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戴建业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4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作者简介】

戴建业,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组长、学术带头人,《华中学术》主编,湖北民族学院 彩虹学者 ,台湾国立屏东教育大学客座教授。央视百家讲坛诚邀之重量级老子专家,曾出版著作多部。网易博客 2012年度十大博客(文化历史类) 之首,华中师范大学 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第一位, 爱思想 网站专栏作家。

【编辑推荐】

《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编辑推荐:陶渊明的生命境界孕育干中华民族博大深厚的传统文化,并体现了晋宋之际名教与自然合一的时代特征:儒道兼综,孔庄并重。我国古代伟大诗人中只有他才达到了这种人生的化境——任真肆志又固穷守节,洒落悠然又尽性至命。

【名人的书评】

【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的书摘】

拙著《澄明之境》曾忝列我校出版基金丛书,于1998年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初版,次年重印。2012年底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该著修订本,没想到很快在书肆和网上售罄。今年春节前,海南出版社北京出版中心总经理万胜博士特来武汉与我洽谈出版事宜,答应一次给我出五本书,拙著《澄明之境》也包括其中。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这当然是 踏破铁鞋无觅处 的好事,我立即与上海古籍责编李鸣先生沟通,征得贵社同意后才有了如今的第三版。

王充《论衡》一开篇就慨叹 逢遇 : 操行有常贤,仕宦无常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卑贱。 能薄 者享 尊贵 . 才高 者处 卑贱 , 遇不遇 这种命运的偶然与不公。不独人类社会如此,图书世界亦然。历史上有些伟大著作沉睡千百年无人问津,有些伟大诗人生前甚至不被大家视为诗人。《文心雕龙》评论历代诗人,连末流的诗人都很少漏掉.偏偏就漏掉了六朝最伟大的诗人陶渊明。没想到这本研究陶渊明的专著,在这十几年里能一印再印,有时还能拿到稿费或版税。当年的陶渊明那么倒霉,而这本阐释他的拙著却如此好运——人们所渴望的 公平 也许只有到天堂里才会找到。

感谢本书的策划者万胜博士,没有他的 慧眼识珠 .就没有拙著的第三版;感谢本书责编刘铮女士,没有她的细心编辑.拙著将会有更多错误;感谢《文艺研究》,为拙著初版发表很长评论,又为拙著修订本发表评介;感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和湖北省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对我工作的热情支持!

正如王充所说的那样,巧遇者未必贤,不遇者未必劣。深知拙著还问题多多,更深知自己极其浅陋,我唯有加倍努力地读书、教书、写书,才对得起那些一直厚爱我的师友,对得起那些不断给我鼓励的学生。

戴建业

2015-4-17于枫雅居

诗人卡里马卡说,一部厚书就是一个社会灾难——不是浪费读者的时间,就是浪费社会的资源;我自己觉得,一本册子就是作者的一份遗憾——或者尚存知识性错误,或者论证不够严谨,或者议论失之浮泛。

正是为了弥补或减轻这种遗憾,我才将十几年前出版的《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进行了修订。拙著1998年作为我校学术出版基金丛书出版,第二年稍作修改后出版社又进行了重印。《文艺研究》很快为拙著发了几千字的书评,《文学遗产》在陶学百年的综述中也为拙著说了不少好话。著名陶渊明研究专家、学界前辈吴云先生,在其专著《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中,在几次学术研讨会上,对拙著都不吝齿牙谬加称赞。与此同时,我又陆续看到和听到学者或朋友们对拙著的批评。称许增强了我的自信,批评更促使我不断反省。研究者对陶渊明理解的深度,自然昭示了研究者自身存在的深度。不管是识力还是学问,不管是阅历还是心境,我年轻时对陶渊明难有很深的理解,更不可能成为陶渊明的知音。

20世纪80、90年代西方各种学术思潮和方法,像破闸的洪峰一样涌进中国,我就是在这种方法热的文化氛围中走上教学和治学道路的。虽然在这些新方法面前有点目迷五色,但由于念大学时旁听过刘纲纪先生的美学课,由于那时是李泽厚先生的学术粉丝,我的主要兴趣还是集中于德国古典美学,后来又迷上了海德格尔,海氏《存在与时间》中对此在抽丝剥茧的分析让人叹为观止。我一直很喜欢《老子》、《庄子》,并就老庄写了一些专著和论文,研究生毕业后又开始阅读宋明理学的代表作,以及新儒家唐君毅的《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冯友兰的《贞元六书》等书。《澄明之境》就是从存在论的角度阐释陶渊明的生命境界,以及这一生命境界与其诗歌境界的内在联系。现在看来,有些地方求之过深,有些地方又识有未逮。陶渊明生命境界的特征,陶渊明对死的超越,陶渊明对生的安顿,近年来我对此有一些新的体悟,原想通过修订以便将新知融进旧作,好让拙著既有年轻人的锐气又有中老年人的 成熟 。花了不少力气改完第一章后,这才发现一个新的观点不可能随意 稼接 在旧作上,把 两好合一好 的想法十分可笑。第一章的修改稿酷似一件旧外套上打了很多新补丁,那样子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于是,我放弃了那篇四不像的修改稿,也放弃了对旧作大动干戈的打算,只是改正了一些知识和文字错误,少数地方进行了一点补充,并以龚斌教授的《陶渊明集校笺》为底本,重新校订了拙著中陶渊明的引文。这个修订本只是对旧作做了点小小的美容,但愿它在读者眼中不至于∽渗不忍睹 。

十几年前我曾在拙著的《导论》中说: 我当然希望自己的阐释能切近历史上真实的陶渊明,但同时我也明白自己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接受陶渊明的,对他的理解因而有着自身的历史性,这包括不可避免的作为前理解的先见,和可以而且应该避免的属于个人个性及知识的局限。 这段话既适合拙著初版也适合拙著的再版,它既是作者诚恳的自白也是作者无能的自辩。

戴建业

2012年6月于华中

师大南门剑桥名邸

版权页:

感物愿及时,每恨靡所挥。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逸想不可淹,猖狂独长悲。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前人多将这首诗中对生命的喟叹曲解为对晋朝的悲悼,如清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卷二评论说: 此诗赋而比也。盖晋既亡于宋,如重云蔽日而阴雨纷纷,独公一片赤心如紫葵向日,甚为可爱,而又老至,不能及时收获,渐当复衰,此公之所以感物而独长悲也。 诗中 感物愿及时 的 及时 明明白白不是指向日葵 不能及时收获 ,而是料想眼下还哗晔繁华的紫葵行将凋残衰零,由此想到了自己 盛年难得,盛时难再 ,并由此引出及时畅饮之念,所以才有下句 每恨靡所挥 的遗憾,才有空视生命流逝的 猖狂独长悲 。《杂诗十二首》之三写得同样悲戚: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人事的盛衰如同草木的枯荣,可人生的老少又不像草木 还复周 ,因而发出了人生不如草木的慨叹。从 三春蕖 与 秋莲房 的对比中,不难体会诗人对自己 不再阳 的 往昔 青春的眷恋,从野草 枯悴未遽央 的半死半生之状更可见出诗人对目前衰颓之容的叹惋, 忆此断人肠 中有多少盛时难再的忧伤!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戴建业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