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时代记忆文丛李有才板话一赵树理小说选》赵树理赵二湖选编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人,现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创始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等编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三届代表。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
该书系“时代记忆文丛”之一,是赵树理小说作品经典选集,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催粮差》《灵泉洞》等。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塑造了农村各式人物的鲜活形象。
赵树理之子经典选编;经典作品入选中小学生阅读篇目;如果要举中国20世纪40年代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赵树理可以说是一位无法取代的人物。
山西自古以来,就是多才多艺之乡。在八年抗日战争期间,作为敌后的著名抗日根据地,在炮火烽烟中,绽放了一枝奇异的花,就是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赵树理的小说,以其故事的通俗性,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别是语言的地方色彩,引起了各个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注意。他的几种作品,不胫而走,油印、石印、铅印,很快传播。
抗日战争刚刚结束,我在冀中区读到了他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和《李家庄的变迁》。
我当即感到,他的小说,突破了前此一直很难解决的,文学大众化的难关。
在他以前,所有文学作者,无不注意通俗传远的问题。“五四”白话文学的革命,是破天荒地向大众化的一次进军。几经转战,进展好像并不太大,文学作品虽然白话了,仍然局限在少数读者的范围里。理论上的不断探讨,好像并不能完全解决大众化的实践问题。
文学作品能不能通俗传远,作家的主观愿望固然是一种动力,但是其他方面的条件,也很重要。多方面的条件具备了,才能实现大众化,主要是现实生活和现实斗争的需要,政治的需要。在这两项条件之外,作家的思想锻炼、生活经历、艺术修养和写作才能,都是缺一不可的必要条件。
我曾默默地巡视了一下赵树理的学习、生活和创作的道路。因为和他并不那么熟悉,有些只是以一个同时代人的猜测去进行的。
据王中青的一篇回忆记载:一九二六年赵树理“在长治县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念书。他平易近人,说话幽默,是一个很有风趣的人。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向当时上海左翼作家的作品学习,向民间传统艺术学习。他那时就可谓是一位博学多识,多才多艺的青年文艺作者”。
小二黑结婚
一神仙的忌讳
刘家峧有两个神仙:一个是前庄上的二孔明,一个是后庄上的三仙姑。二孔明也叫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当年做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三仙姑是后庄于福的老婆,每月初一十五都要顶着红布摇摇摆摆装扮天神。
二孔明忌讳“不宜栽种”,三仙姑忌讳“米烂了”。这里边有两个小故事:有一年春天大旱,直到阴历五月初三才下了四指雨。初四那天大家都抢着种地,二孔明看了看历书,又切指算了一下说:“今日不宜栽种。”初五日是端午,他历年就不在端午这天做什么,又不曾种;初六倒是个黄道吉日,可惜地干了,虽然勉强把他的四亩谷子种上了,却没有出够一半。后来直到十五才又下雨,别人家都在地里锄苗,二孔明却领着两个孩子在地里补空子。邻家有个后生,吃饭时候在街上碰上二孔明便问道:“老汉!今天宜栽种不宜?”二孔明翻了他一眼,扭转头返回去了,大家就嘻嘻哈哈传为笑谈。
三仙姑有个女孩叫小芹。一天,金旺他爹到三仙姑那里问病,三仙姑坐在香案后唱,金旺他爹跪在香案前听,小芹那年才九岁,晌午做捞饭,把米下进锅里了,听见她娘哼哼得很中听,站在桌前听了一会,把做饭也忘了。一会,金旺他爹出去小便,三仙姑趁空子向小芹说:“快去捞饭!米烂了!”这句话却不料就叫金旺他爹听见,回去就传开了。后来有些好玩笑的人,见了三仙姑就故意问别人“米烂了没有?”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时代记忆文丛李有才板话一赵树理小说选》赵树理赵二湖选编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