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陶渊明集》[晋]陶潜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创了“田园诗”这一新的诗歌创作题材。陶渊明又是魏晋风流的代表,既以个人创作诠释出崇尚自然、率性真意的文学风貌,又为后世文人树立了安贫乐道、平淡旷达的人格风范。
《陶渊明集》收录东晋文人陶渊明的诗文,特别是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创了“田园诗”这一新的诗歌创作题材。陶渊明又是魏晋风流的代表,既以个人创作诠释出崇尚自然、率性真意的文学风貌,又为后世文人树立了安贫乐道、平淡旷达的人格风范。
现存陶渊明集*早的版本,即此国家图书馆藏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该宋本《陶渊明集》尽管经过宋人校订,但祖出六朝旧集而保留有旧貌,是传世陶集的*版本。
该书明代归文彭(1498-1573)字寿承,文征明之子。此后经毛氏汲古阁、黄丕烈所藏,为黄氏陶陶室藏宋本陶集的*部。又经汪士钟、聊城杨氏海源阁递藏,特别是杨氏四世典藏,殊为不易。建国初,由周叔弢捐献北京图书馆收藏至今。
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本书装帧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锁线胶订,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陶淵明集》收録東晉文人陶淵明的詩文,陶淵明的詩歌在中國文學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開創了“田園詩”這一新的詩歌創作題材。陶淵明又是魏晉風流的代表,既以個人創作詮釋出崇尚自然、率性真意的文學風貌,又爲後世文人樹立了安貧樂道、平淡曠達的人格風範。《宋書》本傳記載陶淵明感歎:“我不能爲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南朝梁鍾嶸稱他是“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北宋蘇軾評價陶詩“質而實綺,臒而實腴”。《陶淵明集》正書寫出這樣一位具有多層面和豐富內涵的陶淵明形象,提供了研究陶淵明的*手文學材料。
陶淵明(三六五?—四二七)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卒謚靖節先生,東晉潯陽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曾祖父陶侃任晉朝大司馬,祖茂任武昌太守。陶淵明少有高趣,撰《五柳先生傳》以况。曾入桓玄幕、任劉裕參軍和彭澤令等職,後棄官歸隱,南朝宋元嘉四年(四二七)卒。《晉書》卷九十四有傳,稱:“所有文集並行於世。”又《宋書》卷九十三、《南史》卷七十五有傳。
陶淵明的詩文編爲集子,據他所撰《飲酒詩序》云:“餘閑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爲歡笑爾。”推斷生前或已大致成編。此後有八卷無序本和六卷有序目本,不知何人所編。南朝梁蕭統編爲八卷本,合序、目、傳和誄。北齊陽休之以蕭統編本爲基礎,又編入《五孝傳》和《四八目》而成十卷本,遂成今本面貌。
現存《陶淵明集》*早的版本,即此國家圖書館藏宋刻遞修本《陶淵明集》。卷末附有陽休之《序録》,即源出陽休之編本。《汲古閣珍藏秘本書目》著録爲“宋板”,而自黄丕烈至楊氏海源閣則以“北宋本”視之。傅增湘糾正“北宋本”的版本定法,其《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稱:“前人號爲北宋本,然其字體、雕工頗與余藏《樂府詩集》相近,或是南宋初杭本。”趙萬里又據書中刻工如施章、王伸、洪茂、方成等皆爲南宋初年杭州地區良工,紹興十七年(一一四七)又與刻明州本《徐鉉文集》、補版刻工則與明州本《白氏六帖》《文選》六臣注多同,而認爲“定爲北宋本,恐不確”(《中國版刻圖録》)。陳杏珍《宋刻陶淵明集兩種》據“遘”字闕筆在原版葉,且“慎”字不避,落實爲南宋孝宗之前紹興年間刻本(《文獻》一九八七年第四期)。按書末附有《曾紘説》一篇,末署“宣和六年(一一二四)七月中元臨漢曾紘書刊”,實則“刊”字爲刻者妄加,目的正是冒充“北宋本”。理由是《曾紘説》提及《讀<山海經>十三首》(其十)詩中“形夭無千歲”改爲“刑天舞干戚”,而書中仍作“形夭無千歲”,印證與“曾紘書刊”四字無關。郭紹虞以南宋曾集刻本《陶淵明詩》之《讀<山海經>十三首》末所附《曾紘説》題“曾紘書”而無“刊”字,也證屬妄加。或以書中“形夭無千歲”旁刻印有“刑天舞干戚”諸字樣,而視爲曾刻之據,實出自後人抄寫。
趙萬里稱此書的刻地或杭州或明州(今浙江寧波)。據其雕槧字體,端整之中又不失舒展和流麗,與明州本《文選》相類,可能還是屬明州刻本。此外,它與傳世本陶集存在文字差異,頗具文獻價值。《汲古閣珍藏秘本書目》稱:“與世本藑然不同。如《桃花源記》中‘聞之欣然規往’,今時本誤作‘親’,謬甚!”又多出千餘字,而被詫爲“真奇書也”。*體現校勘價值的是下述兩例:其一作“形夭無千歲”,保留了早期陶集的異文,元本以來皆作“刑天舞干戚”;且似與詩意相合,不容忽視;其二“悠然見南山”(《飲酒》詩其五),“見”字有校語稱:“一作望。”其餘幾種宋本失載校語,且元明以來諸本陶集均作“見”。按《文選》即作“望”,而《文選》所載陶淵明詩文乃選自蕭統編本陶集,當更符合原貌。總之,該宋本《陶淵明集》儘管經過宋人校訂,但祖出六朝舊集而保留有舊貌,是傳世陶集的*版本。
書中鈐“桃源戴氏”“文彭之印”“文壽承氏”“汲古閣”“毛氏子晉”“甲”“黄丕烈”“百宋一廛”“士禮居”“陶陶室”“士鐘”“閬源父”“宋存書室”“楊東樵讀過”“楊氏彦合”“楊保彝藏本”“海源殘閣”“先都禦史公遺藏金石書畫印”“楊印承訓”諸印。黄丕烈認爲“桃源戴氏”屬元人印。明代歸文彭。文彭(一四九八—一五七三)字壽承,文徵明之子。此後經毛氏汲古閣、黄丕烈所藏,爲黄氏陶陶室藏宋本陶集的*部。又經汪士鐘、聊城楊氏海源閣遞藏,特别是楊氏四世典藏,殊爲不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周叔弢將其捐獻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陶渊明集》[晋]陶潜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