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方直(1936—),籍贯辽宁省沈阳市。1962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1983年起指导硕士研究生,1988年晋升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曾为中国古代文学学会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学术著作《红楼梦符号解读》,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发表学术论文六十多篇。2000年退休。
品红楼之趣,解未解之谜 。本书解决了红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论证严谨,令人信服。。作者通过解读符码(即 奇文 ),破解了《红楼梦》思想的核心。作者以 史笔 评《红楼梦》,给它以全新的定位。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读者可以从其发微联类中感觉到迂回婉转、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趣。
诸如:补天弃石的幻化历世,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虎兔相逢大梦归 ,凤意象,暖香坞春灯谜……都是具有深刻内涵的意象,而作者所做的是挖掘出其中令人惊异的奥义,从其绝妙的艺术编码中破译出意想不到的隐赜,将书中重大的思想意义和独特艺术价值展示出来。 史笔 是指《红楼梦》绝不是历史,不是 自叙传 ,但也不排除有自传成分。不管是写实还是虚构,因它与史 参行 而来,势必多少传承写史的史笔性质。作者就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本着贬恶褒善的基本精神,从真假、善恶、美丑等方面进行评判,展现他独特的褒贬、爱憎、美刺和劝惩。
本书以《奇文史笔红楼梦》命名。所谓 史笔 ,是指作者的爱憎褒贬笔法;所谓 奇文 ,是指小说的特殊艺术。国人看重历史经验,历史书写传统悠久。传统之一就是善善恶恶、是是非非,书写中寓有微言大义。 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 ,历史对坏人有震慑作用。古代文史之间没有严格界限,文学创作也追求扬善抑恶,有所谓 发挥兴寄 文以明道 穷愁著书 等主张。杜诗有 诗史 之誉,因为杜诗不仅记录历史,而且评价历史。 诗史 是唐后诗评家评价诗人成就的最高用语。林先生以 史笔 评《红楼梦》,给了《红楼梦》以新的定位。曹雪芹是小说家,但他和杜甫一样,是个文士,所不同者,杜甫以诗存史,他以小说存史。他通过讲述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写出一个时代的社会史。因文字狱盛行, 将真事隐去 ,以 荒唐言 寄托 微言大义 。《红楼梦》既是小说,也是历史。这较之前人把《红楼梦》当作小说解读,要准确得多,深刻得多。
以往也有学人看到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但多表述为小说反映了历史,很少从中国历史和文学书写传统出发,揭示曹雪芹如何自觉地以小说书写历史。如刘梦溪说: 生活遽变 成为他创作《红楼梦》的真正动因 。 如果没有康熙和雍正政权交替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和由此引起的曹雪芹家族的巨大变化,《红楼梦》这部作品是不可能产生的。 a 说得极恰,那么,作者在《红楼梦》里有没有反映呢?林先生给出明确答案:那就是 暖香坞春灯谜 和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的寓意。如将 暖香坞春灯谜 第一条谜语 观音未有世家传—虽善无征 释为善心、善行、善政并未在贾府流传,也未在当朝中实现。贾府之王夫人、当朝之雍正帝,都有行善之名,无行善之实。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说曹家几代 从龙 从政 ,先遇康熙政令宽仁而荣华,后逢雍正政令严苛而倾覆,冤屈只能恸哭祖庙。这样一来,曹雪芹创作动机就十分清楚了。
书中 微言 虽然隐晦,但褒贬之义十分鲜明。俞平伯说《红楼梦》 怨而不怒 ,胡适说《红楼梦》 平淡无奇 ,都未看到作者真意。李希凡、蓝翎、周扬等人肯定了曹雪芹的批判精神,虽是在套用批判现实主义理论,却更接近曹雪芹真意。近些年来,俞平伯 怨而不怒 、无所褒贬之说又被拾起。有人指出, 虽善无征 不应指王夫人,因为曹家人都是善的,所以贾家人也是善的。林先生上述揭示,大可终结这种论争。林先生指出,曹雪芹对笔下人物皆明辨其善恶、是非、美丑,并不因微词曲笔而影响褒贬程度,贬之严于斧钺,褒之荣于华衮。尤其是对王夫人与袭人罪恶的鞭挞,对雍正及皇朝的怨刺,对宝玉、晴雯等人的赞美,态度非常鲜明。
因刻意隐去 真事 ,作者在 微言 上做足了文章,设置了一系列符码。这种言说方式构成了小说的根本特色,即所谓 奇文 。林先生破解了这些符码,使人们可以透过 满纸荒唐言 ,清楚地看到作者真意。黑格尔说: 熟知不是真知。 林先生于他人熟视无睹处求深意,在平淡无奇处看峥嵘。 假语村言 ,如何去 假 ? 满纸荒唐言 ,到底说了什么?林先生通过破译符码,找到了《红楼梦》言说结构。诸如: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凤意象、 一从二令三人木 、 哭向金陵事更哀 、卍儿与茗烟、暖香坞春灯谜、 鹡鸰香念珠 、贾宝玉陈述的药方、冷香丸、铁槛寺与馒头庵、蕉鹿意象、 绛洞花主 等等, 探赜索隐,致远钩深 ,找到了藏在书中那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奥义隐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