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冬青书屋藏名人书画选》卞敏编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4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冬青书屋藏名人书画选》卞敏编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卞敏,男,1949年3月生,江苏省扬州市人。197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1981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获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分配至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从事科研工作,曾先后担任主持该所工作的副所长,《江海学刊》杂志社社长、主编,现为邓小于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1999年3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编辑推荐】

该书系著名学术大师卞孝萱先生生前所藏名人字画集。卞孝萱先生早年为弘扬母亲抚育孤儿的德行,遍请当时文化名人题诗作画予以表彰,得到大量文人支持,有齐白石、柳亚子、熊十力、柳诒征、吕思勉、余嘉锡、容庚、宗白华、顾廷龙、傅增湘、张伯驹、竺可桢、张元济、唐文治、马衡、马一浮、陈寅恪、等诸多近现代名人的墨迹。不仅是展示近代书画作品的精品之作,而且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极高价值。

【名人的书评】

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荟萃

【冬青书屋藏名人书画选的书摘】

前.言

2009年9月5日上午10时30分,我们敬爱的父亲卞孝萱先生在南京鼓楼医院因猝发心肌梗塞逝世,终年85岁。2010年3月,归葬蜀岗扬州墓园。父亲晚年取刘禹锡诗句“于树似冬青”之意,自号“冬青老人”,书房取名“冬青书屋”。2010年9月,父亲逝世一周年时,我们整理出版了《卞孝萱文集》七卷本。在父亲逝世十周年之际,我们子女共同商定将“冬青书屋”珍藏的名人书画结集出版,以表达对父亲的深切缅怀之情。父亲曾在《寒碜的冬青书屋》一文中,对自己珍藏的书画作过这样的描述:“室不雅,但常高朋满座,有白发苍苍的耆旧,也有西装翩翩的青年,谈论文史、品评字画。我没有珍贵的法书、名画供人欣赏,然而藏书家来,喜欢看我收藏的八千卷楼丁氏、铁琴铜剑楼瞿氏、嘉业堂刘氏、藏园傅氏的墨迹;金石家来,喜欢看我收藏的马衡、容庚、商承祚等先生的墨迹;哲学家来,喜欢看我收藏的熊十力、宗白华、方东美等先生的墨迹;史学家来,喜欢看我收藏的‘南柳(诒徵)北陈(垣)’的墨迹;文学家来,喜欢看我收藏的柳亚子(南社社长)、金松岑(《孽海花》创意者)等名人的墨迹……一杯清茶,其乐融融。这就是我的冬青书屋。”①“冬青书屋”所收藏的这些名人书画手迹,大多为父亲征集《娱亲雅言》所得。父亲卞孝萱谱名卞敬堂,1924年6月20日出生于扬州城内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祖父卞宗礼字恭甫,光绪己卯年生,国学生,登仕佐郎,初娶王氏,早卒;续娶李氏梅清,生卞孝萱。父亲农历五月生,祖父七月殁。尚在襁褓中的父亲,成了失怙的孤儿。祖母原是基本不识字的旧式妇女,她依靠十指针线,含辛茹苦地抚养父亲①此文收录于董宁文编:《我的书房》,岳麓书社2005年版。长大。父亲到该识字的年龄,因请不起教书先生,祖母每天先向邻人学会几个字,回家再教儿子认。数年之间,母子皆识字数千,相依为命的孤儿寡母就是这样一起识字启蒙的。父亲自幼受到慈母的言传身教,日后磨练出一心向学、发愤读书以光宗耀祖的坚定恒心。《娱亲雅言》是父亲当年为征集名家作品而起的名称,其时大约在1943年。为报答慈母的养育之恩,庆贺母亲40寿辰,父亲向自己仰慕已久的文史学者和书画名家广泛征集诗文书画,期盼借助他们的笔墨将母亲的慈爱记录下来。《征〈娱亲雅言〉启》全文曰:“窃以天地日月运行不已,惟母爱足以方之。世无母爱,人类或几乎息矣!吾母善爱,尤有可述者。母氏李,字梅清,年十六嫔于卞。越三载,生不肖,甫二月,吾父即见背矣。母子伶仃,相依为命,食衣费用,悉仗母十指供给。儿五岁,母课之读。然母固不识一字,既贫,无束脩,又弗忍使儿废学。母苦思而有得焉。先求教于邻里中之识字者,每熟四字,归以授儿,如是者期年。姻旧中渐有怜而资助者,儿始得就外傅也。黎明即起,寒暑无违。暮归母必倚闾而望,入室则一灯荧然,母绣而儿读。夜半儿倦,而卧或醒,见母仍治针黹如故。儿感泣,母亦泣,凄楚情景深印童心。今一回忆,犹历历如在目前。且曩以家贫,母平日皆废早餐,遇病亦不停操作,盖未忍使儿稍受饥。喂儿吮母血,以肉儿骨。儿日以长,母日以瘠。今母衰迈逾常,非由于曩之心力交瘁乎?频年不肖于役南北,不遑归省,闻亲之年以喜以惧,寸心思慰春晖,时时以时贤诗画寄娱。昔樊山有言,事亲之义莫大于显扬,不朽之征必资乎文字。夫显扬之义,固不合于时代,而叙记家庭常事,亦诚如望溪所谓雷同序次,览者欲卧,惟不知观乎吾母艰劬之行又何若也。知人者,倘不以子之不肖而废母之贤欤?故虽寒微不足以乞言于通人,征文之举,时历数载,迄未稍懈。幸海内博雅君子哀吾母之志,锡以鸿词,曷胜感祷之至。此小启。”父亲征集《娱亲雅言》时年尚不足20岁,《文启》中所深情叙述的母亲艰辛抚孤的感人事迹,得到诸多前辈学界名流的关注和响应。在他们看来,“节与孝,美德也”,子为“节母”求诗索画,此乃“至孝”“大雅”之举,遂纷纷赋诗作画,赐赠墨宝,以表彰母慈子孝的美德,一时形成“喜得佳儿能述德,同时耆宿共题词”(俞陛云诗句)的景象。从1943年冬开始长达数年的时间里,父亲陆续收到申石伽、顾鼎梅、邢端、钱崇威、董玉书、朱师辙、李宣龚、夏敬观、胡先骕、梅文博、秉志、任鸿隽、饶宗颐、刘盼遂、柳亚子、陈中凡、胡士滢、夏承焘、柳诒徵、吕思勉、余嘉锡、王焕镳、陈垣、俞陛云、熊十力、钱基博、邓之诚、冒广生、唐圭璋、宗白华、王季烈、顾廷龙、陈含光、王遽常、容庚、马叙伦、傅增湘、杨树达、闵尔昌、陆侃如、冯沅君、商衍瀛、商衍鎏、蒋维乔、朱屺瞻、张伯驹、竺可桢、吴白匋、张元济、方东美、汪曾武、唐文治、汪东、马衡、商承祚、齐白石、马一浮、陈寅恪、谢无量、胡小石、虞愚、张宗祥、谈月色、周汝昌、高二适等学者名家寄赠的书画诗文作品,计有数百件之多,弥足珍贵。这种珍贵不仅是以上所列名家众多,还因为征集《雅言》时正值抗战期间,因邮路不畅,有的函件寄达颇费周折。例如,父亲后来在写给友人赵珩先生的信中曾说:“抗战期间我函请邵祖平教授为母寿赋诗,此函辗转万里,竟未失落,邵诗云‘缄书秦蜀惊遥远,万里云飞一个鸿’。”①《娱亲雅言》书画中的诗赋题词,大多从慈孝着眼。例如,熊十力称之为“至德”。白石老人赞赏父亲乞画娱母的“至孝”之情,于甲申年(1944)亲画两只寿桃,题画曰“孝萱先生事尊太夫人至孝,欲得白石画使太夫人见之欢,予早闻之矣”,以表达美好的祝愿。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之一的马一浮,用篆书题“事亲有道”四个大字,并云“为卞君寿母书”。国学大师陈寅恪题绝句二首,其中有句云:“一门慈孝祥和气,即是仙源莫更寻。”曾受两江总督张之洞之邀,创办两江师范学堂的夏敬观,诗曰:“学诵辛勤资转授,比之画荻更艰难。”母慈子孝历来是中华伦理的传统美德之一。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图》中,有“戏彩娱亲”的故事。据《艺文类聚·人部四·孝》引《列女传》记载:“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于亲侧。”贤母教子的典故,有“画荻和丸”的故事。据《宋史·欧阳修传》记载: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母郑氏以荻管画地写字,教其读书。据《新唐书·柳仲郢传》记载:柳仲郢幼嗜学,母韩氏用熊胆和制丸子,使郢夜咀咽以提神醒脑。后人多以“画荻”“丸熊”的典故,称颂母亲教子有方。这些都是《娱亲雅言》中引用得*多的典故。陈寅恪题诗中称赞“一门慈孝祥和气”,卞氏家族中确实有卞士云母、卞孝萱母两位寡母培育孤儿、绣工课读的感人事迹。钱仲联《沈曾植集校注》下册注诗《卞中丞夜灯课读图,为卞薇阁观察题》引程颂万《卞狷庵王父竹辰中丞夜灯图诗引》:“中丞为颂臣制军之父,少孤贫,母陈太夫人祷于庭榴曰‘儿为儒耶?若榴其华’。已而榴华且实,时则冬矣。乃读书杨城南楼,其后通籍,作二图:一《夜灯图》,述母训;一《南楼读书图》也。辛亥国变,狷庵所奉《夜灯图》亡于武昌兵间,七年,陈仙洲购得之,因四峰致狷庵沪上,且订交焉。征同人咏其事。”钱仲联按:卞君敬堂曰:“中丞公幼孤,以家贫将辍学,中丞公母指庭前榴树祝之曰:‘儿如读书①赵珩著:《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中华书局2017年版。成名,榴当花。’时隆冬风雪,次日竟发二花,以为佳兆也。后遂名堂曰榴瑞。”①卞士云母为传承书香门第,激励孤儿发愤读书,留下“榴瑞堂”前母祈庭树,榴花冬发的佳话,由此成为卞氏家族母慈子孝的一种象征。清代卞氏家族中有两位载入史册的名人,即卞士云、卞宝第父子。卞士云为卞孝萱族曾祖,卞宝第为族祖。卞士云十一岁失怙,寡母陈氏培育他成材。道光三年癸未(1823),卞士云中二甲第五名进士,授编修,官至湖北布政使,署浙江巡抚。进士中第后,卞士云亲绘两幅图:一幅为《夜灯图》,记录幼年时母亲一边做女红一边陪自己读书的情景;一幅为《南楼读书图》,记录少年时在扬州南楼读书的场景。《南楼读书图》不知所终,《夜灯图》经卞宝第,传到卞綍昌手中。父亲《启文》中说“姻旧中渐有怜而资助者”,这里所说“姻旧”,其中即有卞綍昌。卞宝第系卞士云次子,历任顺天府丞、顺天府尹、河南布政使。同治六年(1867)出任福建巡抚,后以养亲去职。光绪七年(1881)丁忧服阕,陈宝琛奏荐卞宝第“廉明勤直,夙尚志节”,请即召用。次年起复为湖南巡抚,光绪九年(1883)署理湖广总督,十一年(1885)还湘抚任。光绪十四年(1888)迁闽浙总督。卞宝第在闽兼摄福建巡抚、船政大臣、福州将军、陆路提督、福建盐政、福建学政、闽浙总督,凡握七印。扬州诗人陈懋森称赞仪征卞氏,“苦节贞为门户光”,“两世棨戟遥相望,同时七印何辉煌”,“榴花红映灯花紫,瑞兆之奇有如此”②。卞綍昌系卞宝第次子。辛亥年间,卞綍昌保存的祖父所绘《夜灯图》在武昌遗失。1918年,定居上海的卞綍昌目睹几经周折、失而复归的《夜灯图》后悲喜交集,当即征请沪上学者、诗人名流为《夜灯图》题诗。沈曾植《卞中丞夜灯课读图为卞薇阁观察题》有句云:“颀颀卞君排闼来,衔袖一卷珍图开。秋灯昔闻今得见,楚弓已失天重回。中丞持节临浙水,我祖词林申馆谊。尚书秋冷白云司,我府君游同臭味。两家三世通缟纻,家乘分明四朝具。”③中丞指卞士云,与沈曾植祖父同官翰林;尚书指卞宝第,与沈曾植之父同官刑部,至卞綍昌与沈曾植两家已是三代通家。沈曾植与陈寅恪父陈三立亦是诗友。陈三立先生在《卞薇阁索题先大父光河中丞夜灯图》诗中写道:“名贤奋虀盐,约略出母教。功烈满青史,一灯食其报。卓荦光河公,逸事寒榴照。执卷机织旁,枢牖影廊庙。”①①钱仲联校注:《沈曾植集校注》,中华书局2001年版。②陈懋森著:《卞薇阁观察出先世光河中丞所绘夜灯图属题》,《休盦集》上卷,民国壬午刻本。③钱仲联校注:《沈曾植集校注》,中华书局2001年版。抗战胜利后,父亲于1946年在扬州与段子宜女士成婚。时年73岁的卞綍昌眼见这位孤寒的族侄读书立家,亲撰喜联曰:“峻节著熊丸,成才琢玉;高堂歌燕喜,洗手调羹。”并撰一长跋,跋云:“孝萱贤侄以母太夫人四十寿,与段女士成合卺礼。缅松筠之节,绵瓜瓞之祥。庆集德门,欢腾合族。爰撰斯联祝贺,用彰义训,藉慰慈闱。报答春晖,感深恩于衣线;

缊和气,卜喜兆于灯花。乙酉吉日七十三叟狷庵卞綍昌隶并跋。”1948年,父亲在厦门中国实业银行供职。此时,父亲已历时数载征集到不少《娱亲雅言》。他致信陈寅恪说“陈三立(散原)先生为近代诗坛领袖,余生也晚,未能请教,每以为憾”,并表达恳请陈寅恪赐诗或文,以总领所征诗文的心愿。时值政局动荡,淮海战场正面临决战,父亲信中对远在扬州故乡母亲和妻子表示担忧。因1936年陈寅恪曾发表《桃花源记旁证》一文,父亲在信中除与陈寅恪探讨该文外,还发出“今日之桃花源在何处耶”之感叹。在陈三立为卞綍昌题写《夜灯图》诗二十年之后,陈寅恪又一次为卞家题诗。陈三立说:“名贤奋虀盐,约略出母教。”“天意非偶然,留痕奖忠孝。”陈寅恪说:“一门慈孝祥和气,即是仙源莫更寻。”陈三立、陈寅恪父子二人,同为一个家族中的卞士云、卞孝萱两个孤儿的事迹题诗,这在近代文化名人交往史上留下一段令人称颂的佳话。现存陈寅恪《诗集》中,收录有两首《寄卞孝萱——卞以书来乞诗以彰母节因赋此诗以寄》的诗作。其一云:“卞君娱母以文字,千里乞言走书至。我诗虽陋不敢辞,嘉君养亲养其志。”其二云:“淮海兵尘白日阴,避居何地陆将沉。一门慈孝祥和气,即是仙源莫更寻。”②父亲曾对我们说,陈寅恪先生的诗由唐筼夫人恭楷誊录,落款署“青园病叟”,钤盖“陈寅恪印”“青园居士”的印章,可惜原件在十年浩劫中焚毁。中国传统文人历来喜欢以诗文书画的高雅方式交游。父亲当年征集名人诗文书画寄发《文启》时,还是一个尚未成名的“弱冠”青年。他除付给少数前辈学者(如冒广生等)润笔费(也内含诗文酬谢之意)外,绝大部分都未付润笔费,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实属不易。诸多前辈学者之所以慷慨赐赠诗文书画墨宝,都是感慨于母节的伟大。父亲后来通过刻苦自学,坚定地选择走上文史研究的人生道路,应当说与这些前辈学者们当年赐赠诗文书画的精神激励是分不开的。柳亚子、钱基博、①陈三立著:《散原精舍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②陈美延编:《陈寅恪集诗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冒广生、邓之诚、柳诒徵、陈寅恪、陈垣、吕思勉、饶宗颐等先生的学术人格,对父亲一生从事的文史研究都有深刻影响。父亲晚年撰写的《现代国学大师学记》一书,对《娱亲雅言》中题词绘画的前辈学者们还多有论述。这些年来,我们在陆续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冬青书屋所珍藏的名人字画绝大部分与《娱亲雅言》有关,另还有少量旧藏字画。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人文价值,这些字画的品味都很高。父亲“多年来南北流徙,大师们的墨宝颇有散失”①。这些幸存的墨宝,父亲精心保存几十年,一直是他生前的至爱。其中,《娱亲雅言》征集的部分字画作品,他曾给来访的亲朋好友们欣赏过,在南京大学《中国文化史》课堂上给学生们展示过,凡目睹者无不称赞。而《娱亲雅言》的大部分作品,因从未正式刊行过,社会上知者并不多。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在题词中说:“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母爱实人间*不自私,如天地之育万物,无名无功,而世界赖之以存在。卞母为母爱之典型,遂使卞君善继其志,善述其事,可以风世矣。”我们由此认识到,编辑出版一本《冬青书屋藏名人书画选》使之留传于世,这在传承宝贵的精神遗产方式上或许更有意义。在筹备、选编图集的过程中,我们一再感悟到这些从清末民初过来的前辈文人学者身上所独具的人文风采,他们那种对诗词书画无一不精的高雅气质,那些对传统道德风尚的赞美之词,不仅深深地震憾着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灵,也将为后人留下一道足以陶冶情操的风景线。在具体的编排体例上,我们以作者生年长幼为序。为方便广大读者更好地欣赏前辈学者的诗文书画墨迹,我们对原图中的文字进行了释文,对作者生平提供了简介,以原作图片配释文、作者生平简介的形式进行编辑。书画释文工作由武维春完成;作者生平简介分别由卞敏、袁德金、卞岐、卞深、武维春提供,卞毅、卞琰、卞华在其中也助力颇多。生平简介的文字统稿以及图片的汇总、选定、编排,由我负责完成。由我执笔的《前言》,在兄弟姐妹中多次征求过意见,数易其稿;武维春对照图片对释文也作过多次校对。尽管如此,字画原图中的文字,限于有些字迹较难辨认,释文中或有讹误;《前言》中的文字,限于认知和写作能力,表述或有不当;书画作者生平简介,限于资料准备不足,概括或有不够准确。有些书画作品,或因原件散失,或因查找不到作者的生平资料,或因图片质量较差,未能选入。诸如种种不足,敬请读者方家不吝指正。①卞孝萱著:《现代国学大师学记·后记》,中华书局2006年版。江苏凤凰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姜小青先生以及现任社长、总编辑倪培翔先生,责任编辑韩凤冉副编审、装帧设计姜嵩编审等为本书的出版,给予了诸多关心、支持和帮助;责任编辑在释文校订、文字润色等方面用力甚勤;我在看校样时每遇问题,承虞友谦学兄解疑释惑,在此一并深表谢意!卞敏.于南京朗诗国际街区寓所2019年7月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冬青书屋藏名人书画选》卞敏编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