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语文新课标指定必读世界名著:朱自清散文精选》朱自清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语文新课标指定必读世界名著:朱自清散文精选》由朱自清所著,朱自清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笔致简约、亲切,读来有一种娓娓动人的风采。他的作品风格细腻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朱自清的散文从取材上可分为两类:一类反映社会人生,现实性较强,表现出鲜明的反帝反封建倾向;另一类写身边的琐事、个人见闻,艺术性价值较高,是其散文的代表,也被公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
书一直都是人类的朋友——不过,这位朋友与我们每个人的交情都不大一样。也许是泛泛之交,也许是心心相惜的难求知音。这其中的原因就太多了,正所谓书海无涯,许多人往往望洋兴叹。时至今日,我个人对书的认识也不外乎 书非借不能读 之类的。
不过,一说到读书,我就很容易想起我的童年。
童年时代,没有什么书可读——我经历过完完整整的十年 文革 ——那个时候根本无暇顾及学习,更不用说读什么中外名著了。好不容易 文革 结束了,才意识到这事儿的重要性,于是乎马上开始恶补,其内容却是最为简单、最为普通的基本文化知识。上了大学,才真正意识到知识海洋的宽广、博大、精深,于是乎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什么书都读,什么书都看,什么书都买——买不起的就抄!由于时间紧迫,对于我所读的、所看的、所买的、所抄的所有的书都来不及进行深入思考,落得个 博闻强记属第一 的称号,却没有从这些书中感悟出什么。这固然遗憾,但总算把该读的历史书基本上都读过了。
说实话,大家能够认识我这么个其貌不扬的人,也多亏我当初一直坚持不懈地读书。正因为如此,我才真正地感觉到读书的重要。
说到读书的重要,我觉得,古今中外的名人对此的论述可比我说得精彩多了。
比如在一千年前的中国,有位叫做赵恒的皇帝,曾经写过一首名为《励学篇》的诗,诗中说到了读书的益处: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话虽然俗了点,但却是大实话。
又比如,宋真宗赵恒之后六百年的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也曾经说过同样意思的话。不过,这话从人家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嘴里说出来,那就文雅多了。他说: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Histo—riesmakemenwise,poetswitty,themathemat:icssubtile,naturalphilosophydeep,moralgrave,logicandrhetoricabletocontend)。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呢,那就是 知识就是力量 ——附带说上一句, 知识就是力量 也是培根说的。这话说得还真不假。
话说到这里,你一定会说:您这话说得虽好, 知识就是力量 ,这不假;可是,您还应该听说过那句话——学海无涯,就是我天天以苦作舟,我也看不过来啊。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这好书未免也太多了点儿吧?我看得过来吗?光是世界文学名著就有成千上万本,更别说您所学的专业——史学——的世界名著了。这要是都看完了,估计我这辈子就交待在这里了——我就甭干别的了,就是生命不息、看书不止,我也看不完啊。
你说的话,也是一句大实话。你思考的问题,也的确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我知道你的意思——如果有人能够精选出一些我们必须要读的文学名著,最好再加上一些当今名家对这些文学名著的精彩点评,这样就最好啦。
你还别说,还真的有人这样做了。由希望出版社推出的这套 中外名著·名家品读版 丛书正好与你的想法吻合,而且,这套丛书还有一个值得大家推崇的地方,那就是:名家与读者一起品读名著,名家对名著的精髓部分、重点、难点、经典对白以及精彩段落进行了批注,这样更有利于读者快速掌握名著的精髓,提高文学素养,从而达到阅读快、记忆深的目的。
是为序。
纪连海
2008年5月18日
版权页: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鹚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 过人头 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语文新课标指定必读世界名著:朱自清散文精选》朱自清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