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刘勰(约四六六—五三八),字彦和,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依沙门僧祐,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梁天监中,兼东宫通事舍人,迁步兵校尉。后出家为僧,改名慧地。事迹具《宋书》《梁书》《南史》本传。
黄叔琳(一六七二—一七五六),字宏献,号崑圃。宛平(今属北京)人。清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进士,授编修,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学识广博,著述甚丰。著有《养素堂诗文集》《史通训诂补》《夏小正集注》《文心雕龙集注》等。
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锁线胶钉,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文心雕龙》成书于南齐末年,以体大思精、内容宏富、骈俪工稳,受到昭明太子萧统和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赏识。清朝章学诚称它 体大而虑周 笼罩群言 (《文史通义·诗话》), 自出心裁,发挥道妙 (《校雠通义·宗刘》)。谭献称 文苑之学,寡二少双 (《复堂日记》)。而今《文心雕龙》不仅在中国被广泛重视和研究,且已有了韩、日、英、意、德五种文字的全译本,可称为真正走向了世界。 文心雕龙学 亦被称为 龙学 ,世号 显学 。
刘勰(约四六六—五三八),字彦和,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依沙门僧祐,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梁天监中,兼东宫通事舍人,迁步兵校尉。后出家为僧,改名慧地。事迹具《宋书》《梁书》《南史》本传。
刘勰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这部国学典籍,在长达一千五百多年的流转传播中,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版本,如果把写本、刻本、从书本、校本加在一起,自唐以下可见者不下百余种。最早的见录于唐贞观十年(六三六)成书的《隋书·经籍志》和同年成书的《梁书》刘勰本传。尔后新旧《唐书》、《崇文总目》《宋史·艺文志》以及郑樵《通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马端临《文献通考》等公私书目均有著录。今有敦煌遗书中之唐写本残卷存世,一九〇九年为匈牙利人斯坦因携走,现藏伦敦英国国家图书馆,是爲現存最早之本。宋刻相传有阮华山家藏本,明钱功甫曾一见之,其后踪迹遂隐(详据傅增湘《徐兴公校文献雕龙跋》)。存世刊本中以上海图书馆藏元至正十五年(一三五五)刻明修本为最早,且为仅存孤帙,惜版面漫漶。
《文心雕龙》自问世以来,流传之广、影响之大、版本之多,历代 诗文评 论著未有出其右者。然自问世而至清代以前,其注释本颇为稀少,《宋史·艺文志》著录有辛处信注本,已亡佚。明人注本目前比较难得,梅庆生《文心雕龙音注》、王惟俭《文心雕龙训故》尤为罕见。杨慎批点《文心雕龙》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但他在批点时,主张 不必说破 ,故用圈点较多,而评语甚少。其他虽有文人或在官私书目著录,或在自己的著述中采摭、引证,亦间有加以考订、品评者,然多为只言片语,颇为零碎。直到清代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出现,刘勰之书方得一较为完备的校注本。
黄叔琳(一六七二—一七五六),字宏献,号崑圃。宛平(今属北京)人。清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进士,授编修,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学识广博,著述甚丰。著有《养素堂诗文集》《史通训诂补》《夏小正集注》《文心雕龙集注》等。
黄叔琳辑注主要是辑的梅庆生、王惟俭两家的注,校勘主要也是根据这两个本子和何焯校本。每篇注释附于篇末,黄氏评语附于书眉,品评注之得失。黄注本有多种翻刻本。乾隆六年(一七四一)刊本是最通行也是最有影响的注本。后世《文心雕龙》研究者,多引 黄注 。龙学家杨明照称此本 刊误正讹,徵事数典,皆优于王氏训诂、梅氏音注远甚,清中叶以来最通行之本也 (《文心雕龙校注拾遗》)。
此本覆刻、衍生的版本很多,本次影印以首都图书馆藏清乾隆年间(一七三六—一七八五)姚培谦刻黄叔琳注本为底本。该本保存完好,版刻精良,朱墨灿然,是不可多得的佳椠。卷首有黄氏乾隆三年序、《南史·刘勰传》、例言五条、元校姓氏及目录,卷末有姚培谦跋,眉端间有黄氏评语。正文每半叶九行,行十九字。此据原书扫描,编入《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以广流传。
陈莹莹
二〇一七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