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论衡》王充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4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论衡》王充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邵毅平,1957年生。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主要学术领域:中国古代文学、东亚文学关系。相关研究成果:《论衡研究》《诗骚一百句》《中国古典文学论文集》等。

【编辑推荐】

王充是东汉著名思想家,其代表性著作《论衡》,是一部伟大的唯物主义论著。主旨在于解释世俗之疑,辨析是非之理,批判东汉儒学中“谶纬”等神秘主义,“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其无神论思想和朴素唯物主义理论运用了天文、物理、生物、医学、冶金等领域知识,突破了旧思想的束缚,对于思想史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它不仅是中国思想史上,也是世界思想史上的一部巨著。《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论衡》解读人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邵毅平教授,精选《论衡》85篇中的14篇进行阐释,“以供读者尝鼎一脔”。《论衡》85篇大致可以分为七组,各组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有联系。作者根据各组的重要程度以及各篇的具体内容,选取有代表性的14篇进行解读。选篇合理,在有限的篇幅里能基本反映《论衡》的整体面貌。

【名人的书评】

《论衡》85篇大致可以分为七组,各组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有联系。作者根据各组的重要程度以及各篇的具体内容,选取有代表性的14篇进行解读。选篇合理,在有限的篇幅里能基本反映《论衡》的整体面貌。《论衡》是一部非常具有思想性的典籍著作,作者在旁批和点评中着力解析《论衡》所代表的王充的思想。《论衡》的思想内容可归纳为九点: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与“疾虚妄”“求实诚”的精神,清算迷信陋俗,批判天人感应论,质疑“圣贤”经传,元气论,命定论,人性论,人生论,及具有功利主义特色的文论。《论衡》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堪称为中国学术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奇书。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论衡的书摘】

东汉王充(27—约97)的《论衡》(约74—约84),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部名著,它自问世以来近两千年间,因为其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疾虚妄”、“求实诚”的精神,而广受读者的喜爱,所以一直流传不绝,已经成了一部传统文化经典。一、王充的家世、生平与著述(一)家世与生平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生于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卒于汉和帝永元八年(96)至十六年(104)间(其《论衡·自纪篇》提到自己“年渐七十”,是后人所知其*年龄,则其去世当在七十岁左右或以后)。王充祖籍魏郡元城(今河北魏县、河南元城一带),祖上曾以军功,封会稽乌程欧阳亭侯,但“一岁仓卒国绝”(《自纪篇》,以下提到《论衡》中篇名不再加书名),就此定居在了会稽。此后,王家从乌程到钱塘到上虞,迁徙路线一路往东南,但均不出会稽郡范围。先是“以农桑为业”,到了祖父辈,开始“以贾贩为事”(《自纪篇》)。从以军功封侯到务农到经商,从汉代的社会地位来说,应该是每下愈况了。这是因为在汉代,商人阶层社会地位较低,政府有种种歧视政策。但另一方面,商人阶层一般比较富裕,在实际生活中受人羡慕,又有较大的自由度。王充后来能不事生产,一意读书游学,或屏居教授,闭门著书立说,应受惠于较好的经济条件;其思想开放,能打破常规,不合于众,也应得力于较自由的生活。但是他出身的家族,毕竟属于“细族孤门”(《自纪篇》),这在东汉,也就意味着不能像班彪父子那样出入宫廷,不能进入国家图书馆“兰台”修史。这成了他一生*的遗憾。(节略)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论衡》王充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