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张恨水散文全集:山窗小品》张恨水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张恨水散文全集:山窗小品》张恨水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张心远,生于江西广信,祖籍安徽潜山。张恨水自1914年开始使用 恨水 这一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之意。1924年4月张恨水开始在《世界晚报·夜光》副刊上连载章回小说《春明外史》,这部作品使张恨水一举成名。1926年,张恨水又发表了另一部作品《金粉世家》,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但真正把张恨水声望推到最高峰的是长篇小说《啼笑因缘》。至此,张恨水的名声如日中天,有评价说: 即使不看小说的人也知道这个作家,就如同不看京戏的人也知道梅兰芳一样。 张恨水因此成为 鸳鸯蝴蝶派 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 章回小说大家 和 通俗文学大师 第一人。

【编辑推荐】

鸳鸯蝴蝶派 的代表作家张恨水的散文全集国内独家首次出版,带您走进有 中国大仲马 民国写手 之称的张恨水的文学和内心世界,透过时评家的真实报道,全景式解读曾经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百态。

【名人的书评】

【张恨水散文全集:山窗小品的书摘】

闲适冲淡与家国情怀

——张恨水散文札记

谢家顺

对于自己的散文创作,张恨水有两次提及,一次是写于1944年五十寿辰的《总答谢》: 不才写了三十四年的小说,日子自不算少,其累计将到百来种,约莫一千四五百万字 , 关于散文,那是因我职业关系,每日必在报上载若干字 , 朋友也替我算过,平均以每年十五万字计算,二十六年的记者生涯,约莫是四百万字。 另一次是写于1949年的《写作生涯回忆》: 我平生所写的散文,虽没有小说多,当年我在重庆五十岁,朋友替我估计,我编过副刊和新闻二十年,平均每日写五百字的散文,这累积数也是可观的。 对散文我有两个主张,一是言之有物,也就是意识是正确的(自己看来如此),二是取径冲淡。小品文本来可分两条路径,一条是辛辣的,一条是冲淡的,正如词一样,一条路是豪放的,一条路是婉约的。对这两条路,并不能加以轩轾,只是看作者自己的喜好。有人说辛辣的好写,冲淡的难写,那也不尽然。辛辣的写不好,是一团茅草火,说完就完。冲淡的写不好,是一盆冷水,教人尝不出

滋味。

以上文字,一说自己散文创作数量,一表达自己的散文主张,是张恨水生前仅有的关于散文创作的自述文字。这对研究他的创作成就而言,益发显得珍贵。

较之小说创作,张恨水散文创作贯穿于他写作生涯始终,与他的思想性格、感情心态、生活阅历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而加强其散文研究,将具有透视作家心灵世界、观照作家创作思想的直接意义。

一、张恨水散文分期

早期(1912年—1919年)

张恨水少年时代,即受过严格的散文读写训练,十二岁那年,在两个月内,模仿《聊斋》《东莱博议》笔法作文,完成论文十余篇,其中文言习作《管仲论》颇得(萧)先生和父亲的赞赏。

真正开始散文写作,约在他十九岁那年秋天。他流落汉口,替一家小报写填补空白的稿子,并开始以恨水为笔名发表文章,这些稿子,除诗词外,也包括小品随笔和散文游记。

1916年冬,二十一岁的张恨水回故乡自修期间,在写小说的同时,写作题为《桂窗零草》的笔记,这是张恨水较正规的笔记散文。

1917年春,张恨水应郝耕仁之邀作燕赵之游。这是一次半途而废的旅行,虽旅途艰辛,却开阔了张恨水的眼界,促使他写了一部长篇游记《半途记》。这段流浪生活对张恨水的创作影响很大, 一来和郝君盘旋很久,练就了写快文章。二来他是个正式记者,经了这次旅行,大家收住野马的心,各入正途,我也就开始做新闻记者了 。

1918年至1919年,张恨水在安徽芜湖《皖江日报》工作期间,还曾负责两个短评栏和一版副刊的编辑工作,除写长篇小说外,还写 小说闲评 之类的论评式散文。

以上这些散文,因年代久远,或文稿丢失或报刊散佚,我们已无法见到,尤其是《桂窗零草》和《半途记》。

丰硕期(1919年—1938年)

张恨水开始大量写作各类散文,是在1919年秋到北京以后至1923年,这期间他任北京《益世报》助理编辑、芜湖《工商日报》驻京记者,以撰写通讯为主。直至1924年5月、1925年2月,他先后主编北京《世界晚报》副刊《夜光》、《世界日报》副刊《明珠》,张恨水的散文进入第一个密集发表期。长期新闻工作的锻炼,使张恨水成为一位阅历丰富、才思敏捷、注重纪实、面向社会的散文作家。

1934年5月,张恨水首次西北之行,创作了系列游记散文《西游小记》,内容反映了当时西北地区的民生疾苦。1936年他自办《南京人报》,自编副刊《南华经》并写了大量散文。

全盛期(1938年—1949年)

这一时期张恨水的散文创作贯穿于他在《新民报》工作的全过程。1938年1月,张恨水到达重庆即被陈铭德聘为《新民报》主笔兼副刊主编。自1月15日起,在副刊《最后关头》连续发表《忆南京》系列散文、《杏花时节忆江南》等多篇散文及大量杂感;特别是1941年12月1日至1945年12月3日开设《上下古今谈》专栏,张恨水每日一篇,累计发表杂文一千多篇,字数达百万字,这些是张恨水杂文的代表作。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张恨水还结集出版了仅有的两本散文集《水浒人物论赞》与《山窗小品》。此外,张恨水又连续发表了回忆北京、南京的系列散文《两都赋》,以及《蓉行杂感》《华阳小影》等系列散文。这些作品的发表,体现了张恨水在抗战时期的散文创作已呈全面丰收的态势。

抗战胜利后,张恨水除主持北平《新民报》工作外,还以副刊《北海》为园地笔耕不辍,先后有《东行小简》《还乡小品》《北平的春天》《山城回忆录》《文坛撼树录》等系列散文问世,以及大量杂感、杂谈

发表。

晚期(1949年—1963年)

1949年1月至2月13日,长篇回忆录《写作生涯回忆》在北平《新民报》连载。1955年夏,病后的张恨水南行皖沪等地,创作的中篇游记《京沪旅行杂志》于当年9月在香港《大公报》发表。1956年春末夏初,张恨水应邀参加由全国文联组织的作家、艺术家赴西北参观旅行活动,并写作游记《西北行》在上海《新闻日报》发表,这些散文,叙写了西北地区面貌的变化并抒发了作者由衷的喜悦之情。这一时期,张恨水还创作了一些描述首都北京风光的游记散文。直至1963年,张恨水应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编辑部之邀,写作长篇回忆录《我的创作和生活》。

张恨水一生到底创作了多少散文?迄今为止,我们尚无法做出具体回答,只能做一个粗略的估计,有人对他已发表的散文作品进行过估算,其文字总量在六百万字左右,其中半数以上是新闻性散文,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具有一定的价值;文艺性散文约两百万字,两千多篇,数量之多,在现代散文史上也属于屈指可数的丰产者之一。

二、张恨水散文特点

张恨水的散文作品,就其性质而言,可以将其粗略划分为新闻性散文和文艺性散文。限于篇幅,笔者在此仅就其文艺性散文作一评介。

(一)杂感文

这类散文在张恨水散文创作中比重最大。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写作杂文近三十年,创作数量大、延续时间长,与作家长期担任报纸主笔副刊主编有关。这种随写随发的杂感散文,取材广泛,选题随意,关注社会人生,反映现实生活,反应快速敏捷,议叙海阔天空,形式不拘一格,笔锋多趣微讽。题材几乎触及政治、经济、道德、文化以及世态、人情、风物、习俗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张恨水作为一个编辑和记者就主张新闻自由。他认为报纸应敢于讲真话,敢于为人民呼吁,直言不讳,揭露社会黑暗。如1928年 济南惨案 时,张恨水在《世界日报》副刊上连续发表了《耻与日人共事》《亡国的经验》《学越王呢学大王呢?》《中国不会亡国——敬告野心之国民》等一系列文章,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罪行,表达了与日本帝国主义战斗到底的决心。又如《我主张有官荒》对当时的官场黑暗进行了揭露;《无话可说的五卅纪念》表达了作者对北洋军阀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愤慨、对学生爱国行为的赞颂之情。

抗战时期,要在报刊上讲真话极其困难,国民党当局对陪都重庆报纸的检查十分严格,他的不少杂文被书报检查官剪掉、抽稿、开 天窗 。他主编的《最后关头》,也不得不改名为《上下古今谈》。张恨水谈到这一专栏时曾说: 上至宇宙之大,下至苍蝇之微,我都愿意说一说。其实,这里所谓大小也者,我全是逃避现实的说法。在重庆新闻检查的时候,稍微有正确性的文字,除了‘登不出来’,而写作的本人,安全是可虑的。 而在实际中,张恨水一方面要揭露黑暗现实,另一方面要不被当局抓辫子,保全自己。他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法,将鲜明的战斗性与巧妙的灵活性有机结合,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结合,以古讽今;将普通科学常识与社会问题巧妙结合,以此喻彼。比如通过谈贾似道的半闲堂,影射孔公馆;通过谈杨贵妃,暗示夫人之流;通过谈和珅,提到大贪污;通过说雾,提到重庆政治的污浊;通过讲淮南王鸡犬升天的传说,影射权贵们狗坐飞机的事。声东击西,含沙射影,既击中贵要的要害,又使之无可

奈何。

这些杂感文,或借鉴历史,以古讽今借题发挥,或以此喻彼运用对比,或以甲衬乙,形式生动活泼,短小精悍,往往一事一议,平易晓畅,适应不同阶层读者的阅读需求。

(二)小品文

这类散文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对文艺作品、文艺体裁、文艺思潮和文艺流派等进行评论和考证的专著和专文;其二是自己作品的序跋、创作经历的回忆和创作经验的漫谈等。

在第一类中,结集出版的有《水浒人物论赞》,散篇发表的有《长篇与短篇》《短篇之起法》《水浒地理正误》《〈玉梨魂〉价值堕落之原因》《小说考证》《中国小说之起源》《旧诗人努力不够》《著作不一定代表人格》《泛论章回小说匠》《北望斋诗谈》《武侠小说在下层社会》《〈儿女英雄传〉的背景》《章回小说的变迁》《文化入超》《在〈茶馆〉座谈会上的发言》等。这些文章选题面宽,论述范围广,议论引经据典,博古通今,叙议结合,寓渊博的学识与丰富的艺术体验于随笔浅谈之中,反映了张恨水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观和文艺观,其中不乏真知

灼见。

在第二类中,主要作品有《春明外史》的前序、后序、续序,《金粉世家·自序》《剑胆琴心·自序》《啼笑因缘·作者自序》《作完〈啼笑因缘〉后的说话》《新斩鬼传·自序》《八十一梦·前记》《水浒新传》的原序、新序等,以及一些专门介绍作者自己创作经历的文章,如《我的小说过程》《总答谢——并自我检讨》《写作生涯回忆》《我的创作和生活》等。这些文章,或介绍和评述自己的作品,或回忆自己的写作与生活,均能实事求是,毫无某些文人自吹自擂的恶习,写得谦虚谨慎,诚挚感人。同时也表现了他自强不息、奋斗不已的精神追求,这些文章是我们当今研究张恨水创作道路、文艺观形成的第一手材料。

这些小品类散文包括抒情写景、纪游记事、怀古咏史的小品文和游记等。早期习作《桂窗零草》《半途记》是其开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西游小记》《白门十记》,四十年代的《华阳小影》,五十年代的《南游杂志》《春游颐和园》《西北行》等都是其中的佳作。其抒情写景散文代表作是抗战时期创作并结集出版的《山窗小品》,这本散文出版后颇受好评,曾再版多次。

张恨水的小品文取径冲淡、清新洁雅、隽永多趣,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究其源,一方面,受中国古代散文 言之有物 文以明道 思想影响,对散文取实用态度;另一方面,可上溯魏晋南北朝散文,直接继承和发扬了明清两代小品文朴质冲淡的艺术风格,主张散文风格冲淡平和,在意境创造、抒写情趣、驾驭语言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类散文有写名胜古迹、名山大川的,但更多的是写人们时常所忽视的身边小景、生活中细小的琐事。他的《山窗小品》里的六十二篇短文 乃是就眼前小事物,随感随书 而成,虽称小品,但内容大都摭拾重庆乡间的寻常风物着笔,如珊瑚子、金银花、小紫菊等山间花草,禾雀、斑鸠与雄鸡一类乡野动物,以及卖茶人、吴旅长、农家两老弟兄等寻常人物,或描述其仪容姿态、行为举止,比拟绝伦且刻画逼肖,可谓传神写照,文风沉郁浅淡,从平常习见的事物中发掘诗意,富有生活气息,读来亲切感人。展读《路旁卖茶人》《吴旅长》诸篇,感觉历史情境并不久远,山窗风物虽平常,家国忧思犹在肩。

与《山窗小品》连载的同时,是《两都赋》,共二十六篇,其时张恨水任职重庆《新民报》,居住在重庆郊区南温泉三间茅屋之中,面对家破国亡的现实,对于曾经居住的北平、南京,不禁悠然神往,以忆旧笔法,采取日常清谈式白话行文,回忆南北两旧都的旧时巷陌、市井人流,间有斜阳草树、断井残垣的历史沧桑寄寓其中。凡北平之琉璃厂、陶然亭,松柴烤肉、大碗凉茶,南京之中山陵、鸡鸣寺,椒盐花生、铺子烧饼,乃至杨柳、梧桐类树木,均流于作者笔端,处处充满诗情画意,清淡秀雅之中透露出闲情逸致,并在每文文末,将闲适灵动的笔锋一转,时有哀伤叹惋、言近旨远意旨流出,家国前途之忧思、个人身世之飘零,深得杜甫沉郁苍凉之气韵,不尽之意趣与无限之惆怅兼而得之。

两者相较,《两都赋》白话行文,《山窗小品》文言写就,虽文笔取径及描绘对象不同,但其中蕴含的一片抗日救国之心、一腔家国情怀却历历可见。

《西游小记》是作者西行的一组游记,文中尽数描述了所游历地区的地理状貌、文物古迹、风土人情,同时还融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历朝历代的掌故以及作者浓厚的人文关怀,是游记散文的经典之作。

综观张恨水的散文创作,他写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散文显得有些单薄,三、四十年代的作品则走向丰满和成熟,而五十年代则显得力不从心,行文枯涩生硬,缺少情趣。

张恨水执着于小说创作而又青睐散文,固然是记者的职业需要,但更深刻的原因却在于他的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文学观念。传统文学观念轻小说而重散文,张恨水是一位旧文学根底极深的文人,自然难以避免这种观念的影响。也许正是传统观念影响加之中国古代散文(特别是明清笔记小品)的艺术熏陶,才使作家养成了特别看重散文、欣赏散文,并勤于写作散文的习惯,由此形成了一种闲适冲淡中寓家国情怀的独特散文风格。

基于此,我们研究张恨水时,理应不能忽视对张恨水散文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谢家顺:池州学院中文系教授,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副会长。)

滑 稽 诗 话

(一)

滑稽诗,别具格调,不一定诗人之诗也。其诗以能引人发笑为止,初无何种体律。但欲一语解颐,令人玩味,则莫如用近体诗为佳。前数年读书苏州,同砚如番禺韩香雪、南海霍一苇,均善此道。春假时,夜窗多暇,曾共取新名词联句为乐,计成十余首,今已半忘,兹姑就能全记者,录之于下。其一云: 自负文明种,逢人说自由;推翻专制国,抛弃野蛮头。团体谁无恙,范围半已收;不堪谈革命,流血欲成油。 其二云: 革命谁先觉,吾侪有脑筋;夫妻双独立,父母半维新。要吃思朝饭,先为目的人;出洋宗旨在,标准对英伦。 其三云: 感想真难说,家庭不共和;个人生缺点,份子起风波。组织成功少,竞争失败多;改良无处改,奈此问题何。 以上三律,不过全豹之一二,曾以抄示同学,无不绝倒,今日仿佛记之,亦不知谁为香雪一苇语,谁为予语矣。

怀宁郝大颠,壮年时,狂荡不羁,饮酒赋(诗),日以为常,今则老当益壮,转为安徽新文化之巨子矣,前岁春,郝由湖南往粤,直穿郴永,随路记有竹枝词百余首,诙谐之中,杂以讽刺,颇觉有味,予仅记其一首云: 十家门巷九荒凉,蛛网封门狗上墙;料得此间油水好,人人面似菜花黄。

(二)

诗人偷诗,本觉无聊,而袁子才云: 偷诗不要紧,只要不伤事主 ,此又为抄袭家开一条门路矣。但打油诗则不妨直偷成事,以为取笑之资。族人张楚萍,自称疯子,其性孤僻,多不近人情,曾在上海留学,苦于无资,因作诗一绝,以讽其父云: 留得南村几亩田,年年纳税到官前;人生有产须当卖,寸土何曾到九泉。 其父阅诗大愤,将告其忤逆,其叔调解乃罢,此亦一趣闻也。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又凄凉冬又冷,收书回去过新年。 此为逃学儿诗,人人知之矣。予有嘲顽童诗云: 诗云子曰口中流,背着先生画黑牛;回去张开双手墨,阿妈巴掌上儿头。 自谓是个中人语,不足为外人道也。

有开鸦片店之钱有南,求于族人楚萍代作一春联,楚不假思索,手挥十四字予之,联曰: 有土何须分南北,无钱莫吃这东西。 天衣无缝,可谓谑而虐矣。

昔朱太祖于除夕微步民间,见一家独无春联,怪之。因访其主人问焉,主人曰: 吾业阉猪,无人能下笔,故缺之。 太祖曰: 汝且以纸笔来,吾可为汝成之。 主人以纸墨进,太祖遂书曰:双手辟开生死路,一刀割断子孙根。主人榜诸门首,见者无不绝倒。后知为御笔,且香花

供焉。

(三)

郑板桥所作道情,脍炙人口,燕北闲人好之,竞抄入所作之《儿女英雄传》。抄袭之风,贤者亦以不免矣。此韵用十二摄外加灰韵,近人多仿之者。前岁在新闻纸上,见有人以此咏酒色财气四字,吾最爱其色字结句云: 只博得娘儿爱俏,把孝来穿。 可谓当头之棒。

可怜病体轻如叶,扶上金鞍马不知。 咏瘦至此,可称绝唱。 不是尊容生得好,老天何故乱加圈。 咏麻子至此,亦成绝唱,此《随园诗话》中语也。

滑稽诗中,有缩脚体,有十六字体,有十七字体等项,其传神之处,均在最后,有狂荡子某,平生喜咏十七字诗,见邻居少妇大脚,嘲之云: 同住长干里,朝朝见大娘,金莲三寸小……横量。 其夫知之大怒,执之于官,官廉得其情,不觉失笑,因嘱某即陈十七字诗颂己,某口占一绝云: 老爷面团团,官上要加官,三日一视事……皮寒。 官大怒,陷之于狱,后以他事牵及,发配辽阳,起解之日,其舅父送之,且哭之恸,舅如病一目,某又咏诗云: 发配去辽阳,见舅如见娘,两人齐下泪……三行 。其舅大怒,拂袖而去。

(四)

宋人邢俊臣,善作临江仙词,而末句又必用唐律两句,以为调笑。当徽宗运花纲时,其大者,至须以数舟排联数载,既置万岁山,俊臣以词进,末句云: 巍峨万丈比天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又咏陈朝桧树云:远来犹自忆梁陈,江南无好物,聊赠一枝春。上容之,勿怒也。内侍梁师成,职位尊严,尤自矜善诗。上命俊臣作词颂之,且限诗字,俊臣口占末句云:欲知勤苦为新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上大笑,师成恨之,谮其泄漏禁中语,谪为越州钤辖,太守王嶷闻其名酒以待之,醉归时,咏其廖落之状云:扪窗扑户入房来,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后又在宴上遇妓,妓肌丰而白,因乞词,俊臣咏云:酥胸露出白皑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一座为之哄堂。

有人咏铁匠铺云: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诵者谓其像,实则套自《儒林外史》之 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也。

某自夸能诗,将所做诗稿,送金圣叹批阅,越一月,某自往取,见圣叹一字未着,怪而问之,圣叹笑曰:君是六月三伏天所学,我不能着墨。某问何以见得?圣叹笑曰:鱼肉之类,在夏天不能隔宿,隔宿必臭,君诗有点臭气我故疑为六月天之存稿。某大怒,狂咒而去,此真所谓自取其

辱矣。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张恨水散文全集:山窗小品》张恨水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