迅的所谓过激,我们需要先 三省吾身 ,看看鲁迅所批判的那种愚弱,我们身上有没有。这才是大学问。其实,鲁迅算不算国学大师都不重要,因为鲁迅所学所问并不仅仅是所谓国学,也不是西学,他研究的是人,是人生,是社会。任何大学问都是对人生的安顿,以及对时代的回答。鲁迅给出了自己的安顿方法,鲁迅也给出了对时代的诊断书,我们能否接上这学问之根,那要看我们自己的悟性、品格和责任担当了。

谈不完的鲁迅。

在谈之先,我们还是多读读鲁迅吧。2014年1月7日草、8日改定

版权页:

还有一种坏处,是一做教员,未免有顾忌;教授有教授的架子,不能畅所欲言。这或者有人要反驳:那么,你畅所欲言就是了,何必如此小心。然而这是事前的风凉话,一到有事,不知不觉地他也要从众来攻击的。而教授自身,纵使自以为怎样放达,下意识里总不免有架子在。所以在外国,称为 教授小说 的东西倒并不少,但是不大有人说好,至少,是总难免有令人发烦的炫学的地方。

所以我想,研究文学是一件事,做文章又是一件事。

第二,我常被询问:要弄文学,应该看什么书?这实在是一个极难回答的问题。先前也曾有几位先生给青年开过一大篇书目。但从我看来,这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因为我觉得那都是开书目的先生自己想要看或者未必想要看的书目。我以为倘要弄1日的呢,倒不如姑且靠着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去摸门径去。倘是新的,研究文学,则自己先看看各种的小本子,如本间久雄的《新文学概论》,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瓦浪斯基们的《苏俄的文艺论战》之类,然后自己再想想,再博览下去。因为文学的理论不像算学,二二一定得四,所以议论很纷歧。如第三种,便是俄国的两派的争论,——我附带说一句,近来听说连俄国的小说也不大有人看了,似乎一看见 俄 字就吃惊,其实苏俄的新创作何尝有人绍介,此刻译出的几本,都是革命前的作品,作者在那边都已经被看作反革命的了。倘要看看文艺作品呢,则先看几种名家的选本,从中觉得谁的作品自己爱看,然后再看这一个作者的专集,然后再从文学史上看看他在史上的位置;倘要知道得更详细,就看一两本这人的传记,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如果专是请教别人,则各人的嗜好不同,总是格不相入的。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大家小书门外文谈》鲁迅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