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变形记》(奥)卡夫卡(Kafka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著卡夫卡被公认为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作品大都采用变形、怪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表现主义”写作手法。朱更生、孙坤荣、石见穿译朱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文学专业,供职于浙江大学德国学研究所。孙坤荣,男,1932年生于江苏,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为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曾任西语系副系主任、系主任。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理事,全国高等学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石见穿,男,1966年生于浙江,1987年杭州大学外语系德语专业本科毕业,1990年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浙江大学德国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舒蕙绘杨舒蕙,80后生人,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曾任锋尚系列杂志签约绘师,定期在浙江在线连载作品《逗乐绘》,并为杭州日报绘制新闻漫画。在《幽默大师》杂志绘制个人专栏《杭州漫游游》,并于2012年3月在浙江举办“杨舒蕙个人手绘展”。
该书属于“德语经典文学手绘插画本”系列丛书中的其中一本;本书收录了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最受中国读者熟知的短篇小说《变形记》,他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判决》《乡村医生》和《绝食表演师》,他早期创作的《不幸》以及晚期创作、但只完成大部分的《一条狗的研究》。在小说《饥饿艺术家》中,怪诞的饥饿表演者与善变的观众间的互动也成为读者和文学批评家们津津乐道的经典形象。
★中国德语界泰斗李逵六权威推荐!★全彩四色印刷,经典文学与视觉艺术的完美结合!★著名旅德华人艺术家王小慧、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王小松携手作序!★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近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美国诗人奥登★***美的文学书
最近几十年,人们对绝食表演的兴趣大大减退。以前自行举办这样的大型活动收入可观,如今则完全不可能了。那是另一个时代。那时,全城都在关注这位绝食表演师,随着绝食天数的增加,参观的人也愈来愈多,每个人每天至少要去看他一次。在最后那些日子,有些人甚至买了长期票,成天坐在他的小栅笼前。夜间,参观依旧举行,为了增强气氛,场内点着火把。天气晴好的时候,栅笼被搬到露天,主要是给孩子们看。对成人来说,绝食表演常常只是一场玩笑,他们为了赶时髦才参与其中;孩子们则惊讶地张着嘴,为安全起见手牵着手,目不转睛地望着绝食表演师。只见他穿着黑色紧身表演服,面无血色,肋骨怒突,连把椅子都不屑于要,只坐在一堆撒在笼内的干草上。他偶尔礼貌地点点头,强笑着回答问题,有时也会将手臂伸出栅笼给观众摸,让他们知道他瘦到了什么程度,但很快他又沉浸到自己的世界里,对一切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甚至不理会对他如此重要的钟(这是笼子里唯一的摆设)敲点的声音,只是垂着半闭的双眼坐在那里,偶尔端起小小的水杯抿上一口,润一润嘴唇。除了不断变换的观众,场内还有几位固定的、由公众推选出的看守。奇怪的是,他们一般都是屠夫,总是三个人一班,日夜监视着绝食表演师,以免他用某种手段偷偷进食。然而这只是安慰公众的一种形式而已,因为了解内情的人都很清楚,在绝食期间,哪怕在被逼迫的情况下,绝食表演师也绝不会吃一丁点东西,职业的荣誉禁止他这么做。当然,并非每个看守都能明白这一点,有些夜班看守故意疏于看管,全部坐到很远的角落里专心打牌,显然是想让他有机会吃点东西补充体力,他们认为他肯定在某个隐蔽的地方藏了食物。再没有比这样的看守更令他痛苦的了,他们使他心情压抑,使他的绝食变得极为艰难。在他们当班时,有时候他强打精神不断地唱歌,直到唱不动为止,以证明他们对他的怀疑多不公平。但这样做没有什么效果,他们反而佩服他手段高明,居然连唱歌时都能偷吃东西。他更喜欢另一类看守,他们紧靠笼子而坐,夜晚时还嫌大厅里灯火太暗,用经纪人提供给他们的手电筒照着他。刺眼的灯光对他一点不构成干扰,反正他根本无法睡觉,而昏昏沉沉地打个盹则一直都是可以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光线下都可以,哪怕在人满为患、一片喧闹的大厅。他很愿意跟这样的看守度过不眠之夜,与他们开玩笑,给他们讲他漂泊生活中的故事,他也愿意反过来听他们讲述。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使他们保持清醒,为了能一再向他们表明,他没有在笼子里藏任何吃的东西,他在严格地绝食,他们当中谁也没有他这样的绝食能力。天亮后,看守们的早餐送到,那是他花钱买的,十分丰盛。看守们在辛苦了一个通宵之后,带着健康男子的食欲扑上去狼吞虎咽。这是绝食表演师最快乐的时刻。虽然甚至有人宣称这顿早餐是他在对看守施加不当影响,但这太离谱了!如果你问他们自己是否愿意不吃早餐,只是为了做夜班看守而做夜班看守,他们就会溜之大吉,但并没有打消原有的怀疑。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变形记》(奥)卡夫卡(Kafka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