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08中篇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编辑室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5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2008中篇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编辑室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本社自1977年起,即每年编选和出版年度短篇小说选和中篇小说选,两种年选曾经深得读者的喜爱,在文学界和读者中具有广泛影响。1994年后,这项工作一度中断。21世纪肇始,根据文学界人士和读者的建议,我社决定恢复中、短篇小说年选的编选和出版工作,以便及时总结年度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成绩,向读者集中推荐优秀的中、短篇小说,也为新世纪的文学积累做出作者的贡献。恢复出版的中、短篇小说年选总冠名为“21世纪年度小说选”,以示作者一百年不动摇,长期做下去的决心。“21世纪年度小说选”分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各编一册,于次年元月出版;编选范围为当年全国各报刊上发表的中、短篇小说,人选篇目的排列以作品发表时间先后为序。“21世纪年度小说选”的编选工作得到许多著名文学评论家和编辑家的支持和帮助,他们应我社之邀,对当年的中、短篇小说创作状况进行深入、广泛的研讨,提出许多极有价值的选目。作者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充分参考专家们的意见,严格进行编选。

【名人的书评】

【2008中篇小说的书摘】

纸醉1发现她不会说话,父亲走了很远的路,找到人家说的那个庙。寺庙住持,除了瘦得厉害,并无什么异处,只要了她的乳名儿与八字,闭着眼睛坐了两个时辰,方才吐出几个字:大名,叫开音吧。大家都挺信这个,东坝镇上所有的人都跟着喊,只要来串门儿,就特别努力地叫她的名字。若手中牵着半高不高的娃娃,还教着娃娃一遍一遍地念她的名字:开音。开音。这种不出力气不花时间的善意,虽不至于功德圆满,倒有种积少成多的虔诚。但开音还是没有开音。大家似乎都因此心存内疚,无缘无故就欠下开音什么了。你想想,生下来就没了娘,又说不了话,不是欠她是什么?外人尚好,只觉得是欠,那做父亲的,心里疼得想挖个坑跳进去,觉得自己一定是前世杀了人、作了孽。但还是不肯低头,五岁,八岁,十岁,他时刻暗中留意女儿的喉部,天天都盼着眼前突然出现奇迹;每到鬼节冬至以及除夕,给亡妻化纸时,亦会没了命地祷告,求她保佑女儿,让她嗓子瞬间通了,像吐瓜子壳那样吐出点小动静来。没有,就是没有。认了吧,就是个哑巴。好在,耳朵是好的,出奇地好,说什么她都懂得;并且,眼睛也是好的,好到她无意中瞧上谁一眼,那人就会突然伤心起来,不知该怎么疼爱这个乖巧单薄的孩子。“要我看,就是名字的问题。开音这名儿,太迫切了,逼着赶着的,哪里成?就像有人家,给孩子取名——健强,治邦,文武,这么功利,猴急相了,不对的。所以呢,你们要记住,人哪,不论是想要什么东西,问天要、问地要、问别人要,万不可开门见山,要懂得隐藏、懂得弯曲,世上绝没有探囊取物那样的好事情。”伊老师每天花一个半钟点写大字,他喜欢临《多宝塔碑》。一边写,一边跟两个儿子讲人生道德。来来往往、功名得失、生老病死,反正想到什么就讲什么,不管两个小子懂也不懂。他是语文老师,天生会讲的。“听明白了吗?”“明白了。”两个儿子齐声答喏。这个时候,他们是最团结的,因为这样就可以早点脱了身,去找开音玩。自己两个儿子,大的叫伊大元,小的叫伊小元。这名字,多好。伊老师抿着嘴唇,翻过去一张旧报纸,继续往下写,一边把心里面小小的得意摁下去。人哪,不能得意,在心里都不能,心里的得意比面上的得意更糟糕、更容易坏事儿。下次得跟两个儿子说说这个。十岁的开音,现在跟大元、小元是校友了,在学校天天见的。开音上学,这是伊老师反反复复做工作的结果:“她又不是聋子,去听听,总归能识几个字,就明事理了,总比做睁眼瞎强得多。”开音父亲听不得别人讲到聋呀、瞎呀这些字眼,任何一项不相干的残疾,都好像指桑骂槐,会让他想到开音的哑。“好的。就去了,就去了。”他胡乱应承下来,却一拖再拖,总怕到了学校,开音受到欺负。这么的,一直拖到十岁,才入了一年级。父亲算是有点放心了:她岁数在那里、个子在那里,总不会吃亏吧。的确,没人推她、没人搡她。事实上,开音的亏,是吃在没人明白处、说不出来处——下了课,那些小孩子,本班的、隔壁班的、隔壁班的隔壁班的,总像花瓣似的,层层地围上来,好奇死了,问出无数的问题。“开音,你是舌头短一截子吗?”“你笑的时候也哑吗?笑一个看看!”“打饱嗝呢?打喷嚏呢?”“开音,会哑语吧,‘大便’怎么样弄?‘小便’怎么样弄?”七嘴八舌地问了,然后一齐眼巴巴地盯着开音。当然,除了一双惊惶的眼,他们等不到答案。孩子们于是就碰她的手,摸她的头发,翻她的铅笔与书包,好像答案就躲在那些地方里似的。这情形给大元看到了。五年级的大元个子虽大,性子却是怯的,连忙去喊了小元,兄弟二人走在一起,那气势就大了。况且,他们的爸爸是伊老师呢。“你们干什么?五讲四美三热爱不知道吗?就这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吗?就这样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吗?”四年级的小元遗传了伊老师的好口才,特别会讲话,眼光还配合地慢慢扫视一圈。低年级的孩子很快羞愧起来,发自内心。并且,他们从此知道了:开音,是伊大元伊小元保护着的,不好再胡乱亲近的。而他们所谓的亲近,其实就是捉弄她、弄哭她、让她出洋相。小孩子呀,都是那样,情感表达上,就是个南辕北辙。像花蕊一样,开音从散开去的花瓣中间露出来。她理理头发,用眼睛看看大元与小元,两只手的大拇指悄悄地弯弯:谢谢。但小兄弟俩看不到她的手势,他们一齐被开音的眼睛给盯住了,跌进去了,脚底下忽然没了着落、没了深浅,十几岁的男孩子,惶然不知所措了。大概是陪开音太久,开音父亲最喜欢家里有人来玩,那样家里才会有点动静,你问我答的,热乎。“哦,大元呀,欢迎。哦,小元呀,欢迎。”每次,开音父亲都会郑重地分别打招呼,似乎要充分利用这说话的机会。“来,进来坐,开音在里面玩剪纸呢。”大元小元一高一矮地走进去。开音坐在北窗下,她侧过头来,冲哥儿俩笑笑,又低下头剪纸了。她的头发,被北窗的一点天光照着,亮亮的。大元小元,天天儿的,就是特为过来看开音剪纸的。剪纸时的开音,跟平常又不一样了,特别经得住看、可以放心大胆地看。因为,只要手里有张纸、有只剪,就等于无形中替她盖了间房,还递给她一把钥匙,她闪个身子就进去了,一个人藏到剪纸里去了,外面诸事纷扰、目光交织,乃至人仰马翻,都跟她一点关系没有。开音的剪纸,真要说起来,并没有人特为教过她。东坝镇上有剪纸的传统,姑婶婆婆们几乎人人都会一小手,但也谈不上特别热心,无非是农闲时凑凑趣而已。开音呢,就混在她们当中,一声不响地倚着门框望呆,这家望到那家,这只手望到那只手,这把剪刀望到那把剪刀,偶尔凑近了拿起来细瞧,但谁若问上一句,她却即刻羞涩地跑开。然而,好像就在那些零零碎碎的光阴里,她悟到什么诀窍了,笨而沉的剪刀一到她手里,就完全没了出息,全听她的主张,要什么便像什么,像什么便是什么。为了练习,她贪心地搜集一切的纸片片,哪怕只是小小的糖纸与烟盒,也如获至宝地收了放好。但一个寻常的镇上人家,纸张总归是少的。开音像是完全鬼迷心窍了,竟把主意打到学校里。好好地坐在课堂上,剪刀就在桌肚子里扭动起来,两个星期一过,算术书、写字本、美术簿,用手一提,满地掉得稀里哗啦。这还不算,没几天,隔壁同桌、前面同学的书与本子,也同样稀里哗啦的了。事情不能说太过分,但也有点严重。伊老师只得上门找开音父亲了,他后面,两个小子不远不近地跟着。怪了,开音父亲一点不羞愧,倒有点兴奋似的,一下子来三个人跟他说话,难得的呢。他饶有兴致地听伊老师说,有时还打个岔,问得更加详细,听到最后,竟咧开嘴巴笑起来——他想象着,好好的一本书拎起来,突然从里面掉出一片又一片的纸花儿,那情形,不是挺有趣嘛。大元小元也跟在后面笑,到最后,连伊老师也憋不住笑起来了。想不到这个开音,不声不响的,为了这么个小玩意,一根筋拗下去,胆子倒是大的。“唉呀,就当是个消遣吧。否则,让她玩什么呢、又跟谁玩呢。”开音父亲慢慢地不笑了,他拿眼睛盯着伊老师,想了一会儿,“实在不行,就不念了吧。念到三年级,对她,是足够了。”看起来,这也是必然的结果了。不知为何,伊老师沉重地看了看自己的两个儿子,似乎是突然间又想到了什么人生道理,心潮澎湃、难以言传了。这时候,开音倒若无其事地从里面走出来,她刚剪了花样子,因为没有纸,用的是玉米苞皮,黄而略透的苞皮,被剪成一只打盹的黄猫,双眼蒙眬,暗中觑着头顶上的一只蝶儿,憨态可掬。开音举着猫蝶图对几个人笑。看着开音的眼睛,伊老师突然明白了:怪不得呢,这姑娘不会说话,她根本就是不用说话的——不论是谁,有了她那样一双眼睛,说什么话都是多余的。学校里,再也看不到开音了,大元小元都觉得很难挨,但放学后,还得雷打不动地听伊老师讲道德文章。他们看着伊老师的毛笔在旧报纸上慢慢移动,黑黑的墨,一撇一捺,一提一顿。写一个字,讲一段话。唉呀,听得他们,背上一层层汗,手心一团团劲,终于听到话音落地,两个人就同声高叫起来:我们去看开音剪纸了!攥着毛笔的伊老师倒给吓了一跳,抬头一看,两个儿子已没了影子。开音还是坐在北窗下,头发亮,眼睛汪。开音父亲不知从哪里替她弄来了一本没用的硬壳旧账本,那有着红绿暗纹的簿页,厚薄适宜,一页页都被开音剪成各种小玩意儿了。大元一坐下来就一声不吭地拿着那账本看,一遍看完了,从头再来一遍。小元呢,则凑到开音前面,跟她说话儿。小元的话呀,那个多,好像把开音说不出来的话全都替她说了似的。开音听了,会把两只眼睛眯起来笑,手里却是一刻不停。剪刀出上入下的,一张账页簿,慢慢地成了一群散尾巴金鱼,吐出来泡泡儿交织成一个对称的八字图。小元把这金鱼接过来,端详一番,小心地递给傻坐着的大元。大元接来,也慢慢地端详一番,然后小心地夹到账页簿里。这几样动作,每天都要上演一番。总在下午,四五点钟,天色黯淡,暮而未晚,空气浓厚,似有甘甜之气。——倘若,在那蓝雾一般的暮色中,有个长期跟踪的镜头,像一只好奇而善意的眼,它会注意到的,在那接力棒般缺乏变化的动作里,一天天的,三个孩子就大了——大元有身架子了,小元有书生气了,开音有眉梢、有眼角了,而她剪的纸花,跟人一样,也越发的像模像样、动人心弦了。2三两年下来,等到开音右手上被剪刀磨出两块淡黄色的老茧时,她的剪纸名声,像小鸟一样,这家的枝头上停一停,那家的屋檐上叫一叫,自由自在扑棱着,传开了。东坝的人们,喜欢热闹,逢上四节时刻,或者生辰婚庆,必要鱼呀肉的,吃得肚子圆圆;同时,还要锣呀鼓的,弄得满耳朵聒噪;眼睛呢,也不肯亏待了,屋檐下、门楣上、梁柱上、窗格上、镜角边、灯罩上,能贴能张处都要弄得花花绿绿才算数。但剪纸花儿,要的是闲工夫与慢性子,是灵巧劲儿和小情趣儿,这几样东西,别个人总会缺一少二,但开音,不仅不少,只怕还多出点什么呢。春天到了,她剪两个男人在耕田,剪白蚕在桑叶上吐丝。夏天呢,她剪西瓜爆裂出一地的红瓤黑籽,剪水井边有只狗在吐舌头。秋季,则是草垛儿堆得一人高,向日葵挤挤挨挨着耷下沉甸甸的头……总之,偶然间所见所闻,不论什么,若是喜欢了,用她的眼睛瞧上几瞧,回到家,坐到北窗下,抽出张纸,剪刀以一个小小的角度横在那里,略停一下,就上手了,就出来了。剪完了也就随便夹在那里,逢上人来讨花样,她就手拿出,毫不吝惜,人家当宝似的捧在手心里啧啧称奇,她却好似已经厌倦,一双眼睛早不知看到哪里去了。这么的,开音剪的纸花,或是她传出来的样子,贴到东家,贴到西家,贴到牛栏上,贴到灶台上,红红的,走到哪里,抬头见,低头见,一回头还是见。东坝的男女老少们,不惦记她真是难了。就算开音是个不会说话的,也不爱笑,但这一点不妨碍一个事实:她是全镇老小的一个宠儿——她这样的乖而灵巧,柔弱而深沉,真是再好没有了。但人们对她的那种喜欢呢,又是独门独户的,没有交流讨论的可能,毕竟,各人的程度深浅、以及输出方式,那是没办法搞得拢的,只能各管各、各顾各。就比如,大元和小元。……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2008中篇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编辑室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