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鲁迅翻译思想研究》冯玉文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冯玉文,1972年生,黑龙江勃利人。1995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俄罗斯语言与文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4年、201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现为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茅盾研究》《黑龙江社会科学》《船山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完成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二项: 现代文学俄侨题材作品研究 、 黑龙江省俄侨文学研究 ,主持陕西省教育厅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专项研究项目 现代在华俄罗斯侨民文学的文化阐释 和陕西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项目 高校‘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大学生‘中国梦’的培育研究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研究 。合著《双悬日月照文坛:鲁迅与胡适比较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等。
《鲁迅翻译思想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版权页:
但两篇小说都指出:无论是肉体上的吃人还是精神上的 吃人 ,都是人类的悲哀,而没有吃过人的孩子则是人类的希望。《捕狮》则写了一只出逃的马戏团狮子在恐吓声和面包的诱惑中重回马戏团的过程:森林之王完全丧失了本性,不咬人、不吃肉。令人不禁深思:丧失本性就等于灭亡。在译自德国的作品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尼采的《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这是鲁迅一生中唯一一部用文言和白话分别翻译的作品,足见鲁迅对该篇的重视。文中主人公修炼10年领悟到真理,成为超人,并且开始向他人传布真理。但正如鲁迅笔下的觉醒者常被庸众抛弃一样,超人也不被人们所理解。鲁迅呼唤超人的出现,渴望民众的觉醒,从 末人 到 超人 的 立人 思想蕴含其中。
在鲁迅翻译前期,其强国作品的选择并非如梁启超等人单纯为了救国,更主要的目标、更恰当的定位应是思想启蒙以及为启蒙进行的文学建设,这一标准与鲁迅后来的翻译作品选择可谓一脉相承。这一时期,在 师夷长技 、翻译救国的国难声中,他的确选择了法、德、美、英这些强国的作品,因此给人以错觉,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但正如前文所述,鲁迅翻译后期也还在翻译法国和德国的作品。这些译作虽然数量上远不及日本文学、俄国文学和苏联文学,但却表明鲁迅翻译后期对于强国文学并非完全摒弃,只是已经不具备任何独特的强国色彩,与鲁迅其他译作甚至创作类似,完全融人鲁迅的整个翻译体系之中。
可以认为,鲁迅在早期翻译强国作品、希求科学救国的过程中或之后认识到改革、变革、革命、洋务等努力见效缓慢甚至是踏步和后退,认识到国难频仍、民生凋敝的根源是人的思想、精神落后; 幻灯片 事件又激发了这一认识, 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也可以认为,鲁迅翻译选材从强国到弱国的转变,是他从科学救国到文艺救国观念的转变,也是他从追求器物之利到相信精神之力的转变,更是他从建立强国到建立 人国 的转变。但必须承认的是,这些转变现象的发生有着内在的、恒定的 立人 思想的支撑,反过来说,如果从鲁迅内在的 立人 思想这一线索出发考察鲁迅的强国文学翻译,则看不出上述转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