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采铜于山—马泰来文史论集》[美]马泰来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4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采铜于山—马泰来文史论集》[美]马泰来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马泰来1969年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师承香港大学饶宗颐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何炳棣教授及钱存训教授,于1971年以学生助理的身份在美国芝加哥开始其图书馆事业,随后担任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1987年至1997年)、香港大学图书馆副总馆长(1997年至2001年)、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2001年至2015年)。1997年至2000年曾任美国东亚图书馆理事会。

【编辑推荐】

本集收入著者文史论文四十四篇,内容包括著者所撰学术论文、学术札记、图书序跋、补正(如《明人传记资料索引》补正)、纠误(如《清代人物传稿》纠误)等,著者较为重要的中文学术论著多已收入。作者马泰来先生曾先后师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何炳棣和钱存训先生,曾任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香港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兼冯平山图书馆主任、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等职。此次汇集出版先生文集,对于学术研究、勉励后进具有重要意义。

【名人的书评】

【采铜于山—马泰来文史论集的书摘】

《学海纪程》(代序·节选)

本集收入文史论文四十四篇,我的中文学术论著,较为重要的多已收入。例外有二,其一是有关红雨楼藏书的文章,因拟另出专集;其二是1981年编订的《林纾翻译作品全目》,因近年张治、樽本照雄等人的重要发现,需要增补。

兹述闻见,作“考证九策”。虽非渡人金针,野人献曝,容有少助。

不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第一。

先有结论,再找证据支持,必漠视不利己说的资料。应广集资料,公允结论不期而至。

应有基本知识,不犯常识性错误第二。

近人尝谓:“‘邱’‘丘’指‘小土堆’时为同字异体,作为姓却不可互代。‘丘诸城’与‘诸城人邱志充’之间并没有多少接近之处。”不知明代只有丘姓,而无邱姓。清雍正三年(1725)因避孔子讳,始有邱姓。《世宗宪皇帝实录》﹕“(雍正三年八月)癸酉,谕内阁九卿等,古有讳名之礼,……况孔子德高千古,……至于常用之际于此字作何回避,一并详议具奏。”“(十二月)庚寅,礼部等衙门遵旨议覆,先师孔子圣讳理应回避。……凡系姓氏俱加偏旁为‘邱’字。”明人丘志充,至是遂成“邱志充”。

不可轻视词汇,望文生义第三。

近人注释明人日记:“目前宜亟议政府及冢臣,共理庶政。”认为“政府,政府体制及分工人选。冢臣,内阁重臣”。其实当日“政府”指内阁,并无现代词语含义;“冢臣”仅指吏部尚书。此君又注释“右辖”为“明代的一种低级事务官吏”,不知“右辖”是明代省级最高官员“右布政使”。此外,台湾陈教授编撰王思任年谱,不知明人每称京师北京为“长安”,遂使年谱内年幼的王思任,时在西安,时在北京,几若“神行太保”戴宗。如陈教授读过或知有《长安客话》一书,想不会有此失误。总之,多读明人著作,时人用语自必熟悉。

不宜堆砌资料第四。

积聚证据,不是獭祭。作研究必须懂得选择,晓得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每见世人以多为胜,引用资料重复,特别是方志资料。如要“证明”某人是何地人,何年进士,则既引县志,又引府志、通志、正史,甚至《古今图书集成》。其实如无不同说法,选用一较详尽的原始史料即可。近人编写年谱,多有此失。编写成果是年谱长编,不是年谱。近见一篇书评,论及我对徐?生卒年的考证,谓别人“用了六七千字,而马文用了不足千字,不仅所得结论一致,而且更加精确”(周小山:《整理与研究结合的硕果》,《中国典籍与文化》2016年第2辑)。因为我主要引用徐?嫡孙徐钟震写的徐?行状,不单纪录年月日,还提供时辰。

熟习典章制度第五。

前辈学者,文史兼治,陈寅恪为其中代表。今日文史分家,无异楚汉。一般而言,治古代史者,阅读古籍,多能胜任。而治古代文学者,每乏典章制度常识,官名和地名稍好,因为如不认识,可查字典辞书,典章制度则如根本看不出问题,自然不再深究。现举一误改例子。1978年,家兄和刘绍铭合编TraditionalChineseStories:ThemesandVariations一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家兄指令我翻译《醉醒石》中的一篇小说。其中有“代巡”一词,盖指“代天子巡狩”(《明史·职官志》语)的“巡按”,我采用了常用的英译“regionalinspector”。书出版,发现被改作“actingregionalinspector”(代理巡按)。改者不晓得巡按基本上是一年一任,本身就是一短期临时任命,哪里需再找代理。迄今尚无人指出“代理巡按”一词的不合理。

不可忽视基本逻辑第六。

“刘涓子”人名,是考证《南方草木状》真伪的重要论证,我认为唐慎微因为是医家,熟习《刘涓子鬼遗方》,误改陶弘景、杨倞的“涓子”为“刘涓子”。中国科学院云南植物研究所编订《南方草木状考补》(1991),则认为“陶宏景和苏颂都和唐慎(微)一样是著名医学家,何以证实其非陶语”。一医家有误,怎可以推论其他医家也犯同一错误。

寻找研究命题第七。

作研究不可趁热闹。别人考证《金瓶梅》作者,不要也找个尚无人提到的明代文人,小心求证为作者。亦不要大胆假设,故作惊人言论。我本无意作林纾翻译原书考证,看到近人的书目陈陈相因,一人有误,众人盲从,有些人不懂外语,无法更正,而懂外语者,则未质疑,前人所言,全部接受。日积月累,我发觉前人考订林译原著,绝大部分不可信,而无人考订的尤多,遂作《林纾翻译作品全目》。

果断第八。

不要和稀泥。一分资料说一分话,不是所有问题都可有结论,但应尽力寻找答案。1983年在广州主办的“《南方草木状》国际讨论会”,最后对该书的真伪没有定论,认为“见仁见智,理解不同”,虽然主办方明显相信该书非伪。

采铜于山第九。

科研不是环保,资料不应循环使用,不然难有新发现,新贡献。(虽然,事情每有例外。我的《京本通俗小说》研究,基本上没有利用新资料。)前人看书,除非家藏万卷,否则要到图书馆,看善本书尤如是。今日使用电子资源至为方便,网上资料一般免费,虽然不一定可靠。电子资料库更包罗万有,以学术论文为例,从前先要翻检多种纸本索引,再设法找期刊。今日期刊资料库多能直接提供论文原文。但各种资料库提供的是制成品,等同顾炎武说的“旧钱”。如作研究,资源不能为资料库局限。电子检索至为方便,但用者如不追访原文,所得支离破碎,不成体系。有闲得多读书,日久收获必丰。

以下例子,非任何电子资源所能解决。原本《醉醒石》,第五回首叶,版面残破。今人多以为第五回是因触犯清人忌讳而被删去。如戴不凡称:“‘□□□□□时,举族殉义固多,若浙江按察使王□□□□子于同僚之妻,然后同夫自焚。盖臣死国,妻死夫,乃天地间大道理。’其语气亦断非出于明人。前缺五字,大约是‘虏骑南下之时’一类的‘违碍字眼’被挖版的结果。”其实此段文字虽残缺,但人物和时间并非不能考证。“浙江按察使王”是王良,王氏夫妻自尽,乃明初靖难时事,见《明史》卷一百四十三《王良传》。其妻托子于同僚之妻,《明史》未载,但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七所述大致吻合。我因看过《西湖游览志余》,依稀记得该故事,乃再读田汝成书,然后查《明史》。靖难事件,清人并不介怀。总之,此处缺字内容,只能“采铜于山”,方可解决。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采铜于山—马泰来文史论集》[美]马泰来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