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贾平凹妙语》贾平凹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5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贾平凹妙语》贾平凹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丹凤。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浮躁》《废都》《土门》《怀念狼》《秦腔》《高兴》《古炉》《带灯》等,诗集《空白》及散文集《商州三录》《心迹》《月迹》《天气》等,另有多部书画集出版。曾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那文学奖、法兰西金棕榈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首届 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 奖、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国内外奖项四十余种。作品被译为英、法、德、瑞典、俄、日、韩、越等文字在国外出版三十余种。

【编辑推荐】

读此书,既可窥视贾平凹文学语言的概貌,也可领略贾平凹个性创作的风貌。

平凹是平常的,借助《贾平凹妙语》可以亲近;平凹是伟大的,阅读了《贾平凹妙语》之后,必然生出敬仰之心。贾平凹就是贾平凹,他拥有那么多粉丝不是偶然的,有《贾平凹妙语》为证啊!

【名人的书评】

【贾平凹妙语的书摘】

《贾平凹文集》,凡二十卷。作为责任编辑,我的读后感只有两个字: 天才! 具体到贾平凹身上,我作如下解读:才华与生俱来,命在写作,偏就爱上了写作,偏就想写作就能写作,天时,地利,人和,加上天道酬勤,水到渠成,贾平凹不出名都不得成了,而750余万言行世,便是云在山头,谁能无视?文坛上,可能有人比他更有才气,但名气至今不能与他同日而语;可能有人比他更擅长写作,但成就几乎不能与他相提并论,原因究竟何在,让贾迷们和专家们钻牛角尖去,我且 投机取巧 ,在 妙 字上做一篇文章吧。

读贾平凹的作品,总能读出 妙 来。无论小说或者散文,读,就递增兴趣,就伴生喜悦,心像被揪着,魂像被拽着,步入曲径了犹不知不觉,通达幽处了仍沉浸其中。短篇只嫌短,长篇不嫌长,满足着阅读的过程,享受着阅读的快乐,这该是多么美妙的事呵!能让读者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平凹的法门何在?语言也。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平凹知于巧,悟于巧,善于巧,巧于经纬文字,巧于驾驭语言,却又不拘泥于巧,不受制于巧,甚至超越巧,突破巧,巧到了好处,却不让人感觉到巧,这就是大巧了。大巧若拙,偏他能在拙处妙笔生花。同样的话,别人说总清汤寡水的没滋没味,平凹说却总是于平淡处,别有了不平淡的感觉;同样的事,别人说即使绘声绘色,却总像少了什么,平凹说即使平铺直叙,却总是于平静处,让人感觉到波涛汹涌。他的记叙像白话,他的描写像绘画,总有妙语、妙意穿梭其间。一篇文章里,有一两句妙语已经很了不起了,平凹的作品里,几乎是妙语一串串,看得人不能不生出如莲的喜悦。我编辑《贾平凹文集》,由冬而春而夏,等于把750余万言通读了一遍,仍觉不过瘾。一边读,一边笔勾,一边点评,竟有了近十万字的《贾平凹妙语人生》。既是编辑心得,又是阅读心得,不敢独享,索性拿出来与朋友们共享!

平凹的妙语当然远不止这些。事实上,我点评的,都出自贾平凹的散文部分。之所以这样,是基于如下的考虑:散文是作者心思、心智、心情的复写,容易与读者作形而上的身心交融。比如独自,就是贾平凹的人生轨迹的记录,他自说自话,既是有趣的,也是经验的,对读者理解贾平凹、借鉴贾平凹必然有好处。再比如写作,我点评的多了些,因为贾平凹是作家,写作是他的生活常态,关于写作的见解对读者更有意义。在我看来, 妙语 不只是为了好玩,其令读者会心一笑后的启发才是最应该珍视的。我绕开小说之良苦用心也在此。小说毕竟是虚构的,借助小说中人之口说出来的话即使美妙,却因为受小说结构的限制而失去了直接借鉴的价值。

《贾平凹妙语人生》可以被视为《贾平凹文集》的语言检索读本,读之,既可窥视贾平凹文学语言的概貌,也可以领略贾平凹个性创作的风貌。平凹是平常的,借助《贾平凹妙语人生》可以亲近;平凹是伟大的,阅读了《贾平凹妙语人生》之后,必然生出敬仰之心。如果视《贾平凹妙语人生》为一道彩虹,那么请相信,读完《贾平凹妙语人生》,读者就会发现自己已经站立在白云之上,俯瞰云卷云舒了。而只有居高临下,才能看清楚一个事实:贾平凹就是贾平凹,他拥有那么多贾平凹迷不是偶然的,有《贾平凹妙语人生》为证呵!

孔明

2009年2月17日

贾平凹其人其事

我到陕西人民出版社工作后,才知道贾平凹也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当过编辑。贾平凹当年的同事告诉我,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编辑,没有编辑过一部像样的图书。大家的印象是人不很起眼,但绝对聪明,不得罪人,不惹是生非,一门心思都在写作上。都断言,他不离开出版社,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成就。也有人假设,平凹若是一直干到现在,出版社光 吃 他就足可高枕无忧了。陕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朱玉先生宴请贾平凹,有人举杯时说: 贾老师,您要还在我们陕西人民出版社工作,该是什么样子呢? 在座的都是编辑,我就接过话说: 没有悬念。职称:副高级;职务:副处级! 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我说这话不是幽默,是事实。当编辑就是为他人作嫁衣,再有出息,也是编辑。现行的出版社体制,也许有利于作家诞生,却不利于作家发展。平凹是写作天才,就应该有适合他发展的岗位。1982年,平凹调入了西安市文学联合会。可以说得其所哉,所以幸哉!

1991年冬,因为与孙见喜先生编辑《贾平凹散文精选》,我随他第一次去拜访贾平凹,至少有三个 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的是一开门,平凹竟腰系了围裙,脸上、手上都是面粉。他说他正在揉面,中午准备吃油泼扯面。我跟他进了厨房,说: 贾老师,没想到你还亲自做饭! 他笑起来脸如莲花,说: 我不光亲自做饭,还亲自吃饭!人生在世,有些事必须自己亲自去做才有意义,譬如吃饭;有些事呢只有亲自去做才有意思,比如恋爱! 此前听说他不善言辞,不好接近。如今一见面就说笑,平易而幽默,这是我的第二个没想到。告别时他主动送了我一本他刚出版的《拖散集》。这是我的第三个没想到。

后来越接近, 没想到 的越多。每一次访问,他的大堂或者上书房都高朋满座。这一拨人坐犹未稳,那一拨人已经推门而入了。正说着话,不是电话铃响了,就是手机响了,几乎没有消停的时候。这个叫吃饭,那个请赴宴,几乎天天有饭局,我曾忍不住问他: 你烦不烦? 他无奈地笑,说: 烦的很,却没办法,都托熟人,挡不住么! 就这,还有人背后里骂他架子大。实际上平凹从不摆架子。他说: 我吃亏就吃在最不善于说‘不’! 常常心里想说 不 ,话一出口却让人感觉不像 不 ,所以常有人被拒绝,却仍然找上门来。有一位朋友上门买字,等字写好了,却说没带现金,去时煞有介事地留了借条。之后多次上门,不提钱的事,平凹自己也不好意思启齿。忽有一日,平凹发现借条不翼而飞。他气恨恨地说: 你没钱明说么,我真就钻进钱眼了?这种人我最恨! 话是这么说,人家过半年又来了,他依旧笑脸递烟,不再提借条的事。

忙,说明平凹有人气。一次,陈彦开完省文代会归来,朋友请他喝茶,他绘声绘色地转述文联选举,说: 大会宣布主席、副主席当选名单,念到赵季平,掌声;念到陈彦,掌声;念到其他人,掌声;唯独念到贾平凹,掌声雷鸣,久经不息! 陈彦感叹: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稍不留神,平凹就有新版图书问世,其中包括长篇小说、各种文集以及书画集。朋友都纳闷,他那么忙,还玩牌,哪里来的时间?哪里来的精力?朋友问我,我说:平凹是天才,天假其才,创作就事半功倍,这为他赢得了一半的时间;悟性奇高,总能见微知著,化腐朽为神奇,写的、画的就不同凡响;忙碌在常人是一种负担,在他却是一种生活的个性体验,一种生命不能逃避之重,一种创作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即使休闲娱乐,他也能 一心二用 ,于身心解脱中盘算自己的奇思妙想,一旦灵感上头,必然找个借口离去;他还能随机应变,车上、厕上、床上,照样速写文章。一次笔者约他写一篇散文,他说: 你来拿吧! 去了,他却在打麻将。问他文章呢,他说: 你先去参观我的收藏。 他的大堂书房三室一厅,加上过道、厕所、厨房,都摆满了古董文物,抬腿动臂,都得格外小心。一转身不见了他,朋友说他上厕所了。左等右等他才出来,手里竟拿着我要约的稿子,密密麻麻写满了一片纸的两面。我就笑他: 你写作还有这个怪癖呵! 他说: 我不躲进厕所,这伙虎狼之友能让我安坐案头? 这,就是平凹!平日但凡求字求画的,他不急于完成,总要等哪一日家里朋友多又赶不走了,才提笔展纸,说: 我欠人的字,人家要来拿呵! 朋友就聚集他的案头。看他写字作画,也是一种享受。

……

2004年夏秋两季,我与木南先生曾经四访平凹故里棣花村。听村里人说,平凹从小就矮瘦,乖巧,勤快,爱读书,不惹事。不论做啥,都要比人强。比如给猪羊割草,人小却贪多,背一背篓草,只见草在动,不见人形。过丹江对岸山上割草,夏水涨而漫过腰,平凹每次背了草过河,远远看去,只见草在水上漂。平凹说: 这就是个子矮的好。水浮着,一身轻,比走路舒服多了。

村人一致的看法是,平凹当年去苗沟水库劳动,是他个人命运的转机。当时因为他毛笔字好,工地上让他负责刷标语。又因为他表现好,当时的人民公社推荐他上了西北大学。对如今出了名的贾平凹,村中有微辞者,嫌他不给乡党办事。也有人为平凹辩护,说村里事难办。平凹弄了10万元给村里修路,路没修好,10万元没有了。这就好有一比:平凹好心送真经,却被歪嘴和尚念歪了。

如今的贾平凹可谓家喻户晓,偏偏棣花村有人不知道。一伙妇女在二郎庙烧香,问她们读过贾平凹的书没有,有两个中年妇女转过头嘀咕: 贾平凹得是新来的乡长? 我们去丹江河边看日落,见三位老乡赶集归来坐在地上歇息,问他们可知道贾平凹是干什么的,其中一位说: 好像是记者! 另一位立即纠正说: 是作者,写书的,出的书一柞厚,比记者牛! 到底记者 牛 ,还是作者 牛 ,三个人还发生了争执。

也难怪。参天大树只有站远了才能看得清楚;身在树下,望眼的是一片树叶和树叶底下的阴凉。贾平凹已成参天大树,许多人就在这棵参天大树下一边乘凉,一边说风凉话。但参天大树就是参天大树,下些毛毛雨,又算得了什么?

孔明

2008年8月22日

以前很少见过金子,总觉得那是世上最宝贵的东西,不怕火,能发光。现在是看到了,能做些生意的人,身上差不多都有地方戴金。沉不沉,我不知道,但在太阳下没有灿烂,似乎还易生垢,这使我大失敬畏。曾经认识一位少妇,少妇原本是女人最漂亮期,而她胖了,身材五短,胳膊就不贴体,开步走便划动空气。这样的女人是福相,果然很有钱,十个指头上戴有六枚金戒,而且是好笨重的那一种,腕子上还有手镯,还有项链,耳环。人有了钱就在吃上穿上讲究,她吃得好这能看出来,穿得却并不好看,可能是时装店的衣服都穿不成。有好身材的往往没钱,有钱的又往往没好身材,这少妇就拿金子作打扮。遗憾的是她没这么着戴金的时候谁也不注意她,因为关注他人的丑是不道德,也没必要,她这么着戴金,众人就审视了: 嗬,丑人多作怪! 没有谁去研究金的成色,倒发现了丑,而且丑还在作怪!害得我们一帮男人也不敢与她同行,怕牵涉出我们的丑样。

我就想啦,人为什么要把金子往身上戴?河北满城出土过一件金缕衣,那是裹尸体的呀;尤二姐吞过金子,那是要自尽的呀;有一样可以戴的,是手铐,手铐为金属制品,也含一个金字,可那是罪犯戴的嘛。字典上有 金口难开 成语,金口是什么样儿,没见过,恐怕金口真的开合不了。补金牙的我小时候倒见过,那是 文革 期间,一次武斗杀了许多人,横七竖八地摆在河滩,一伙人就去撬每一个死者的嘴,看有没有补牙的金,结果发现了一位,都去抢啊,脑袋便被石头砸开。字典里还有 金屋藏娇 一词,想那金屋住着一定难受如牢狱,是娇也藏得发霉。金子并不能给人带来好处,历史上有过端着金碗讨饭的故事。我见过的那位少妇,除了众人发现其丑外,热爱她的是那些强盗,后来她真的遭了抢,强盗夺金戒金镯没有成功,拿快刀剁了胳膊跑了。唉,连那些像金子的,如金丝猴,金丝鸟,也不是死在猎手的枪下就是死于动物园的铁笼里。

土有清浊二气,清气凝聚生于竹,所以竹可以做笛做箫,生金占浊气,金只能做钱币,虽然钱离不得,但常常是钱泯灭了许多善良、正直和道义。金除了易生垢的毛病外,它如有病人吃猪头肉能引发病情严重一样,可以扩张人的贪婪,而往往它一旦作为人的装饰品,就俗人的品格。我见过许多暴发了的人家,买了很现代式样的写字台,偏要用金叶包了桌沿儿,那穿衣镜上用金粉新画了龙凤,高档的沙发床上,硬是做一个帐架,帐帘儿是金丝绣花,帐钩儿是金做的凤头,让人立即想到了过去的土地主。土地主之所以是土地主,是他有钱而钱并不巨多,真正巨富的人,从未在身上戴金挂银的显摆。什么事物都有个境界,即从必然王国未进入自由王国之前,是人没了主体性,就要有许多村相露出来。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总有一些认识的或不认识的女性戴金,稍作观察了,就会发现,要么是先前穷过,老怕人嫌穷低看,要么是容貌丑些,要寻些悦己。这戴金原来同有狐臭的要涂浓烈香水,有蝴蝶斑的要抹增白蜜一样,是避短遮丑的行为呀,这一来却正好暴露了谁个有短谁个有丑!自个对自个没有了信心,岂不也类同了时下 穷到只剩下钱了 的说法?这里还有一个规律,女性在未婚前是少有戴金的,一是没能力去添置,二是美丽不需戴金,但少女自古到今都称 千金 ,千金的是她的青春。一旦结婚,如果说家是有人在等待而为家,那么结婚就是有人给花钱的含义,这就要戴金了,金是人家的,这又如同战马臀上的烙印,出厂货品上的商标。而女到中年戴金最多之期,恰是青春和美丽褪去之时。可见一些女性在比戴金的轻重,实际上在比衰老和丑陋。更严重的是,金戴在身上,产生在人的心理上是一种坏的信息,这如同一些职业:当官当久了就装腔作势,当警察当久了就生噌冷倔,小偷鬼祟,娼妇轻薄,太监若狗,谋士近妖,有金在身了,自以为人人会尊她敬她亲她近她,而得不到尊敬亲近,或者骂他人有眼无珠,或者咒他人是酸葡萄,将自己弄得不伦不类、神神经经起来。昨日有朋友来家,说起某某身上的金银,朋友很痛心,那么好个女人,怎么就戴金了?!于是我悄悄地对我的一位女友说:你记着,这话也不要对别人讲,城里有了金银首饰店,街上就流行丑女子;贾宝玉说女子是水做的,而五行论里讲水有金而寒,所以你要做好女就不戴金。

P76-79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贾平凹妙语》贾平凹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