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深圳新锐小说文库·千言万语》弋铧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6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深圳新锐小说文库·千言万语》弋铧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弋铧,原名朱益华,女,1969年出生,湖北武汉人,现居深圳。2004年开始发表小说,作品散见于《当代》《上海文学》《花城》《山花》《天涯》《清明》等刊物,部分作品被《新华文摘》《小说月报》《北京文学•中篇小说选刊》等杂志转载。曾获第七届深圳青年文学奖、首届鲁彦周文学奖、首届广东省“大沥杯”小说奖、第三届深圳原创网络拉力赛季军、首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第二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等奖项。

【编辑推荐】

“深圳新锐小说文库”由2015年“深圳读书月年度作家”杨争光先生主编。本“文库”又称为“121”,即十二位文学新锐的作品,并一本文学批评专著。12位“新锐”作家“惟陈言之务去”,虽居同城,但各有腔调地讲述了深圳故事的12个版本,一个个鲜亮得犹如刚从树上摘下的果子,令人叫绝。杨争光先生在本套书序言中所言:“我从来都认为,‘文化沙漠’是对深圳的误判。“他认为,这12位作家“也许并不能代表深圳文学的高度,却能真切地感受到深圳文学滋养、生成的元气、生气、意气。有这三气在,新的高度是可以预见的——不仅是将来深圳文学的高度,也许还是将来中国文学的高度。”

本书为深圳青年作家朱益华(笔名:弋铧)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弋铧从2004年开始从事小说创作以来,到2015年期间,比较有代表性的八部中短篇小说。其中包括广受好评的《葛仙米》,这部发表于《清明》2010年第4期的中篇小说,不仅在当年的《小说月报》《新华文摘》《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选载,还入选2010年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排行榜,2012年12月获首届鲁彦周文学奖。短篇小说《扁舟》和《衣道》,分获首届和第二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一九七九年的一次出差》,入选了2009~2013年度《广东短篇小说精选》,并获首届广东省“大沥杯”小说奖。

【名人的书评】

“深圳新锐小说文库”121入选作品。

“深圳新锐小说文库”由知名作家杨争光先生主编。

本书作者弋铧是深圳著名青年作家。

【深圳新锐小说文库·千言万语的书摘】

序言

主编这套文库,是一种享受。阅读十二位青年作家的作品,更是一种享受。还有鼓舞。

边鼓边舞——兴奋!十二位文学新锐,是从几十位符合条件的作家中推选出的,也许并不能代表深圳文学的高度,却能真切地感受到深圳文学滋养、生成的元气、生气、意气。有这三气在,新的高度是可以预见的——不仅是将来深圳文学的高度,也许还是将来中国文学的高度。三十多年,能聚集如此整齐的文学集群——我实在不愿使用“新军”这个词,文学实在不是因为利益或信仰而生发的战争,文学群体也实在不是军事组织——也只有深圳能够。我从来都认为,“文化沙漠”是对深圳的误判。面对这种误判,深圳以它包容开放的胸怀和着眼未来的视界,踏实、稳健地建设着自己的文化。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人,携带着他们各自的文化之根,就地栽培。移民,遗民,夷民,互不嫌弃,互不抵牾,欣然接纳,不拒杂交——深圳就是这么任性!养性之后的任性。现在完全可以说,深圳不仅是个经济奇迹,也创造了文化培育、积累和健康生长的奇迹。文学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处于文化最敏感、最精致的部位。深圳文学曾有过短暂的浮躁。浮躁是一种内在焦虑导致的精神和行为变形。很快,这种浮躁就成为浮云而升天,留下的是平稳的文学耕耘。而且,这种文学耕耘的主流是非职业的民间写作。本文库中的十二位小说新锐,都不是所谓的专业作家。仅凭这一点,不仅这十二位,整个深圳文学的生态,也可以是未来中国文学生态在当下的一个试水,或者说是一个示范也成。这就是深圳的见识。也是深圳的性格:有健康理性为根基的见识,就付诸行动,创造成果。深圳有“打工文学”“青春文学”“网络文学”,但以为这就是深圳文学的标志,也是一种误判——对深圳文学的误判,正如“文化沙漠”说对深圳的误判一样。每一位作家都是打工者;许多作家都可能以“打工者”作为他们的文学形象。每一位作家都有或有过青春期;过了青春期的作家也可能叙写“青春”。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位作家都不可能或很难拒绝网络,“网络文学”作为一种瞬间现象,已经成为过去时。深圳文学将不在所谓的“打工文学”“青春文学”“网络文学”等等标签的框定里打转。文学就是文学,不是别的。文学和“打工”“青春”“网络”遭遇,将是日常性的。深圳文学要的不是有形无义的标签,而是真正属于文学的品相。这品相既是深圳的,也是中国的、人类的。福克纳以一块“邮票大的地方”为文学地盘,写出了人类的精神境遇,以及充盈于胸的悲悯情怀。鲁迅以“未庄”为文学地盘,塑造出了可与堂吉诃德相媲美的人类精神形象。本丛书中的十二位作家,性格不同,文笔各异,却都有着不甘平庸的文学野心。他们守着深圳,一个现代与后现代并存、移民与遗民甚至夷民杂居、物质与精神厮杀、灵魂与肉体纠缠、解构与建构时刻都在发生的地盘上,文学野心能否成为文学现实,我不敢妄言,但深圳应该有着它足够的耐心,等待和期盼。说得似乎高亢了点。那就降低调门,轻声说几句:由于先天性营养不足——比如,长期缺乏不断发展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后援与支持;比如,白话文写作至今也不足百年的实践,等等——从整体来说,中国的叙事文学,包括小说艺术的家底,并不丰厚。五千年中华文明固然伟大,但仅以此作为现代小说艺术的滋养,我以为是不够的,因为小说艺术要抵达的是整个人类。鲁迅是清醒的:“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腐朽。我对于这腐朽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以汲取营养论,鲁迅是母奶和狼奶通吃的。正因为清醒,还在中国现代文学起步的时候,他的心血书写,创造了中国文学的高标。精神荒芜,思想枯竭,是人的穷境,文学的死境。在生命的关口,守住了人的底线,也就站在了人的高点。在文学的关口,守住了写作的底线,也就守住了文学的高地。

我愿以此与年轻的同道们共勉。

末了,还有几句说明:本“文库”又称为“121”,即十二位文学新锐的作品,并一本文学批评专著。相信批评专著能对十二位青年作家作品——或许还有深圳文学,有精到的解析。本“文库”由邓一光先生提议,他和尹昌龙先生任总策划,由我担任主编。具体的联络、协调及编务工作,是由工作室的几个年轻朋友做的。本“文库”的作家年龄均在四十五岁以下(含四十五岁)。吴君、盛可以诸位应在此列,因事先议定的原则,未进入本文库,是一个遗憾。本“文库”由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全额资助,海天出版社独家出版发行。为深圳文学祝福。

杨争光

2015年6月26日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深圳新锐小说文库·千言万语》弋铧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