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屠格涅夫》屠格涅夫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屠格涅夫》屠格涅夫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屠格涅夫作者介绍: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小说、戏剧创作。《猎人笔记》使他蜚声文坛。作品以俄罗斯山川风物为背景,通过游猎间的见闻。广泛描绘了农奴和地主的群像与生活。语言优美、生动、凝练而富有音乐感,对俄国文学语言发展有重大影响。除《罗亭》、《贵族之家》等长篇小说,他还创作了许多精彩的中篇小说,其中大部分是以贵族为主体的抒情性作品。

【编辑推荐】

《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屠格涅夫》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名人的书评】

他如一个感应器,将大千世界的声响、色彩一一收纳,经过或长或短的孕育期,转化为光彩夺目的作品。——莫泊桑

【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屠格涅夫的书摘】

前言

俄国文学著名作家,伊·屠格涅夫(1818—1883)以其丰硕和精彩绝伦的创作彪炳世界文学史册,他那六部长篇小说足以构成俄国十九世纪中叶的编年史,他那 意外 成功的《猎人笔记》倾倒无数读者,他那诗意盎然和哲理深邃的《散文诗》传颂至今,还有,他那妙趣横生和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更是令人爱不释手,百读不厌。如今,人民文学出版社集结文豪,撷取经典,出版丛书,其中,屠格涅夫的八部中短篇小说入围,真可谓盛大飨宴。

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是他整个创作中又一道靓丽风景线,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并不亚于其他任何体裁的作品,甚至在艺术上更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作家本人对此也是情有独钟,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偏爱中短篇小说更甚于长篇小说,正如他偏爱 米罗的维纳斯 更甚于 一七八九年的宣言 。

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创作始于一八四一年的《安德烈·科洛索夫》,止于一八八二年的最后短篇《死后》,前后写了四十年,写就三十五篇,近一百三十万字。他的中短篇小说几乎部部动人,篇篇精彩,其中倍受称赞的比比皆是:《安德烈·科洛索夫》深受列宁的喜爱,《三幅画像》深受别林斯基赞许,《阿霞》让车尔尼雪夫斯基激动不已,《三次巧遇》叫杜勃罗留波夫泪如泉涌,《够了》和《浮士德》令托尔斯泰拍案叫绝,《幽灵》使人百思不得其解,陀思妥耶夫斯基深悟个中滋味,《旅长》和《草原上的李尔王》冈察洛夫认为是极品,《不幸的姑娘》福楼拜认为是杰作,《佩图什科夫》深受涅克拉索夫的称赞,《多余人日记》屠格涅夫自己认为是上乘之作,《书信》得到批评界的一致肯定和赞扬,《木木》脍炙人口,《初恋》爱不释手,《爱之凯歌》广为流传,《春潮》很快被译成多国文字,等等。可以这样说,每一篇都是作者的心血力作,每一篇都不能不读。

然而,为不辜负读者的期待,要从这浩瀚而又绚烂的佳作中选取精品,且不说编者煞费苦心,仅在取舍之间就足够编者棘手难从。令人欣慰的是,编者不辞劳苦,万般采撷,终于从中选出八篇最受欢迎的经典之作,它们是:《木木》、《阿霞》、《初恋》、《书信》、《春潮》、《多余人日记》、《三次巧遇》和《爱之凯歌》等。这些小说基本涵盖了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的方方面面。

《木木》是名篇,发表于一八五四年,作者以自己母亲为原型刻画了一个颐指气使、专横跋扈的女地主形象,同时又以家奴安德烈为原型刻画了主人公格拉西姆的形象。诚然,小说的反专制主题显而易见,因为它诞生于拘留所中。它的现实意义惊动了官方,但俄国评论界普遍看好这个短篇,阿克萨科夫非常喜欢它,认为主人公是俄国人民的象征,体现了俄罗斯性格。小说构思十分奇妙,采用对比和拟人手法讲述了一个聋哑农奴和他心爱的小狗木木相亲相爱,相依为命,后又迫于女主人之命亲手处死它的故事。小说以抒情的笔触娓娓道叙格拉西姆沉溺于木木的场景以及迎着朝阳大踏步地返回故乡的情景,读来感人至深,英国作家加莱尔认为: 这是全世界最动人的故事 。

《阿霞》的成功之处正在于作者塑造了阿霞和恩·恩两个鲜活的性格,表现出作者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才能。作者声情并茂地讲述了男女主人公那一波三折,得而复失的爱情故事。为了渲染气氛,作者更是着力描绘各种美不胜收,诗情画意的异国风情:月光下的莱茵河野渡、河畔的宁静小镇、葡萄园里高高山岗上的小屋、废墟里处处残垣断壁、德国偏僻角落的山野风光,还有那乡村静谧的田园生活……所有这一切不仅为故事主人公提供活动场所,更重要的是,它们构成一幅具有强烈的浪漫气息的背景。《阿霞》的问世成了俄罗斯文坛时下的大事,产生了轰动效应,整个《现代人》编辑部都因它而兴奋和喜悦不已,就连最为功利的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不得不佩服,进而为小说写下长篇评论文章《幽会中的俄罗斯人》。无疑,《阿霞》标志着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它理所当然成为其中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初恋》与《阿霞》无论从小说内容(爱情故事),还是从创作手法(以纪实为主)上来看都可以说是珠联璧合的姊妹篇。《初恋》的故事是真实的,但更真实的是作者的情感世界,他不仅和盘托出自己对初恋的全部内心感受,而且更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那种独特而又复杂的精神体验全都告诉读者。初恋人皆有之,但凡回想起自己初恋的人都会身心激动,何况刚过而立之年的屠格涅夫追忆情窦初开的少年初恋时更是心潮激荡,汹涌澎湃,心绪难以遏制,以至于倾注全部感情,如歌如诉,如痴如醉,难怪后来屠格涅夫回忆道: 《初恋》是我最爱的一部作品 。然而,《初恋》的基调低沉而又令人惆怅,是悲剧性的回忆。照屠格涅夫的理解,初恋本不该有情敌出现,但他所遭遇的初恋不但有情敌,而且恰恰是自己的父亲,儿子则注定成为牺牲品。初恋本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所在,可是,初恋对屠格涅夫来说既是一首欢歌,又是一杯苦酒。

《书信》较少反映现实生活,更多反映的是作家精神层面的生活状态。为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屠格涅夫不惜时间和笔墨,呕心沥血,历时十年才写成这个短篇,他甚至把自己与维阿尔多那段旷世之恋也写进小说。《书信》基本上以爱情为主题,倾诉作者对爱情生活的体验,并真实地记录下爱的感受,作者这样写道: 原来真正的爱情完全不像我们过去所想象的那种感情。爱情甚至不是一种感情,它是一种疾病,灵魂和肉体的某种状态;……在爱情中一方是奴隶,另一方是主子,无怪乎诗人们把爱情描写为加在人身上的锁链。对,爱情是锁链,而且是最沉重的锁链。至少我得出了这样一个信念,我得出这个信念是通过经验的,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的,因为我至死仍是一个奴隶 。正因为小说是 经验之谈 ,因此,小说发表后立即引起《莫斯科新闻》、《彼得堡新闻》和《读书文库》等报刊文章的高度评价,尤其对屠格涅夫这一独特的书信体形式予以赞扬。可见,屠格涅夫的苦心和真心自有回报,读者的好评无疑是最高的褒奖。

《春潮》是屠格涅夫精心之作,已过天命之年的作家使出浑身解数,肆意汪洋地讲述了一个如歌如潮、令人回肠荡气的爱情故事,而且,作者一心一意地让读者充分体验两种不同的爱情范式:温柔型与激荡型。男主人公萨宁就曾分别经历过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爱情体验:他先与杰玛一见钟情,缓缓相恋;但他一旦被玛丽亚俘虏,立刻就被她那排山倒海式的爱情激荡得不可抗拒,鬼使神差般地听命摆布。这是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屠格涅夫用异国风情予以烘托(德国山林中两位身穿彩色骑装的倾心人骑着骏马穿梭于森林之间,休憩于林中旷地,呼喊于高山之巅,回荡于群山之间,那里有阳光、绿荫、白云和雷雨),从而为小说平添了许多浪漫色彩。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多余人日记》是屠格涅夫早期中短篇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由一位名为丘尔卡图林的生命的最后十二天的日记构成。主人公 我 ,在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和离大去不远后决意把自己惨淡的一生付诸笔墨,公诸于世。他一生命途多舛,处处显得多余,于世于人他都是一个 额外的人 。虽说爱情一度照亮他的生活,但谁料想,在遭到抛弃之后等待他的则是绝望与死亡。小说读来尤为伤感,令人心酸,正如主人公自己所说: 我仿佛在写一篇感伤小说,又仿佛在结束一封绝望的遗书…… 。小说的叙事功能已降至底线,故事情节甚至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相反,小说中浪漫的爱情故事,强烈的主观抒情,极端的情绪化表达,大量的内心独白等占据着整篇小说,还有通篇 响彻着一种忧郁和哀伤的音调 (普斯特沃依特语)。

《三次巧遇》讲述的是一个猎人与一位美貌女郎三次邂逅并一见钟情,爱恋不已,可女郎对昔日情郎依恋不舍。故事本身并无动人之处,但作者却借此大加发挥,大动情感,大有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之感。小说以大量的篇幅用于 虚写 ,亦即写 我 (猎人)对美丽女郎的单恋——毫无希望的情思,同时又配以多处迷人而又神秘的场景:山村、月夜、花园、静谧、歌声等,不知不觉中读者被引入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此外,作者甚至采用互文手段,以一首意大利爱情歌曲开篇。更为动人的是,小说写得如此凄婉、缠绵、哀伤,每一个音调都令人感到无奈和忧伤,就算是硬汉置身其中也会为美丽女郎的不幸遭遇和猎人的苦苦追寻禁不住潸然泪下,难怪杜勃罗留波夫当年(1857年1月25日)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读完《三次相遇》的最后一页,合上书本,吹灭了蜡烛,突然哭了起来。我泪如泉涌,哭了很久,无意识地、深情地……

《爱之凯歌》讲述了一桩古老的爱情故事。故事虽然发生在十六世纪的意大利,但其中多有东方古国的背景。女主人公瓦列丽娅同时爱上两个情同手足的青年法碧和穆齐,最后听命母亲选择了法碧为夫,但多年之后,从远方归来的穆齐闯入了她的生活,尽管她意志坚定,不为所动,但仍无法克服那神秘力量的使然,最终委身于穆齐。小说中作者渲染这种神秘力量,着意描写了男女主人公的两个相同的梦,而且还有那神奇的项珠。作者采用特殊手段——意大利古代小说风格来叙述它,并强调这是一种不受理性支配而漫游于本能世界的幻想。普斯特沃依特指出: 这种感情的力量比瓦列丽娅的意志和理智还强大,它像一种盲目而不可克制的自发势力占据了她的想象,并在她的梦幻世界里获得了胜利 。

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个人生活片段,着力展示人物内心感受,作家刻意强化的是主观性,作品集真实与虚构于一体,其中,幻想大于真实,主观大于客观,抒情大于写实,作者在其间来回穿梭,游刃有余。此外,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的另一特点是其哲理性,作者并不刻意追求故事的可读性,而是,通过出乎意料的 怪人怪事 来揭示生活哲理,故事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 人生奥秘 。当然,其中不排除某种不可知论和神秘哲学。

屠格涅夫虽然被公认为现实主义作家,但他在中短篇小说中却一反现实主义的传统,把浪漫主义的诸多元素融入他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中,无论是其创作体裁,还是创作手法无不显示浪漫主义的文学特征,尤其在他个人气质方面更显浪漫主义精神,这是读者应当关注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以来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研究一直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其原因不外乎众所周知的功利批评的干预。如今,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现象会大有改观。

吴嘉佑

2013年于黄山学院

多余人日记

一八**年三月二十日羊河村。

大夫刚走。我总算弄清楚了!起初他虽然躲躲闪闪,到头来还是不得不说了实话。是的,我快死了,很快就会死。河就要开了,而我大约也将随着这最后的冰雪漂去……漂向何方?上帝知道!也是漂进大海去。嗯,漂去就漂去吧!既然要死,死在春天也好。可是,在这种时候,在离死亡也许只有两个星期的时候,开始记日记是否有些可笑?可笑有什么了不起?十四天比十四年、十四个世纪又短在哪里?在永恒面前同样微不足道,大家都这么说,的确如此;可这么说来永恒本身也就微不足道了。我好像沉湎于哲学思辨了,这不是好兆头,该不会是我胆怯了吧?最好还是开始讲点什么吧。外边很潮湿,又起了风,他们不许我到室外去。那么讲点什么呢?体面人大都不谈自身的疾病。要不就编个故事?可这不是我该做的事。议论那些高尚的事物吧,我力不从心;描写自己身边的生活呢,连我自己也不会感兴趣;可什么也不干,又觉得无聊;要读点书吧,懒。咳!我莫如从头回忆一遍自己这一生吧。这个主意很妙!临死前做这样一件事既体面,又不会伤害任何人。我这就开始。

大约三十年前,我出生在一个相当富有的地主家里。家父是个嗜赌成性的赌徒,家母为人性格刚毅……品德十分高尚。不过,我还从未见过一个妇女从自身的高尚行为中得到像她那么少的慰藉。她的许多优点成了她的重负,她常常被它们所压倒,也以此折磨所有的人,首先是折磨自己。她一生五十年中从未休息过,从来没有停止操劳;她总在做这做那,忙忙碌碌,像一只蚂蚁,但却不见任何效益,而关于蚂蚁的劳作倒还不能这么说呢。她体内仿佛有一只永不消停的毒虫在日夜折磨着她。只有一次我看到她完全安静下来了,那就是在她故去的当天,躺在棺材里的时候。当时我看着她,觉得她脸上表现出一种平静的惊讶神色,真的;从她微微启开的嘴唇上,从那消瘦的面颊和一双柔顺而凝滞的眼睛上,仿佛飘散出一个声音,它在说: 一动不动该有多好! 是啊,终于能从烦恼的生活意识中,从纠缠不已、纷扰不安的存在感中解脱出来,该有多好,多么好啊!然而,症结并不在这里。

我小时候过得很糟,很不快活。父亲和母亲倒是都很喜欢我,可我并未因此多少好受些。父亲公然沉溺于他那可耻的、足以倾家荡产的赌癖中,在自己家里没有任何权威和影响可言;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堕落,但又缺乏足够的毅力戒掉心爱的嗜好,于是便极力想至少要用他始终不渝的温柔、谦恭、随和、驯顺的态度博取他模范妻子的宽宥。我亲爱的妈妈也确实以其超乎寻常的宽阔胸怀和坚忍克己的高尚品德承受住了自身的不幸,从而使人看到她是多么自尊自爱和凛然不可侵犯。她从未因任何事责怪过我父亲,总是默默地把自己仅有的钱交给他,并替他偿还债务。父亲无论在人前和背后都对自己的妻子赞不绝口,可就是不喜欢待在家里;对我,他也只能偷偷地抚爱,仿佛害怕待在我身边会使我受到感染似的。然而,每当他偷偷抚爱我的时候,他那被扭曲了的面部表情便会流露出那么多的温存、善良,常挂在他唇边的那心神不安的冷笑会变为那么动人心弦的甜美微笑,周围布满细细皱纹的深棕色眼睛里会闪烁着那么多的慈爱,所以总是使我情不自禁地把脸贴到他湿乎乎的、流着热泪的面颊上去。我掏出自己的手绢给他擦眼泪,而那泪水却又涌出来,自然而然地涌出来,好像水从满满的杯子里往外溢。于是我自己也就哭起来,他便安慰我,抚摸着我的脊背,用颤抖的嘴唇在我脸上到处亲吻。甚至此时此刻,在他去世已经二十余年的今天,一想起可怜的父亲,我还能感到无声的痛哭哽住喉咙,心脏怦怦地跳动,跳得那么激烈而沉痛,那样忧伤而懊悔,仿佛它还能跳动好久,仍然有所懊悔似的!

母亲则相反,她对我始终是一个样子:亲切,却冷淡。儿童读物里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母亲,她们动辄教训一通,总是那么赏罚分明。母亲很喜欢我,我却不喜欢她。真的!我对我那德行高尚的母亲敬而远之,反倒非常喜欢我那品行不端的父亲。

不过,今天写得够多了。开端已经有了,至于结尾,不管它会是什么样子的,我都无须操心。这要由我的病情决定。

三月二十一日

今天天气极好。温暖,晴朗;阳光在开始融化的积雪上嬉戏;四下里亮光闪闪,雾气腾腾,滴水淋淋;麻雀发了疯似的在汗津津的发黑的木栅栏旁喧闹,湿润的空气刺激着我的胸膛,既觉得甜美,又有些可怕。是春天来了,春天!我坐在窗下,望着河对岸的田野。噢,大自然啊,大自然!我是那么爱你!可你所孕育的我却连生存下去的能力也没有。看,那只公麻雀正张开翅膀跳来跳去;它不住地喊叫,它的每一声叫,小小躯体上的每根蓬松的羽毛,都透着健壮,焕发着力量……

因而怎么样呢?不怎么样。我只是说:麻雀它很健康,它有权竖起羽毛,有权唧唧叫;而我有病,我理应死亡,如此而已。这个问题不值得再谈它了。眼泪汪汪地向大自然哭诉未免滑稽可笑。还是回过头来继续讲我的事吧。

前面已经提到,我小时候过得很糟,很不快活。我没有兄弟姊妹。我是在自己家里接受启蒙教育的。诚然,如果把我送到寄宿学校或官办的学堂去读书,我母亲还有什么事可做呢?孩子们来到世上本来就是为了不让父母寂寞嘛!我们大部分时间住在乡下,只是偶尔来莫斯科住些日子。按当时的风气,家里也为我延请了家庭教师和指导老师。老师中间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位瘦弱而多愁善感的德国人,姓里克曼;这个人异常悲观,完全为命运所压倒,终日苦苦思念他遥远的故乡,徒然憔悴下去。记得有这样的事:在那间浸透了陈年格瓦斯酸味的、闷热得可怕的窄小前室里,专门照管我的男仆瓦西里,绰号叫 傻女人 ,他总穿着他那件长年累月不换的深蓝色粗麻布做的卡萨金式立领上衣,往往连胡子也不刮,同刚刚换上雪白的羊皮袄和擦得油亮的结结实实的新皮靴的车夫波塔普坐在一起,坐在暖炉旁,玩纸牌,轮流宣布王牌花,而里克曼则在间壁后边独自吟唱:Herz,mein Herz,warum so traurig?

Was bekümmert dich so sehr?

S ist ja schn im fremden Lande-

Herz,mein Herz,-was willst du mehr?德语:心啊,我的心,你为何如此烦恼?

是什么使你这般肠断魂销?

须知这异国他乡也颇美好!

心啊,我的心,你还有什么需要?父亲去世后,我家便完全迁居到莫斯科。当时我刚十二岁。父亲是深夜死于中风的。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夜晚。那天,我像所有孩子们的睡眠一样,睡得很死;我记得甚至在睡梦中还仿佛听到了沉闷而均匀的打鼾声。突然,我觉得有人在摇晃我的肩膀。睁眼一看,是我的男仆瓦西里。 怎么啦? 您快去吧,快去,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要归天了…… 我疯子似的从床上跳下来,跑进父亲的卧室。一看,父亲躺在床上,头向后仰着,脸憋得通红,呼哧呼哧痛苦地喘着粗气。门口挤着一群人,个个神色惊慌;前室里有人用嘶哑的声音问: 派人去请医生没有? 又听见院里有人从马厩里往外牵马,大门吱吱响,点着的脂油蜡烛就放在屋里地板上;妈妈坐在那里万分悲痛,不过她并没有失态,始终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尊严。我冲进屋里,伏在父亲身上,抱住他,喃喃地叫道: 爸爸,爸爸…… 他僵直地躺着,还奇怪地眯着眼睛。我仔细一看他的脸——立刻感到万分恐怖,憋得喘不过气;我吓得没命似的尖叫起来,像一只被猛然捉住的小鸟。人们把我拉开,领到外面去了。记得前一天晚上,父亲还曾那么热烈而又那么沮丧地爱抚我,仿佛当时他已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马车终于接来一位大夫,他睡眼惺忪,头发蓬乱,嘴里呼出浓烈的浸药伏特加酒味,我父亲就死在这个人的刺血针下了。第二天,被这巨大悲痛震得痴呆呆的我已经站在停放父亲遗体的桌子前了;我手擎着蜡烛,莫名其妙地听着时而被神父的微弱声音打断的教堂执事低沉的诵经声;一行行泪水不时地顺着我的脸、我的嘴唇、我的衣领和胸衣流下来,我哭得声嘶力竭;同时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父亲那僵死的脸膛,仿佛期待着它还会有所表现似的;这时我妈妈则一次又一次地慢慢向死者叩头,慢慢直起身,认真地画着十字,用力把手指按在额头、两肩和腹部。我脑子里空空荡荡,任什么念头也没有,只觉得浑身瘫软、沉重,但我还能感觉到我身上正在发生某种可怕的变化……死神当时就已和我打了个照面,注意到我了……

父亲去世后我们迁居莫斯科的原因很简单:为了清偿债务,我家的全部田产——真的是不折不扣的全部田产都被拍卖了,只留下一个小小的田庄,也就是我如今在此了却我辉煌一生的这个小村子。尽管我当时还很年轻,但对于卖掉我家的老巢,老实说,还是很难受的;其实,真正使我难以割舍的只是那座花园。因为我仅有的一些美好回忆几乎全部和那座花园联系着:就在那花园里,我在一个寂静的春日夜晚埋葬了我最好的朋友——一条短尾巴曲腿老狗特里克萨;就在那里,我曾不止一次藏在高高的草丛里啃偷摘的苹果,偷吃红红的甜浆果;最后,也就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了站在成熟的马林浆果丛中的侍女克拉夫吉娅;克拉夫吉娅尽管有点翘鼻子,还有个用手绢捂着嘴笑的习惯,却在我身上唤起了那么强烈的情爱,以至于只要有她在场,我便觉得呼吸急促,发呆,说不出话来,而有一次,复活节那天,当轮到她走上来恭恭敬敬亲吻我这少爷的手背时,我自己却差一点没有不顾一切地俯身去亲吻她脚上那双破旧的山羊皮鞋!我的上帝啊!难道这一切真的都已是二十年前的事?我还记得骑着我的毛茸茸的棕红毛小马,沿着花园的旧篱笆走去,踩镫欠身去揪两色的杨树叶……这些不都像不久前的事吗?人活着的时候感觉不到自己的生命:生命,也像声音一样,要过若干时间人才能清晰地辨认它。

啊,我的花园!啊,浅池旁那些杂草丛生的小径!残破的堤坝下面我常去捉鱼和小泥鳅的那块不大的细沙地!还有你们,高耸的白桦树!记得透过你们那长长的枝条,我曾听到走在乡村土道上的农夫无精打采地唱歌,歌声时而被大车的颠簸所打断,忽高忽低……让我向你们大家都说一声最后的 永别了 吧!……在我行将和生命告别的时刻,我只向你们伸出我的手。我多么想再一次把那苦涩而清新的艾蒿味吸满胸膛,再一次把故乡田野上新收荞麦的甜美麦香闻个够,再一次听听远方传来的教区教堂那庄重的、颤巍巍的钟声啊!我多么想再到那条熟悉的山谷坡上去,在凉爽的栎树荫下躺上一会儿,再看看我家那片草场,亲眼目送一次化作层层暗黄色波浪、在金色牧草上飞奔的秋风的踪迹啊!……

哎,这一切又有什么用?不过,今天我已无力继续写了。明天见。

三月二十二日

今天又是个阴天,寒冷。这种天气倒更好,它更适于我做眼下这件事。昨天那天气勾起我许多不必要的情感和回忆,完全多此一举。这种事不会再有了。倾吐情怀也像嚼甘草根一样——刚放到口中一嗍,似乎味道还不错,过一会儿就很不是滋味了。我还是平铺直叙,心平气和地讲讲我这一生吧。

总之,我们迁到了莫斯科……

可是,我此刻又产生了一个问题:我这一生委实值得讲吗?

不,完全不值得……我的一生和其他众多人的一生毫无区别。父母的家,大学,当一名小官吏,退职,朋友的小圈子,清贫的生活,不敢奢侈的享受,老老实实地做点事,不抱非分的奢望……请问,这一切谁不清楚?所以,我决定不讲我的一生了,何况我又是在为自我安慰而写的;既然连我本人都不觉得我的生活中有过什么十分快活或者哪怕是十分伤心的事,足见它确实没什么值得人注意的。我还是尽量对自己谈谈我这个人的性格吧。

我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人们可能向我指出:连这样一个问题也并没有人提呀!这我同意。可要知道,我是个快死的人啊!真的快死了,而且,说实在的,人在临死之前想要了解一下自己,像俗话说的那样,到底是怎样一块料,有这点愿望似乎也可以原谅吧?

反复思考过这一重要问题之后,我觉得,实在没有任何必要像某些非常相信自身长处的人那样找些过分苦涩的言词来描述自己;但我还是应该承认一点:我在这个世界上是个完全多余的人,或者,可以说,是块完全多余的料。关于这一点我打算明天再加以证明,因为今天我咳嗽不止,像只老绵羊,而且我的老奶娘杰连季耶夫娜还一个劲儿地催促我: 我的老爷啊,您快去躺躺吧!多喝点热茶…… 我知道她为什么纠缠不休地叫我喝茶,是她自己想喝茶了。行啊!也好!就让这可怜的老太婆最后再尽量多沾她老爷一点光吧,这有什么不好?……趁着还有时间。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屠格涅夫》屠格涅夫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