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走向世界丛书》谢清高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张德彝、康有为、黄遵宪等作者,大部分是晚清1840年之后,前往欧美、日本或出使、或游历、或肩负特殊使命的官绅。校点者钟叔河等,均为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负责各品种的整理标点。
岳麓书社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走向世界丛书》是我国图书出版业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丰碑之一。《走向世界丛书》记录了十九世纪中国人开始走向世界的早期的脚印,兼具文史趣味和学术价值,选题独特、视角新颖,一经推出,便赢得了当时包括钱钟书、李一氓等专家学者在内的学术界、思想界和文化界人士的高度赞誉,也给了当时刚刚打开国门、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一个崭新的视角和历史的借鉴,可谓开辟了出版新气象,至今在出版界仍有重大影响。
《走向世界丛书》原计划出100种,后由于种种原因只出版了35种,尚有65种900余万字未出版。为完成出版使命,经过长期的筹备和酝酿,岳麓书社推出了《走向世界丛书》(续编),并成功地纳入了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获得过出版基金项目资助。《走向世界丛书》(续编)抢救性地挖掘和整理了*辑遗留下的未及付梓的宝贵书稿,并延续了*辑的整理模式,广搜清末以来前人的出国记述,包括游记、日记、考察报告等等,通过游历之人的独特视角,把我们民族从封闭社会走向现代世界的历史,作了一番纵横观察,对研究“西学东渐”,研究中国怎样从封闭走向世界是十分有益的。《走向世界丛书》(续编)继承和发扬了*辑的个性和特色,与*辑形成合璧之作。
《走向世界丛书》这100种精心编辑整理的作品,既是百多年前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碰撞而生的历史火花,还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这些作品中对当时世界的描述和评价,对中外文化的比较和批判,无论是从学术、思想、文化等方面来看,还是从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来看,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
“走向世界丛书”一百种,只收晚清时期fromeasttowest(从东方到西方)的记述,这并不等于说,只有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人,才需要面对走向世界的问题。
纵观人类历史,走向世界决不是什么地区性和阶段性的活动,而是不断出现在全人类发展进步过程中并与之同步的历史现象。一百万年前,人类开始从非洲进入亚洲和欧洲,一万年前,又从亚洲进入北美洲和大洋洲,就是在不断地走向世界。
从有史以来的文献、文物看,三千多年前的《奥德赛》和《出埃及记》,说的是古希腊人和以色列人走向世界——走向地中海和巴勒斯坦。两千多年前的《史记》和《汉书》,写了张骞和后来汉朝“益发使”走向世界——曾走到罗马在西亚的边陲。一千三百年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七百年前的《马可·波罗游记》和四百年前的《利玛窦中国札记》,记下了阿罗本、马可·波罗、利玛窦的fromwesttoeast,这和fromeasttowest一样,都是在走向世界。
人类曾因地理、种族、制度、意识形态等原因而互相分离,甚至隔绝。夜郎国的君长初见汉使时问:“汉孰与我大?”当是时,夜郎的世界僻处黔西,其“大”可知;连夜郎都未入版图,则汉之“大”亦远不如今之中国。但人为万物之灵,为了求生存谋发展,总不能老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总会要想方设法走向世界——走向更广阔的外部世界。于是,汉要“通西南夷”,要前往原来“道险终不能有”的夜郎;夜郎要问“汉孰与我大”,要想改变原来“不知汉广大”的状况。由互相隔绝变而互相接近,互求了解,这就是走向世界。
走向世界,无论是自己走出去还是让别人走进来(总比让别人杀进来好),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从总的历史进程看,用大的历史眼光看,都有利于发展,都是一种进步。对汉朝来说是如此,对夜郎来说亦是如此。两千年前是如此,两千年后亦是如此。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编辑出版“走向世界丛书”时是如此,如今来继续编辑出版这部丛书时亦是如此。
钟叔河
二〇一三年十月
(节选自《走向世界丛书》新序)