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楚辞选》陆侃如龚克昌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陆侃如(1903—1978),著名学者。祖籍江苏太仓,出生于江苏海门。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1924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专攻中国古典文学。解放后为山东大学教授,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著述甚丰。他与夫人冯沅君合著的《中国诗史》是第一部开创性的影响较大的著作。另著有《中古文学系年》等。
龚克昌先生,1933年出生于福建漳州,祖籍南昌。现任山东大学著名教授。他的代表著作有:《汉赋讲稿》、《汉赋研究》、《中国辞赋研究》、《全汉赋评注》等。涉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1〕,冠切云之崔嵬〔2〕,
被明月兮珮宝璐〔3〕。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4〕,吾方高驰而不顾〔5〕。
驾青虬兮骖白螭〔6〕,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7〕。
登昆仑兮食玉英〔8〕,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9〕,旦余将济乎江湘〔10〕。
乘鄂渚而反顾兮〔11〕,欸秋冬之绪风〔12〕。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13〕。
乘舲船余上沅兮〔14〕,齐吴榜以击汰〔15〕。
船容与而不进兮〔16〕,淹回水而凝滞〔17〕。
朝发枉陼兮〔18〕,夕宿辰阳〔19〕。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佪兮〔20〕,迷不知吾所如〔21〕。
深林杳以冥冥兮〔22〕,乃猿狖之所居〔23〕。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24〕,云霏霏而承宇〔25〕。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26〕,桑扈裸行〔27〕。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8〕。
伍子逢殃兮〔29〕,比干菹醢〔30〕。
与前世而皆然兮〔31〕,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32〕,固将重昏而终身〔33〕!
乱曰:鸾鸟凤皇〔34〕,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35〕。
露申辛夷〔36〕,死林薄兮〔37〕。
腥臊并御〔38〕,芳不得薄兮〔39〕。
阴阳易位〔40〕,时不当兮。〔41〕
怀信侘傺〔42〕,忽乎吾将行兮〔43〕。
《楚辞》是中国古典文学经典名著之一,人们常常把将其与《诗经》并称为“诗骚”或“风骚”,是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源头之一。本书精选《楚辞》最重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六个篇章,即屈原的《九歌》《天问》《离骚》《九章》《招魂》和宋玉的《九辩》,先予注释,然后以现代韵文翻译。注释简明扼要,有助于读者准确地理解原诗,译文力避奥涩,行文生动流畅,很好地传达了古典诗篇的韵味,是一本很适合现代读者了解楚辞的读本。
前言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和他的后学者的作品集,最初由汉代学者刘向收集编辑,王逸等人加以注释。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个人专著诗集。
屈原生长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楚国。楚国本来是周代的一个诸侯国,地点在现在的湖北省西部。到东周的时候,楚国的版图逐渐扩大,差不多包括整个的长江流域。由于南方劳动人民的努力,这个地区的生产日益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到战国时期,楚国终于成为一个可以和西方的秦国、东方的齐国鼎足而立的强大王国。……
……
屈原名平,大约生于公元前三四○——前二七八年间。他是楚王的后裔,二十多岁就做了楚怀王的左徒,这是一种仅次于楚相的高级官职。他在政治上一方面主张励行法治,任用贤人,因而得罪了当时腐朽的贵族;一方面主张联合齐国来对抗咄咄逼人的秦国,因而引起秦王的痛恨。秦王派张仪到楚国,和楚国的败类勾结起来,竭力排挤屈原。结果屈原果然被放逐出去了,而楚国也一天一天削弱了。屈原最后自沉在汨罗江里,年月不易断定。公元前二七八年秦兵打破楚国都城郢都,他的自杀可能与此有关。
屈原究竟有多少作品,现在不易断定;除《九歌》外,主要还有《离骚》、《九章》(九篇)、《天问》等篇。爱国主义精神是屈原写作的动力。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抱负是要使楚国日益强盛。他努力向这个理想迈进,不怕坏人的捣乱,不怕流放和死亡。由于阶级的局限,他对楚王还抱有幻想;……但充满着矛盾和彷徨的复杂心情。他的爱国思想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应该肯定的。
这些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思想内容,化为热情洋溢、笔致奔放的卓越诗篇。屈原运用神话传说,借譬美人芳草,通过富有地方色彩的楚地方言,写成纵横恣肆、惊心动魄的抒情杰作,给我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打下雄厚的基础。……
屈原以后,楚国还出现了宋玉、唐勒、景差等作家,其中宋玉比较突出。不过,他们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少。宋玉的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也很少为后人所知。据说他是屈原的学生,在怀王的儿子顷襄王时做过大夫。作品十六篇,多亡佚,流传下来的只有《九辩》可信。
本书所选的是:屈原的《九歌》、《离骚》全文和《天问》、《九章》的一部分;宋玉的《九辩》和作者未定的《招魂》的若干段落。这样屈宋的重要作品大都在这里了,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楚辞”这种文体的基本面貌。同时,对每篇作品作了简要的说明、解释,并附以译文。译诗本非易事,译者又乏诗才,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原文,尽量用直译方法。在这一方面,从已出版的几种译文中受到不少启发,是应该感谢的。限于水平,书中错误一定不少,望读者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