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沈从文说文物:织锦篇》沈从文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沈从文说文物:织锦篇》沈从文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湖南凤凰人,苗族。早年投身行伍,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尝试用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 文体作家 。1949年以后,改行文物考古,在文物研究上,他坚持以实物为依据,综合材料、形制、纹样的发展与联系,走自己独特的研究道路,成为新中国文物鉴赏与文物研究的先驱者,取得了堪与自身文学成就比肩的卓越成果。

【编辑推荐】

沈从文被迫放弃文学创作,后半生数十年文化、艺术、考古、鉴赏、收藏·文物研究的心血之作。

沈从文常年与文物为伴,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总结出的经验,以及很多极有见地的观点,值得历史文化、文物爱好者借鉴。尤其是他从美学角度来品鉴,教会我们欣赏文物之美,这可说是文物鉴赏、收藏的必读书,更是美学熏陶的必读书。

把中华几千年文物,借大家之眼,看一个遍。

以珍贵文物图片,直观呈现不同时代服饰之美。

名家陆智昌设计,装帧典雅,既便携带,也宜珍藏。

【名人的书评】

我从这方面对于这个民族在一段长长的年份中,用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作成的种种艺术,皆得了一个初步普遍的认识。由于这点初步知识,使一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

——沈从文

从写小说到改治文物,而且搞出丰硕的成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沈先生个人说,无所谓得失。就国家来说,失去一个作家,得到一个杰出的文物研究专家,也许是划得来的。但是从一个长远的文化史角度来看,这是不是损失?如果是损失,那么,是谁的损失?谁为为之,孰令致之?这问题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汪曾祺

从文暂不写小说而专心文物考古,是迫于分工的需要,绝不是改行……(从文)在历史文物考古方面的卓越成就,也只会提高而不会淹没或降低他的文学成就。

——朱光潜

沈老在考古学方面的成就并不低于他在写作上的成功。

——金介甫(《沈从文论》)

沈先生的学术性论文,多半以文物图像为主,并选文献材料加以论证,判断是非,因博闻约取,笔下多有出人意料之创见,为专家和一般读者所共赏……以大量的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如绘画、陶俑、雕塑、石刻、砖刻等艺术品和史志记载为依据,详细论述了各个朝代的各阶级、各民族的服饰式样和特点,及其在民族文化交流中的状况和作用;并且解析了各阶级、各民族在不同时期对服饰审美的不同观点和演变。对于服饰文化同其他方面的相关问题,也作了较广泛深入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见解,其成就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供研究、教学之用。对工艺美术设计,对于古代文学艺术的注释和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本书的出版,在物质文化史的研究与古代社会生活的探讨上,无疑是个新贡献,在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上也做出了可资借鉴的榜样。

——王亚蓉、王序(《沈从文和他的服装研究》)

【沈从文说文物:织锦篇的书摘】

六朝以来,北方定州和南方广陵,逐渐成为高级丝织物生产的中心,花纹也有了新的发展。除《邺中记》提起的 大小明光 大小登高 虎文 豹首 诸锦,犹沿袭汉代式样以外,几种为多数人民所喜爱的花鸟,如花中的莲荷、牡丹、芙蓉、海棠,鸟中的鸳鸯、白头翁、□□、练雀,也逐渐在锦绣中出现,对于隋唐以后的丝织物图案有重要的影响。隋炀帝是个非常奢侈的封建帝王,传说运河初开时,乘船巡游江南,就用彩锦作帆,连樯十里。唐诗人咏《隋堤》诗有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锦帆百幅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 语句,一面说明这种荒唐的举措,不知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一面却可以看到丝织物大量生产和花纹发展的新趋势。唐代著名锦样,多出于唐初在益州做行台官的窦师纶。张彦远在他著的《历代名画记》上就说起过,所作瑞锦、天马麒麟、花树对鹿、对雉、斗羊、翔凤、游鳞等十多种式样,到中唐以后百余年问还流行。因窦师纶封爵 陵阳公 ,当时人就称这种锦作 陵阳公样 ……

——《明锦》题记

春秋战国以来,锦出陈留,薄质罗纨和精美刺绣出齐鲁。可知当时河南、山东是我国丝绣两个大生产区。汉代早期情形还不大变。因此,政府除在长安设东西二织室外,还在齐地设三服官,监造高级丝绸生产。为团结匈奴,每年即有几千匹锦绣运出关外,赠与匈奴诸君长。近年在内蒙古新疆出土的锦绣,证明了历史记载的真实。当时上层社会用锦绣也格外多, 刺绣纹不如倚市门 之谚,一面反映经商贩运的比生产的生活好,另一面也说明生产量必相当大,才能供应各方面的需要。

蜀锦后起,东汉以来才著名,三国鼎立,连年用兵,诸葛孔明在教令中就曾说过,军需开支,全靠锦缎贸易,产量之大,行销之广,可想而知。曹丕是个花花公子,好事卖弄,偶尔或者也出点主意,作些锦样,因此在《典论》中曾说,蜀锦下恶,虚有其名,鲜卑也不欢迎。还不如他派人织的 如意虎头连璧锦 美观。说虽那么说,曹氏父子还是欢喜使用蜀锦。到石虎时,蜀锦在邺中宫廷还占重要地位。唐代以来,河北定县、江南吴越和四川是三大丝绸生产区,吴越奇异花纹绫锦,为巴蜀织工仿效取法。然而张彦远写《历代名画记》,却说唐初太宗时,窦师纶在成都作行台官,出样设计十多种绫锦,章彩奇丽,流行百年尚为人喜爱。唐代官服计六种纹样,又每年另为宫廷织二百件锦半臂、二百件赠外国使节礼品用的锦袍,打球穿的花锦衣,且有一次达五百件记载。《唐六典·诸道贡赋》中,且具体说起四川遂州、梓州每年必进贡 樗蒲 绫。这种梭子式图案织物,到宋代发展为 樗蒲 锦,元明还大量生产,现存不下二十种不同花样,极明显多由唐代发展而出。五代时,蜀中机织工人又创造大幅 鸳鸯衾 锦。后来孟昶投降北宋,仓库所存锦彩即过百万匹。北宋初文彦博任成都太守,为贡谀宫廷宠妃,特别进贡织造金线莲花灯笼锦后,直到明清还不断产生百十种各式各样灯笼锦。成都设 官锦坊 ,所织造大小花锦,又设 茶马司锦坊 ,换取国防所需要的车马,有些在《蜀锦谱》中还留下一系列名目,且在明清还有织造。宋代每年特赐大臣的七种锦名,也还可在明清锦中发现。元代成都织十样锦,名目还在,就现存过万种明锦分析,得知大部分花纹图案,到明代也还在生产。蜀锦在艺术上的成就或工艺上的成就都显明,是万千优秀织工在千百年中不断努力得来的。蜀锦式样,从现存明锦中必然还可以发现百十种。近百年来格子式杂色花五彩被面锦,清代名 锦缎 ,图样显明出于僮锦而加以发展,19世纪晚期生产,上至北京宫廷,下及民间,都还乐于使用,其实也远从唐代小团窠格子红锦衍进而来。现代晕色花样花锦,则是唐代蜀中云裥锦的一种发展。

蜀锦生产虽有悠久光辉工艺传统,两千年来究竟有些什么花样,特点何在,元人费著《蜀锦谱》曾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但是过去实少有人能结合实物,做进一步研究。一般人印象,只不过知道近代格子杂色花被面锦,是蜀中锦之一而已。近年来,我们对于古代锦缎,曾作了些初步探索,对蜀锦才有了些常识。古代工艺图案花纹,极少孤立存在。汉代部分工艺图案,多和当时神话传说有一定联系。《史记·封禅书》等记载东海上有三神山,上有白色鸟兽和仙人一道游息同处,长生不死,通过艺术家想象,因此不仅反映在当时铜、陶制博山香炉和酒樽等器物上作为装饰,同时还广泛使用到一般石、漆、铜、木的雕刻装饰纹样上,丝绣也多采用这个主题,作成各种不同发展。图案基本是鸟兽神人奔驰腾跃于山林云气间。有些锦缎又在花纹间加织文字,如 登高明望四海 ,可知创始年代,显然和登泰山封禅有关,如非出于秦始皇时期,必是汉武帝刘彻登泰山时。 长乐明光 是汉宫殿名目, 子孙无极 是西汉一般用语,由此得知,这些丝绸图案必成熟于西汉。汉文化的普遍性,表现于各方面,丝绸也受它的影响,这些在中国西北边缘地区发现的两千年前锦缎,即或是长安织室的产物,我们却可以说,古代蜀锦,也必然有这种花样。晋人陆翙著《邺中记》,即提起过 大小明光 、 大小登高 诸锦名目,更证实直到晋代,蜀锦生产还采用这种汉代图案。唐代蜀锦以章彩奇丽见称,花树对鹿从图案组织来看,还保持初唐健美的风格。梭子式图案的樗蒲绫、锦,花纹有龙凤、对凤、对牡丹、聚宝盆等不同内容一二十种。宋代灯笼图案花锦,发展到明清更加丰富多彩。格子杂色花样,如用它和汉代空心砖图案比较,可知或许汉代就有生产,特别是中心作柿蒂的,原出于汉代纹样。唯就目下材料分析,则出于唐代,建筑彩绘平棋格子的形式,和他关系密切。此后约一千年,凡是这种格子花锦,即或不一定是蜀中生产,也可以说是 蜀式锦 一个典型品种。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沈从文说文物:织锦篇》沈从文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